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文言文阅读

    有樵者,伐木山冈,力倦小憩,遥见一人持衣数袭,沿路弃之,不省其何故。谛视之其行甚速非人可及。貌亦惨淡不似人,疑为妖魅,登高树瞰之,人已不见。

    由其弃衣之路。宛转至山坳,则一虎伏焉。知人为伥鬼①,衣所食者之遗也。急弃柴,自冈后遁。次日,闻某村某甲,于是地死于虎矣。路非人径所必经,知其以衣为饵,导之至是也,物莫灵于人,人恒以饵取物,今物乃以饵取人,岂人弗灵哉。利汨②其是,故智出物下耳。然是事一传,猎者因循衣所在得虎窟,合铣③群击,殪④其三焉,则虎又以智败矣。——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伥鬼:传说中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的鬼,这个鬼又帮助老虎去伤害别人。②汩:掩盖,埋没。③铳:古代硝足药发射弹丸的一种火器。④殪yì:杀死。

(1)、小华在“百度汉语”中查到汉字“以”的几种含义,请帮助他完成下列句子中“以”的解释(填写文字,不填数字)。

①以刀劈狼首(    )

②    虎又以智败矣(    )

③静以修身( )

(2)、用“/“给下列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谛视之其行甚速非人可及。

(3)、文中的“伥鬼”来自成语故事“为虎作伥”,请结合“伥鬼”特点,揣测“为虎作伥”的比喻意义。

“为虎作伥”:

(4)、在课文《狼》的最后,作者发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这样的议论;选文画横线句,作者同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这两篇文言文巾的议论性文字,你有怎样不同的启示呢?
举一反三
王 学习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时,小冀同学查找了一些资料。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 , 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 , 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聆听雨韵,思索人生。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可以不去留意,把它们当作背景音乐;那料峭的春风,最多不过把酒吹醒,让人感到微冷而已。胸怀坦荡,可以包容天地,听任自然。这样,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照耀,都能随遇而安。人生何尝不会“栉风沐雨”?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①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定风波,词牌名。②〔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这时苏轼被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沙湖)在黄州东南三十里处。④〔雨具先去〕有人带雨具先走了。⑤〔吟啸〕高声吟咏。⑥(芒鞋)草鞋。⑦(料峭)形容微寒。⑧(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资料夹

资料一:

[甲]

苏子瞻以诗得罪,贬黄州。

[乙]

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所与游者,亦不尽择。

[丙]

东坡在黄,即坡之下,种稻为田五十亩,自牧一牛。

(选自《苏东坡轶事汇编》)

①(岭表)古地区名。即岭南、岭外。

资料二: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

(选自《东坡志林》)

资料三:

公幅巾芒屩 , 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筑室于东坡。

(选自《东坡乐府笺》)

①〔幅巾〕裹头用的丝巾。②〔芒屩〕芒,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用以编织草鞋。屏,草鞋。

资料四:

尝与孙绰等泛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吟啸自若。

(选自《晋书》)

①〔孙绰〕东晋文学家。②〔安〕即谢安,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