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小店除夕①
肖复兴
去年夏天,我们社区里新开了一家小店,主要卖蔬菜水果,兼卖米面油盐。小店虽小,也算是五脏俱全,方便了社区人家。己亥年除夕,小店还在开着,要开到下午,专门等着那些工作忙碌晚回家的人,可以到这里买他们需要的东西,尤其是过年包饺子的韭菜。
小店虽然只开了小半年,但天天往来,已经和大家很熟悉,成为街里街坊一般亲切。人们早已经看得门儿清,是从河北乡间来北京打工的一家子经营这个小店。父亲和母亲整理果菜,不时地清扫一些挑剔的顾客随手掰下的菜叶,儿子开一辆面包车负责进货,儿媳妇在电子秤前结账收银。沙场点兵,倒也各在其位,一家人忙忙碌碌,脚不拾闲,把小店弄得井井有条,红红火火。
父母和儿子都是扎嘴的葫芦——不大爱说话,儿媳妇爱说,嘴也甜,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的,叫得很亲,人们都爱到小店里买东西,省了走路到外面的超市去,像是又回到过去住胡同的时候,胡同里的副食店(过去我们管这样的小店叫作油盐店),虽然没有现代超市那样繁华,却绝对没有假货过期货或缺斤少两。如果忘记带钱或者带的钱不够,完全可以下次再补上。如果是老人,买的东西多,儿子会主动上来帮你扛回家。如果你生病了,下不了楼,出不了门,只要你和小店扫下了微信,在微信告诉一声,他们可以送货上门。小店成了大家的菜园果园后花园和开心乐园。
除夕这一天,小店开到了下午,然后,他们全家坐上儿子开的那辆面包车,回家过年。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只要不耽误除夕夜的饺子和鞭炮就行!儿媳妇笑吟吟地对来到小店里的客人,一遍又一遍重复说着,脸上一遍又一遍绽放出甜美的笑容。
有人给小店送来福字和剪有卡通猪的窗花,这一家子都贴在了小店的窗户和房门上。人们说,是让你们带回家过年贴的。儿媳妇笑着说:现在就是过年了,贴在这里,我们不在,也显得喜兴,让它们替我们看店!
下午两点多了。小店里剩下的货物还有不少,特别是水果,香蕉、苹果、梨、橙子,还有新鲜的草莓和刚进不两天的阳桃。如果卖不出去,他们又带不走这么多,这一走,得过了正月十五才回来,全都得烂在这里。儿媳妇还在一直笑吟吟地结账收银,和街坊说着过年的话,爹妈的脸色有些发沉,心里一定担心这么多卖不出去的水果,都砸在手里可怎么办!
吃过午饭休息过后的街坊们,专程到小店里买东西的不多,路过这里的不少,一看小店还开着门,这一家子还没有回家过年,都走进小店,好奇,也关心地看看,问问。 自从社区里有了这家小店,这里人来人往,进进出出,热闹得很,也让人们亲近得很。以前买个菜买个水果,就是买瓶酱油,也都得跑老远去超市,超市很大,进去了,就淹没在人海里,谁和谁都不认识。有了这家小店,人们出家门抬脚就到,进来都是街坊,相互搭个话,越来越熟悉,越说话越多,小店成了大家的一个公共客厅,买了菜,买了水果,买了酱油醋糖,还交流了好多信息,说了好多家长里短的亲切的话。
儿媳妇见这么多人进来,高声叫喊着:“所有的东西都半价处理了呀!”街坊们都明白了,油盐酱醋糖,一瓶子一瓶子,一袋子一袋子,放在这里没问题,这些蔬菜和水果,必须得都卖出去,要不就损失了啊,那都是钱,都是这一家子的辛苦的血汗呀。于是,不管需要不需要,进来的人,每个人手里都从货架上取下点儿东西,不一会儿,儿媳妇的电子秤前,居然排起了长队。儿媳妇把东西上秤称好,打出小票,递给人们,不忘说句:“阿姨,您看看,小票上是不是打上了半价,要不是,您告诉我一声。”人们说:“不是半价,我们也会买的!”还有人对儿媳妇说:“待会儿回家,我会告诉街坊,让大家都来,你放心,这点儿东西都能卖出去!”
我站在队后,听着这些话,心里很感动。在这座陌生的社区里,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亲切而贴心的话。普通百姓之间的良善,是温暖彼此最美好的慰藉。过去的一年,哪怕有再多的不如意和委屈,这一刻,也都随风而去。一年四季,有这样的一个年要过,真的很好,值得期待。
四点左右的时候,我专门到小店门口,货物真的都卖出去了。这一家正在打扫房子,然后锁上门窗,看见了我,向我挥挥手,鱼贯般挤进面包车。面包车鸣响一声喇叭,扬长而去。望着车远去,西天正落日熔金。
【注释】①选自《正是橙黄橘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