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
材料一:中国明中叶以来出现的新思潮和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根本精神上,有十分相似之点。这就是“人”的觉醒,“人”的解放,“人”的主体意识的高扬。李贽以“心本体”的学说为基础,将本质上非圣疑道的内容和体现历史新趋向的要求,理直气壮地运载进“心本体”所谓的“心”中,运载到“良知”之中,开始了从“圣心”到“俗心”的转化,打开了由“圣”转“俗”的通道,即由“禁欲”转为“顺情”由“圣贤”境界转为“俗世”境界,由旧时代迈向新时代,并且走出了相当远的路段。
——摘编自《从“神”到“人”与从“圣”到“凡——中西近代启蒙思想文化运动差异一论》
材料二:法国启蒙思想家马布利认为:“自然界并没有创造国王、统治者、庶民和奴隶,人生下来是完全平等的。”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陈独秀认为,专制制度是中国万恶之源,中国欲求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法国启蒙运动的开路先锋梅叶大声疾呼:“世上穷人们受各种迷信及偶像崇拜欺骗的时间已经够久了……该是打开穷人的眼界,向他们说明全部真相的时候了。”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指出,对于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卢梭的“人民主权”体现了民主的思想,《百科全书》更是一台以科学和民主为主题的“战斗机器”。法国的启蒙运动开启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而中国的初期新文化运动不能开启资产阶级革命,也不可能直接开启社会主义革命,但为马克思主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摘编自《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时间 | 主题 | 代表文献或译作 |
鸦片战争前后 | 了解世界 | 《大英国统志》《四洲志》《海国图志》《万国公法》等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求强求富 | 《行军指要》《水师操练》《工程致富》《探矿取金》等 |
甲午战后 | 救亡图存 | 《泰西新史概要》《中东战纪本末》《文学兴国策》等 |
20世纪初 | 民主革命 | 《万法精理》《美国独立宣言》等译作 |
20世纪初 | 科学启蒙 | 《格致汇编》《天文歌略》《地理歌略》《地球韵言》等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