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有一种豆腐是用亲情做的
                                                                                                              夏夏
         公司对面新餐馆开张,热热闹闹地放鞭炮。在办公室里看过去,是一家规模中等的家常菜馆。中午下班,几个同事约在一起,过去吃饭。
         进门,一个女孩笑盈盈地迎上前来,领我们入座。女孩穿蓝色碎花上衣,蓝布裤,阔阔的裤脚,黑布鞋,蓝头巾,是店里的特色店服,和她神情中那几分乡村女孩特有的羞涩很相衬。十八九岁的样子,声音干净甜美,笑容真诚饱满。
        把菜单递过来,我们凑在一起翻看,随意地。有同事问:“小妹,有啥好吃的,推荐一下。 ”
        女孩抿抿唇,报了三两样特色菜,然后说:“我们店的蘸汁豆腐不错的,豆腐嫩,味道纯,又有营养,女孩子吃了可以美容,还不长胖……点一份吧。”不像介绍其他菜品,一份蘸汁豆腐,她用了好多词来形容,口气,也有点迫不及待。
       “是招牌菜吗?”我抬头问她。她的脸忽然有点红了,摇头,小声说:“不是的,不过……”声音又急促起来,“不骗大家,真的很好吃,可以尝一尝啊。”
我们都笑起来,菜单上,一份蘸汁豆腐不过6块钱,实在不是太值得去推荐,就要了一份。
        菜陆续上来,包括那盘蘸汁豆腐,尝了一口,味道的确不错,不似市场上卖的豆腐那样水,颜色好看,味道也纯,像小时候吃过的农民挑去城里卖的那种豆腐;蘸的调味汁是韭花,也像自己家里做的,味道正正的。女孩没有撒谎,这道蘸汁豆腐虽不是店中招牌菜,但的确可口。
        这时邻座来了其他顾客,女孩去招呼他们,又向他们推荐蘸汁豆腐……
        以后,几个同事常常来这家饭馆吃午餐,也常常会接受那个女孩的服务。她已认得我们,不再刻意推荐了,但总要试探着问上一句,还要蘸汁豆腐吗?问完了,脸依然会微微泛红。偶尔会拒绝,但大多时候,会要上一份。这样一道菜,花不了几个钱,又如她所说,女孩子吃了可以美容,还不长胖。清爽的味道,每天吃,也不会厌烦。
         也常常听到她对新顾客介绍这道菜,用词越发丰富,说起来越发流畅,只是不知缘故。
         那天有同事过生日,过去吃饭,要了个小单间,没想服务的还是她。她说有个负责包间的女孩请假了,她来替。
         因为有热闹事,我们破例要了些贵一些的菜。直到点完她也记完,忽然抬起头小声问:“今天不要蘸汁豆腐了吗?”
         我们先愣了一下,然后都笑起来,成心要逗逗她,我问:“为什么总介绍那道蘸汁豆腐?是不是卖多了,你会拿提成啊?”
         她的脸顿时红起来,不是以往那种羞涩的红,而是因为着急涨红了,急急摆手:“不,不是的,不是那样的……”
        “那为什么呢?”同事说,“你要是不说原因,以后我们再也不吃蘸汁豆腐了。”
        女孩的唇又抿起来,低着头,沉吟一小会儿,小声说:“我说了,你们不许说出去。”
         得到我们的保证后,她才说:“这些豆腐是我爸做的,韭花是我妈做的。我来城里打工,他们不放心,也来了,在城里租了个小房子做我们家乡的豆腐和韭花。我来了这个饭店,爸就决定把做好的豆腐送到这里来,这样,每天他们都能来看看我。开始老板不想要,爸说了很多好听的话,老板才答应卖一段时间看看。如果卖得好,就一直要,不好就算了……老板不知道我是他的女儿……”
        窄小的空间,所有的声音都静止下来,只有女孩细细的声音,在慢慢描述一个关于爱和生存的温暖画面。一个沧桑的男人,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和自己的妻子一起每天泡豆子、磨豆腐、做韭花,然后大清早骑着三轮车赶到这家餐馆。而他们心爱的女儿不管睡得多晚,也总会早早起来,装作无意碰到,帮他们把豆腐抬到后厨。没有人的时候,母亲会飞快取出一些小点心,或者水果,或者换洗的衣服,塞到女孩手里。而隔段时间,女孩会塞给母亲一些钱,是她打工赚来的钱。那些钱,他们要攒起来,在家乡盖一栋新房子,母亲还会留一些,做女孩的嫁妆……
       女孩不再说话,怯怯地看着我们。好半天,竟然没有一个人说话,最后是过生日的小何打破沉默,说:“今天我生日,请大家每人吃一份蘸汁豆腐。”
女孩诧异地看着她,慌忙摆手:“别别……姐姐,豆腐吃多了会腻的。”
        “小妹,我们爱吃。”小何说,“真的爱吃。 ”
         我们跟着附和,然后催她,快写上啊,一人一份。
         女孩站在那里,看着我们,拿起笔去写,眼泪却忽然就掉了下来。她边擦边不好意思地笑,擦完眼泪,拿着单子跑了出去。
         从那以后,每次去吃饭,不管见到见不到女孩,我们都会主动地首先点一份蘸汁豆腐,并告诉所有相熟的人,如果去我们单位对面的家常菜馆吃饭,请一定要点一份蘸汁豆腐。因为那盘豆腐里,装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1)、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补出相关的故事情节。(每处四字))
结识女孩—— ——众人询问—— ——亲情感人

(2)、第二自然段细致描写了女孩的外貌,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选文内容,揣摩下面两句话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1)她的脸顿时红起来,不是以往那种羞涩的红,而是因为着急涨红了,急急摆手:“不,不是的,不是那样的……”
(2)女孩站在那里,看着我们,拿起笔去写,眼泪却忽然就掉了下来。她边擦边不好意思地笑,擦完眼泪,拿着单子跑了出去。

(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本文标题的理解。

(5)、有同学把这篇文章转载到自己的博客上,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人们纷纷跟帖表达读后感悟。请依照示例,以“我心飞扬”的名义拟写一个跟帖。
把爱留在每一个角落,温暖着每一片天空,爱的世界里彼此拥有,拥抱着爱让世界更美好!
我心飞扬: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爱藕说

        映日荷花,接天连叶,亭亭莲蓬和藕,本是四位一体的。

        爱佼佼荷花者有之,咏田田莲叶者有之,赞点点莲子者有之。偏心的诗人哟,为何厚此薄彼?为什么不肯为嫩藕多唱几支短歌?

        藕,自生与世间,变委身水下,不见日月,在浊泥污土的围困中生活。一旦出淤泥。风采翩翩,洁似玉,白如学,一尘不染。不是贞洁操守。孰能如此?它孔窍玲珑,称得起虚心;它居下而有节,贫贱不屈;它虽然嫩而且柔,藕牙儿却能穿透青泥碧水,劲挺起翡翠一般的绿茎,托起红花碧叶,算得上是柔中有刚。

        古人将六月二十四日,奉为荷花节日。默默困顿于泥水里的藕,谁知它声于何时?它像竹鞭那样,孕出藕牙,长大开花,再生出莲子以续生生之脉,谁知它年寿几何?它节节横生,从未与花叶争宠夺艳,甘居地下,无日无夜的托着花儿叶儿,像是母亲的玉臂偎抱着幼子,谁知它有几多辛劳?

        给我一支花的诗笔吧,我想寻找动情的诗句,写给养育那莲花的母亲——玉藕;也想把真挚的感情奉献给千千万万的妇女——伟大的含辛茹苦的母亲!

咏莲

        迸发出心中最真的火焰,打印在夏日的扉页中的是莲。你在这里重新锤炼,终于挣脱出那泥牢中的锁链,婷婷盛开在这苍茫大地间,向世人倾诉着至善的语言。坚忍的意志在这苦海中尽显,最终铸成一朵金刚净莲。

        心中的一团圣火,理想中的一只白鸽,都成了你的主宰,多少智者依你而眠,多少善者永远在心中把你挂牵。看那一柄净碧的荷叶荡涤着人们迷中的眼,一片淡粉的莲瓣成了多少代人的梦幻,凸起的莲籽成了永不改变的琴键,奏响了激荡万古的乐章。

        人间的一朵净花,凡尘的一方净土。生命因你而明白了纯净的内涵——哦,莲!

莲子

        中国是莲子的故乡。早在五千年前仰韶文化遗址中,就曾发掘到两粒莲子;三千年前的《诗经》中,就有“隰有荷花”的诗名。

        莲子补中养神,止渴去热,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是一种纯天然高级营养保健品,历来为御膳房必备之物。莲子食用方便,既可制成莲子羹,莲子汤,八宝粥,糖水莲子,又可炖鸡,炖鸭等制作美味佳肴,是强身健体,养颜驻容,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

        产于浙江宣平的莲子更有它的独到之处。一般的莲子颗粒较小,久煮不酥,而宣莲由于本地独特的土质和气候条件,颗粒较大(465粒即达500克),酥而不烂,味美爽口。它含有高蛋白质、钙、磷、镁等多种物质。因而浙江宣莲成了历代的贡品。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夜深同花说相思

杨荻

       ①她叫秀花,果然手巧,擅长绣花。我有时候笑她,你的名字可真够土的,这时候她总是露出很羞涩的样子,仿佛自己犯了错遭到批评,又自我解嘲地说,土吗?都是这样的名字啊,我妹妹还叫秀莲呢。

       ②上大学那年,女生宿舍时兴拉床帘。我给她修书一封,不久,一幅床帏就绣好寄过来了,白色的细棉布,彩色的丝线缀着一朵一朵的花儿。我拉上床帘,小小的个人世界也跟着芬芳。可惜,毕业后,那块很长的白色绣花棉布,跟着日子弄丢了。

       ③我打电话问,干吗呢?她说,十字绣呢。她在绣十八个美女,原来想绣《红楼梦》里的十二金钗,可惜那个图案刚刚卖完,她就买了十八个美女,说是绣完送给我搬家用。我心想《红楼梦》我是喜欢的,毕竟有典,您弄十八个没有出处的美女,我挂墙上多俗啊。于是,我委婉地说,您绣那多费事啊,少说也要两三年,再说眼睛、颈椎也受不了啊,我可不落忍,千万别绣了。她不听,还是要绣。我只好放狠话,我不太喜欢的。她讪讪地说,那我就挂自己墙上。

       ④然而,我还是劝她别绣了,她又说,闲着也没意思。搬家后,她离开了故居旧邻,陌生的环境里,她和夕阳一般孤单,我也就不好再强行阻止。高楼的西窗下,这个叫秀花的女子拿着绣针,在西晒阳光下低头做着十字绣,一针一针,绣着【A】一幅画,绣着寸寸光阴。远远看去,也是【B】一幅画。

       ⑤和她住在同城,却也不总见面,为此我常常自责。忙碌了一天,下班后只想回家,休息日只想放松,只觉得精力不够,不够再去腾出心打点一份感情,然而她有。

       ⑥我接到她的电话,说已经坐公交车到了单位门口,我急忙跑出去。看到她穿着齐整,站在银杏树下,在过往的人流中冲我笑,又露出那点少女般的羞涩。她的手里拎着沉重的布袋书包,都是吃的,牛肉蒸饺、炒花生、山楂酱、红烧肉、柿子、白萝卜。她从西向东,穿过多半个城市,只为给我送饭。有时候时间晚了,也会在我回家时路过的公交站点下车,于尘埃中等我。我接了沉重的布袋书包,开车绝尘而去,留她在黄昏的暗影里,继续等候开回的公交车。

       ⑦衣柜里的衣服换了一茬又一茬,压箱底的是一件紫色缎面棉坎肩,她亲手缝制的。床上的床品换了一套又一套,压床底的是一床粉色缎面的棉被,她亲手缝制的。有些东西,不可再生,而你却贪婪地想此生永远拥有,只好压在箱底。

       ⑧有时候,我想,如果我有能力,就给她建造一个世界,好比秦王的阿房宫,唐王的大明宫,我要把她妥妥地雪藏起来。有时候我又想,她的整个世界,无非是我开放的平安幸福花。如此深情如此夜,我真想热热地唤一声,娘。夜深同花说相思。她叫花儿,我的娘亲,已经老去,正在更老。

(选自《2013年季度精选集<读者•原创版>春季卷》,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①腊月的一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用一分钟的时间,播出了老郑的故事。

    ②老郑在电视里笑呵呵地说:“缺钱不缺德。”他早前就说的这句大实话,竞成为年初网络里的流行语。

    ③那时,老郑还没时间看电视,他是在我居住的城市里扛着棒棒出力挣钱的农民工。过年了,老郑想多挣点钱回家,刚动完了手术的老婆,想让老郑买一件暖和的棉衣,山里风大。

    ④今年新年第一天的下午,城市正飘着雪,穿着三件单衣的老郑终于盼来了一件活儿,帮一位雇主挑两大包包裹。他挑着东西在后面走,那人催得急,他担起货物跟在雇主身后,没来得及看清雇主的相貌,竞和雇主走失了。

    ⑤这可急坏了老郑,他加快脚步来回追赶,都没发现雇主。

    ⑥寒风裹挟着冷雨,像刀子一样割着老郑的脸,他的手、脚都麻木了,鼻涕也流了出来,身子也禁不住发抖。老郑猛抽了好几根烟驱寒,目光努力在人群里搜索。就这样找到天黑,也没有找到雇主。

    ⑦晚上,老郑挑着两大包东西放到一个物业管理处帮忙保管,打开包裹一看,是两大包新进的羽绒服。回到出租屋,老郑没心思吃饭,他感到良心不安。

    ⑧第二天早晨,寒风夹着雪花,老郑又开始上街寻找雇主。一连四天,老郑什么也没有做,却始终没有消息。第五天,老郑来到报社,请记者帮忙寻找。消息见报以后,整个城市都在替老郑寻找那位粗心的失主。一个城市,因为这寻找,在寒风中变得温暖起来

    ⑨老郑的故事见报以后,其他媒体也都赶来报道他的事迹。然而,老郑在深夜已经赶回了老家的医院,他老婆患病需要动手术入院治疗,老郑在电话里对我简短地说,我得回去,守着她。

    ⑩两天后,老婆做了手术就出院,住院太贵了。老郑又赶了回来。他对我说,放心不下啊,那两件包裹一直压着他的心。

    ⑪半个月以后,老郑通过这个城市的热心人,终于找到了失主。面对感激的失主,老郑嗫嚅着,他反倒不好意思了,觉得那天走得太快,让失主受了这些苦。失主说,新进的羽绒服价值上万,他也没抱什么希望了,他想起,老郑那天穿着有破洞的单衣。

    ⑫我到老郑的出租屋里和他聊天,几十个平方的出租屋里,地上打着52个地铺,有52个“棒棒”兄弟在这里歇息、睡觉

    ⑬我对老郑说,网上有密集的声音,称他这个普通的农民工为“中国的脊梁骨”。老郑憨憨地笑了,他对我直摇头说:“这事儿闹大了,闹大了,要说是脊梁骨,城里才是。”

    ⑭我问老郑:“为啥呀?”老郑想了想说道:“你看,城市的房子,钢筋混凝土,还有大桥、立交桥,都牢固和扎实的多,不像我们乡下,房子是泥巴糊墙、木材做梁。”

    ⑮我摆摆手说:“老郑啊,你说的,那是城里的建筑,不是人。”老郑纠正了我,认真地说:“是一个道理,你看城市人走路,也是昂首挺胸的,我们这些人,身子骨都压弯了,直不起来了。”

    ⑯我鼻子一酸,拉住了老郑的手。我想说,老郑,在城市,从今以后,你也昂首挺胸走路吧。

(选自《杂文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从天而降的母亲

韩浩月

    ①习惯了和母亲告别,每一次,我们母子二人分开,谁也不回头再看一眼,我也不是刻意狠起心肠,只是习惯了告别。

    ②许多年以前,一直有个问题想要问她:“你为什么要离开我们?”这个问题在我30岁之后,就再没有任何想问的念头了。

    ③童年时刻骨的伤痕,有一部分来自母亲。有一年需要交学费,我在一个水塘边跟她要钱,不敢看她,仿佛自己在做一件错事。她说“没有”,我呆住了,一直盯着那片池塘绿色的水纹在看,觉得世界坍塌,时间僵直,万念俱灰。

    ④母亲走了又回,回了又走。每次回来的时候,都说不会再走了,她在院子里看着我的眼睛说:“这一次我不会再走了。”我在心里欢呼雀跃,表情却平淡,最多说一个“好”字。当她第三次从她改嫁的那户人家想要回来的时候,被挡在了紧锁的门外,那天下了大雨,她跪在满是泥水的地上哭。

    ⑤以为她不会再离开我们,但几个月之后,她又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从此不再相信她。但也知道,她有自己的苦衷,一个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在一个不但贫穷而且不讲理的大家庭里,想要有尊严地活,是多么艰难的事。

    ⑥在我漫长的少年时代,与母亲再无联系。整整10多年的时间,音讯皆无。她是怎么过的,我不知道。中学时,有同学问到父亲、母亲,通常选择不回答,如果非要回答的话,就会用淡淡的一句:“都不在了。”那时我和母亲居住的地方,相隔30多公里,但这段路程,足以用空茫来形容,我和她之间,大雾弥漫,我不找她,她也不找我。

    ⑦可是,我总是盼望母亲会突然来看我。像小说或电影里描述的那样,穿着朴素的衣服,带着吃的,敲开教室的门,而我在同学的注视下羞惭地走出去,接过她带来的食物,再轻声地赶她走。在脑海里重复过无数次这样的场景,每逢有别的家长敲门的时候,总觉得会是她。

    ⑧直到我20岁那年,在县城里,我和一个女孩谈恋爱了。母亲仿佛专为此事而来,她笑着问我想要什么礼物,在得到我的答案之后,她给我买了一辆昂贵的变速自行车。那段时间,无论白天还是深夜,我都会经常骑着那辆自行车在街道上飞奔,经常把那辆自行车擦得雪亮,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富有的人。

    ⑨23岁那年,我结婚。有人问我,愿不愿意让你妈妈过来。“让啊,当然让。”儿子结婚,母亲怎么可以不在场!

    ⑩婚礼前一晚的家宴,一大家子几十口人,在院子里、大门外的宴席上,吃得热闹非凡。母亲怎么也不肯上桌,任凭几个婶子死拉硬扯,她还是坚持等大家吃完了,在收拾的时候,躲在厨房里偷偷地吃几口。婚礼那天拜堂,司仪在喊“二拜高堂”的时候,却找不到母亲了。

    ⑪客人散去,三婶告诉我母亲在楼上哭。上楼去看她,她立刻停止了哭泣,像个没事人一样。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么多年,仿佛她从没关心过我,我也从未关心过她,这么多年的时光,我们都是怎么过来的?

    ⑫25岁那年,拖家带口漂到北京,妻子背着我给母亲打电话,说让她帮忙带几个月孩子,还承诺,只要把孙子带大,以后就一定会像对待亲妈那样,对她好,养她的老。母亲来了,我们一家人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团聚。

    ⑬这次是真的以为母亲会永远陪着我们了。但又一次的分别摆在面前。母亲在她的村庄又有了一个自己的女儿,她还要照顾她。要走的前几天,她一遍遍和孙子玩“再见”的游戏。等到孙子睡着的时候,她一句话不说,沉思着,一会儿想想,一会儿笑笑,在我看来,她又成了一个陌生的母亲。这是一位从天而降的母亲,也是一个身不由己的母亲,我已没法,也不能再要求她什么。

    ⑭最后一次见到母亲,是从乡村回县城的时候,母亲与我们同行。我开车开得有些快,母亲晕车,半路的时候停下来,母亲蹲在路边呕吐。我在司机位上通过窗户看到母亲的样子,内心翻江倒海,那个久远的问题又飘回了心头:母亲,为何我们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⑮我下车来到母亲背后,默默地给她捶着背,无声地开始流泪。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雕塑

迟占勇

    这个暑假明子没有回家,他和几个要好的同学,相约着来到了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

    去野生植物园,赏极地海洋馆,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最后,大家来到临海广场,据说是北方海滨城市最大的广场。建设得果然大气!那高高的精美的华表,那碧绿如毯的草坪,那巨大的如展开的书本的平台,尤其是那一组组唯美的雕塑,更是吸引人的眼球。修鞋匠,轮滑少年,仰望星空的年轻人,摔跤手……大家嘻嘻哈哈地挨个在雕塑前拍照,过了一会儿,有个同伴在广场边上一个不太起眼的角落喊大家:“快来看啊,这有个雕塑好玩儿!”大家闻听都赶了过去,明子稍稍落在后面,他在读一个雕塑的简介。

    “明子,快过来啊,快!”明子走过来,就见大家神色古怪,都说,快和这个照张相,我们给你拍。

    明子这才看到这个雕塑,是一个坐在板凳上的西部牛仔,但又带着个眼镜,显得有些滑稽,这个雕塑惟妙惟肖,几乎可以乱真!明子忽然感到心跳加快!这个雕塑这张脸咋这么熟悉?不会吧?不!但是……明子觉得呼吸越来越重,脸色都变了!

    “哎哎,明子你磨蹭啥呢?还照不照了?”

    匆匆照了一张,明子带头走掉了,后面赶上来的同学说:“奇怪啊,你知道不,明子?那是个活人!你和他照相他咋没动弹呢?我们都是要给他钱的啊。”

    明子一句话也没说。

    父亲就说在一个城市打工,还兼职做一个很挣钱的活儿,供明子上大学没问题。

    明子和父亲说,他暑假在学校学习不回家,他撒了谎。

    明子没有了再玩下去的心思,他决定下午就回学校……

【乙】善良的馒头

刘超

    熙攘的大街上,一个中年男子在老周的馒头铺前站住了。

    男子看起来很落魄,眼神巴巴地盯着刚出炉的热腾腾的大馒头。

    “来两个?”老周热情地招呼着。

    男子尴尬地笑了笑,摇摇头,转身准备离去。

    “拿着!”老周疾步递上两个馒头。

    男子有点吃惊,老周爽快地摆摆手补充道:“不要钱!”

    男子的眼神透出感动,蹲在路边,使劲儿把馒头往嘴里塞。

    这样的人老周见的多了,在街边经营馒头铺这么多年,贫苦的、落魄的、遭难的老周一眼就能看出来。

    第二天,男子再来的时候,老周二话没说,又递给他两个馒头。

    男子显然很感激,但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就向老周深深地鞠了一躬。

    第三天,男子照旧来到馒头铺前,这次他没有接老周递过来的馒头,只见男子一反常态抓起一个馒头就扔地上,嘴里还骂骂咧咧:“他妈的!卖的什么玩意儿!硬的像石头……”

    老周愣了愣,立刻也火了:“不吃给我放这里,老子好心……”

    还没等“帮你”两个字吐出嘴,男子就抓住老周的领口,两人厮打作一团。

    “报警!报警!”围观的人见势不妙,连忙拨110。

    警察来的时候,两人还扭打在一起,只是让老周不明白的是,男子出手并不是很重,像没吃饱,每一拳都只用了两成的劲儿,情急之下老周也不管那么多,几记重拳下去,男子就变成了熊猫眼。

    警察带走了男子,在拐进街角的一瞬,男子回过头,向着老周的馒头铺艰难地挤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眼神中透出宽慰。

    几天后,警察将五万元奖励金交给老周,说他协助警察抓住了一个逃逸已久的杀人犯……

    老周拿着钱,呆了。

【丙】小说的魅力

夏雪菲

    我喜欢诗的旋律,散文的闲适,戏剧的冲突,但我更喜欢小说的波澜壮阔,喜欢它在平静中忽而扬起忽而又在一片高潮中将一切归于平静的刺激。

    若说诗是人生的浪漫,散文是人生的不羁,戏剧是人生的波澜,那么小说就是人生的百科全书。许多小说家在创作小说时是以一定的真实故事化社会背景为创作蓝本,有明确的意图想要赞扬或是批判某些社会现象。德莱赛的《美国的悲剧》便是由一个少年因受社会种种不良因素影响最终走向毁灭的故事,从而上升到整个美国资本主义社会下看似冠冕堂皇所掩饰的种种丑恶嘴脸。虽然这部小说只描述了一个少年的人生,但从中我们却看到了整个19世纪美国的社会,看到了由这个“悲剧的社会”造成的“人生的悲剧”。

    小说可以让我们获得人生的感悟。有人说:小说是人生的缩影。的确,许多作家都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创作小说,希望读者能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获取些启发。杰克,伦敦的人生曾经很不幸,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后来跟随淘金队伍北上淘金,结果不仅没有淘到金,反而染上了严重的疟疾,两年后才病愈。他决定从事文学创作,无奈没读过书,写不出好的作品。从此他便发奋苦读,有人形容他读书像饿狼:先啃光书的内容,扒光书的皮,吸干书的血,最后的骨头还要在嘴里嚼烂。这其实一点也不假,他后来创作的半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就反映了他曾经读书的勤奋和如饥似渴。现在我们读到这本书,依然能从中学到马丁那样的执著和屡败屡战,为了追求梦想不惜一切代价去拼搏的精神。

    小说能让我们感受一番别样的天地。也许在现实生活中,时光永远不会倒流,但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这却是经常发生的事,在这部魔幻现实小说中,现在的时光和过去的时光交融,把读者带进一个时空交错的魔幻世界。也许你从未关注过内心意识的真实流露,你或许从不知道人内心的想法可以像《喧哗与骚动》那样长句子长到一整段都不停顿,你或许从不知道人的思维可以像《尤利西斯》一样跳跃性如此之大,你或许从来不知道一个墙上的蜗牛可以引起伍尔夫如此看似漫无边际的联想,但当意识流文学将人的心理活动赤裸裸地呈现出来的时候,你会蓦然发现人的内心世界竟然如此微妙和不可思议!

    小说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我们的道德修养。《格列佛游记》教会我们正义与尊严,《变形记》告诉我们悲悯的可贵,《汤姆叔叔的小屋》呼唤反抗的精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磨砺我们坚韧的意志……从翻开小说的那一刻起,我们便时时被感动包围,被信念支持。

    小说是一个奇妙广博的世界,它是人生的百科全书。愿意探索的人,总能从中汲取些营养。拨开层层氤氲浓雾的面纱,走进小说的世界,眼前顿时海阔天空!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妈妈的手

琦君

忙完了一天的家务,感到手膀一阵阵的酸痛,靠在椅子里,一边看报,一边用右手捶着自己的左肩膀。儿子就坐在我身边,他全神贯注在电视的荧光幕上,何曾注意到我。我说:“替我捶几下吧!”

    “几下呢?”他问我。

    “随你的便。“我生气地说。

    “好,五十下,你得给我五毛钱。”

    于是他几拳在我肩上像擂鼓似地,嘴里数着“一,二,三,四,五……”像放联珠炮,不到十秒钟,已满五十下,把手掌一伸:“五毛钱。”

    我是给呢,还是不给呢?笑骂他:“你这样也值五毛钱吗?”他说:“那就再加五十下,我就要去写功课了。”我说:“免了、免了,五毛钱我也不能给你,我不要你觉得挣钱是这样容易的事。尤其是,给长辈做一点点事,不能老是要报酬。”

    他噘着嘴走了。我叹了口气,想想这一代的孩子,再也不同于上一代了。要他们鞠躬如也地对长辈杖履追随,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作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老年人,第一是身体健康,吃得下,睡得着,做得动,跑得快,事事不要依仗小辈。不然的话,你会感到无限的孤单、寂寞、失望、悲哀。

    我却又想起,自己当年可曾尽一日做儿女的孝心?

    从我有记忆开始,母亲的一双手就粗糙多骨的。她整日的忙碌,从厨房忙到稻田,从父亲的一日三餐照顾到长工的“接力”。一双放大的小脚没有停过。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那时哪来像现在主妇们用的“萨拉脱、新奇洗洁精”等等的中性去污剂,洗刷厨房用的是强烈的碱水,母亲在碱水里搓抹布,有时疼得皱下眉,却从不停止工作。洗刷完毕,喂完了猪,这才用木盆子打一盆滚烫的水,把双手浸在里面,浸好久好久,脸上挂着满足的笑,这就是她最大的享受。泡够了,拿起来,拉起青布围裙擦干。抹的可没有像现在这样讲究的化妆水、保养霜,她抹的是她认为最好的滋润膏——鸡油。然后坐在吱吱咯咯的竹椅里,就着菜油灯,眯起近视眼,看她的《花名宝卷》。这是她一天里最悠闲的时刻。微弱而摇晃的菜油灯,黄黄的纸片上细细麻麻的小字,就她来说实在是非常吃力,我有时问她:“妈,你为什么不点洋油灯呢?”她摇摇头说:“太贵了。”我又说:“那你为什么不去爸爸书房里照着明亮的洋油灯看书呢?”她更摇摇头说:“你爸爸和朋友们作诗谈学问。我只是看小书消遣,怎么好去打搅他们。”

    她永远把最好的享受让给爸爸,给他安排最清净舒适的环境,自己在背地里忙个没完,从未听她发出一声怨言。有时,她真太累了,坐在板凳上,捶几下胳膊与双腿,然后叹口气对我说:“小春,別尽在我跟前绕来绕去,快去读书吧。时间过得太快,你看妈一下子就已经老了,老得太快,想读点书已经来不及了。”

    我就真的走开了,回到自己的书房里,照样看我的《红楼梦》、《黛玉笔记》。老师不逼,绝不背《论语》、《孟子》。我又何曾想到母亲勉励我的一番苦心,更何曾想到留在母亲身边,给她捶捶酸痛的手膀?

    四十年岁月如梦一般消逝,浮现在泪光中的,是母亲憔悴的容颜与坚忍的眼神。今天,我也到了母亲那时的年龄,而处在高度工业化的现代,接触面是如此的广,生活是如此的匆忙,在多方面难以兼顾之下,便不免变得脾气暴躁,再也不会有母亲那样的容忍,终日和颜悦色对待家人了。

    有一次,我在洗碗,儿子说:“妈妈,你手背上的筋一根根的,就像地图上的河流。”他真会形容,我停下工作,摸摸手背,可不是一根根隆起,显得又瘦又老。这双手曾经是软软、细细、白白的,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变得这么难看了呢?也有朋友好心地劝我“用个女工吧,何必如此劳累呢?你知道吗?劳累是最容易催人老的啊!”可不是,我的手已经不像五年前、十年前了。抹上什么露什么霜也无法使它们丰润如少女的手了。不免想,为什么让自己老得这么快?为什么不雇个女工,给自己多点休息的时间,保养一下皮肤,让自己看起来年轻些?

    可是每当我在厨房炒菜,外子下班回来,一进门就夸一声“好香啊!”孩子放下书包,就跑进厨房喊:“妈妈,今晚有什么好菜,我肚子饿得咕嘟嘟直叫。”我就把一盘热腾腾的菜捧上饭桌,看父子俩吃得如此津津有味 , 那一份满足与快乐,从心底涌上来,一双手再粗糙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有一次,我切肉不小心割破了手,父子俩连忙为我敷药膏包扎。还为我轮流洗盘碗,我应该感到很满意了。想想母亲那时,一切都只有她一个人忙,割破手指,流再多的血,她也不会喊出声来。累累的刀痕,谁又注意到了?那些刀痕,不仅留在她手上,也戳在她心上,她难言的隐痛是我幼小的心灵所不能了解的。我还时常坐在泥地上撒赖啼哭,她总是把我抱起来,用脸贴着我满是眼泪鼻涕的脸,她的眼泪流得比我更多。母亲啊!我当时何曾懂得您为什么哭。

    我生病,母亲用手揉着我火烫的额角,按摩我酸痛的四肢,我梦中都拉着她的手不放——那双粗糙而温柔的手啊!

    如今,电视中出现各种洗衣机的广告,如果母亲还在世的话,她看见了“海龙”“妈妈乐”等洗衣机,一按钮子,左旋转,右旋转,脱水,很快就可穿在身上。她一定会眯起近视眼笑着说:“花样真多,今天的妈妈可真乐呢。”可是母亲是一位永不肯偷懒的勤劳女性,我即使买一台洗衣机给她,她一定连连摇手说:“别买别买,按电钮究竟不及按人钮方便,机器哪抵得双手万能呢!

    可不是吗?万能的电脑,能像妈妈的手,炒出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吗?

(选自《三更有梦书当枕》)

【注】①接力:方言,指点心。②外子: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