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课外阅读。

村槐(节选)

我思乡的心,便被村槐那广阔的浓荫所拥抱了。

清明时分,我和小伙伴就缠着祖父缚秋千。他找出犁上的套绳,携我们到槐树下。起先把套绳挽成一团儿,牵住一头;然后侧身用胳膊划一个有力的弧线,绳团便高高飞向横着的树股;最后,打了结,绑了一截棍儿,就可以荡飞了。开始,我上秋千还有点儿怯,祖父就一前一后地推着秋千。念叨着《送马马》的山歌。渐渐,我可以一屈一伸,自个儿荡得很高了。树干也以同样的节奏,上下忽闪着,嫩绿的叶片泛着春阳,像无数欢乐的眼睛。

傍晚,枝枝梢梢,暴出了淡黄的槐米,米粒似的浮荡着繁星的海。清苦味的芬芳,简直使整个故乡都沉浸在春夜的微醺之中,清晨,被风摇落的花瓣,在场院里软柔柔地铺了一层。我和小伙伴们,赤脚欢跑在这花的暖床上,追逐着,打着滚,直裹一身槐香。又把花瓣用手掬在一起,积成一座座小的香山;或者学着祖父在山地里点种,把花瓣一撮撮种下,希冀故乡有一个美丽如花的丰年。

槐树周身是药材,春采其花,秋采其果,索得一点读书的费用。那么灰暗、粗糙的树皮,那么巨大的树冠,慷慨地赐予我和小伙伴们多少花和果!

几年之后重返故乡。祖父已经去世,而我这长孙又没能送葬,总觉愧疚不已。在我眼前,儿时缚过秋千的树干似在抖动了,绿叶间又似乎垂满了圆筒状的荚果。抬眼望去,村槐又苍老了几许,它那遒劲地露出地面的根须,深深扎入故乡的土地。由此,我想到了祖父那双青筋暴鼓的茧手,深深插入泥土,紧紧攥着泥土的动作,是那么执着而有力,显示着生命的经久。

曾伴我长大的槐树,也一定知道我的思恋,也在想念着它的游子呢!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绑—      大方—

反义词:光滑—    索取—

(2)、本文的叙事线索是,第2-4自然段依次记叙了三件往事:、槐树下嬉戏、
(3)、第3自然段中,“我和小伙伴们,赤脚欢跑在这花的暖床上,追逐着,打着滚, 直裹一身槐香”中的“暖床”指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村槐为题,托物言志,表达了扎根故乡、倾情奉献的志向。 B、本文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C、本文借物抒情,借对村槐的赞美,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 D、文章结尾不仅照应开头,还深化了主题。
(5)、第5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阳光下的守望

    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 庄重)。母亲脸上早已流淌着豆大的汗珠,汗水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略带些白的头发(杂乱 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树荫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荫下,母亲神情(漠然 肃然)的脸上挤出浅浅的微笑,说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有人再劝她。

    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竹筏泛舟九曲溪

    “咱武夷山的一大特点呀,就是竹筏,到武夷山不泛舟九曲溪,就白来了。”导游的脸上闪烁着奇异的光彩,骄傲地说。他的话,给我的脑海嵌入了极深的印象。

    现在我站在九曲溪边了。岸边泊着几只竹筏,艄公热情地招呼我坐在竹椅上,稳稳的,周身围着竹子的清香,使人感到仿佛置身于竹林之中似的。

    九曲溪的水,不深,清清的,溪底的鹅卵石,历历可见,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五彩的光芒。我时常迷惑,那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却没玷污了它,它竟依然故我,叮叮咚咚地欢唱着。艄公持着青竹,在岸石上轻轻一点,竹筏一下子滑出很远。

    我们顺流而下,溪水轻轻地拍着竹筏,那竹筏在清水的滋润下仿佛更生动了。环视四周,陡峭的壁崖直上青天,偶在一两座山下能见到努力攀登的人,人在大自然中是那么渺小的一粟,然而能征服自然,也是人的伟大吧!

    竹筏上一时寂静无声,艄公却开口道:“我给你们唱个歌吧。”随即自唱起来。我听不懂歌词,却能听出他对这山水,这土地的眷恋之情,那圆润、嘹亮的歌声在空中久久飘荡着……

    不知不觉中,竹筏已漂到了第九曲,水流变得急了,竹筏禁不住左右摇晃起来,我们都大惊失色——被浪花泡成落汤鸡,毕竟不是什么好玩的事。艄公却不慌不忙,将那根青竹在礁石上左磕右点,绕过急流险滩,最后稳稳地停在岸边。我忽然感到,每个人的生命都像溪中的竹筏,都会同到急流和暗礁,遇到急流时,就该像艄公一样掌握自己的生命之舵,渡过险滩,去追求新的目标。

    现在,我的相册里珍藏着一张手持青竹,站在竹筏上的照片,然而,珍藏在我心中的不只是一张相片……

阅读大舞台。

做键子

我们小时候踢的毽子都是自己做的。选两个小铜钱,大小厚薄相同,轻重合适,叠在一起,用布缝实,这便是毽子托。在毽托的一面,缝一裁鹅毛管,在鹅毛管中插入鸡毛,便是一只毽子。鹅毛管如果不易得,就把鸡毛直接缝在毽托上,把鸡毛根部用线缠缚结实,使之向上直挺,这和插在鹅毛管中相比,踢起来尤为得劲儿。

鸡毛领是公鸡毛,用母鸡毛做毽子的,必被人笑话,只有刚学踢毽子的小毛孩子才这么干。鸡毛要“活”的,即从活公鸡的身上拔下来的。这样的鸡毛,用手摩擦几下,往墙上一贴,可以粘住不掉。死鸡毛就粘不住。后来我才明白,大概活鸡毛经摩擦会产生静电。活鸡毛做毽子毛茎柔软而有tán性,踢起来飘逸潇洒。死鸡毛做的毽子踢起来就发死,发僵。毽子上的鸡毛讲究要“金绒帚子白绒哨子”,即从五彩大公鸡身上拔下来的,毛的末端乌黑闪金光,下面的绒毛雪白。次一等的是芦花鸡毛,赭石的、土黄的,就更差了。我们那里养公鸡的人家很多。入了冬,正是公鸡肥壮、羽毛丰满的时候,孩子们早就“瞄”上谁家的鸡了,有时是明着跟人家要,有时趁没人看见,摁住一只公鸡,“噌噌”,拔了两把毛就跑。

大多数孩子的书包里都有一两只足以自豪的毽子。踢毽子是乐事,做毽子也是乐事。一只上好的毽子摆在桌子上看着,也是挺美的。

梦忆荷塘

①多少年过去了,我仍记得家乡的荷塘,那个伴我度过无数个夏夜的荷塘,那个记载着我儿时梦想的荷塘,那个满载我童年回忆的荷塘。梦中,我似乎又赤脚来到了故乡的荷塘边……

②我喜欢在微风轻拂的夏夜静静地趴在荷塘边,用手去轻轻地拨那凉凉的池水,水波顺着指尖荡漾开去。伴着清凉的池水和悠悠的微风,夏夜的炎热也被驱散了。

③荷塘并不大,好像月光洒下的一汪清波,清幽,皎洁。荷花并不多,也并不明艳,只是那纯洁透明的白里微微透出点粉粉的羞涩,像淡妆的仙女,娴雅而又不失美丽。荷叶也不茂密,像荷花的裙子浮在清波上……

④故乡夏夜的荷塘并不总是清幽的。时有微风拂过水面,泛起点点波纹,在柔柔的月光下闪闪跃动着。我呆呆地看着,看着……突然,翠绿的荷叶上一个小东西悠然跳动了起来定睛细看,那是一只小青蛙我小心地掬起一捧水向它泼去,它敏捷地蹦开了我愉快地笑了,看着它在一片片荷叶上跳来蹦去,惹得荷叶上的水珠滚来滚去,它则咕咚一声钻入水底不见了,溅起小小的水花美丽的荷塘又恢复了平静。荷叶也静了下来,只有上面的水珠映着淡淡的月光,显得分外夺目。荷花仍是那样羞涩,羞涩中露出的是那种难以言说的美,比童话还纯,比仙境还幽。

⑤我总爱对着荷塘幻想,幻想这幽幽的荷塘是精灵的家园:也许那含苞待放的花儿中都躲着可爱的小精灵,也许它们赏月时会渴望飞到月亮上找嫦娥姐姐玩,也许它们正在品味着荷花散发出的清淡花香,也许它们已经在这安静的夏夜睡着了。多么希望我也是一只小小的精灵,这样我就可以更亲近地接触每一片荷叶、每一片花瓣,可以坐上花瓣做成的小船,漂向荷塘的角落,沉浸在这片荷塘月色中。一阵轻风柔柔地吹过,几片薄薄的云纱围住了弯月,在淡淡的荷香中,我酣然入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