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5课《月亮和云彩》课时练习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彩色的小船

       秋风婆婆挥起无形的大手,在高山上的树林里,摇啊摇啊,将好多的树叶都摇下来了。那落叶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转眼间变成了无数彩色的小船,落在潺潺的小溪的水面上。

       那小船有红色的、黄色的、褐色的,还有半黄半褐色的。它们随着溪水向下漂游着。船上偶尔会看见小甲虫和小蚂蚁们,在惊慌失措地掌舵,在拨弄着彩船的航向。

       一只小船就是一枚彩色的信件。他告诉山下的孩子们,秋天已经来到了。

(1)、短文共有小节。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彩色的小船就是,它们有的、的、的,还有的,就像一枚枚彩色的,告诉已经来到。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叶·母亲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qī)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好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四月的维也纳

    开头几天,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此时的春天似乎只是绿色连看绿色。大片大片的草地上,没有五月那无所不在的明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对驾着车一同外出的留学生小吕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 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小吕听了,就把车子停住,叫我下车,把我领到路边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然后让我蹲下来拨开草好好看看。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青草下边藏了满满一层花儿_______白的_______黄的_______紫的_______纯洁_______娇小_______鲜亮_______这么多_______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努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全冒出来…

    “得要多少天才能冒出来?”我问。“也许过几天,也许就在明天。”小吕笑道,“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一天换一个样儿。”

    可是,当夜冷风冷雨,接连几天时下时停,太阳一直没露面儿。我很快就要离开这里去意大利了,便对小吕说:“这次看不到草地上那些花儿了,真有点遗憾呢,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

    小吕驾着车没说话,大概也有些怏怏然吧。外边毛毛雨点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可车子开出去十几分钟,小吕忽然对我说:“你看窗外——”隔过雨窗,看不清外边,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地变了:白色、黄色、紫色,在窗上流动。小吕停了车,手伸过来,一推我这边的车门,未等我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便说:“去看吧——你的花!”

    迎着细密的、凉凉的飘在我脸上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千万万朵花儿藏身的草地,此刻一下子全冒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已经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看到每一朵小花,在冷雨中都像英雄那样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小小的花(    )有如此气魄!四月的维也纳(    )叫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这两个普通又非凡的字眼,又一次叫我怦然感到心头一震。这一震,便使眼前的景象定格成为四月春天独有的壮丽的图画,并终于被我找到了。

课外阅读。

ㅤㅤ    ①矿工下井刨煤时,一镐刨在哑炮上。矿工当场被炸死。因为矿工是临时工,所以矿上只发放了一笔抚恤金,就不再过问矿工妻子和儿子以后的生活。
    ㅤㅤ②悲痛的妻子经历过丧夫之痛后,还要面对来自生活的压力,她无一技之长,只好收拾行装准备回到那个闭塞的小山村去。这时,矿工的队长找到了她,告诉她说矿工们都不爱吃矿上食堂做的早饭,建议她在矿上支个摊儿,卖些早点,一定可以维持生计。矿工妻子想了想,便点头答应了。
    ㅤㅤ③于是一辆平板车往矿上一支,馄饨摊就开张了。八毛钱一碗的馄饨热气腾腾,开张第一天就一下来了十二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吃馄饨的人越来越多。最多时可达二三十人,而最少时也从未少于十二个人,而且风霜雨雪从不间断。
   ㅤㅤ④时间一长,许多矿工妻子都发现自己的丈夫养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下井之前必须吃上一碗馄饨。妻子们百般猜疑,甚至采用跟踪、质问等方法来探求究竟,结果均一无所获。还有的妻子故意做好早饭给丈夫吃,却发现丈夫仍然要去馄饨摊吃上一碗馄饨。妻子们百思不得其解。
    ㅤㅤ⑤直至有一天,队长刨煤时被哑炮炸成重伤。弥留之际,他对妻子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接替我每天去吃一碗馄饨。这是我们队十二个兄弟的约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们不帮谁帮。”
ㅤㅤ    ⑥从此以后,每天的早晨,在众多吃馄饨的人中,又多了一个女人的身影。来去匆匆的人流不断,而时光变幻之间,唯一不变的是不多不少的十二个人。
    ㅤㅤ⑦时光飞逝,当年矿工的儿子已长大成人,而他饱受苦难的母亲两鬓花白,却依然用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前来吃馄饨的人,那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善良。
    ⑧更重要的是,前来光临馄饨摊的人,尽管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但从未少于十二人。穿透十几年岁月的沧桑,依然闪亮的是十二颗金灿灿的爱心。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