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理)期中考试试卷

倡导“经世致用”,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的思想家是( )
A、王夫之 B、黄宗羲 C、顾炎武 D、李贽
举一反三
明清时期的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但仍是中国政治和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明以来边疆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明朝中叶以后,开始逐步改土归流——把土司改为中央政府委派的流官。土司苛索花样繁多,土司家婚丧、寿诞、生子、盖房、过节都要征派。地处边隅的土司,“无事近患腹心,有事远通外国”,致使西南边疆的统治十分不稳定。清世宗任命鄂尔泰为云贵广西三省总督,进行改土归流。在改流地区,设置了与中原地区同样的府、州、县及镇、协、营、汛,派驻官兵,并着手改革许多落后的剥削方式及陋规恶习。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下表反映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一些历史人物的主要思想。


中国

西方

主要思想

黄宗羲(1610—1695),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和“工商皆本”的思想。顾炎武(1613—1682),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民治”主张。王夫之(1619—1692),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伏尔泰(1694—1778),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了人类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权利。孟德斯鸠(1689—1755),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民,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卢梭(1712—1778),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重义轻利是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其核心是重精神的价值,轻物质的价值,好名而不好利,务虚而不务实。在先秦,持这种观念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孔子把义和利对立起来,并赋予了一定的阶级内容。他认为,统治者只要讲文德,进行感化,就能使人民归服。孟子从国家的角度谈论问题,也是把义放在第一位。汉朝武帝以后,儒家思想开始处于正统地位,先秦儒家的义利观在董仲舒那里得到了充分发展,董仲舒要求人们一味迫求道义,放弃功利,将道义和功利对立了起来。义利之辨在宋代朱熹那里得到了进一步发挥。朱熹认为人欲是利,天理是义,仁义道德与利欲是对立的,因而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摘编自王鲁英《论洋务运动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

材料二:近代义利价值观的演变分为四个时期: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以义生利,兴利除弊;洋务运动时期主张重义兴利,利国利民;维新运动时期主张义利并重,义利和谐;辛亥革命时期主张义利统一,建立革命道德。中国近代义利价值观是对传统道德的继承与发展,呈现多元发展的趋势,贯穿着强烈的救亡意识。中国近代义利价值观呈现出比较复杂的面貌,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用以规范人们行为的传统伦理道德面临着新的危机和挑战,面临着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型问题。尽管中国近代义利价值观错综复杂,但存在着一个慈的发展趋势,即由重义轻利的传统义利价值观向义利并重的近代义利价值观演变。

﹣﹣摘编自赵璐、白俐《论中国近代义利价值观的演变及特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