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手帕
                                                                                                    甘玲珑
       母亲有个习惯,在春夏更替的时候总会把一家大小的衣服分门别类地叠好。又是5月份了,她照例收拾着衣物。我躺在沙发上翻着一本旧杂志,茶几上一束纯白的栀子花发出浓郁的香。
      “玲珑,你看,这儿有好多条手帕呢!”母亲突然转过身来对我说,似乎很兴奋。 
      “手帕?”我喃喃道,心底竟泛出一丝陌生和温馨。我放下杂志,走到母亲身旁,她正在仔细地折着每一方手帕。 
      “你还记得这些手帕么?十几年的全在这儿啦。你看,这块蓝色的,还记得么?你才四岁的时候,我常用一个镍别针将它别在你的外套上,给你擦汗,看着你在我前面颠颠地跑,手帕一荡一荡的,真像一只花蝴蝶呢!”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并不看我,完完全全地沉醉在幸福的回忆中。我静静地听着,不敢吱声,我无法应和母亲--因为我什么也不记得了。 
      “还有这块白色红边儿的,是你十岁那年特意订制的。看,上面还印着字哩--’爱女玲珑十岁生日快乐’。唉,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就8年了,一眨眼的功夫。”她轻轻叹息了一下,把脸对着我,可她那慈爱的目光却让我不知所措。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记得这些往事啊,哪怕是模糊的、零碎的也好!我无法想像,为什么母亲如此细心地收藏着过往,如数家珍般道出我的点滴,她不是常常抱怨说人老了,记性坏了吗? 
       我承认,我是彻底地将手帕的故事忘了,很随意地扔在了记忆的角落。况且,现在也不时兴手帕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纸巾,薄如纱,白若雪,香似兰,装在一个很精致的塑料口袋中。当我流汗了,取出一张,轻轻一擦,质感很好,且还有一阵隐约的香气,然后随手扔掉,多方便。于是很自然地,手帕便不常被人记得了。我的书包中全是柠檬香型的纸巾,手帕的概念变得淡然了,甚至要忘却。若不是母亲无意中提起,我实在无法忆起这些手帕曾属于我。 
      我们这一代,我的思想很容易接受新的东西,也很轻易地会忘记一些什么,即便是最基本、最真实的爱。而母亲则不同,她是岁月的收藏者,永远地走在我的身后,悄无声息地拾起我遗漏的心情和初始的纯真。 
      我感到眼中有些潮湿,低着头,轻声说:“妈,您怎么还记得这么多呢?” 
      母亲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说:"怎么会不记得呢?"她又像是在自言自语。我的泪悄然落下,是啊,怎么会不记得呢? 
      因为爱着,所以记得。

(1)、母亲回忆了哪两件有关手帕的事?

(2)、结合文中对母亲的描写,谈谈母亲的性格。

(3)、母亲对往事如数家珍,而"我"却不记得了,这样写有何作用?

(4)、你对"我们这一代,思想上很容易接受新的东西,也很轻易地会忘记一些什么,即便是最基本、最真实的爱"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举一反三
阅读纪双城的《我们身边的碳排放》,回答问题。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举办,使“减排”成为全世界最热门的词汇。中印等国家先后公布了本国的减排计划,一下子把减排这个世界话题拉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衣,“快速时尚”导致浪费。初听上去,减排似乎和衣服关系不大,其实恰恰相反。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说,从1990年到2005年,全球纺织品产量从4000万吨升至6000万吨。其中“快速时尚”趋势对纺织品生产和消费激增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衣服便宜了,消费者穿过几次就丢掉。但便宜衣服通常以人造材料制成,它们由石油化工原料合成,在这一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温室气体远远超过天然织物。
        此外,“快速时尚”还带来了另一个环境成本:清洗这些衣物所消耗的能量。而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每洗一次衣服会间接排放2公斤二氧化碳。
        食,少吃牛肉少喝咖啡。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18%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于肉类排气。而在肉类消费中,牛产生的温室气体又是最多的,每生产1公斤牛肉相当于向大气排放3. 6--6.8公斤二氧化碳。但在“食”这个话题中,不吃或少吃肉并非减排的全部。《新科学家》说,要尽量减少碳排放,很多欧洲人的生活习惯需要改变。以咖啡为例,每制造一杯过滤式黑咖啡,就会排放125克二氧化碳,其中2/3来自于生产过程,其余来自酿造。
        住,盖节能房用再生纸。在寒冷的冬季,建筑取暖系统无疑将消耗大量能源。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未来3年北爱尔兰将建造50多套社会福利房,它们的节能效率超出平均水平75%。在“住”的领域要减少碳排放,不仅包括房屋设计,房间里的各种设备也同样重要。例如冬季时将空调温度调低2度,夏季调高2度,每年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00公斤;把家中常使用的灯换成节能灯,每年能少排放二氧化碳136公斤;甚至连卫生纸也有讲究,《新科学家》提倡用loo%再生纸做的卫生纸,“尽管它用起来没那么舒服,但每吨再生纤维可减少1. 5--2吨的;氧化碳排放”。
        行,绿色交通和碳足迹。二氧化碳的另一大来源是交通。在欧洲,交通对能源消耗占到整体能源消耗量的20%--30%。减少出行带来的碳排放,第一步就是尽量选择公共交通。美国公共交通联合会称,公共交通每年节省近53亿升天然气,这意味着能减少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燕子

席慕蓉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天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觉得很兴奋,赶快好好地唱了起来:“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这么多年竟然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小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一个部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的一个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解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是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马上可以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唯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的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四季分明

程丽则

       ①隆冬的深圳街头依然保留着夏的痕迹,我第一次在这样的季节里穿着丝袜、短裙来来去去,感觉好极了。乍回到寒风萧萧的南京,忍不住频频回首,不料友人却对我说:南京城冬天冷,夏天热,可是它四季分明,每一季都让你为生命的力量而感动。

       ②年复一年,我行走在北京西路(注:南京城内一条街道的名称)上,两行笔直的银杏树是一道四季分明的风景线:初春的细雨淋湿了它们柔弱的嫩芽,不知不觉中绿就覆满了枝头;夏日的它们是比不上法国梧桐的大家气派,却也亭亭玉立,碧阴如盖;秋风渐起是它们最美的时节,短短一季凝聚了一生的精彩,片片黄金的“小扇儿”在晴空下潇洒飞扬又无声飘落,簇簇白果已珠圆玉润待字闺中;冬季来临,它们淡妆素裹,脱尽繁华,只留下干干净净的枝条与风雪共舞。

       ③有人说南京没有春天,那是因为人们恨这里春光短暂,缕缕梅香携春来到紫金山下,经不得几番风雨,白玉兰、樱花已是落红满地,乍暖还寒之中,草也绿了,叶也绿了,南京的春天,活脱脱十六七岁少女的花季,转瞬即逝。

       ④夏季说来就来,五月里满城飘起靓丽的裙子,到了七月,更是热得浓烈、热得深沉,仿佛一场爱得死去活来的恋情,让人大汗淋漓,透不过气来。

       ⑤秋风中的南京,天特别蓝,云特别白,有大雁飞过,有菊黄枝头,有艳阳高照,有雨丝缠绵,那千姿百态如人到中年历经甘苦,展现出成熟的魅力,欲说还休的无奈。

       ⑥一夜大雪装饰了辽阔的天地,校园里许多来自南方的新同学兴奋得在大操场荤季的雪层上打滚,这是在他们十八岁年轻的生命中第一次惊讶四季变幻的奇光异彩,第一次惊讶冬天的如此美丽。

       ⑦红红绿绿,冷冷热热,四季分明的南京给了我们生命的启示,生命中的春夏秋冬赋予我们圆满的人生。

       ⑧透过今夜雪色迷蒙,隐约可寻春影萌动,那是一年四季的轮回。

阅读《绣眼与芙蓉》,完成下列小题。

绣眼与芙蓉

赵丽宏

    ①曾经养过两只鸟,一只绣眼,一只芙蓉。

    ②绣眼体型很小,通体翠绿的羽毛,嫩黄的胸脯,红色的小嘴,它黑色的眼睛被一圈白色包围着,像戴着一副秀气的眼镜,绣眼之名便由此而得。绣眼是江南的名鸟,据说无法人工哺育。一般都是从野地捕来笼养。它的动作极其灵敏,虽在小小的笼子里,上下飞跃时却快如闪电。它的叫声并不大,但却奇特,就像从树林中远远传来群鸟的齐鸣,回旋起伏,变化万端,妙不可言。

    ③那只芙蓉是桔黄色的,毛色很鲜艳,头顶隆起一簇红色的绒毛,黑眼睛,黄嘴,黄爪,模样很清秀。它的鸣叫婉转多变,如银铃在风中颤动,也如美声女高音,清泠百啭。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丝丝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

    ④两只鸟笼,并排挂在阳台上。绣眼和芙蓉能相互看见,却无法站在一起。它们用不同的鸣叫打着招呼,两种声音,韵律不同,调门也不一样,很难融合成一体,只能各唱各的曲调。它们似乎达成了默契,一只鸣唱时,另一只便静静地站在那里倾听。

    ⑤在鸟儿的欢唱中,日子不觉得也欢快起来。

    ⑥一次在为芙蓉加食后我忘记了关笼门,发现时已是一个多小时以后,想那笼子可能已经空了。却没想到,芙蓉依然在笼中欢快地高歌,全然无视洞开的笼门。更没想到的是,从此以后,绣眼的鸣唱声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阳台上只剩下芙蓉的独唱,时而高亢,时而低沉。

    ⑦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芙蓉的叫声似乎有了变化,它一改从前那种清亮高亢的音调,声音变得轻幽飘忽起来。那旋律,分明有点像绣眼的鸣啼。莫非是芙蓉在模仿绣眼的歌声来引导它重新开口?然而绣眼不为所动,依然保持着沉默。芙蓉执着地独自鸣唱着,而且唱得越来越像绣眼的声音。而绣眼不仅停止了鸣叫,也停止了那闪电般的上下飞跃。它只是瞪大了眼睛默默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回忆,在思考。它是在回想自己昔日的歌声,还是在回忆那遥远的自由时光?我感到困惑。

    ⑧日子一天天过去,芙蓉照旧每天欢歌,已多日无语的绣眼显得更落寞了,它整日在笼中一声不吭,常常一动不动地呆立在横杆上。一天下午,我从外面回来,刚进门,就听见阳台上传来很热闹的鸟叫声,那是绣眼的鸣唱,但比它原先的叫声要响亮得多,也丰富得多。我感到惊奇,绣眼重新开口,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走近阳台一看,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鸟笼外,来了另一只绣眼。笼中的绣眼在飞舞鸣叫,笼外的绣眼围着笼子飞舞,不时停落在鸟笼上。那只自由的野绣眼,翠绿色的羽毛要鲜亮得多,相比之下,在笼里的绣眼毛色显得黯淡无光。不过此刻它一改前些日子的颓丧,变得异常活泼。两只绣眼,面对面上下飞窜,鸣叫声激动而急切,仿佛在哀哀地互相倾诉,在快乐地互相询问。

    ⑨那两只绣眼此刻的情状,让我看到了“欢呼雀跃”是怎样一种生动的景象。这情景深深震撼了我:从野地捕来笼养的小鸟,它们无奈地进入人类的鸟笼,痛苦地做了人类的囚徒。绣眼的重新开口,应该是对自由的呼唤吧。想到这里,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还没碰到鸟笼,就惊飞了笼外那只野绣眼。我打开笼门,再退回到屋里。笼里那只绣眼对着打开的笼门迟疑了片刻,便一蹦两跳,飞出了鸟笼,它拍拍翅膀,飞过楼下的花坛,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⑩它一定是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这样想着,内心不觉得欣慰起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鞋匠

唐常春

    ①每次路过菜市场口,我总会不经意想起那个驼背的修鞋老人,他那有些花白而稀疏的头发,如一根根冬日里的草,在寒风的吹拂之下,显得无力而孤寂。只有那娴熟的修鞋动作,说话不抬头的专注和坚定,从那枯井般的眼神里迸出来,整个菜市场,便会传递一种温暖。

    ②那天下午下班,我走着走着发现一只皮鞋的后掌掉了,正好菜市场口的拐角有个修鞋的摊位,我便走了过去。

    ③“大妹子,你是钉鞋后掌吧?”修鞋师傅边说边把身边的小板凳递过来。

    ④这师傅神了,我还没开口就知道我修啥了。我不由得仔细打量起他来,年龄60岁左右,个头不高还有点驼背,皮肤粗糙黝黑,额头上有几道深深的皱纹,就像山间的沟壑,饱尝人世间的辛酸苦辣;头上戴着一顶破毡帽,旧的看不清原来的颜色;上身穿的是洗得灰白的打着补丁的中山装,下身穿的是有补丁点缀的蓝裤子,并且沾满了鞋油的印迹,那双手布满老茧,青筋凸现。

    ⑤见我没反应,老人以为我嫌板凳脏,便用衣袖在上面拂了一下,“干净了,大妹子坐吧。”

    ⑥我不得不坐下脱了那只掉掌的皮鞋交给他,只见他在工具箱里找出一块旧轮胎皮钉在鞋底前后,用鞋拐子钉好后,将鞋斜放在膝盖上,用刀片将多余部分切去,让鞋掌与鞋底儿平整如一,很快就钉好了。“大妹子,把那个鞋也重新钉下,免得走路时两个鞋不对称,我只收你一只的钱。”我不由得对他另眼相看了。

    ⑦鞋掌钉好后我准备付钱时,才发现今天早上换了一件衣服,竟然没放一分钱。我很尴尬,觉得自己就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似的,脸涨得通红,对老人说:“师傅,对不起,我没带钱,明天给你好吗?”老人笑着说:“没关系,就几元钱,算了吧!”

    ⑧第二天早上上班时,我把钉鞋后掌的钱交给了老人。从那以后,我成了老人的铁杆顾客。

    ⑨老人很守时,非常讲诚信。来补鞋的顾客时不时会把东西落在他这里,尤其是雨过天晴的日子,为一把小雨伞,他有时等到晚上八九点才收摊回家。

    ⑩有一次,天气很冷,又下着小雨,街上的行人比往日稀少了许多。北风吹得老人直打哆嗦,他想提前收工,整理东西时发现一位顾客不慎将钱包落在了他的工具箱里,就打开钱包看看有没有顾客的联系电话,可是除了现金1200元外,什么也没有,只好在摊位等顾客来。为防止自己冻着,他拿了几双打算丢弃的硬底鞋来补,到晚上八点多钟,顾客才找到这里。顾客说,他已经找过很多地方,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这里,没想到老人还在冷风细雨中等他。顾客当即拿出200元作为酬谢,老人婉言谢绝了,还笑着说:“我应该感谢你呢,如果不是等你,我这几双鞋就有可能扔掉了。”

    ⑪有一次,我去老人那里补鞋,正遇到一个衣着光鲜的中年妇女,他按妇女的要求换了最好的皮底,但妇女只愿出一般鞋底的价。我实在看不过去,就说了那妇女几句,她和我争了起来。老人劝我:“大妹子别争了,让她走吧。”事后,老人告诉我,他常遇到这样的人,从不和他们斤斤计较,钱是能够挣回来的。

    ⑫前些日子又想起补鞋,但怎么也找不到老人,就向住在附近的一位阿姨打听,才知老人已经去世。巧遇的还有那位中年妇女,她流着泪说:“我真后悔,上次不该少给他5元钱,去过很多地方钉鞋掌,就是没他钉得好。”

    ⑬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手工修鞋这门老行当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那位让人温暖的老鞋匠,以及发生在他身上那些平凡而质朴的往事,一直在我的精神世界里,传递着不灭的温情。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8年第6期)

阅读《饺子,我心底最深处的柔情》,回答问题

饺子,我心底最深处的柔情

娄琪

①我在外地工作,逢年过节回家,母亲会开心地说:“你们都回来了,今天包饺子吃。”父亲就会开玩笑似的说:“闺女难得回来一趟,家里啥菜没有,还包饺子呢,”而我总是一个劲地点头:“行,包饺子,我最喜欢吃饺子了。”于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和面的和面,擀皮的擀皮……其乐融融。

②其实,我喜欢的不仅仅是吃饺子,更是一家人在一起的融洽氛围和饺子里母亲对我们浓浓的爱、深深的情。

③小时候的农村,物资不像现在这么丰富,主食以馒头、面条为主,菜多是自家地里种的萝卜、白菜、豆角、西红柿、茄子等。时间长了,我就吃腻了,为了改善生活,母亲总是利用有限的食材,变着花样做饭给我们吃,蒸菜、花卷馍、摊煎饼、包饺子、炸菜角、煎包……其中,饺子是我百吃不厌的一道美食,因此我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擀皮和包饺子。五六岁时,母亲擀皮,父亲包,我在旁边看,有时我会调皮,忍不住伸出手摸摸饺子皮,摸摸饺子,母亲就会掐一团面对我说:“拿着玩吧。”再大一些,就换成了我擀皮,父母包。开始的时候我擀得并不好,饺子皮不是薄了就是厚了,形状也不好看,但父母总是鼓励我:“不错不错,好着呢。”在父母的鼓励和肯定中我的积极性更高了,逐渐也学会了包饺子。

④每次包饺子的时光都是温馨快乐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分工有合作,说说笑笑间,一个个饱满的饺子就包好了,摆放在一起,很是好看。全家人包饺子的情景亦如一幅美丽的画面,镌刻在我的记忆中,永不褪色。尽管饺子只是普通的韭菜鸡蛋馅、白菜猪肉馅,但吃在肚里,我唇齿留香。

⑤每年的除夕夜包饺子,母亲总会翻出新花样,小小的饺子也会包出不同的形状,月牙饺、元宝饺、钱包饺、小锁饺……每一种看起来都那么可爱有趣,为喜庆的新年之夜增添了趣味。有时,母亲还会把有着“招财进宝”寓意的硬币包进饺子里,并对我们说谁吃到了来年就更有福气,财源滚滚,因此,当热气腾腾的饺子上桌后,我们每个人都期待吃到带有硬币的饺子。当时的心情就如现在“拆盲盒”般的快乐,兄妹四个无论谁吃到了都会兴奋地喊:“我吃到了!”接着又有人吃到,又是一阵欢呼,笑声在屋中回荡。母亲总是笑眯眯地望着我们,一脸幸福的模样。望着母亲,我不免惊叹,母亲的双手多么灵巧,如变魔法一样,化简单为神奇,让当时并不富裕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每每想起这温馨的时光,我都会觉得很幸福。

⑥后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我们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父母手里有存款,在县城买了房子,家里伙食也得到改善,鸡鸭鱼肉成了家常便饭。谈起过往的生活,他们总是不由感叹:“感谢中国共产党让咱们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现在的日子真是幸福舒坦。”

⑦日子越来越好了,但母亲包饺子的老传统没有变,每次我们在家,她仍然不怕费事,包饺子给我们吃,而我们每次吃母亲包的饺子,依然觉得很好吃,因为这里面包含着母亲对我们的爱。

⑧饺子,是亲情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是我心底最深处的柔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