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语段,完成小题。
白鹅
鹅,不拘它如何高傲,我们始终要养它,直到房子卖脱为止。因为它对我们,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贡献,使主母和主人都喜欢它。物质上的贡献,是生蛋。它每天或隔天生一个蛋。篱边特设一堆稻草,鹅蹲伏在稻草中了,便是要生蛋了。家里的小孩子更兴奋,站在它旁边等候。它分娩毕,就起身,大踏步走进屋里去,大声叫开饭。这时候孩子们把蛋热热的捡起,藏在背后拿进屋子来,说是怕鹅看见了要生气。鹅蛋真是大,有鸡蛋的四倍呢!主母的蛋篓子内积得多了,就拿来制盐蛋。炖一个盐鹅蛋,一家人吃不了!工友上街买菜回来说:“今天菜市上有卖鹅蛋的,要四百元一个,我们的鹅每天挣四百元,一个月挣一万二,比我们做工的还好呢,哈哈,哈哈。”我们也陪他一个“哈哈,哈哈。”望望那鹅,它正吃饱了饭,昂胸凸肚的地,在院子里跨方步,看野景,似乎更加补神气了。但我觉得,比吃蛋更好的,还是它的精神的贡献。因为我们这屋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了,生活实在太岑寂了。赖有这一只白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

(1)、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

(2)、从第三句到段尾可分为两层,怎样划分?为什么这样划分?

(3)、作者对白鹅的态度是怎样的?

(4)、写出白鹅神态描写的句子。

(5)、倒数第二句中“实在太”连用三次,构成了排比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举一反三
记叙文阅读。完成1-5题。

爱在身后二十米

郝金红

①读初中时,家离学校有十几里的山路,那时又没自行车可骑,全靠一双脚板走。 

②第一天上学时,我起得很早,父亲也跟着起床了。他收拾利索了,就在一旁等我。“你起来干什么?”我问他。“黑漆漆的夜,我送你一段!”父亲指着外面漆黑的夜。“不用了,我都这么大了,又不是小孩子,我不怕的!”青春年少的我,在父亲面前表现得像个大人。况且,与我一同上学的,还有同村的小栓,两个大男人,不就是走山路吗,有啥怕的?

③面对我的拒绝,父亲迟疑了一会儿,“那好吧,我等你走后,把院门关一下!”我背起书包,挺起胸脯,在父亲面前昂着头走出了院门。小栓已在村口等我。我望着前面漆黑的一片,心里还真有点儿害怕。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要走这么长的一段山路。“你怕不怕?”我问小栓。“怕?有啥怕的?我们有两个人呢。”小栓的声音不大,但我听得出来,他一定和我一样,在假装勇敢。

④ 我们出发了。黑漆漆的夜,天边悬挂着两三颗孤星,阵阵山风吹过,让人不寒而栗。“要是有大人送我们一阵就好了!”小栓在后面低声嘀咕。是啊,现在我真的后悔刚才为什么要拒绝父亲的好意。我想象着此刻父亲就在我的身后,但我不敢回头看,只顾着埋头往前疾走。等我们走到学校,早已是大汗淋漓

⑤  这样的时光持续了三年。但每一天上学,父亲必定要跟我一同起床,他有时甚至起得比我还早。自从我拒绝他送我之后,他再也没说过这类的话,只是说等我走后,关好院门,再也没有别的什么。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父亲对我撒了谎。

⑥初三毕业,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县城的师范院校。父亲显得特别兴奋,他邀我下河去洗澡,我这次没有拒绝。当父亲脱下长裤的一刻,我瞥见他的右腿上,有一块长长的伤疤,像一只黝黑的壁虎伏在腿上,特别的刺眼。“爹,你的腿啥时弄伤的?”父亲迟疑了一阵,呵呵一笑:“那次上山砍柴,让树枝给划的,没事,庄稼人嘛,哪没个小伤小疤的,早就好了。”父亲说得那样自然,我信了。

⑦  但随后不久,母亲和我聊天时,无意中说到了父亲的那个伤疤:“你爹一天早上送你去学校,让猎人的套弓夹着了,淌了不少的血,好几个星期才好呢。”“送我?爹送过我?”我惊讶地向母亲求证。“是啊,你爹不让我对你说,上初中那会儿,他一直在送你,为了不让你发现,他就远远地跟在你后面。他还说,离你二十米远,既能看到前面的你,又不会被你发现。送你三年,你爹呀,都总结出经验来了。”母亲说得自然,我的心却在流血,为自己曾经的固执。

⑧ 那一刻,我的脑海里闪现出这样的画面:漆黑的夜,两个少年行走在狭长的山路上,在他们身后的二十米处,一位老农在悄无声息的跟着,他是那么的小心翼翼……

⑨ 一直固执地以为自己是多么的勇敢,不曾想却辜负了父亲那一颗慈爱的心。这一生,只要我们还行走在人生崎岖的山路上,父亲就会一直紧紧地跟在我们身后二十米,直到他再也迈不动脚步的时候……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文后题目。
                                                                                               汽车在空中飞
      ①在城市日益发展的今天,对于上班族来说,塞车恐怕是最令人头痛不过的事情了。每当这时,人们恨不得汽车能长出一双翅膀,腾空而起。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升空后不久,制造能够在天空飞行的汽车便成为当时一些思想超前的人追逐的梦想。时间过去了一百多年,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在,这种无翼空中汽车终于诞生了。
      ②目前,科学家制造出来的空中汽车,可同时乘坐4个人。即使遇上风雨交加的天气或漆黑的夜晚,它也能畅行无阻、正常飞行,其飞行本领毫不逊色于一般的飞机。其最高飞行时速超过了600千米/小时,比直升机快2倍,飞行最大高度9000米,最远航程1500千米。
      ③③从外观上看,空中汽车更像是一架小型飞机,但它的起飞和降落方式却和直升机一样,令它能在车道上和自家后院里自由垂直起降。前端左右两个发动机舱酷似飞机发动机舱,后面也有相似的两个,中间是一个透明的大驾驶舱。置身于舱内,人的视野开阔、心旷神怡。另外,尾部有飞机上常见的双垂尾和高高的平尾,十分引人注目。它的功能是维持飞行中车身纵向稳定和平衡。不像飞机的是,它没有机翼。为保证空中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它的飞行完全由计算机来控制,并由卫星系统导航。一旦发生事故,空中汽车将自动释放设置在内部和外部的降落伞及气囊。
      ④空中汽车在经济上的潜在优势也值得一提。其低燃耗发动机及可使用多种燃料的性能会降低燃料费用。空中汽车的耗油量只相当于V—22“鱼鹰”式倾转旋翼机或高性能直升机的1/4。空中汽车潜在的军事用途将是非常广泛的,包括空中医疗疏散、空中侦察、指挥与控制、搜索与营救、特种部队渗透、空袭作战、空降作战、强行进入作战、宪兵机动与调动保障、通信转播、分队补给的战场分发、单兵或班级替换人员的运输、武器平台、非战斗人员的疏散行动、战场物资运输以及战损评估等。
      ⑤当然,空中汽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它有限的有效负荷是一个不利因素。它的使用将会使空域指挥与控制复杂化。不久以后,这种空中运载器技术就将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设想一下,空中汽车充分发展了,高速公路就会变得冷冷清清,机场也会大受影响。人们可以享受每小时600千米以上的空中汽车,谁还愿意去坐车速每小时几十千米的出租车呢?飞机需要机场、跑道才能起降、飞行,而且每次乘客需提前1小时-2小时赶往机场等候。而有了空中汽车,人们可以从家里直接出发,2小时内就能从上海飞抵北京。
      ⑥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公司在进行空中汽车的研究:以色列的“城市之鹰”两人座小型飞行汽车,计划在今年进行测试;麦道公司正在研制“索科尔400”四座飞行汽车。不久以后,交通堵塞可能将成为历史,因为天空是广阔无垠的。专家们认为空中汽车预示着一次彻底的“交通革命”,也许人们会把这一发明和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相提并论。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脸为什么会红

       ①“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了?”“防冷涂的腊。”在只有样板戏可看的年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这段对白就连小孩也爱模仿。

       ②一个人突然脸红当然不是因为精神焕发,更可能是因为精神紧张。你如果心里有鬼而感到不安,或者处境尴尬而难堪,或者见到暗恋的人而害羞,或者受到赞扬而不好意思……突然间脸上一热,你知道你脸红了。

       ③这个过程是交感神经的兴奋导致的,意识无法控制,你越想控制自己不脸红,反而会让脸红加剧。这其实是一种应激反应:在你感到不安、难堪、害羞、不好意思的时候,身体大量分泌肾上腺素。这种激素让你呼吸加重、心速加快、瞳孔放大,为战斗或逃跑做好准备。它同时也让血管舒张,以便增加血液流量,提供更多的氧气。血液中携带氧气的红细胞让皮肤出现了红晕。

       ④这是全身做出的反应,为什么只有脸部的皮肤发红,而其他部位的皮肤颜色看不出变化呢?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与其他部位的皮肤相比,脸部皮肤的血管更密集、更宽、更靠近表层,因此它发生的变化更容易被别人觉察到。更重要的是,一般皮肤的静脉只含有A肾上腺素受体,而脸部皮肤的静脉却同时含有A和B两种肾上腺素受体。这两种受体都接受来自肾上腺素的信号,但是性质不同。A肾上腺素受体对肾上腺素较不敏感,而且起到的是让血管收缩的作用,而B肾上腺素受体则相反,它对肾上腺素较敏感,并让血管舒张,更多的血液涌入了脸部皮肤,告诉人们你的不安。

       ⑤但是,让人们知道你心里不安对你有什么好处呢?或者说,这种脸红的本能是怎么进化而来的呢?这个问题让达尔文疑惑不解,在《人与动物的情感表达》一书中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来讨论脸红。即使在现在,人为什么会脸红仍然是个进化论的难题。

       ⑥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脸红的。它是在幼儿园阶段开始出现的,在青春期达到了顶峰,之后逐渐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变得越来越不容易脸红,或者说,“脸皮越来越厚”了。幼儿园阶段是人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并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培养社会意识的时期。青春期少年有极强的自我意识,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成年人的自我意识又逐渐变得薄弱。脸红的出现和变化似乎与人的自我意识的演变同步。此外,还有其他社会因素与脸红有关。例如,女人要比男人更容易脸红,欧洲人要比亚洲人更容易脸红。

       ⑦这一切都表明脸红是一种社会交流的方式。脸红虽然不受意识的控制,但是又涉及非常高级的智能。一个人要会脸红,不仅要有自我意识,而且还要能够意识到其他意识的存在,设身处地地猜测其他个体的想法,也就是有移情能力。人类在三岁以后才有移情能力。其他动物只有类人猿才有这种能力。因此,只有人类,也许还有类人猿,才能用脸红进行微妙的思想交流。

       ⑧这种交流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好处。当你在暗恋对象面前脸红时。让对方觉察到你的感情,就有可能让暗恋变成明恋。当你为做错了事而脸红时,就能让人们知道了你的歉意,从而原谅你。当你因为内心的羞愧而脸红时,就会让人们觉得你很诚实、值得信赖,从而愿意和你合作。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语言还要准确。从某种意义上说 , 人类长着这样一双敏感的眼睛,就是为了能够轻易地看到对方的脸红。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心田上的百合花

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的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作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自己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结成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飘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芳香;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的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500名青年进行了一项关于平凡主题的调查。图表如下:

【材料二】

今年1月4日,由新华社主办的“中国网事 • 感动2023”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揭晓了获奖名单。“中国网事 • 感动2023”十大年度网络人物有:“义务理发师”贾潮江、“80多个孩子的妈妈”朱培娟、“三次被村民联名请愿留任的第一书记”莫日发、“螺丝钉志愿者”朱言春、“侠骨柔情的反诈民警”涂凯峰、暴雨中的硬核“铁路蓝”赵阳、“用短视频助力乡村振兴”的莫宙、“坚守三尺讲台 39 载的山村教师”杨红军、“孝老爱亲模范”汪萍、传承红色基因的“故事爷爷”王忠祥。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据了解,十大年度网络人物由公众线上投票和专家线下评审相结合的评选方式选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置身平凡却满怀热忱,在教育、乡村振兴、法治建设、志愿服务等领域辛勤耕耘、发光发热。凡人微光,诠释着伟大,拥抱着不凡。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英雄无处不在,英雄就在身边。中华大地上,无数平凡人发光发热,书写非凡人生。正是每一个普通人的孜孜不倦、努力奋斗,让中国的明天更美好。

(节选自《新华时评》2024年1月5日,有删改)

【材料三】

“精彩绝伦”“令人惊叹”……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伦敦开启英国首演以来,好评如潮,票房大卖,不少观众表示要“二刷”!英国主流媒体、文艺评论家、自由撰稿人也不吝赞美之词,对演出给予高度评价。“深圳造艺”迎来又一次的高光时刻。

《咏春》在海内外演出已近 200 场,之所以能一次次破圈,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致敬的是追光逐梦的平凡人,蕴含着直击人心的力量。

《咏春》采用“戏中戏结构”。该剧以一深圳剧组拍摄电影《咏春》为引,拉开全剧大幕。电影里的“叶师父”远赴他乡,怀抱“咏春堂”牌匾踏入群雄林立的武馆街,只为开咏春的一扇门;舞台上的片场中,剧组众人同样怀抱梦想奔赴山海,只为追寻心中那一束光。“戏外”的深圳《咏春》剧组与“戏内”赴香港打拼的叶师父,两条线索、两个场景、两个故事在剧中无缝切换,两个时代随之同频共振,最终落在“理想”上。

致敬平凡英雄,铺展岭南市井风情,谱写大湾区人不屈不挠的打拼路、奋斗史,鲜明传递出这样一个朴素的故事内核—每个人都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不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照亮别人的那束光。通过这部舞剧,海内外观众可以深深体味平凡人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和团结精神,在极强的“代入感”中轻松“读懂”《咏春》、爱上《咏春》。

(节选自《深圳特区报》2024年9月5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