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守拙
①有诗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其实,守拙并不是五柳先生的首创,老子曾说过大巧若拙。陶潜以后,也有“文以拙进,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讲的都是对守拙的推崇。《艺经》有云“凡棋有善巧者,勿与之斗巧,但守我之拙,彼巧无所施”,此之为守拙。守拙是古代围棋九等之末,因其棋力尚浅,对弈之时往往漏洞百出,谓之拙。但其往往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谓之守。“守拙”虽为棋品之下下品,但“守拙之道”却是宝贵的人生经验。
②守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有了这样的人生定力,就能摆脱私欲的羁绊,视名利淡如水;就能战胜前行路上的困难,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奋力攀登。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日日积累,久久为功,方见其真谛,享其果实。
③齐白石年过九旬,发现自己画功不如以前,便每天苦练描红,临摹历代名画经典。儿子不解:“您早就盛名于世,怎么想起描红这般初级的东西?”旁人更是戏为“呆拙”。描红乃初学者入门功课,是“小儿功”。而这位书画名家,却临池不辍,焚膏继晷,从最基础的一笔一画,虔诚砥砺,法度严谨,回炉作业。
④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知道自己这辈子靠读书发达无望,遂“发愤教督诸子”,对长子曾国藩更是毫不松懈。但是他的教育方法十分落后:只知道一味用蛮力。他要求曾国藩,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守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有效的,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基本功,不留遗弊。虽然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九年,但是一旦开窍之后,后面的路就越来越顺。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高中进士。而那些早早进了学的同学,后来却连举人也没出来一个。所以曾国藩在《送郭筠仙子南归序》中说:“君子赴势甚钝,取道甚迂,得不苟成,业不苟名,艰难错迕,迟久而后进,铢而积,寸而累,及其成熟,则圣人之徒也。”
⑤武林道语“入门先站三年桩”,桩基功底不牢,终生仅能花拳绣腿。干事创业,唯有务实归真,沉稳内敛,才能成功。如果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到头来只能“山河依旧”。车著明在瞬息万变的数据王国里,是火箭腾飞的护航者,扎根川西大凉山21年,潜心航天发射数据处理研究,托举70颗卫星奔向太空。在曲折传奇的人生路上,他是不知疲倦的奔跑者,从一名中专生,自学考上大专、本科、研究生,成为火箭数据处理专家;从湘西贫穷的小山村跑到县城,再到省城,再甘愿跑到大凉山深处。在平凡单调的生活中,他是抱朴守拙的苦行僧,他的《数学手册》用了28年,已泛黄脱页;他家的地板用了20年,已褪色开裂。为了少年时的读书梦,他凌晨3点爬起来学习,困得睁不开眼睛,就把头扎到冷水里。为了航天梦,他一次次向未知领域发起冲刺,实现了发射中心一次次零的突破。
⑥“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是读书求学之拙。多少人正是用这样的笨功夫,实现了学养质的提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干事创业之拙。不下苦功、不打牢基础,就不可能采撷到成功的果实。“功成不必在我”,是为官从政之拙,唯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才能获得人们心灵深处的掌声。
⑦不少人总是习惯于投机取巧,不想脚踏实地,不愿下笨功夫、用实劲,而是自觉不自觉地把人生寄希望于形形色色的机会,希望兔子撞到自己的树桩上。实践中,有的喜欢抄近道,耍小聪明,见事有利可图便一窝蜂,听说有一本万利之事便趋之若鹜,其结果往往是弄巧成拙。守拙之人不会截弯取直,更不会见机行事,而是遵循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躬行自明,身体力行”的笨办法。与借助他人之力相比,固然稍显拙陋,但正如古人所推崇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实现个人学业的进步、事业的成功,必然需要善守读书求学之拙,干事创业之拙。
⑧世界上只有雄鹰和蜗牛能到达金字塔顶。守拙,归根结底是要当老实人、做本分事,遵循客观规律,信守天地良心,以拙立身,以拙创业,以拙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