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非文学作品阅读

双面敦煌:数字化让千年石窟“活”起来

    回望历史,从内容到画风,走在时代之先的敦煌一直很“潮”。在中原连接西域的开放前沿,各种新事物首先在这里“着陆”。开放与创新,让这些新事物演化出“中国化”的新形态,并广为传播。

    古老、遥远、神秘,这是敦煌最常示人的样子。现代、可触、有趣。敦煌正揭开面纱,缓缓露出另一半容颜。世界的敦煌,该以怎样的姿态再度拥抱世界?

    “给佛拍照”

    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梅隆基金会的支持下,敦煌研究院与美国西北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拉开了敦煌石窟数字化的帷幕。

    “给佛拍照”,是石窟数字化最简明的解释。在昏暗的洞窟中,专业人员自制轨道、灯箱,分层、逐行拍摄壁画。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数量庞大的照片逐一比对、拼接和修正。仅实现一个300平方米壁画的洞窟数字化.就需要拍摄4万余张照片。

    “数字化本身就是预防性的。把洞窟的信息采集下来.通过影像永久保存。几十年来,我们花的力气越来越多,步子越迈越大。”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说。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吴健介绍.近30年来。画面精度已从最初的75dpi提升到最高600dpi。这意味着.采集后的图像四倍于原作.在荧幕上看远比在洞窟看清晰。

    以保护为出发点,石窟数字化落脚在了游客端。2014年,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投运。直径18米的球幕影院中,通过数字化取得的壁画素材纤毫毕现,游客如沉浸苍穹之中,饱览梦幻佛宫的壮美。自此,“前端观影、后端看窟”的旅游开放新模式在莫高窟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游客蜂拥至洞窟的压力。

    2016年,数字化的另一成果“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30个洞窟的高清图像及全景漫游,免费在网络上公布。人们只需轻点鼠标,就能身临其境地免费欣赏洞窟景象。次年,“数字敦煌”英文版上线。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副所长俞天秀介绍,敦煌研究院已完成180余个洞窟壁画的数字化采集和120余个洞窟的全景漫游。“数字敦煌”网站的访问量已达500万次。

    建设“数字档案”,让不可移动的壁画越过山川海洋.抵达世界任何角落。现代展示手段,也为人们提供了了解敦煌的全新视角。让莫高窟“各颜永驻”。正在成为可能。

    用电吉他演绎敦煌?没问题!

    而敦煌期待更多。这一次,它“大胆”地把话筒交了出去。

    一项关于敦煌音乐的活动正在进行:静默千年的敦煌壁画与文献。即将变成动听的歌曲,被人们唱起来、演奏出来。一些只在壁画中出现的古乐器也将被“复活”。

    敦煌内容广博,音乐也被包揽其中。敦煌音乐不仅包含藏经洞出土的敦煌乐谱等,还有数量庞大的壁画图像。在莫高窟南区492个洞窟中,有一半洞窟都有音乐图像,乐器数量达6000余件。“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出现过的乐器都能在莫高窟看到,甚至‘花边阮’等文献中没有记载的乐器也能在敦煌壁画中找到。”敦煌研究院在站博士后朱晓峰说。

    这成为敦煌研究院与QQ音乐的合作根基。朱晓峰介绍,双方计划通过比赛,让音乐人参与敦煌“古曲新创”。参与者或以文献《敦煌廿咏》为基础创作歌曲,或基于5幅有代表性的敦煌壁画进行器乐曲创作。在2018年9月于敦煌举行的“敦煌盛典”音乐会上,优秀参赛作品将伴随仿制敦煌古乐器登台亮相。

    除了音乐外。敦煌研究院还将与腾讯就动漫、游戏、文创等多方面展开合作。

    越开放越自信

    举世瞩目的敦煌藏经洞.是这处佛教石窟开放胸怀的代表。这里不仅出土大量汉文、藏丈文献,还出土了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凳文等文献。开放的胸怀,让多宗教多民族在敦煌共存,多元文明在敦煌交相辉映。

    “百科全书”式的敦煌不仅有佛国世界.更连通着世俗生活,人人都可以找到与它相通的时刻。建筑学家梁恩成照着莫高窟第61窟的《五台山图》找到了大佛光寺;时尚博主可以在小短裙、V领衫和高腰背带裤中感受时尚的轮回;甚至常为“水逆“所困的“星座控”,都能在敦煌壁画中寻到十二星座图。

    “在佛教的诞生地印度没有经变画,这是中国人创造出一种新的佛教艺术形式。”张先堂说。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佛经思想,古代画师以生动的图画阐释晦涩佛经,用画笔呈现出五彩斑斓的佛国世界。这甚至称得上是“最早的新媒体”了。

    王旭东说,“敦煌文化一定要发挥当代的作用。我们在敦煌看到文化自信。越开放越自信,越自信越开放。”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前端观影、后端看窟”的旅游开放新模式,一定程度解决了游客蜂拥至洞窟的压力。 B、莫高窟中乐器数量达6000余件,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出现过的乐器都能在莫高窟看到。 C、敦煌藏经洞曾出土了珍贵的回鹘文、于阗文、粟特义、梵文等史献。 D、敦煌经变厕,是佛教诞生地印度创造出的一种新的佛教艺术形式。
(2)、结合材料,谈谈数字化如何让千年石窟“活”起来?
(3)、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说说敦煌让人魂牵梦萦的原因有哪些?

链接材料:

    “这条曾经跨洲际的最古老的丝路,不会只躺在这荒漠上被人遗忘。它必定还在地球上所有人对未来的企望与信念中。”——冯骥才

     “从内心深处,我真想长期留在这里.永远留在这里”——季羡林

(4)、巴西国家博物馆大火,吞噬珍贵桑巴国文化;巴黎圣母院大火,800年古迹被毁引世人心痛。敦煌终将不复存在,但我们应该让它代代相传,如何让世界更多的了解双面敦煌?结合阅读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一棵树的智慧
                                                                                                                   秦若水
        ①我喜欢这片黑槐林。它就在我们学校四百米跑道内的操场绿地里。一棵连着一棵。排着有序的队列,像出操的莘莘学子。我更喜欢把它们比做宁静的港湾,它们随着跑道成弧形排列,真的很像静谧的怀抱。早晨或者傍晚,它们沐着阳光而肃立,我就静静地站在某棵树的下面,看它的绿意葱茏,看它的枝繁叶茂,看它的子女成群,看它的合家幸福,常常看得我满心欢喜。
        ②我最喜欢的是看黑槐树开花。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不争艳,不媚俗,只开自己心喜之花,只做自己的白衣仙子。然后,会结荚子,名曰槐角,清清爽爽开花,利利落落做树,可以与他人无关,确实与他人无关。
        ③所以,我一直在等黑槐林的黑槐开花。从第一片叶子,到叶满枝头,再到浓荫铺地,我天天都去观望。有布谷路过、鹊鸟登枝,却没有看到黑槐开花。走过春,走过夏,黑槐林一直沉默着,没有开花。如果不是因为太心伤,我相信它们是不会这样做的。它们在无声地抗议着什么。
         ④去年7月,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象。黑槐林里每一棵黑槐树都约好了似的憋满了槐米,串串蓬蓬,喜气洋洋。那真是个夏天的样子啊。再过些时日,就会有白色的小米粒样的花开放,然后那些叫槐连墩的娃娃们便会跑出来,吹着淡淡的药香,浸润着整个林子。
        ⑤那个时候学校已经放假,静寂的林子是鸟鹊们的天堂。清晨或者傍晚,我还是常常踱过去,享受清闲宁静。有一天,暮色四合时,我踱过去,突然发现一地残枝断叶,抬头望,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数采去,原来密不透风的叶盖已经稀稀疏疏,透天望月。
        ⑥枝折花去,满地凄凉。饱受磨难的它们抗议是应该的,就像那倔强骄傲的牡丹。
         ⑦三年前,有个女学生从自家牡丹园里移了一棵叫“洛阳红”的牡丹给我。欣喜之余,我忙买了一个超大号的白瓷花盆栽种。那“洛阳红”在田里已长多年,年年花开如酒,香醇香艳无比。学生送我时,它已有花蕾待放。我精心呵护,时时察看,期待它硕大的花朵开放。有个朋友对这棵“洛阳红”也垂涎得很,天天过来探望,并请求我分些给她。手起刀落,我在花盆里切了半株牡丹,连根带叶带花蕾送给了她。一个月后,朋友告诉我,那半株牡丹花没开便好端端地死去了。我的何尝不是?我留下的半株牡丹虽然成活,但自缩花蕾,不再开花。秋来时,它早早褪下叶子,关了家门。
         ⑧三年过去了,任我怎样浇水施肥,它也只是长些绿叶,不见开花。移了它的魂,切了它的骨,它变成了冷美人,不给花貌,不给笑容。它静默着抗议,用不开花的方式。
        ⑨所以,我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去年断枝断骨,妻离子散,换了谁都会抗议。
        ⑩又是暑假,学生离校,林子寂静。前两天清晨,我去黑槐林做瑜伽,猛抬头,看到有树头顶小小黄黄的花蕾,一锥锥,一蓬蓬。槐米!我惊呼。接下来的几天里,它们都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整个黑槐林黄绿绿地静默着。
         ⑪痛,谁也不会忘记。但黑槐们和牡丹不同,它们选择了继续开花,并且用开得更好更美的方式去抗议往年的不公,同是用静默抗议,牡丹贞洁,千年冷漠,誓死不理;黑槐智慧,漠视痛苦,淡泊宁静。它默默地活好在自己的季节里,尽职尽责,按时开花,活好在当下,用最自然最朴素的方式。
        ⑫我惊叹一棵树的智慧。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面粉增白剂的废存之争

       ①过氧化苯甲酰俗称“面粉增白剂”,在面粉加工过程中,小麦的糊粉层所含的类胡萝卜素要远比麦心胚乳内的含量高得多,导致色泽不佳。添加了增白剂后,可以氧化面粉中的类胡萝卜素,提高面粉的白度,使得面粉加工设备水平不再成为影响面粉色泽的唯一因素,因此可以使小麦在加工同一等级面粉方面相对提高了出粉率,这既能提高面粉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相对增加了粮食产量。与此同时,刚刚生产加工出来的面粉,需要经过“熟化”过程才能具备最佳口感。过氧化苯甲酰还是面粉加工的熟化剂,如果不添加过氧化苯甲酰,面粉的自然“熟化”过程可能需要增加十几天的时间,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

       ②面粉增白剂的存废之争已持续了20多年,一方是以卫生部为代表的“主存派”,一方是以国家粮食局为代表的“主废派”。“主存派”认为,迄今为止,医学研究没有证实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可以给人体造成明确的损害。“主废派”认为,过氧化苯甲酰毕竟属于化学品,若过量使用会影响人体健康。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禁止在糕点、饼干等食品中添加苯甲酸。过氧化苯甲酰在人体内的主要的代谢产物是苯甲酸,而糕点、饼干的主要原料正是面粉。

       ③研究表明,过氧化苯甲酰的面粉增白效果在80mg/kg~100mg/kg以上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而国家标准限定在60mg/kg。目前国内有面粉加工企业近4万家,在消费者以面粉的“白”作为其质量评判尺度时,致使不少小型面粉加工企业悄悄提高了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含量。更有不良商人往增白剂里添加致命性更强的石灰粉来提高面粉的白度。虽然有人认为,增白剂是一只替罪羊。但即使是替罪羊,如果能去除,也是对食品安全加了一道保险。

       ④任何化学品的安全性都以剂量为前提,过氧化苯甲酰在一定剂量条件下,对人的皮肤、上呼吸道有确切的刺激性和致敏性。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以过氧化苯甲酰40毫克涂抹于小鼠皮肤后,存在促进恶性肿瘤发生的倾向。但是应当看到,迄今为止过氧化苯甲酰的任何危害效应,其接触剂量都远远超过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剂量。消费者选购面粉时,不应以颜色白作为评判优劣标准,选择颜色较黑的全麦面粉更有益于身体健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①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②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③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④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⑤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粽子啊粽子

阿 莹

    以往每年端午节之前好久,母亲就开始张罗包粽子了。先要上街买些糯米来,要挑那米粒晶亮亮的,透着诱人的光泽,这种米煮出的粽子,很黏很香。当端午节临近的时候,母亲便把阴干的草叶丢进锅里用水煮了。母亲说,用芦苇叶马莲草包裹才有粽香味,而且这些草叶煮过才有韧劲。然后,母亲把那袋糯米倒进米盆,一遍遍地淘净了,净得那米在水里像一窝细珍珠,晶亮亮的。再把亲戚从陕北捎来的红枣红豆洗净,然后把红豆磨成豆沙。

    这时,母亲招呼家人围坐到一张方桌旁,把糯米、豆沙、红枣、芦苇叶、马莲草整整齐齐放到桌面上。母亲年年都要先做个示范,抽出三片粽叶,再从中间窝成一个锥形三角状。她一手攥着“三角”,一手抓把糯米放在角窝里,再拣三颗红枣放进去,撒把米压实了,才把粽叶折回来,包成四角粽子。然后母亲随手抽出一根马莲草,使劲捆扎好那个粽子。这时母亲像欣赏一件工艺品一般左右端详,捏捏四角是不是瓷实,就扔进了钢精锅里。整整一下午,全家人都在围着母亲忙碌。我有时候淘气,也笨笨地想照样包个粽子,却总是裹上后,有米要从四角漏出来,还得母亲把我包的粽子拣出来,解开来重包一遍。

    要煮粽子了,她要在铁锅底扣一只搪瓷碗。这可是一门学问呢,如果中间不放个碗,锅底的粽子就会烧糊,染得一锅粽子都会有糊味不好吃了。那时家里的灶台是带风匣的,人要坐在灶台边不停地拉风匣,还要不时地看火势朝灶里送炭。现在想想,这个活应该是端午节最枯燥最累的,但每次都是母亲自己操劳,每每等我睡着了,母亲还在厨房里呼啦呼啦地拉着风匣。

    等我们早晨到厨房,母亲给一人碗里放一个热乎的粽子。我吃得很甜很香,嘴角满是粽米也顾不得擦,便又伸碗要吃第二个了。但我发现母亲很少吃粽子,她早晨要提一篮粽子出门,去敲邻居的家门,只听见走廊里一片道谢声。所以,我背上书包一出门,便听见楼道里有同学夸赞母亲包的粽子好吃。我便因母亲的粽子在同学面前昂首挺胸了。

    后来我上班了。但每年临近端午节,母亲还是会像往年一样张罗着买粽叶、买糯米。我劝她不用忙碌,上街买几斤粽子就可以了。但母亲听不进去。所以我家还是要年年自己包粽子的,包好了母亲还喜欢给邻居们送去。后来她脚痛,就叫我去送。每次,我用碗端着几个粽子站在走廊里,直感觉不自在。

    但这次,母亲不再提买粽叶的事了。端午节那天,我把一个礼盒粽子打开,蒸热了几个,切了一片端给母亲,还故意讨巧地说,这粽子没有妈包得好吃,就凑合……母亲却皱着眉头说,我可不是病了不包粽子了,是你们这几年把我包的粽子吃了,可别人送来的吃不了,就放坏扔了,我看着心痛啊。我听了不由一怔想申辩,母亲顿了顿又说,要是以前咱给人家的粽子,人家也放坏扔了,咱会是个啥心情?都是地里打的粮食,我见不得这么个糟蹋。

    我怔怔地愣在那里,喉咙里哽咽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选自2017年2月23日《陕西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需要“艾青诗学”

    国庆假期,某校九年级语文老师布置学生阅读《艾青诗选》,阅读中允许学生借助网络学习,来丰富自己对艾青和“艾青诗学”的认识,假期回来班级将开展“艾青诗歌”阅读交流会。以下是小悦同学摘抄的诗选和网络学习的相关材料。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诗歌甄选】

手推车

艾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

交织著

北国人民的悲哀

一九三八年初

盼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

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一九七九年三月  上海

【诗学流长】

    “如果在现代文学史上只选择三个诗人,我毫不犹豫地第一个就选择艾青。”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吴思敬如是说。

    在第二届艾青诗歌节新闻发布会上,谢冕、吴恩敬、王光明、刘福春、陈晓明、赵振江、黄怒波、程步涛、孙晓娅、张黎明等与会诗人、学者提出,虽然艾青的诗歌广为传颂,但是对艾青的价值挖掘和研究还远远不够。在诗人艾青笔下,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还有更多未被发掘的理论富矿。他们明确提出,需要建构“艾青诗学”,这不但是文学史研究的需要,更是新时代文化建设和诗歌发展的需要。

    在吴思敬看来,①、②与③构成了艾青诗学最重要的支撑。

    艾青“归来”后,首先强调诗人要说真话,做一个真诚的写作者。这本不是个大问题,但在假话、大话、空话流行于世的年代,“诗人应当说真话”就成了一句千钧之重的诗学声音。艾青认为,诗歌最基本的品格就是真,没有真就谈不上美谈不上善,必须要先有真,然后才用独特的眼光表现独特的审美,代表这个时代底层人民的声音,这就是善。

    在艺术主张上,吴思敬认为艾青对智性的强调在中国现代诗史上是不可忽视的。在艾青的诗学中,诗不是简单的情绪的抒发,也不是简单的哲理的书写,而是把生活的经验通过诗人的构思,凝结成象征性的含义。所以艾青最好的诗,都是用意象说话的。艾青对诗的智性的强调,使我们的新诗能够进入新的水平、新的阶段,而非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抒情上。

    艾青的诗学中,对自由精神的渴望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发布会现场,吴思敬对艾青的诗论出口成诵:“诗是自由的使者”“诗的声音,就是自由的声音;诗的笑,就是自由的笑”。很难想象,如果丧失了对自由精神的追求,艾青一身铮铮铁骨如何练就。可以说,艾青的一生和他的诗学就是自由的化身,自由就是艾青探索诗学之深的方式。

    当下诗歌书写疼痛,却没有灵魂的痛苦。“我们的诗人面对灾难的时候,更多的是用身体感到疼痛,而没有用灵魂感受到痛苦,但艾青做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刘福春的发言令人深思。诗歌如何表达民族国家的重大苦难,诗人如何书写时代,这是艾青一生的探索,也是我们今天的诗歌创作依旧没能解决的问题。

    刘福春谈到,汶川地震后涌现出诗歌创作的热潮,这些诗作让人感动,但是能被传颂的不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缺乏重量,只停留在了疼痛的层面。同样,抗日诗选很多,但是在今天依旧被阅读的却不多,可艾奇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依然是20世纪诗歌史上不朽的名篇。在诗中,艾青“在没有灯光的晚上”对着“中国”书写“无力的诗句”,他对“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的人们深表同情,对“敌人刺刀”“烽火”强烈憎恨,而这一切,都是他在武汉看到流离失所的难民后的创作。这种对个人、民族、国家切肤之痛的联结,构成了艾青诗学中强有力的一方面。

    艾青“让西方的诗歌传统落在中国大地”,把“法兰西的芦笛”转换成“中国的号角”,艾青把中国的现代白话文写成诗,让中国的现代汉语走向世界。

    与会者认为,确立艾青诗学是建设新时代中国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创作意义深远,他们希望能及时、深入、系统地整理艾青诗作,把艾青的诗学发扬光大。

【诗韵纷争】

    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它和日常语言相比,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但是艾青的诗歌呈现口语化、散文化的特点,缺乏诗意美。

——网友的话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

——聂华苓

    口语是美的,它存在于人的日常生活里。它富有人间味。它使我们感到无比的亲切。而口语是最散文的……这样的语言,能比上最好的诗篇里的最好的句子。

    最能表达形象的语言,就是诗的语言。称为“诗”的文学样式,音韵不能作为决定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在它是否有丰富的形象——任何好诗都是由于它所含有的形象而永垂不朽,却绝不会由于它有好的音韵。

——艾青《诗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