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和母亲一起奔跑
蒋韡薇
5月,美国波士顿,中国留学生丁丁刚从哈佛大学法学院LLM(相当于国内法学硕士——记者注)毕业,转身又投入到美国司法考试的复习准备中。
29年前,因宫内缺氧面临窒息,丁丁一出生被诊断为重度脑瘫。在5份病危通知书以及“将来非瘫即傻”的预言面前,妈妈邹翃燕选择将他留下。
邹翃燕是一名单亲妈妈,对她来说,这29年,是一场与儿子一起奔跑的“人生马拉松”。
1988年7月18日的凌晨,发令枪响了。孩子生下来。“重度脑瘫,没抢救价值了,救下来也非瘫即傻。”医生隔会儿再来说一遍,“为了孩子和你自己的未来,仔细想想,下决心吧。”那晚,邹翃燕把儿子搂在怀里,一夜无眠。凌晨5点,孩子终于有了反应——哼唧了一下,像小猫一样。随后终于哭了。医生说,能哭出来,命保住了,但今后的路必将“痛苦艰辛又漫长”。
她给孩子起名丁丁(第二个字念“zheng”——记者注),即是因为她想起《诗经》里“伐木丁丁,鸟鸣嘤嘤”的诗句,大树砍伐都有响动,她希望他至少能在这世界留一点声响。
邹翃燕带着丁丁四处求医。湖北中医学院疑难杂症科医生告诉她,脑瘫按摩治疗,3岁~6岁是黄金时期,但需持之以恒科学训练。
每周按摩3次,邹翃燕下了班,骑自行车带丁丁去。路并不好走。一次下大雪,自行车倒在水坑里,他滚到了地上。妈妈把他扶起来,车倒了;车扶起来,他又倒了……他哭了,妈妈也哭了。娘儿俩泥猴儿似地到了医院。医生感叹,“这天气以为你俩不会来了。”“就是下刀子,也要来。”妈妈斩钉截铁。每次按摩一个小时,背部的皮被捏起来一点点捻过,3岁的丁丁疼得哇哇直哭、咬牙切齿,他求妈妈“能不能不去”。邹翃燕很清楚,有了一次,就有第二次,“如果有很多理由,我就会不断原谅自己”,那就没法坚持了。她必须保持理性——尽最大努力,为丁丁的命运再多争取一点点逆转。
伴随一路艰辛,希望就像是清晨的阳光挣脱云翳,最初是一丝一丝,后来是一缕一缕。
5岁多,丁丁终于可以双脚同时离地跳一下了。那天,丁丁在院子里逮着人就大喊,“你看我会跳、我会跳!我跳给你看!”那天,丁丁兴奋的样子,似乎仍在邹翃燕眼前。
丁丁小时候,学握笔、用筷子都是艰巨工程。光这两样,就学了一年。长大后,他感谢有这样明智的妈妈,一桌人吃饭,如果他不用筷子,别人会好奇,还得跟人解释自己脑瘫,麻烦又伤自尊。
丁丁行动不便,但也造就了做事专注的性格特点。
读三年级时,老师要求,家长出试卷给孩子做,做完还要检查、打分。邹翃燕从来不出,都是鼓励丁丁自己出、自己做。邹翃燕统统不检查就打100分。一次,丁丁回来闷闷不乐,“妈妈,你今天被我们老师批评了,我做的题明明有两道错的,你还打100分。老师说你不负责。”“我以后还会天天给你打100分。”邹燕很淡定,卷子既然自己出、自己做,还好意思做不对?我们行动比同学慢一点,那更要保证正确率呀。
从此,丁丁养成了做一道题、就尽量做仔细做对的习惯,正确率越来越高。邹燕后来总结,丁丁能考取北大、哈佛,与小时候养成的这些学习习惯不无关系。
高二时,他一度成绩十分不理想,他很失落,反问妈妈,为什么一定要考名校?妈妈带他去东湖边看房子。在一楼,妈妈问,“能看到东湖吗?”“不能。”
上六楼,“能看到吗?”“能。”“看得清楚吗?形容一下。”“不是很清楚,就像一个小手绢。”到了20层,母子俩眼前,东湖水面开阔,尽收眼底。“这才是东湖真正的样子啊。”妈妈告诉他,东湖的样子是客观存在的,人在不同的平台,视野不同,看到的景象才有所不同,站得高了,才有可能看到你想要看到的。很快,丁丁找回状态。2007年,他以660分考入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经过多年坚持康复训练,丁丁的身体也越来越接近正常人,总体不影响生活,只是诸如穿针引线、科学实验的精细动作无法完成。2011年,他放弃喜欢的环科专业,改修国际法,并顺利保送至北大国际法学院读研。
硕士毕业后,丁丁在国内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做法务,工作了一年,但感觉还想继续深造。对于哈佛,他原本“不敢想”。邹翃燕清楚丁丁的情况:曾两次获国家奖学金,被评为北大三好学生、北大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读研期间也成绩优异。她特意咨询了丁丁的导师,鼓励丁丁去试一试。原本,哈佛给丁丁发了拒信。在看了导师推荐信后,又给他发了录取通知书,而且是免托福成绩。
把脑瘫孩子送进了哈佛,邹翃燕不觉得自己伟大。她更愿意把自己定义为“一个为了孩子不断成长进步的妈妈”。自己绝不只是这场马拉松的陪跑者,她也是运动员,伴随医生当年断言的“痛苦艰辛又漫长”,她也收获了力量与快乐。
培养儿子的同时,邹翃燕从未放松对事业的追求:她是副教授,是武汉市教坛新秀、武汉市青年女教职工标兵、武汉市首届优秀青年教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也是湖北省礼仪学会副会长、高级形象管理师。
邹翃燕感觉,母子俩就像一个大写的“人”字,丁丁是一撇,她是一捺,相互支撑,相伴相生。从死神手里抢回一条命,打破“非傻即瘫”的断言,考进北大与哈佛,这些,都只是一路上的站点,“人生的马拉松没有终点”。
《中国青年报》(2017年06月30日05版)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