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8课《回忆鲁迅先生》同步练习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①成长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然而,有时候蜕变却会在瞬间完成,尤其是关键的那一步,就像作家或画家长久地苦思冥想,仍不得其法,而在某一境况下灵感顿生,一挥而就。
        ②我是母亲第四个孩子,出世没几天,便被送进医院。医生告知,孩子心脏发育不好,有肺炎、先天性气管炎,很难养活。而我的父母亲,始终不肯放弃我,一天天的打针吃药,细心的照管,使我终于幸存下来。
        ③我所能记起的是五六岁前后的事情。当别的孩子在村里像兔子一样欢快追逐时,我躲在医院的病床上;当一群孩子相约戏水时,我被关在家里;小伙伴们爬树、捉知了,我只能远远地看着。我常搬着小凳子,坐在家门口,看他们跳皮筋、打沙包,时常心生悲哀,我甚至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自己。
        ④深秋的一天,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感到嘴里干渴,嚷着要喝水。父亲过来习惯地摸我的额头,“这么烫,又发烧了。”他迅速地给我穿戴好,叮嘱了母亲几句,就去推自行车,领我去镇上的医院。当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的后座的时候,才知道,此刻天刚蒙蒙亮,路上几乎没有人。深秋的早晨寒气袭人,父亲飞快地骑着自行车,我则昏昏沉沉地靠在他的背上。镇医院离家并不远,很快就到了,听诊、化验、取药、打针……这一系列过程,小小的我已是非常熟悉了……出了医院已是9点多了,小镇上早已热闹起来,父亲带着我往家赶,晴朗的天,阳光是金色的,照在一张张兴奋的脸上,我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背上,什么也不想说,也不想看,我只觉得自己与这充满活力的景象格格不入,我像是被快乐遗弃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长大。我无声地哭泣着,泪水将父亲的外套弄湿了一大片。他感到了什么,车子骑到前面一个转弯处忽然改变了方向,父亲对我说:“咱们抄近路能近点。”我从来不知道这条小路也能通向村子。说是一条小路,其实是灌溉渠的渠岸,这条水渠很深,也很宽,渠岩大约1米宽,并不是很平坦。我坐在后座上,觉得有点紧张,便坐直了身子,也没有了一丝困意。
        ⑤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就在前方渠边斜坡上竟然有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那样鲜艳,那样精神。“爸爸,那是什么花?你放我下来吧。”我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父亲说:“这是白菊花,像是野生的。”我蹲在了路边兴奋地看着这些花,一丛丛,一簇簇,紧密地挨着,矮矮的,却精神抖擞,一些小虫在上面跳跃飞舞,花朵不大,可开得那样灿烂,没有一丝倦怠之意,露水还没有散去,在花朵上面打转。我已无法准确地描绘那个时刻小小的我的心境,我只记得那一刻有一幅画面深深地刻印在我脑海里:清凉的风,湛蓝的天,金闪闪的阳光,一大片白色的野菊花明艳美丽,清香袭人,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而就在那一刻,她坚定地告诉自己,她要生长得像这花一样美丽……
        ⑥那一天回家后,我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那一大碗药,我第一次面无惧色,一饮而尽。只有我知道,我饮下去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渴望生命如花绽放的动力,那一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觉得自己长大了。
        ⑦多年以后,我终于摆脱了疾病,健康地长大,并没有留下一丝疾病侵扰的痕迹。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

阅读顾晓蕊的《温暖的依靠》

       ①记得那年黄昏,刚下过一场阵雨,院里落了一地桐花。五岁的我在趟水玩,裤腿上沾满斑驳的泥点。

       ②随着“吱咛”一声,大门被轻轻推开,进来一位身穿军装的男人。妈妈恰好从灶间出来,抬头一看,两只脚像被施了魔法,定定地站在那里。

       ③男人咧开嘴直笑。妈妈揉了揉眼,惊喜地喊:“你回来了,你可算回来了!”

       ④妈妈走到我面前,蹲下身子,把我拉进怀里,指着眼前的男人,说:“妞妞,快喊爸爸,他是你爸爸。”我挣脱妈妈的怀抱,飞速跑回屋……

       ⑤父亲是一名军人,他所在的部队常年驻守边防,回家探亲的机会屈指可数。因此,年幼的我对他印象模糊,只觉得父亲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我对他有一种莫名的排斥感。

       ⑥父亲在家住了三天,就急匆匆地返回部队。八岁那年,妈妈带着我来到了爸爸的部队里。

       ⑦又见到父亲,我拽着妈妈的衣襟,躲到她的背后。父亲握住我的手,紧紧地贴到胸前,眼里满是疼惜与自责。

       ⑧我和父亲,如在两岸,隔着清清浅浅的溪。倔强的我用沉默来对抗爸爸的自私和不负责任,不肯叫他一声“爸爸”。多少个静谧的夜晚,父亲走进我的卧室,借着微弱的月光,他坐到床边,为我掖好被子。我侧着身子,假装睡觉,心里却十分厌烦。

       ⑨直到十岁的一天。学校召开运动会,要求我们自备运动鞋。父亲冒着大雨步行到市里,为我买回一双白球鞋。望着淋得透湿的父亲,我突然心里酸酸的,舌尖转了无数次的“爸爸”,终于脱口而出。

       ⑩日后年龄渐长,我慢慢理解了父亲。作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是他的职责,既然选择了参军,就意味着奉献与付出。更何况,粗犷的他一旦柔情起来,竟让人心里溢满温暖。

       ⑪记得那一年我12岁,我们起了个大早,翻过两座山头,来到了人烟稀少的后山。这里黄花菜长势茂盛,遮住了一个个峭壁,美丽的花朵染黄了整座山,格外富有诗意。

       ⑫我松开父亲的手,如一只快乐的蝴蝶,在开满鲜花的山坡上快乐地奔跑。父亲打开帆布袋,开始采摘黄花菜。半个小时后,父亲再抬起头时,不见我的身影,顿时吓出一身冷汗。

       ⑬父亲在波浪般的花丛中横冲直撞,焦急地呼唤着我的名字。父亲终于发现了我,我不慎从峭壁坠落,被一截树桩挡住,我吓得浑身发抖。父亲拼命把我拉了上去,我紧紧地,紧紧地依偎在父亲的肩头,大声哭泣。

       ⑭多年以后,我仍然记得那个夏天,父亲背着“死而复生”的我,沿着弯弯的山路,唱着军歌回到了家。父亲用浑厚的歌声驱散了我内心的恐惧。那一刻,我冰冷的脸伏在他宽大而温暖的肩上,就像靠着一座坚实而温暖的大山。

       ⑮父亲喜欢读书,喜欢一边翻书一边诵读。

       ⑯上初中时,我不喜欢阅读,更不喜欢写作文。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父亲仍坚持为我购买课外读物,《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等,塞满我的小书柜,父亲总是说,“书中有精神营养”。慢慢地我喜欢上了阅读和写作。

       ⑰现在,我偶有文章见报,父亲总是给予热情的鼓励,他笑着说:“书有尊严,读书人有尊严。”他用汩汩流淌的父爱,把情怯的我灌溉成一朵夏日玫瑰。不知从何时起,当年英姿飒爽的他腰杆已不再挺直,双鬓添了缕缕白发。父亲感慨地说:“你们长大了,我也老喽!”听了这话,我的心仿佛被狠命撞了一下。

       ⑱窗外又下起了雨,往事随着雨滴溅出记忆的水花。我在心里默默地感念,父亲用他坚实的臂膀,为我撑起了一片晴空。他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依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高荣伟

    87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

    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5年,黄旭华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

    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上世纪50年代了。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上核潜艇,很快获批。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

    此后30多年,他的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他一面。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

    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6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1970年试航,1974年交付海军,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有的参试人员向亲人嘱托了后事。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后,核潜艇开始下潜。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咔咔”的声响。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平安上来后,他诗兴大发,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

(选自《共产党员》,2014年11期)

小说阅读理解

开往远方的列车

[美]伊夫·邦廷

“这就是我们要坐的火车。”卢小姐说。列车长沿着月台走过来,他问:“女士,这些就是孤儿吗?”卢小姐直挺挺地站着:“一共十四位。”列车长说:“我们在车尾特意为你们加挂了一节车厢。听说西部有很多人想收养小孩儿。”

我们上车了。

我让萝拉坐在靠窗的位子,我们在玻璃上看见自己的影像。她穿着有亮晶晶纽扣的蓝色新外套,软帽下露出耀眼的鬈发。我也看见自己瘦长的脸,一点都不好看。我知道萝拉一定是第一批被选定的人。

没关系,我对自己说。我的手指慢慢滑进口袋,摸着那根柔软的羽毛。她会在那里,她一定会要我。

火车开动了。

我们快速平稳地前进,经过许多旧房子、一排排仓库,然后进入乡间,那里有好多树上结满了苹果。天黑后,我们就互相倚靠着,坐在位子上睡觉。

车轮整晚发出低沉的声音,咔嗒,咔嗒。妈妈,我来了,等等我。

离开纽约以后,已经过了好几个白天和夜晚。现在,窗外只剩下一片起起伏伏的,望不到尽头的草地。突然就听见有人大喊:“普特维站到了。”

月台上有一群人在等我们。“我的老天爷啊!”桑奇看见那么多人,喘了口大气。我一看就知道妈妈不在那里,她可能在更西边的地方。有个男人带我们去市政厅,所有人都跟在后面,好像在游行。卢小姐小声叮咛:“微笑啊,高兴一点儿。”我们坐在台上的椅子里,镇里的居民打量着我们。

桑奇和另外两个大男孩儿很快就被领走了。玛薇被一个瘦小的太太挑中。玛薇又高又壮,圆圆的脸上有个非常甜美的酒窝。那个瘦小的太太对另一个瘦小的太太大叫:“你看我挑的这个女孩儿,她一定可以帮我做不少家务事。”卢小姐边签同意书边说:“玛薇是个可爱的女孩儿,对她好一点。”“小姐,你认为我不会好好待她?你是这个意思吗?”她瞪着卢小姐,“要我把她还给你吗?”卢小组默默地把同意书交给她,没作声。

有对夫妻在我们面前停下来。我的膝盖一直在发抖。“哦,罗伯特,你看这个小女孩多可爱啊!”女人微笑着看着萝拉,“我们选她,好不好?”萝拉紧紧拉着我的手。我必须很用力才能把萝拉的手指掰开。萝拉一直哭,不停回头看。我也哭了。

不过,我倒觉得自己没被挑中是件好事,我必须等妈妈。她把我留在孤儿院的那天,蹲在台阶上对我说,她会回来接我。她当时在鸡肉工厂工作,头发上沾了一根白色羽毛。我拿下那根羽毛,轻轻贴在脸颊上。“妈妈,你什么时候来接我?”她说:“圣诞节以前。”我已经等了好几个圣诞节了。

剩下我们九个小孩儿又回到火车上。

到了吉尔本,我们在一间五金行前排好。有个男人说:“我还以为强壮的男孩儿都被挑走了,幸好……”艾迪被挑中了。还有个男孩儿也被挑中了。我们这些没被挑中的孩子又回到车上。卢小姐擦干眼泪说:“再怎么样也比待在纽约的街头流浪好。你们大多数都会找到很好的家庭。我们没办法永远照顾你们。”

下一站是葛洛法,等我们的人不多,妈妈也不在那里。她到底在哪里?她应该知道我可能在这列火车上。因为卢小姐说,所有报纸都报道了我们的事。“'圣克里之家的孤儿上路了。” 报纸列出了每一站的站名,我相信妈妈一定就在其中一站等我。

等等我,妈妈!我来了!

在“圣克里之家”,每天晚上我都希望自己的思念能穿过黑暗,飞到远方的妈妈身边。妈妈,你不必来接我,我就要去找你了。

但是,她在哪里呢?

到了葛洛法,他们要我们在铁道旁排成一行。苏珊和另外两个男孩儿被挑中了。“没什么好选的了!”有个女人没好气地说。我心里有种被深深刺痛的感觉。妈妈不要我,看起来也没有人要我。我不希望自己被挑中,因为妈妈可能就在下一站等我。但是如果她不在那里,我该怎么办?

剩下我们三个孩子跟卢小姐一起回到火车上。她说:“孩子们,不要垂头丧气。”到了第四站,有四个人在等我们,我妈妈不在那里。我和另外两个女孩儿,摇摇晃晃下车。有对夫妻带走了她们。卢小姐手中紧握着最后的一份同意书--那份属于我的同意书。我低头,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

火车的汽笛响了。我跟卢小姐一起上车,我知道,只剩下最后一站了。我们看着窗外,没有说话。

列车长大喊:“远方站到了。”真是个奇怪的站名,好像它觉得自己真的很远,好像它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我戴上帽子,手不停地发抖。从窗户望出去,有对夫妇在马车旁等待。那个女人矮矮胖胖,穿着厚厚的黑色洋装,戴着一顶塌塌的黑帽子。她不是我妈妈。

卢小姐轻声问:“玛丽安,你准备好了吗?”我缩在椅子一角。“还没……”我小声说:“还没有…”卢小姐牵着我的手下车。那个男人很高,有点驼背。女人手里拿着木头做的小火车头。卢小姐把我轻轻推向前:“她是玛丽安。”“只剩……”女人把话咽回去,又专注地看着我,表情很温柔。我一直觉得,妈妈会那样看着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女人好像很了解我,她知道那种没有人要的感觉。

她把手中的玩具火车头递给我:“这是我们送给你的礼物。”“我不是你们想要的小孩儿

对不对?”我说。白先生在一边插嘴:“不过,我倒觉得自己没被挑中是件好事,我必须等妈妈。”她把我留在孤儿院的那天,蹲在台阶上对我说,她会回来接我。她当时在鸡肉工厂工作,头发上沾了一根白色羽毛。我拿下那根羽毛,轻轻贴在脸颊上。“妈妈,你什么时候来接我?”她说:“圣诞节以前。”我已经等了好几个圣诞节了。

剩下我们九个小孩儿又回到火车上。

到了吉尔本,我们在一间五金行前排好。有个男人说:“我还以为强壮的男孩儿都被挑走了,幸好……”艾迪被挑中了。还有个男孩儿也被挑中了。我们这些没被挑中的孩子又回到车上。卢小姐擦干眼泪说:“再怎么样也比待在纽约的街头流浪好。你们大多数都会找到很好的家庭。我们没办法永远照顾你们。”

下一站是葛洛法,等我们的人不多,妈妈也不在那里。她到底在哪里?她应该知道我可能在这列火车上,因为卢小姐说,“所有报纸都报道了我们的事。”圣克里之家的孤儿上路了。“报纸列出了每一站的站名,我相信妈妈一定就在其中一站等我。”

等等我,妈妈!我来了!

在“圣克里之家”每天晚上我都希望自己的思念能穿过黑暗,飞到远方的妈妈身边。妈妈,你不必来接我,我就要去找你了。

但是,她在哪里呢?

到了葛洛法,他们要我们在铁道旁排成一行。苏珊和另外两个男孩儿被挑中了。“没什么好选的了!” 有个女人没好气地说。我心里有种被深深刺痛的感觉。妈妈不要我,看起来也没有人要我。我不希望自己被挑中,因为妈妈可能就在下一站等我。但是如果她不在那里,我该怎么办?

剩下我们三个孩子跟卢小姐一起回到火车上。她说:“孩子们,不要垂头丧气。”到了第四站,有四个人在等我们,我妈妈不在那里。我和另外两个女孩儿,摇摇晃晃下车。有对夫妻带走了她们。卢小姐手中紧握着最后的一份同意书--那份属于我的同意书。我低头,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

火车的汽笛响了。我跟卢小姐一起上车,我知道,只剩下最后一站了。我们看着窗外,没有说话。

列车长大喊:“远方站到了。”真是个奇怪的站名,好像它觉得自己真的很远,好像它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我戴上帽子,手不停地发抖。从窗户望出去,有对夫妇在马车旁等待。那个女人矮矮胖胖,穿着厚厚的黑色洋装,戴着一顶塌塌的黑帽子。她不是我妈妈。

卢小姐轻声问:“玛丽安,你准备好了吗?”我缩在椅子一角。“还没……”我小声说:“还没有……”

卢小姐牵着我的手下车。那个男人很高,有点驼背。女人手里拿着木头做的小火车头。卢小姐把我轻轻推向前:“她是玛丽安。”“只剩……”女人把话咽回去,又专注地看着我,表情很温柔。我一直觉得,妈妈会那样看着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女人好像很了解我,她知道那种没有人要的感觉。

她把手中的玩具火车头递给我:“这是我们送给你的礼物。”“我不是你们想要的小孩儿,对不对?”我说。白太太说:“不骗你,我们本来想要男孩儿。”白先生在一边插嘴:“不过,我们也喜欢女孩儿。”白太太眯着眼睛看我:“我知道,我们也不是你想要的。”她轻轻拍着白先生的手,他们微笑着看着彼此。她说:“有时候,你最后得到的比你原先想要的更好。”

我有一种期望落空的感觉。我妈妈不在远方,她根本不在这里或别的地方等我。我把手伸进口袋,拿出了那根羽毛。我用手指抚平它:“这是我送给你们的礼物。”

“喔,谢谢你。”白太太把那根羽毛插在自己的帽带上。它插在那里的样子很特别,好像它属于那里,好像它终于找到自己的地方。白太太看着我:“你愿意跟我们回家吗?”我小声说:“好。”

卢小姐微微向前:“玛丽安,你现在准备好了吗?”

“我准备好了。”

阅读二:学校将举办有声明信片制作评比,请帮助小聚和小仁完成评比任务

雨水去过一切地方(节选)

雨点瞄着每株青草落下来,因为风吹的原因,它落在别的草上。别的雨点又落在别的草上。春雨落在什么东西都没生长的、傻傻的土地上,土地开始复苏,想起了去年的事情。雨水排着燕子的队形,以燕子的轻盈钻入大地。这时候,还听不到沙沙的声响,树叶太小,演奏不出沙沙的音乐。春雨是今年第一次下,边下边回忆。有些地方下过了,有些地方还干着。春雨扯动风的透明的帆,把雨水洒到它应该去的一切地方。

春雨继续下起来,无需雷声滚滚,也照样下,春雨不搞这些排场。它下雨便下雨,不来浓云密布那一套,那都是夏天搞的事情。春雨非不能也,而不为也。打雷谁不会?打雷干吗?春雨静静地、细密地、清凉地、疏落地、晶亮地、飘洒地下着,下着。不大也不小,它们趴在玻璃上往屋里看,看屋里需不需要雨水,看到人或坐或卧,过着他们称之为生活的日子。春雨的水珠看到屋子里没有水,也没有花朵和青草。

春雨飘落的时候伴随歌声,合唱,小调式乐曲,6/8 拍子,类似塔吉克音乐。可惜人耳听不到。春雨的歌声低于20赫兹。旋律有如《霍夫曼的故事》里的“船歌”,连贯的旋律拆开重新缝在一起,走两步就有一个起始句。开始,发展下去,终结又可以开始。船歌是拿波里船夫唱的情歌小调,荡漾,节奏一直在荡漾。这些船夫上岸后不会走路了,因为大地不荡漾。春雨早就明白这些,这不算啥。春雨时疾时徐、或快或慢地在空气里荡漾。它并不着急落地。那么早落地干吗?不如按6/8的节奏荡漾。塔吉克人没见过海,但也懂得在歌声里荡漾。6/8不是给腿的节奏,节奏在腰上。欲进又退,忽而转身,说的不是腿,而是腰。腰的动作表现在肩上。如果舞者头戴黑羔皮帽子,上唇留着浓黑带尖的胡子就更好了。

春雨忽然下起来,青草和花都不意外,但人意外。他们慌张奔跑,在屋檐和树下避雨。雨持续下着,直到人们从屋檐和树底下走出。雨很想洗刷这些人,让他们像桃花一样绯红,或像杏花一样明亮。雨打在人的衣服上,渗入纺织物变得沉重,脸色却不像桃花那样鲜艳而单薄。他们的脸上爬满了水珠,这与趴在玻璃上往屋里看的水珠是同伙。水珠温柔地俯在人的脸上,想为他们取暖却取到了他们的脸。这些脸啊,比树木更加坚硬。脸上隐藏与泄露着人生的所有消息。雨水摸摸他们的鼻梁,摸摸他们的面颊,他们的眼睛不让摸,眯着。这些人慌乱奔走,像从山顶滚下的石块,奔向四方。

春雨拍打行人的肩头和后背,他们挥动胳膊时双手抓到了雨。雨最想洗一洗人的眼睛,让他们看一看——桃花开了。一棵接一棵的桃树站立路边,枝桠相接,举起繁密的桃花。桃花在雨水里依然盛开,有一些湿红。有的花瓣落在泥里,如撕碎的信笺。如琴弦一般的青草在桃树下齐齐探出头,像儿童长得很快的头发。你们看到鸟儿多了吗?它们在枝头大叫,让雨下大或立刻停下来。如果行人脚下踩上了泥巴应该高兴,这是春天到来的证据。冻土竟然变得泥泞,就像所有的树都打了骨朵。不开花的杨树也打了骨朵。鸟儿满世界大喊的话语你

听到了吗?春天,春天,鸟儿天天说这两句话。

推荐语

鲍尔吉.原野细致地观察了春雨飘落人间、滋润大地的过程,并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春雨图,是“文中有画”的代表作。文章语言凝练,手法精妙,为雨水增添了几分生气与情思。比如“它们趴在玻璃上往屋里看,看屋里需不需要雨水”一句中“趴”字

____(赏析“趴”字的表达效果);再比如“如琴弦一般的青草在桃树下齐齐探出头,像儿童长得很快的头发”一句____(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如此美的语言非常适合制作有声明信片,希望这篇《雨水去过一切地方》能给你们带来创作灵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