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些电商平台会利用满减、红包、优惠券等活动,通过“先涨价再促销”的方式,以假折扣误导消费者。某些网店经营者为吸引消费者,不惜在商品标题或宣传页面中夸大甚至虚构部分产品功效或性能。许多商家以次充好,混搭销售劣质商品。还有许多商家把钱花在“刷单”上,很多消费者容易被虚增的部分好评或销量蒙蔽。网购不仅要看商品评价和成交量,还要注意销量突增或突减现象。不少网店经营者断章取义,利用声明、规则、通知等形式“秒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且常常利用合同约定,使用技术手段强行搭售,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一些“网络专供款”不仅质量参差不齐,售后待遇也大相径庭,售后维权的成本较高、周期较长,这种既费时又费钱的等待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煎熬。部分不良商家针对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消费层次等特征,定向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容易导致订同样的酒店、买同样的服务,苹果手机用户比安卓手机用户贵;同样的打车起点和终点,不同用户价格也不一样。

    (摘编自《市监督管理局发布消费警示:网购的八大“陷阱“》,《盐阜大众报》2019.03.15)

    材料二:

    不再“单纯”的微信朋友圈已发展为网络营销的一种常见方式和渠道,由此衍生出的购物纠纷事件也频频发生。微信属于社交媒体,通过微信朋友圈购物,卖家很分散,而且没有一个像阿里或其他电商这样的专业电商平台来规范买家和卖家的关系,没有对卖家资质的审核、验证以及信用评价,导致微信朋友圈的卖家质量和信用良莠不齐。从平台的角度来讲,作为社交平台,微信上很多信息都很私密,平台基于对用户隐私权的尊重,不能监控人们的日常通信,所以发在朋友圈的广告以及微信交易确实很难监管。

    据统计,2018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1.6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5%。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在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诸多消费纠纷——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网络购物投诉168.2万件,同比增长高达126.2%,虚假广告、假冒伪劣、质量不合格、经营者拒不履行合同约定等成为投诉的主要问题。

    (摘编自《微信“朋友圈”渐成“商业圈”网购还有多少痛点待解》,《光明日报》2019.04.22)

    材料三:

    针对网购行业的种种乱象,2019年1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明确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义务,同时还强化了经营者的举证责任,这无疑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也再次表明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无论是线上网店还是线下门店,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不能突破合规的基本框架。

    无论是电子商务法对商家行为的规范,还是平台经营者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本质上都是对整个电子商务行业规则的重塑。当然,从缺少规则、野蛮生长向透明化、规范化过渡,可能会伴有转型阵痛,但从长远看,只有电子商务经营者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来参与市场竞争,履行自身义务,整个电商行业才能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

    要真正让网购环境清朗,必须构建起买卖双方和监管者共同发力的消费环境。盼望随着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不断落实、监管部门的重拳整治、网购平台的自我净化以及消费者维权意愿的不断提升,未来的网购商品不仅能让人们买得放心,而且用得舒心。

(摘自《对网购乱象不能“自认倒霉”》,《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5.01)

(1)、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电商平台的满减、优惠券等促销手段都存在着假折扣,还有夸大其词的宣传,购物时应多比较甄别。 B、微信购物不同于专业的电商平台购物,卖家的资质审核、验证等难以进行,因而卖家的信用难保证。 C、政府相关部门出重拳、立法规,主要目的是告诉人们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其经营活动要符合规则。 D、当前电子商务仍处于野蛮生长期,从长远看,只要制定法律法规去约束电商,对电商平台就有益处。
(2)、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平台上,商品评价和交易量是购物参考依据,但如果某商品销售量突增突减则是商家在“刷单”。 B、一些“网络专供款”商品品质较差,其售后服务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消费者维权成本较高、周期较长。 C、我国网络购物市场增长迅猛,但实际上也存在诸多痛点,由网购引发的消费纠纷成倍增长,问题突出。 D、只有构建起买卖双方和监管者共同发力的消费环境,才可能有真正清朗的购物环境、舒心的购物体验。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规范网络购物市场的措施。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遇难者和垂死者当中度过的一夜【注】

菲尔·戴维森

    【路透社发自哥伦比亚阿梅罗镇】至少有15000人死亡,还有数百人在死亡线上挣扎。我极力想在哥伦比亚火山爆发灾难中的幸存者中入睡,我恍如置身鬼域甚至感到我自己也是死人。

    我蜷缩在当地一座寒冷光秃的山顶上。每当我抬起头来看看那些奄奄一息的人们——老人、妇女和儿童,只见他们浑身粘满了灰白胶泥,毛发僵直,只是转动的眼珠在夜色下还隐约可见,才知道他们还活着。

    烛光,唯一的光源,使这儿的气氛变得更加可怕。在附近的山顶上,闪烁着更多的烛光和几支火炬,那里蜷缩着数千名幸存者,他们没有饭吃,也没有水喝,正在等待营救。

    星期四(14日)天刚黑之前,我乘坐一架小型直升飞机赶到现场。

    当时我不知道这是星期四到阿梅罗镇来的最后一架直升飞机。当夜幕降临时,我便加入了徒步跋涉的受伤者行列,向最高的山峰走去。

    新闻记者一般都避免把个人写进消息之中,而只是努力报道事实。但这次不同。

    多数幸存者,不少人几乎都赤裸着身体,满身泥浆,在打着哆嗦。他们被吓坏了。谁也帮不了谁。每个人只顾设法在山顶上活下来。他们有时放声大哭,经常喊着要水喝。但那儿根本没有水。

    这时,我发现自己正在帮助把一个奄奄一息的幸存者从一个陡峭的山坡运送到小山顶上去。并不是那儿有什么东西,而是因为那儿比阿梅罗镇高出数百英尺,饥寒交迫的灾民们害怕鲁伊斯火山的熔岩再次爆发或再次发生滑坡,他们感到在小山顶上稍稍安全些。

    天刚黑时,我发觉在我们所在山顶下边30米处的空旷地上有两个蜷缩的身躯。我在漆黑中匍匐前进,顺着泥浆滑了下去,找到了一个身缠白布单的老人和一个小女孩。这女孩8岁左右,像珍珠一样可爱,但一老一小都已失去了知觉,身上栖满了苍蝇,简直是在等死。

    我大声呼救,几个神态麻木的年轻幸存者下来了。小女孩在咕哝着喊“妈咪”,她的一条腿已经断了,右腿上的一处伤口翻露出了肌肉,她的脊梁骨也可能断了。我们把他俩都抬到山顶上,那些吓坏了的幸存伙伴们对他俩的到来漠不关心。

    这场大灾难过去已20个小时了,但仍然没有医务人员和官方人员到来。在没有水和药物的情况下,我们努力护理一些重伤者,以便使他们活下来,但刚到黎明时分,大约已有12个人死去了。

    绵绵的细雨声和被碎石、死尸压住的受伤灾民所发出的阵阵呻吟声汇成了哀歌大合唱。“救救我吧,救救我吧,我受伤了”,这喊声响彻了寒冷的夜空

    天一亮,军用直升飞机又飞来恢复营救工作,从泥浆堆里救出了一名赤裸的妇女和她的婴儿。

    当星期四晚上救灾飞机暂停工作时,幸存者们攀着抢搭最后一批直升飞机,有些人被焦急的机务人员推开了。

    有一个人为了营救一位朋友挖了一通宵的土,但当星期五早晨他最后把碎石搬干净后,他发现他的朋友已经死了。躺在血泊中的人尸遍地皆是,偶尔还有伸出来求助的人手。

    那个遇救的老人和小女孩仅活到了天明。我用我的皮茄克把她盖住。我叫她的名字。她好像要说什么,但她神志昏迷只剩下一口气。

    在风雨交加的山顶上呆了12多个小时后,我说服几个幸存者帮助我把她送到一块平地上,那儿是星期四首批直升飞机着陆的地方。

    从阿梅罗到下面的另一个村子,要跋涉泥泞和布满灌木丛的道路。我意识到我将永远也不会知道他们是否能活着得救!

(摘编自1985年11月14日路透社报道)

【注】1985年11月13日,位于哥伦比亚托利马省的内瓦多德尔鲁伊斯火山两次爆发,大量的岩浆和石块吞没了火山周围的几个城镇,造成2.5万多人死亡。路透社记者菲尔·戴维森在14日傍晚抵达现场,他是第一位到达现场的外国记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当代著名视觉设计跨界艺术家宋旦汉字艺术展近日在纽约开幕。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载体,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宋旦用极其独特的创意手法让汉字散发出书画同源的本色之美、形意之美和禅境之美。

    宋旦此次创意水墨汉字展相当一部分作品是以我国百家姓为基础,将姓氏汉字融入茶壶图案,远看是茶壶,近看是汉字。宋旦表示,他的创作指导思想就是努力将汉字形象化、符号化,让不懂汉字的外国人对汉字产生好奇和兴趣,从而进一步了解汉字深奥的内涵,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次展览是宋旦汉字艺术海外百城巡回展的其中一环。宋旦坚信,他的创意水墨汉字艺术,将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加深交流了解,践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新形式,必将进一步体现我们的文化自信。中华姓氏文化也将成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进一步强化民族凝聚力的独特文化符号。

(选自李秉新《宋旦创意汉字形象化  让外国人对汉字产生好奇心》,有删改)

材料二:

    看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人或许会记得张一清,他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语言教学研究室主任,专注于语言教学与测试研究。在这档中央电视台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推出的电视节目中,张一清作为点评嘉宾持续参与。

    近年来,原创文化电视节目颇受欢迎,从《中华好诗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到《汉字英雄》《中国灯谜大会》,都聚集了不错的人气和口碑。在张一清看来,这不仅仅是做一档好看的电视节目那么简单,而是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文化氛围的升温。

    “我从2014年开始参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去年明显感觉到关注这一节目的人越来越多——学生、老师和孩子们身后的家长,这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张一清说,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一项突出的成绩,必得有广泛的参与群体作为支撑,现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就具备这个条件。“报名参与节目的孩子越来越多,经过选拔后的水平也在逐年提升。各地的活动都在贯彻这样一种精神:参与不仅仅是为了最后获得一个名次,还是因为学生喜欢汉字,愿意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文化,进而了解我们的历史。”

    张一清说自己的第一本职工作是关注语文教学,第二是关注汉字本身。认识汉字、了解汉字是阅读的基础,而理解力的提高则能够激发孩子更多的兴趣和潜能。在张一清看来,汉字里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基因,是每个人接触中华文化的基本单元。本世纪初,他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儿童的汉字认知研究”,探索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力。通过参与语文教师培训,参加语文教学教研活动,张一清对儿童的语文教育问题有独到的见解。为了推广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孩子领略文字的魅力,张一清在北京阅读季“书香校园”活动期间,前往中小学、国家图书馆等地开设讲座,交流汉字文化。

(选自《张一清:探寻汉字文化基因》,有删改)

材料三:

    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在我国,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图形文字,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现存最早最完备的文字体系。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行楷,汉字留住历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也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凝结着中国智慧的汉字,是迄今为止唯一存于世上的古老表意文字,将我们源远流长、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成一个整体。它所具有的形体美、音律美和意蕴美,使民族文化具备了强大的包容能力。

    单字信息含量大,又提升了文字的扩展能力和稳定性,使现代的我们仍然可以阅读2000年前的古代文章,临摹古人的书法。

    “天雨粟,鬼夜哭。”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揭示了文字“出世”惊心动魄的力量。而今天,汉字随着海内外修习者的不断增多,也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散播到世界各地。识字,更思“知”字。

(选自孟扬《汉字,筑起心中的长城》,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健康权是一项包容广泛的基本人权,是人类有尊严地生活的基本保证。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通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实现全民健康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期盼。经过多年探索与不懈奋斗,中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从1981年至2016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67.9岁提高到76.5岁,婴儿死亡率从34.7%。下降到7.5%。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以健康事业发展的卓越实绩,不仅摘掉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帽子,还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选自《健康中国见证人权进步》,有删改)

材料二: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富足的物质生活导致肥胖问题日益凸显,这一健康隐患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担忧。2016年,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成人肥胖人口已经超过瘦子,而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国男性肥胖人数4320万人,女性肥胖人数4640万人,总人数高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不断上升。从1992年到2015年,超重率从13%上升到30%,肥胖率从3%上升到12%。

    中国成年人和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均在上升。对于肥胖和超重的青少年来说,饮食习惯仍然是影响体重的重要原因。首先,不吃早饭。调查显示,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吃早饭的比例在逐渐降低:7-12岁青少年吃早饭比例可达95.7%,但16-18岁的青少年吃早饭比例则下降到了90.7%;其次,爱吃夜宵。吃夜宵的人随年龄的增长比例提升:7-12岁青少年吃夜宵比例只有9.7%,但16-18岁青少年则高达23.8%。常吃宵夜的孩子摄入的热量难以消耗、容易引起脂肪堆积,长时间则引起肥胖。

(选自《十九大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战略以应对日益凸显的国民肥胖问题》,有删改)

材料三:

    “上工治未病”,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重视重大疾病防控,重视少年儿童健康,重视如幼、老年人、残疾人矿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健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继续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等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要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管理体系,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要充分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拜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

(选自《建设健康中国需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日有网友发帖,直指西安图书馆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阅览室上演“空城计”,培训班“抢地盘”,三年没有任命馆长,甚至利用场地进行收费培训等。

    全国的市级图书馆中遭遇类似尴尬的,并非西安图书馆一家。当下社会变革日新月异,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方兴未艾,图书馆的传统职能逐渐失去吸引力,“立身之本”受到猛烈冲击;与此同时,部分图书馆或多或少存在人浮于事、功能单一、馆藏陈旧、效率低下等问题,可谓充满内忧外患。

    面临着困境,许多市级图书馆开始寻求突围之道。许多图书馆开始不仅在提高藏书质量、提供信息共享方面做出努力,而且在社区教育和文化塑造方面的介入也日益紧密。

(摘编自2010年11月4日“人民网”《网络调查图书馆生存状况:陷入转型之困》)

材料二:


(资料来源于“人民网”)

材料三:

    社区图书馆覆盖率达90%,部分却“根本无法坐下来看书”。

    记者来到成都市岳府社区,一位工作人员打开了图书馆:不足10平方米,贴墙放着两排书,多半是历史、养生类等。空间逼仄,环境脏乱,根本无法坐下来看书。“图书室主要针对社区成年人,但很少有人来借书。”

    浙江省图书馆副馆长刘晓清认为:长久以来,社区图书馆缺乏主动宣传的意识;政府的鼓励与扶持未能形成长期的制度保障,一些社区图书馆也因此无力自我更新和完善;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影响了社区图书馆的正常运行,让其流于“阅览室”的浅层职能;图书馆的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居民的阅读意识也需要提升;社区图书馆的业务还相对单一,很多社区图书馆还仅仅停留在书籍借还这一项业务上。

    社区图书馆是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末端神经,如果仅靠自给自足,显然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需求。从2003年起,在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的推动下,一张囊括市图书馆、区县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的“大网”逐步建立。通过杭州图书馆的“一证通”体系,只需登陆杭州图书馆的系统,就可以借到这个城市任何一个纳入体系的图书馆的书。点击“预约”,需要的书籍就会在3天内到达距离读者最近的社区图书馆。

(摘编自《社区图书馆可别成摆设》,原载2013年7月25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几年前,李岩为追求理想,在北京海淀区创办了自己的私人社区图书馆——“第二书房”。今年7月,第二书房被评为北京市“十大阅读示范社区”。

    “能支撑多久?是否可以长期做下去?”李岩一直在问自己。他的头等大事就是寻找复制模式,“只有连锁,才能活下去。”“第二书房”目前的运营方式是会员制,888元/半年。“如今已有100 多位会员,这是目前书房唯一的收入。”很明显在房租达到5万元/月的橡树湾社区,会费收入不足以支付房租。除了房租,还有购书经费和员工工资在等待着李岩解决。

    对于私人图书馆遭遇的系列难题,中国图书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柯平教授认为,从政府层面,应该对私人图书馆实行宏观管理、政策支持,发放文化经营许可证并实行减免税收的政策。

(摘编自《私人图书馆成长多烦恼》,原载2013年12月16日《工人日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本报讯中国银联昨天发布了2018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分析报告。据统计,当前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5.7亿,去年三季度,银行业处理移动支付业务的笔数,同比增幅高达7成多,移动支付已经成为餐饮、便利店、网购、交通、医疗、外卖等日常消费中,最常用的支付手段之一。

    调查显示,受调查人群去年使用移动支付每月平均消费了2600元。其中,创业人群月消费金额最高,超过3000元;全职主妇、IT从业人员每月消费也都超过2800元;学生群体每月消费金额为1952元,但他们每支出5元,就有2元是通过移动支付方式花出去的。

    调查还显示,实体零售店、网购、公共交通、外卖、购买火车票机票,是使用移动支付最多的5种场景。从地域来看,上海、浙江、江苏三地使用移动支付的人群最多。在支付方式上,二维码支付占据移动支付主流地位,占比超过八成。

    移动支付使用方便,但它所面临的风险也比传统支付方式更多。指纹支付等生物识别方式普及很快,在35岁以下男性中,生物识别已经成为使用率最高的验证方式。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主管王宇表示,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既简化了用户的一些交互环节,同时也在安全的认证技术上有所提升,让持卡人在移动消费当中,更方便、更快捷,也更安全。

    (摘编自孙奇茹《调查显示:去年移动支付人均月消费2600元》,《北京日报》2019年01月24日)

    材料二:

    内地游客洪小姐来到香港,放下行李第一件事是去找“网红”牛腩店。尴尬的是,她忘了换港币,而小店老板娘只收现金。洪小姐举着手机找了十几家小店,最后沮丧地发现,街头小店只收现金。最后,她只有无奈地回酒店换钱。

    在深圳河两岸,移动支付的使用有天壤之别。对此感受深刻的,不只是内地游客,一向以金融科技领先为傲的香港特区政府官员,更急于改变这一现状。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是金融科技的积极推动者。他直言,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必须有一个世界级的金融基建尤其是支付系统去支撑,才能成功。

    近年来,香港推动移动支付的步伐明显加快。但与内地城市覆盖达九成以上的移动支付相比,时至今日,香港移动支付比例仍不到两成,活跃用户更少,移动支付的使用场景也有些寥落。有些人费解,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为什么对于金融科技创新的接纳速度如此之慢?

    成熟支付社会养成的习惯是最大阻碍。香港移动支付虽然尚不普及,但“非现金”支付却已运行20多年。香港市民惯用的“八达通”卡于1997年面世,这张集交通、餐饮、购物、服务、门禁等功能于一体的卡片,发行已超过3500万张,已经覆盖香港市面逾1.5万家服务商的2.4万个零售场所,几乎满足了市民所有日常消费的支付需求。据统计,香港信用卡支付占比53%,超过95%的市民则经常用“八达通”和现金。

    香港市民对个人信息的安全顾虑,特别是移动支付需要绑定银行卡和获取用户资料,让谨慎的香港人望而却步。“从微信香港钱包的运行经验来看,香港市民对于隐私、数据的敏感是推行移动支付的难点之一。”腾讯金融科技部副总裁陈起儒说。

    至于很多小店只收现金,则是因为生存不易需精打细算,接受信用卡需要安装设备,还要收手续费,只能婉拒。

    (摘编自王旭、张欢《移动支付,香港急起直追》,人民网2019年01月11日)

    材料三: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8年1月2日)

    材料四:

    如今,移动支付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和生活方式,也逐渐改变了民俗习惯。当线上支付成习惯,实体红包被线上红包替代,“年味儿”正在被科技重新定义。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春节期间,除了贴对联、买年货、包饺子、看春晚等传统习俗外,抢红包、扫“福”字等活动逐渐成为新习俗。

    春节期间的线上红包为人们创造了新的感情沟通方式,通过参与抢红包等活动增进与亲人朋友的沟通,让春节更有“味道”。

    有专家说:“社会的发展变化使过去的‘年味儿’有所削弱,但新媒体通过流量构建新的民俗,让人们参与狂欢,从而获得春节新的仪式感。”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提示,在参与春节抢红包等活动的同时,用户应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不要贪图小利、因小失大。春节期间,有不法分子借此机会制作虚假的二维码或分享链接,一旦用户扫描或点击链接,有可能被盗取个人信息甚至被盗取钱财。开心过春节、幸福领红包的同时,也要擦亮眼睛,不要误入陷阱。

(摘编自刘峣、刘奇《春节“红包大战”硝烟再起》,2019年02月01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当前信息的困境由过去的遗乏转化为过剩。一方面,海量信息以及其无序性挑战着人们的认知能力,无效信息、虚假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另一方面,人们应用谋体的能力和时间有限,如何快速高效获取所需信息成为迫切需求诸如“今日头条”等资讯类APP,借助基于算法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技术,根据用户的数据自动过滤掉部分信息,在短时间内呈现给用户更多的有效信息,提高了信息获取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户信息过剩的困境。

    信息化社会的加速发展激化了现代人追求个性化的心理需求市场需求决定着供给,用户对于个性化信息的需求,刺激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产生。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送技术,通过信息呈现方式的不同实现有效的个性化服务。这种基于算法的个性化的信息推荐服务,较之传统的人工信息在内容的把关上更为精准,给用户带来直接的“私人定制”感,真正实现了用户对于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

    (摘编自齐沛尧《浅析基于算法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

    材料二

算法主导的信息分配机制,高效地打造了一个“私人订制”的时代。然而换个角度看,技术、算法与其说是引领者,不如说是迎合者;与其说是提供思考的导师,不如说是强化偏见的囚徒。

    技术为用户量身打造信息,开启了符合读者口味的一扇窗,却关上了多元化的一道门。我们或可名之为“孤岛效应”—在自我重复、自我肯定、自我强化中,公众的知识、思想逐渐固化,成为海面上的一座座孤岛只看自己喜欢的、只读自己认同的,难免会带来固执己见、故步自封的危险。

    (摘编自《算法时代,人民日报透过舆情看大势》)

    材料三

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更多关注,催生了“流量焦虑”;而智能推荐改变原有分发模式,又带来了“算法焦虑”。流量焦虑之下,各种“哭晕体”“震惊体”频现,偏激观点、浮夸文风令人不适;算法焦虑背后,则是所谓的“推荐阅读”助长了虚假信息、低俗内容的传播。

    现实中,一些互联网信息平台确实在内容审核上下了大力气某信息聚合类APP的员工中,内容审核团队几乎占去了一半但“偏轨”问题一再发生,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对技术的过度依赖内容的生产靠“众包(一种新闻生产模式,新闻机构通过网络平台邀请用户为新闻报道贡献内容,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性,承担包括消息源、文字记者、摄影师、评论员等多种角色)”、内容的分发靠算法,这些具有谋体属性的平台,既缺少“总编辑”,也缺少“把关人”,技术取代内容成了主角。生产和分发一旦“去编辑化”,审核团队人再多,也无法应付海量内容而如果谋体平台变成了纯粹的流量平台,既难言质量,也难保导向。

技术承载着价值,决定了它可以也应该成为主流价值的载体比如,在决定给用户推送哪些内容时,不但要考虑用户的个人兴趣和习惯,帮助他们“各取所需”;更需要对内容产品的质量做出全面评价,善于辨别真伪、敢于判断对错技术不是号称中立、逃避责任的借口,而应该成为启发思考、启迪智慧、传播主流价值观的流量入口。

    重视技术带来的问题,并不是要拒绝技术,而是更需要保持技术敏感,学会“驯服”算法、驾驭技术算法的优势在于充分了解读者、不断回应诉求这也启示主流谋体,不能再“埋着头”创作、“仰着头”传播,而必须发挥技术的“赋能”作用,让主流价值搭上新技术的快车。

(摘编自《用主流价值纤解算法焦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