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①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②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③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1)、选文第①段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神  的特点?

(2)、选文第②在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满含粲然笑意时,说它犹如 ;那么,假如要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忧郁时,可以说它如 

(3)、选文第②段中“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请对第③段画线句“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作一点赏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⑾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一)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 , 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二)
         如果遇上大的障碍,水就嘟嘟哝哝地仿佛表示不满,这嘟哝声和从障碍上飞溅过去的声音,老远就可听见。然而这不是示弱,不是诉怨,也不是绝望,这些人类的感情,小溪毫无所知的。每一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到达自由的水域,即使遇上像尼尔布鲁士峰一样的山,也会将它劈开,早晚会到达……
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许多支有力的水流都流到了一起,汇合成了一股大的水流,彼此间又说话又呼唤——这是所有来到一起又要分开的水流在打招呼呢。                                     (普里什文《林中小溪》)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

余重秀

      ①从经典的《星球大战》到《钢铁侠》,立体全息影像在很多科幻电影中以特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影片中的人物可以跟在空气中形成的三维影像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技术的憧憬。那么电影当中的这种技术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远呢?

      ②全息,是指事物发射或散射的光的全部信息(包括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全息摄影不仅能够记录光的强度,还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朝哪个方向发射的信息(即相位信息)。

      ③普通摄影术在自然环境下既能拍摄成像。而全息摄影术需要利用特殊的光源(一般采用激光),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记录的时候将激光束分为两束,一束直接投射到记录介质上,成为参考光束;另一束投射到目标物体上,经过物体表面的散射作用形成物光束。让物光束投射在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上,它与参考光束在记录介质上产生干涉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再经过处理之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全息照片,看到的图象内容是不一样的,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④1948年,全息术发明成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它的实现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全息立体显示技术走出了实验室,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全息照片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产生了全息商标、全息邮票、全息博物馆等,利用全息图的高科技特点产生了全息防伪,用于商品、钱币、证件等防伪。近年来又在发展全息电视、全息电影等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⑤1987年,我国发行了一枚全息邮折,这一年是丁卯年(兔年),在四方连邮折上有三只小兔子的全息立体照片。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可以看到小兔子的正面、侧面等不同的影像,确实可以用栩栩如生来形容了。

      ⑥2010年4月21日,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局共同发布了发行新版100美元的设计方案,他们采用全息防伪技术,在美钞上设置了安全线。

      ⑦全息摄影术目前在产品展览、发布会、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利用这种技术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象,还可以使幻象与表演者产生互动,形成一种共同表演的错觉,产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

      ⑧由于全息摄影术的条件严格,立体全息视频在实用方面目前仍难大规模应用。于是“伪全息”等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应运而生。与全息显示在空间中再现物体的实像不同,“伪全息”主要模仿人眼立体视觉原理使观众感知到物体的立体感。立体视觉原理是指人的双眼在观看同一场景时,由于左右眼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左右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来自于不同视角,左右视点图象之间存在着细胞的差异。大脑皮层通过对两幅图象进行融合,从而感受到立体效果。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

      ⑨近年来,全息技术又取得了一些突破。2014年底,一款智能全息投影仪研发成功,科幻电影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似乎真的变为了现实。这台智能全息投影仪的外形像是一颗蛋,重5.5千克。它能直接在其上方的空中投射出3D影像,影像最高可达2.5米,十分生动逼真。它还配备有动态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等,可以探测环境或动作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实时地改变投射、变幻的内容。这种全息投影不需要带上任何3D眼镜,就能观赏。人们甚至还能与投射的人物角色产生互动。在家里配这样一款全息投影仪,是不是很酷呢?

阅读《守护苍生》,完成问题。

守护苍生

    ①2020年1月18日晚,腊月二十四,钟南山赶到了人山人海的广州高铁站。正当春运,去武汉的车票早已卖光,事情紧急,颇费周折他才挤上G1102次列车,在餐车找了一个座位。

    ②他走得非常匆忙,羽绒服都没有带,只穿了一件咖啡色格子西装。接到请他紧急赶到武汉的通知,他就感觉此行不同寻常。尽管疲惫,他还是打开电脑,仔细研究每个材料和文件。

    ③还有4个小时才到武汉,钟南山不时看一看手表。实在太困,他在低矮的座椅靠背上仰头睡了一下。火车上,乘客都在低头看手机,他是那节车厢里唯一的老年人。

    ④深夜时分,钟南山抵达武汉。

    ⑤在会议中心住下,钟南山的神经仍是紧朋的。武汉出现的病例让他高度警惕。这一路奔走,如同在梦境中穿行,不只是空间在跨越,时间似乎也在这个时刻恍惚。

    ⑥17年前那场令国人记忆深刻的抗击“非典”战争中,钟南山临危受命,担任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那一年,疫情在广东突发,不久,北京等地也开始出现。病人接触过的人倒下了,医生护士也不能幸免。一时谣言四起,人们开始抢购罗红霉素、板蓝根、醋…….这一次,武汉的病人症状与“非典”既相似又不一样。他判断,两者相比,尽管有很多同源性,但应是平行的完全不同的两种病毒。这种新型病毒到底有多危险,会怎么变异,他并不了解。这正是他忧虑的地方。

    ⑦一夜难眠,等来天亮,钟南山早早投入到实地调研当中。窗外,树叶落尽,枝丫光秃,凛冽的北风刮过街巷。前天、昨天、今天,每天情况都在变化,两天内确诊了139例,出现了人传人的情况,还有医务人员被感染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⑧历史似乎在重复,他最不想看到的一幕又出现了。面对电视观众,钟南山再一次说出了真相,他郑重公布:“现在可以说,肯定的,有人传人现象。”

    ⑨事态急剧发展,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爆发式增长,武汉“封城”,全国各地的人们关在家里,不再相聚欢庆,不再串门拜年。

    ⑩中央沉着指挥,大年初一,习近平总书记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争打响,保卫生命必须争分夺秒!

    ⑪1月29日,大年初五下午,一直没停歇下来的钟南山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他领衔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团队与武汉前方的广东医疗队ICU团队进行远程视频会诊,5个危重症患者出现在大屏幕上。会诊室里,他坐在中心位置,通过视频察看患者病情, 讨论对策。关键时候,他怕ICU医生听不清他的话,摘下了口罩……这次会诊持续了6个多小时。

    ⑫30日早上6点,钟南山要赶到北京参加全国疫情防治策略座谈会。在前往机场的车上,他与到访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利普金探讨疫情;在飞机上,他确定了几个危重病人的治疗方案;下了飞机赶往会场的车上,他接受了北京卫视记者的专访;到达目的地下车后,他大步流星直奔会场……

    ⑬座谈会在中国疾控中心召开,李克强总理亲自参加,就进一步加强科学防控疫情听取专家意见。总理进入会场,对专家说,本该与大家握手的,但按你们现在的规矩,握手就改拱

    手了。会议结束,李克强总理与专家们告别,他特意走过来对钟南山说:“还是握一次手吧!”

    ⑭会议结束后,钟南山又赶回广州,为另一批广州驰援武汉的医疗队送行。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像军人开赴前线一样开赴武汉,虽不能说是生死诀别,但谁又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平安

    归来?这些白衣战士有的是钟南山的学生,有的是他的同事,他得细细叮嘱。他对他们说:“你们是去最艰苦的地方、最前线的地方、最困难的地方、最容易受感染的地方进行战斗,我向你们致敬!我们等你们胜利回家!”他一直把他们送到车上。

    ⑮冠状病毒肆虐,人们惶恐无助,盼望权威出现。钟南山不得不频频出镜,及时为大众答疑解惑。他的出现给了众人信心,安定了人们紧张的情绪。

    ⑯网络上,流传着一张钟南山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的视频截图。他讲到“相信武汉能够过关,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时,两眼噙泪,嘴唇紧紧抿成了一道弧线。这张照片把他的刚毅与深情展露无遗。

    ⑰抗击“非典”那年钟南山67岁,今年他84岁,17年岁月不改白发医者的使命担当,耄耋之年,他依然冲杀在与病毒交战的战场。他是在用生命守护天下苍生!

    ⑱中国有个钟南山,这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据《光明日报》熊育群同名文章改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言

安宁

①阿永是远房表弟,跟我同龄,但小时候我并不怎么喜欢和他玩耍。因为他长得像贾宝玉一样好看,人又聪明,一起做事,总是一下子便将我比了下去。母亲喜欢阿永的模样,当笨嘴笨舌的我跟阿永站在一起的时候,她心里充满了嫉妒,觉得我哪儿都不如他好,不会哄大人开心,也不会察言观色,这种“吃不开”的性格,将来怕是好不到哪儿去。

②多年后,我成了让父母满意、亲戚羡慕的大学老师。阿永则初中没有毕业便辍学打工,从乡下混到县城,又去北京神秘地折腾了几年,据说发了点财,而后回到老家县城,开起了饭店。那一阵阿永在亲戚圈里取代了我,成为人人夸赞的“能人”。

③不管是不是真的发达,至少阿永在人前一直都是春风得意的模样。他自然更喜欢走亲访友,每次来我家,都要游说父母入股他的大事业,还要让我尚未大学毕业的弟弟将来加盟他的饭店,做他的助理。母亲又欣喜又讨好地做了满满一桌子饭菜,招待能吃能喝好胃口的阿永,又恨自己没有能耐攒下一笔钱来,交给阿永坐等分红。一直抱怨我没本事帮他进我所在的大学读书的弟弟,更是喜滋滋地、小跟班似的在阿永屁股后面追着跑,就怕一不小心将这个贵人给弄丢了。至于我这个姐姐,他是完全不放在眼里了,饭桌上敬酒,连杯子都不碰我的一下。我瞪他,他立刻白我一眼,意思是,谁让你读成了书呆子,一点儿人情世故都不懂,连我的前程也不能包办!

④相继有人在阿永的游说下,为了高额的利息和分红,迫不及待地交出了自己一辈子的积蓄。好在父母没有多少钱,又对向来能胡吹神侃的阿永存了一些疑虑,所以没敢将银行里的定期存款提前取出来,去挣这份让人眼馋的利息。那一两年,因为阿永,那些不怎么熟络的亲戚朋友好像都成了近亲,常常会在阿永的饭店里相遇。絮叨一番阿永带给他们的新的刺激或者福利。因为没有入股阿永的事业,父亲总觉得亏欠他。因此如果阿永饭店里有什么活计忙不开,只要他一个电话,父亲便会跑去义务劳动,借以弥补没有百分百信任阿永的愧疚。回来跟母亲提起阿永饭店的大场面,父亲免不了一声叹息,说:“阿永他娘比我们命好,没到六十,就能摆下挑子享清福了。”母亲听了嫉妒,鼻子里哼了一声:“哪天饭店黄了,欠下一屁股债,看他们怎么收拾。摊子铺得大了,塌得也快,我就不信连初中毕业证都没有的人,能折腾上天!”

⑤母亲一语中的,阿永的饭店竟然真的很快就黄了。只不过不是赔钱倒闭,而是阿永因非法集资和放高利贷,被判刑入狱!这一消息传播的速度,比阿永当初衣锦还乡还要迅速,且极具杀伤力。母亲回忆起阿永入狱前的征兆,说他提了一箱好酒登门时,已经有了大厦将倾的惶恐与焦虑,不断地提到,让母亲有时间多过去走动走动,姐妹俩絮叨絮叨旧事。母亲嘴上答应着,心里却想:我们家怎么配做你的亲戚呢?还是免了吧。但母亲还是说了一通迎合的话。阿永坐在沙发的一角,双手交叉握在一起,不断地扭动着,好像要扭出什么话来。他甚至还揉了揉眼睛,直到那眼睛红了。

⑥阿永入狱后,周围的人迅速地变了,很多人骂他罪有应得——让他平日里在亲戚面前嘚瑟,这回好了吧,要在监狱里待上七年,跟老婆离婚了,钱财被分去大半,将来这大半就给了孩子的后爸,忙活了几年,原来是给别人挣钱了!还说让老娘享福呢,他不知道爹娘都没脸见人了,门都不敢出?唉,他这辈子是完了,出来都四十岁的人了,要啥没啥,脑袋上还顶着个“诈骗犯”的帽子。

⑦母亲一个劲儿地庆幸,没有将钱拿去他那里“鸡生蛋”,下利息,落个利息没挣到,反倒折了老本,被他骗个精光的结果。父亲叹了口气,说:“那些年白白给阿永的饭店通下水道了,早知道就收取他一些费用了,反正他在监狱里,这人情欠了也不用还。”

⑧我在一旁听着父母长吁短叹,想起即将毕业寻找工作的弟弟,忽然有些紧张,像父亲一样重重地叹了口气。

(选自《百花园》2021年第4期,有删改)

校文学社开展“读传记·致敬科学家”学习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沈忠芳:隐姓埋名60年的导弹功臣

谷阳

炮火中燃报国心

①沈忠芳的“导弹人生”,要从童年立下的一个心愿说起。1934年,沈忠芳出生于上海。从记事起,他的生活就笼罩在日本人的炮火之中。在转学5次、辍学1次之后,他终于得以完成小学课程。“如果我们也能拥有自己的飞机,一定要打得可憎(A.zèng  B.zēng)的日本人落荒而逃。”年幼的沈忠芳激愤地说。

②1953年沈忠芳高中毕业,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业便是飞机设计。

③1959年10月7日,“萨姆-2”导弹击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RB-57D型高空侦察机,开创了世界军事史上地空导弹击落飞机的先河。25岁的沈忠芳恍然大悟:“没导弹是不行的!”即便制造出最先进的飞机,也可能被导弹击落。只有制造出最先进的导弹,才能对付敌人的飞机才能使国防变得强大。

④1960年9月,沈忠芳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来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正式成为一名科研人员,从此便隐姓埋名投身于国家的导弹研制中。

研制导弹卫祖国

⑤“因为当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导弹技术上走在我们前面,大家看到,除了飞机将来对我们有威胁,导弹威胁更大,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反制、拦截的手段装备。”沈忠芳紧握拳头说道。当时二分院刚刚建立,一穷二白,处于“边建边干”的阶段。艰苦的条件没有削减大伙的热情,沈忠芳和同事们克服落后的设备,排除万难,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枚地空导弹——红旗一号。而1967年研制出的红旗二号更是进入了实战——击落侵犯我国领空的U-2侦察机。红旗二号的成功也为后来我国自行研制新型防空导弹系统打下了坚实基础。

⑥1970年到1979年近十年间,在沈忠芳的带领下,他所负责的导弹型号在很多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并成功完成4次飞行试验考核验证。其中,8项成果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⑦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主要力量用于经济建设,军品订单大幅下降,科研人员大量流失。此时的沈忠芳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研制一款能够打入国际市场的产品,但是没有启动资金。几经波折,沈忠芳和同事们终于凑了450万元的经费,于是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地导弹B610就面世了。

⑧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原有的第一代、第二代对空防御武器已落后于西方国家,急需研制出第三代,以增强防御能力。关键时刻,沈忠芳又义无反顾地揽下了这个任务。1992年1月,沈忠芳被任命为第三代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型号总指挥,他呕心沥血扑在导弹发展上,带领团队夜以继日,终于在1994年年底,完成了中高空中远程的防空导弹的研制任务。从此,我国防空导弹跨入了国际领先行列。

忠于人民遗英魂

⑨2009年,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在国庆60周年阅兵中亮相,当导弹武器装备方阵缓缓经过天安门广场时,坐在观礼台上的沈忠芳泪流满面:“现在谁也不敢随便欺负我们!祖国变得强大了,了不起!”正是因为这样的放心,他在76岁时,告别了奋斗一生的科研岗位,连带着辞去了所有顾问、教授的称号,开始退休生活。

⑩在他看来,“年轻人都比我们行,现在教授的水平比我高得多,先进技术掌握得比我好,我有自知之明”。他爱听歌,《牡丹之歌》是心头至爱。沈忠芳说:“《牡丹之歌》的词有哲学观点。'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经贫寒',你吃过很多苦头,冬天的时候酝酿了生机,到春天的时候把美丽献给人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的幸福奋斗。每个人都有这个思想,我们国家就行了。”

⑪2022年4月24日,中国第七个航天日,12位隐姓埋名的我国导弹武器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的名字首次向社会公开,沈忠芳就是其中之一。隐姓埋名60余载,dān(  )精竭虑,不忘初zhōng(  ),他功绩卓越,却鲜为人知。

⑫2023年,沈忠芳入选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2024年8月17日21时35分,这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于在航天中心医院逝世,享年90岁。

⑬“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从长缨在手,到红旗如画。这一代人,不在乎得失,不图名利,一辈子都在磨砺国家的剑与盾。今天,后辈们终于能听到你们的传奇,隐秘而伟大,平静而神圣,这份隐名埋名的力量撼天动地!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