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怎么跌的有尊严
                                                                                                                                龙应台
    ①今天台湾的新闻,一个国三的学生自杀了。
  ②读到这样的新闻,我总不忍去读细节。掩上报纸,走出门,灰蒙蒙的天,下着细雨。已经连下了三天雨,望向窗外,浓浓的雾紧紧锁住了整个城市。这个十五岁的孩子,人生最后的三天,所看见的是一个灰蒙蒙、湿淋淋、寒气沁人的世界。在这黯淡的三天之中,有没有人拥抱过他?有没有人抚摸过他的头发,对他说:“孩子,你真可爱”?有没有人跟他同走一段回家的路?有没有人发短信给他,约他周末去踢球?有没有人对他微笑过,重重地拍他肩膀说:“没关系啊,这算什么”?有没有人在MSN上跟他聊过天、开过玩笑?有没有人打过电话给他,用不放心的声音说:“嘿,你今天怎么了?”
  ③在那三天中,有没有哪一个人的名字被他写在笔记本里,他曾经一度动念想去和对方痛哭一场?有没有某一个电话号码被他输入手机,他曾经一度犹疑要不要拨那个电话去说一说自己的害怕?
  ④那天早上,十五岁的他决绝地出门之前,桌上有没有早点?厨房里有没有声音?从家门到校门的一路上,有没有一句轻柔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使他留恋,使他动摇?
  ⑤我想说的是,K,在我们整个成长的过程里,谁,教过我们怎么去面对痛苦、挫折、失败?它不在我们的家庭教育里,它不在小学、中学、大学的教科书或课程里,它更不在我们的大众传播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只教我们如何去追求卓越,从砍樱桃的华盛顿、悬梁刺股的张秦到平地起楼的比尔盖次,都是成功的典范。即使是谈到失败,目的只是要你绝地反攻,再度追求出人头地,譬如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洗雪耻辱,譬如哪个战败的国王看见蜘蛛如何结网,不屈不挠。
  ⑥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伤口,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⑦谁教过我们,在跌倒时,怎样的勇敢才真正有用?怎样的智慧才能度过?跌倒,怎样可以变成行远的力量?失败,为什么往往是人生的修行?何以跌倒过的人,更深刻、更真诚?
⑧我们没有学过。
  ⑨如果这个社会曾经给那十五岁的孩子上过这样的课程,他留恋我们+——以及我们头上的蓝天——的机会是不是多一点?
  ⑩现在K也绊倒了。你的修行开始。在你与世隔绝的修行室外,有很多人希望捎给你一句轻柔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结实的拥抱,我们都在这里,等着你。可是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注:本文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篇随感。(有删改)

(1)、从文章题目到文中的一个个追问,都显现了作者的思考,她针对“男孩自杀”事件阐述了自己的哪些看法?结合文意概括回答。

(2)、文章第②段画线的语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结合文章理解:“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一句的含义。

(4)、对文中作者历数的现实教育中的种种缺失,你怎样看待?如果说生活即教育,那我们又该在生活中获得怎样的智慧呢?请你结合你的生活感悟,谈谈自己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解答问题。
                                                                                                                           母  亲
        ①世上有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②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要妈妈……直到有一天,爸爸独自一人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子闪开,就是不让她摸。
        ③望着这陌生的娘俩儿,我想起了那首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地看她和她的女儿。
         ④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⑤孩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
        ⑥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肚子。我不知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⑦“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⑧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⑨“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⑩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⑪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是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梆梆的水泥地,不在我太调皮,而全在她。一直到我活泼乱跳一点儿也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⑫没过几年,三年大饥荒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古。那年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惟一的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
         ⑬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后背,我的眼泪像泉水一样往外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来,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是真的,我又叫一声“妈妈”,她竟“呜”的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溶解了。
        ⑭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总是这么少……
        ⑮这一年,爸爸因病去世了,妈妈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她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橘黄色的灯光里满是温馨。只要妈妈在,那小屋便是我们的港湾
          ⑯可是,我完全没有想到,就在我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
          ⑰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原谅我儿时的不懂事,而我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的一切……
          ⑱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阅读《动物也在“计划生育”》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动物也在“计划生育”

玉琳

       ①旅鼠是北极草原上数量最多的动物。它们的生育速度极快。每隔三四年,旅鼠的数量就会发生爆炸式增长。这么多的旅鼠会把大草原上可食之物全部吃光。这时,它们得考虑子孙后代的事了。如何消除过剩的数量呢?请看旅鼠的计划生育:第一招是舍身喂天敌。旅鼠这时候的身体颜色会由原来的灰黑色忽然变成鲜艳的橘红色,暴露出自己的所在,引来天敌为自己举行腹葬。第二招是舍身赴死,旅鼠们集合起来,铺天盖地地向大海而去,如此悲壮的场面令动物学家为之感叹

       ②美国科学家皮特克用营养恢复学来解释旅鼠的自杀:当鼠类数量达到高峰时,植被因遭到过度啃食而被破坏,食物不足、隐蔽条件恶化,于是它们只好除了留下少数以繁衍后代之外,统统去死。等到植被恢复时,它们的数量再节节攀升。这就是旅鼠的计划生育。

       ③生活在瑞典南部的红狐,一旦发现主要食物来源﹣野兔、老鼠的数量明显减少时,它们便采取积极措施,实行计划生育:与正常年景相比,只有一半数量的红狐交配繁殖,用减少生殖数量的办法,来对付饥饿对整个红狐种群的威胁,从而保障生存繁衍下去,不致造成整个种群的灭绝。

       ④看来,红狐在控制种群数量上比旅鼠“人道”不少。与其痛苦地自杀,不生这么多不就得了。

       ⑤生活在北美洲的短尾鼬,当夏天来临的时候,平时那些单独生活的雄性短尾鼬便离开自己的家园,去寻找雌短尾鼬交配。按常理判断,雌短尾鼬的分娩期应该赶上冬季。然而,雌短尾鼬却能够使受精卵在体内休眠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延迟到大地春回、食物丰富的时候,才产下幼崽儿。这种延迟生育的本领,对短尾鼬母子大有好处,因为冬季既寒冷又缺少食物,如果雌短尾鼬在此季节里生儿育女,势必落个饥寒交迫、危命旦夕的结局。

       ⑥还有一种线虫,会根据口粮和种群密度改变自己的性别,以此来控制种群的数量。

(选自《芳草•经典阅读》2013年第5期)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只羊其实怎样

    ①生命在经历了那么漫长的一个过程之后,总会为我们保留一些什么。对于我来说,我的生命就无意中为我存留了一些印迹,一些人或者事情。另外,还有一只羊。

    ②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有过一只羊。是一只绵羊。

    ③它肯定是在很小的时候被买来的,可我完全不记得它小时的样子。在我的印象里它是一只很大的羊,它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副成年人的模样。在我小的时候,我分不清一个人和一只羊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我把它当成是家里的一口人,而且是一个大人。现在想起来,当时犯了同样常识性错误的不光是我,还有我的父母,他们肯定是把它当成了我们。还有我的哥哥们,他们把它当成了什么?是不是当成他们自己了呢?当时粮食很紧张,父亲42元钱的工资,要养活全家6口人。在这种情况下,一只羊能长成那样的特例,除了一家人当然包括羊在内的相濡以沫之外,似乎不可能再有别的什么解释了。总之,那只羊是在那样一个错误的环境下长大,结果便是它也跟着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它从来就没把自己当成是一只羊。

    ④对于我们中间一些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于羊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听到的童话。在那个世界里,羊永远是弱势群体,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善良,逆来顺受且又无话可说。而当一只羊真正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的时候,往往已改变了原本的样子,变成了肉的形式,这样它便永远都失去了表达的机会,我们便永远都无从得知,一只羊想说些什么。而我家的这只羊,在我的思维定式尚未形成时走近了我,我没有那些现有的经验,所以我觉得它所有的作为都浑然天成,非常自然。

    ⑤首先,它决不逆来顺受。当然,如果确实是它错了,它会沉默着听你教训;可是如果错的是你,是你无缘无故地欺负了它,它不会善罢甘休,用现在的话说,它是一定要讨个说法的。记得有一次,我二哥牵着它去地里吃草,二哥当时的思维还沉浸在头天晚上看的电影《地雷战》里,他捡了一根棍子,叉开腿对羊做了一个日本鬼子劈刺刀的动作,同时喊了一声八格亚鲁。他太轻视了一只羊有可能对这个动作做出的反应。绵羊当时发了一下怔,不知它头天晚上是不是也和二哥一起看了那场电影,反正它当即判断出了这个动作所具有的侮辱性质,它把头一低,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二哥见它来势凶猛,吓得转身就跑,它在后面奋力直追,一直追出三四里地,最后二哥向它举手投降,它才和二哥和好。

    ⑥还有一次,邻居家的小伙子在手心里放了很小的一点干粮渣,然后非常夸张地招呼它。它不想辜负别人的好意,走了过去,等它弄明白发生的事情,它选择了轻蔑地离开。在离开的过程中却又出乎意料地转身给了正在得意的那人一个教训,使他记住了捉弄一只羊会得到什么样的报应。

    ⑦同样它的行为也导致了围观者的一片大惊小怪。是呀,一只羊怎么可以有这么强的自尊心呢,一只羊怎么可以这么张扬自己的个性呢。

    ⑧其实这只羊让人觉得它不像一只羊,不仅仅在于它有个性,还在于它有很强的责任心。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向沉默的它突然放声大叫,低沉的声音表达着一种焦虑。父亲出门一看,原来大风吹开了院门,家里刚买的半大山羊跑出了院子。是大绵羊的警觉使家里避免了一笔不小的损失。

    ⑨另外还有它的聪明。它的聪明不但让幼时的我觉得非常神秘,即使到今天,我还感觉到几分说异。有天中午,我妈有事出去,把羊关进了羊栏,还在羊栏的出口处挡了一块菜板:把我关进了屋里,然后锁上了院门。和羊单独相处的时候,我从不敢擅自到它跟前去,所以我一个下午没有出屋,后来大概羊和我一样等得不耐烦了,要不就是它想知道我一个人在屋里做些什么,只听哐啷一声,羊抵碎了菜板自己把自己放出来了。然后它直奔房门,用头一下下撞门。我知道它是过来找我了,我当时的反应是赶紧找个地方藏起来,于是我撩起床单,钻到了床下。过了一会儿,听不到撞门声了,我从床下探出脑袋朝外张望,忽然看见大绵羊正把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所以它的姿势和表情看上去都格外的怪诞。我在这只羊的窥视下绝望地哭了起来。

    ⑩当初买这只羊,肯定是要养大后卖掉补贴家用的,可它的种种不同凡响,让它一次次拖延了离家的时间,然而一只羊的最后结局总难摆脱,那是它的宿命。而对于我来说,与它相处的经历,则是一种缘份。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碰到一只羊,它非常体面地走过来,用流利的汉语或者英语同我打招呼,我会很自然地同它交谈,而且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一只羊其实是怎样的。

(原载《天涯》2001年04期,有删改)

阅读

〔材料一〕

2022年杭州亚运会场馆建设情况

亚运

会场馆

数量

新建

改建、临建

56

12

44

亚残运

会场馆

数量

独立改建

与亚运会兼用

19

2

17

〔材料二〕

6月 2 日,第 19届亚运会和第4届亚残运会绿色电力交易签约仪式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自杭州亚运会绿电交易开展以来,交易电量情况如下:

2022年杭州亚运会绿电交易情况

年份

交易电量(千瓦时)

节约标煤(吨)

2022

2.27 亿

76320.9

2023

3.94亿

“日常我们所说的‘绿电’,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的电力,对环境冲击影响较低。 目前国内的绿电主要以太阳能及风能为主。”浙江电力交易中心交易部庄主任表示。

(选自“新华网”,有改动)

〔材料三〕

10日,记者从于杭州举行的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杭州首次将“无废城市”理念融入亚运会筹备、举办和赛后利用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努力推动各类固废能减尽减、可用尽用和 100%安全无害处置。浙江也正全力将 2022年杭州亚运会(下称“杭州亚运会”)打造为全球首个大型“无废”赛事。

杭州亚组委场馆建设部设施运维处李副处长介绍,“绿色”是杭州亚运会的重要办赛理念之一,也是这次亚运会的“主色调”,杭州亚运会场馆建设全生命周期彰显出绿色“无废”理念。

(选自“杭州 2022年第 19届亚运会官网”,有改动)

〔材料四〕

随着杭州亚运会临近,亚运吉祥物的生产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在杭州一家亚运会特许生产企业车间里,工人们正赶制着一个个低碳版亚运吉祥物。

据悉,为了尽最大可能实现环保,杭州亚组委和生产企业围绕低碳版亚运吉祥物的制作多次沟通探讨,拓思路求创新,甚至拆解玩偶进行分析,寻求更多改良环保工艺的方法。

杭州亚运会的低碳版吉祥物,在面料上采用数码印花工艺的绿色生产方式,不产生废水废气废浆,相较于传统印花工艺更节能环保。在裁剪上采用“手工+电剪刀”裁剪,代替传统激光裁剪,不产生烟雾。在包装上去掉一些非必要的纸盒外包装,只保留吉祥物组合形象吊卡。其生产企业在用电上也同时采用光伏用电,在屋顶铺建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每年将产生约30万度绿色电力,节约标准煤炭约 88 吨,减少碳排放约 220 吨,相当于种植了1.2万棵树

据介绍,相较于标准吉祥物,每购买一个低碳吉祥物,将为地球减排1500 克二氧化碳,相当于夜晚关灯6小时或者步行替代坐车5千米。

(选自《绿色亚运 杭州亚运会“绿”在何处》,有改动)

学校以“凡人伟事”为主题组织了一次美文故事展览比赛,小语的学习小组决定选择以下文章参赛,设置四个展览栏目,请你协助完成以下任务。

一朵远行的木耳

①林场四周都是大山,到了冬天,整个林场被一场又一场大雪覆盖。

②那天幼儿园放寒假,我跟着爸爸去一百米开外的姥姥家。才走出几步,爸爸回头问:“冷不冷?”我说:“冷。”爸爸说:“好好学习吧,你一定要走出大山,可不能像我一样留在这儿,记住了吗?”从小到大,这句话他说了好多次。

③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家里开始种木耳菌。我们林场山地多,不适合耕种,最适合种木耳和养蜂,爸爸把浑身力气都用在种木耳菌上。他用赚来的钱租房子、修房子、买设备。我家有了专门的菌锅、菌房,摆放菌袋的木头架子,是爸爸用山里捡的零碎木头一锤子一锤子钉起来的,那个大菌锅一次可以为2000袋木耳菌灭菌,一切都是新的,位置还好,很多人在我家做木耳菌。

④2010年大年初一清早,爸爸到菌房点火,只要开始做菌,菌锅24小时不能停火。那年先做我家的菌,一共两万多袋,菌房里热气腾腾,雾气缭绕,爸爸打量着那些等着装锅的菌袋跟我说:“等这两万多袋木耳菌栽到地里,那就是两万多个钱串子!”

⑤2010年大年初二,舅妈请我们一家去吃饭。妈妈忙到下午6点半才过去吃饭,刚端起饭碗没吃几口,外面有人跑进来喊:“不好了!老李家菌房着火了!”

⑥妈妈放下饭碗往菌房跑,我到处跑着喊人:“我家菌房着火了!求求你们,快去帮我家救火吧!”

⑦菌房是刚翻新的彩钢瓦房,谁也不敢上去。爸爸想上去,被妈妈死死拉住。他扶墙站住,背着我们浑身颤抖,一定是哭了。

⑧林场的消防车坏了,开不出来,有人从别的林场调来消防车,可已经晚了。火从叔叔家的菌房开始着,除了我家菌房,还烧了一户人家、两户空菌房,那场大火一直烧到凌晨2点。

⑨我们都去奶奶家商量善后的事情,商定的结果是,我家的5万多元损失自己负责,邻居的损失由叔叔赔偿。回家以后,三口人一夜无眠。

⑩天刚亮,爸爸起身出去,妈妈嘱咐我:“你跟他一天,去哪儿都跟着,明白吗?”我当然明白,妈妈怕爸爸出事,我也怕。

爸爸在院子里摇着铁把手正给三轮车打火,他满脸是泪,看见我出来,赶紧背过脸去。

⑫2011年,爸爸准备东山再起,他重新找房子,重新种木耳菌。那时候我已经上高中,家里在镇上租了房子,妈妈时不时过来陪读。

⑬有天晚上,妈妈匆匆回到住的地方,拿了几件衣服就走了。我正在写作业,没在意。三四天后,邻居阿姨问:“你爸爸怎么样了?转院没有?”

⑭我吓坏了,大声问:“我爸爸怎么了?”

⑮“他在这儿住院你不知道吗?听说粉尘爆炸,把你爸爸炸飞了。”

⑯我放下书本拼命往小镇医院跑,出了这么大的事,我竟然一无所知。等我满头大汗地冲进病房,只见我亲爱的爸爸身上缠满纱布,仅仅露出两只眼睛。

⑰我颤声问:“爸爸,你没事吧?”

⑱爸爸无法说话,但他使劲点点头,眼泪接连不断。

⑲每天中午放学,我都去医院看爸爸。爸爸烧伤严重,本该在无菌环境下治疗,但转院治疗需要一大笔费用,只能就近住院。舅舅从外地买回药膏,有一定效果。爸爸住院一个多月后,基本痊愈,可身上和手上留下很多疤痕。

⑳出院以后,爸爸继续种木耳菌。我读大一那年,爸爸来学校看我。我特意带他看了九思湖、图书馆,不管走到哪里,他都戴着手套。

㉑去海南工作挺挣扎的,我实现了爸爸的夙愿,真的走出了大山,却跟他们天南地北,相距4000千米。海南也有木耳,很薄,一炒就软了,不像我家那边的木耳,肉厚,有弹性。

㉒只身在外,我常常看到自己身上的山里人印记——真诚、直率、肯吃苦、不服输,那也是爸爸身上的印记。我是爸爸亲手培植的一朵木耳,怎么可能不像他呢?

(选自《我教过的苦孩子》,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