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农夫和蛇》同步练习

你是如何理解第二则寓言中“(妻子)就劝丈夫放弃报仇的念头,以免毒蛇纠缠,后患无穷。”一句中的“纠缠”“ 后患无穷”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很瘦的季节
                                                                                                                 石不易
         冬季,特别是北方的冬季,是很瘦的。
         时令一到,木叶凋零,树没有了往日的丰腴,显得很精瘦;草,臣服于北风,把天地拉得更高远;水,晶亮清泠,被冻得很深邃。要是下点小雪,就更精彩了:站着别动,让雪花落在你的睫毛上,能看见它们在哭泣。
        圣洁的雪野,真是恋爱的天堂。
        冬天是个声音稀疏的季节,如果你不用心,会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没有声响的世界。即使有声音,在冬季,也会显得很孤单,很瘦。
        但是,特别有精神。
        我在冬季的被窝里时常想象一个这样的情景:某位朋友出门时顶着带棱角的风,与裹在身上的衣帽相依为命。我们笑他傻,因为寒风的倒刺舔在脸上    可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然而当他怀揣一瓶烧酒回来时,我们便都明白了他出去的动机,于是很高兴。接着很多人围炉夜话,漫漫长夜被我们越喝越短……
         去年冬天,因大雪封山,我与一位好友滞留在他父亲的护林小屋。半夜,风把所有的寒气都逼了出来,然后自个儿往被冻的瑟瑟的小屋里渗。屋内熊熊燃烧的碳炉彷佛结了冰,吐不出丁点热气,我几乎没有活着的勇气了。那位好友很瘦,也冷得差点精神崩溃,但他一刻也不肯消停,就四处倒腾,结果翻出数块老姜、一串辣椒和半袋红糖。他用铝锅铲了些热情敲门的积雪,然后熬了几碗又辣又甜的姜水。我们哆嗦的捧着碗,用嘴顺着碗沿哧溜溜地喝着,喝得我们满头大汗。那些姜水,真像冬日里的太阳,把我们烘得暖洋洋。
        后来同学父亲赶来,手里还拎了只肥嫩的野兔。他把兔子开膛用雪水清理干净后,拿剩下的辣椒煨了一锅红艳艳的兔肉。根本不用描绘,我想那滋味肯定会成为我最饱满的记忆。
         次日风停雪住,同学父亲领我们下山。路上他说,冬天的山太瘦,却是打猎的好时节。猎枪的响声是最美的原生态音乐。那一刻,我突然感觉,瘦,对于大自然来说,绝对是一种朴素的震撼。
        是的,被大风掏空的原野,只剩下诗情画意。好比中国水墨画中,嶙峋的岩石,傲骨的竹梅。冬季,是一个让人绷紧神经的季节,是一个能闻到阳光味道的季节,是一个能听见雪花坠地的季节
        你无需去查询日历,只要你看见地上的影子越来越长、越来越瘦,就说明冬季临近了。若还不放心,就等大风把你的影子吹歪吹散吧。在这个生命倾斜的季节里,瘦,已经深入记忆的骨髓。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方能领略其中的大美。
        想着那连时间都不舍得删除的美景。朋友,到了雪花缤纷时可别忘了约我,因为我早就贮存了陈年的烧酒,滑嫩的卤蛋和饱满的精神。相信我们在赏雪品茗的同时,能在这个很瘦的季节变得更加真实。
         但不知今年冬季的下一场雪何时飘洒。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①放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豁达,它不盲目,不狭隘。

    ②放弃,对心理是一种宽松,对心灵是一种滋润,它驱散了乌云,它清扫了心房。有了它,人生才能有爽朗坦然的心境;有了它,生活才会阳光灿烂。

    ③1998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崔琦,在有些人眼里简直是“怪人”:远离政治,从不抛头露面,整日浸泡在书本中和实验室内,甚至在诺贝尔奖桂冠加顶的当天,他还如常地到实验室工作。更令人不敢置信的是,在美国高科技研究的前沿领域,崔琦居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电脑盲”。他研究中的仪器设计、图表制作,全靠他一笔一划完成。而一旦要发电子邮件,也都请秘书代劳。他的理论是:这世界变化太快了,我没有时间赶上!

    ④人的一生很短暂,有限的精力不可能方方面面都顾及,这时候,放弃就成了一种大智慧。放弃其实是为了得到,只要能得到你想得到的,放弃一些对你而言并不必需的“精彩”,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⑤贪婪是大多数人的毛病,有时候死死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放,就会给自己带来压力、痛苦、焦虑和不安。往往什么都不愿放弃的人,结果却什么也没有得到。

    ⑥放弃是一种睿智。尽管你的精力过人、志向远大,但时间不容许你在一定时间内同时完成许多事情,正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在众多的目标中,我们必须依据现实,有所放弃,有所选择。

    ⑦如果在放弃之后,烦乱的思绪梳理得分明起来,模糊的目标变得更加清晰,摇摆的心变得坚定起来,那么放弃又有什么不好呢?

文学类文本阅读

永远不要忘记 ,成长里的阵痛

董宇辉

①我一开始上大学的经历非常的痛苦 。我念的是西安的一所外国语大学 ,老师每次问 问题 ,我紧张地站起来 , 因为紧张就很磕绊 ,然后我越紧张越磕绊 ,越想把话说快 。我只要说 完 ,全班就哄堂大笑 。老师当时评价说 :“ 董宇辉 ,我能清楚地从你的英语中 , 听出来你的老 家在哪里。”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 ,从小要强 ,无法接受自己在课堂上连老师的问题都回答 不出来 ,很焦虑很羞愧 ,这让我难以忍受。

②好多年后 ,我当了老师 ,上课经常给学生们说 ,痛苦是对的 , 焦虑也是对的 ,痛苦的本 质来源于你对现状的不满 , 焦虑的本质来源于你成长速度太慢 。不开心的诗人会写出流颂 千年的诗篇 ,不开心的作家会写出获得大家好评的作品 。如果在一段时间里 ,你总是感觉闷 闷不乐 ,你要暗示自己会成为一个人才—我当时就是这样骗自己的 。每天苦练英语 ,有时 候也很沮丧 ,我的口语方言味怎么如此浓重? 但是我后来发现世界各地的英语都有它的口 音 。每个人说话都有每个人的方式 ,重点是流畅且准确地表达你的思想 。我想通了 ,就逐渐 自如 ,越来越进入状态 。练着练着 ,我就能完整通顺地表达了。

③在很长时间地苦练英语之后 ,我终于得到了一 次机会 ,被认可 。有一 次上口语课 ,老 师让我回答问题 。我 回答完 ,老师说 ,没想到你的口语还挺好的 。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的付出 被看见了 , 虽然它小到不值 一提 ,但却是我人生曲线里的 一 个转折点 。这件事也让我明白 了 ,如果你依然默默无闻 ,但你还 一 直持续专注 ,请你要不断地暗示自己 ,你做的是对的事 情 ,这是一个人的定力 。一个人的定力最终能决定他走多远 ,它跟聪明没有太大关系。

④不久之后 ,老师的同学从国外来西安旅游 ,让我帮忙当个导游 ,我爽快答应了 。那天 , 我带着这个嘉宾去西安的景点打卡 ,像什么大雁塔、兵马俑、华清池 。 当时我很兴奋 ,我把他 带到了大雁塔下 ,看唐僧那个铜像 。据说唐僧当年不是被皇帝送出去的 ,他是带着一种巨大 的使命和宗教般的热情偷偷跑出去的 ,很有可能回不来 。我想象他在回 来的那一刻 ,遥望长 安城时 , 内心的激动和兴奋 ;我想象他晚年坐在慈恩寺 ,银杏树叶落下 ,晨钟暮鼓 ,他在那里 给徒子徒孙们讲经的时候 , 内心是怎样的一种豪迈。

⑤记得那天晚上 ,我看着唐僧铜像的时候 , 突然就理解了这样一种使命感 , 然后想到了 罗素 ,想到了他的一个演讲—《 我为什么而活着》。我为什么而活着?  其实先贤给出了非 常准确的答案 ,对爱情的渴望 ,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难以遏制的同情心 。我说出这些 话的时候 ,非常激动 ,甚至手舞足蹈、语无伦次 。然后我回头看那个外国嘉宾 ,他的脸上也有 泪水 ,很激动 。那是一个农村出身、一直很自卑、尝试在大学里寻找自我、探清人生未来方向 的年轻人 ,第一次用自己的表现获得了外部的认可 。那是我人生的一    个转折点 , 因为从那 次之后 ,一发不可收 。那个外国嘉宾专门给我们学校老师发了一 个短信 ,表扬我具有诗一般 的语言和非常饱满的激情 。之后老师所有的朋友来西安都联系我 。那 一年我去了兵马俑 17 次。

⑥我在上高中或者一开始上大学的时候 , 只要女同学和我说话 ,我就脸红 , 当时我特别 害怕上课 , 因为每次上课 , 所有人都看着我 。直到连续完成导游、翻译、接待外宾的任务之 后 ,我发现 ,我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了 ,我甚至可以很合理地安排一天的日程 ,我 还能够比较熟练地跟陌生人打交道。

⑦其中有一个夜晚 ,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时候已经很晚了 , 外宾的飞机延点了 ,我打车 去机场接人 ,那个司机在车费上骗了我 。我把外宾送到酒店入住后只剩下的 50 块钱 , 已经不够我再打车回 学校了 ,我只能走回 学校 。到学校的时候 , 已经凌晨 2 点多了 。寒冬腊月 ,星光抖擞 ,繁星漫天 , 学校院子里荒无人烟 , 因为大家都放假了。我特别疲惫 , 回到学校院子敲门 ,太晚了 ,宿管阿姨没有给我开门。我当时特别饿 ,又特别冷 ,从书包里拿出白天买的面包 酸奶 ,开始吃。吃完了之后 ,特别想嚎啕大哭一场 ,但是我又一想 ,连人都没有 ,哭给谁看啊。

⑧好多年后 ,我在给学生讲课时提到这个故事 ,他们问我 , 那一 天晚上是否感觉到了孤 单与漫长 。我还特别美化地、诗意般地重绘了这个画面 ,说 :“ 恰恰相反 ,我看到的是漫天的 星光和一路的歌唱。”

⑨这是我在大学成长中 ,印象最深刻的一段。

( 节选自《读者》,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会飞的黄精

①抽屉里躺着数百味中药,黄精位居其中,浑身黢黑,肉软松绵,流溢出甜甜的味道。

②我刚学中医时,看黄精貌似味道不错,便嘴馋地捏起一片,细细咀嚼,有股淡淡的药香。问师父,师父道:“是会飞的黄精。”

③我起初不懂师父的这句话,以为黄精真会飞。后来见师哥们也趁取药之时,拉开抽屉,偷偷捏一块咀嚼,才知晓师父说这句话的意思。他是戏谑地说我们在偷吃,让黄精不翼而飞了。

④黄精可药食两用,厨师拿来煲汤,味美而鲜。而师父拿来入药的,则是九蒸九晒的黄精。这时黄精不似鲜品皮粗肉白,入药的它粗皮已除,经炮制后泛有香墨一样的光泽。

⑤在师父的医馆里,来往的患者极多。有一天,来了一位年过六十的老人。师父移了移脉枕,示意老人伸手过来,继而凝神静气把脉。末了,师父摸出一支笔,在处方笺上边写边吩咐我:“你去看看,药柜里还有黄精吗?”我跑去药房,拉出抽屉,竟空空如也,原来满抽屉的黄精已然“飞走”了。师哥们抿嘴笑,说:“最后那块是二师兄今早吃的。”师父嗔怪道:“还笑?快去街上买几斤回来。”这时,我才觉得惭愧,认为偷吃黄精太不应该。但师哥们还是照吃不误。

⑥一日,师父从街上扛回一麻袋新鲜的黄精,笑道:“你们这么喜欢吃,我又买了一麻袋。现在交给你们,把它们洗净泥土,去除粗皮,再九蒸九晒,炮制成药。”师哥们听罢,顿时兴奋了,只有师父在偷偷地浅笑。

天瓦蓝瓦蓝的,阳光从山巅上溜过来,晒得禾叶都耷拉着头。师哥们在阳光下洗呀洗,洗得满头大汗。然后坐在闷热的屋里慢慢刨粗皮。这可是个精细活,尤其皱褶里藏匿的细尘,要用牙签小心地剔,可磨砺了师哥们的性子。一麻袋生黄精收拾完了,师哥们捶着后背,疲惫地说:“不容易呀,这么难缠。”师父听了道:“辛苦的还在后头呢!”师哥们不信,去烧火了。左厢房热闹了起来,劈柴的劈柴,刷锅的刷锅。我在药房,听到他们在逐渐冒蒸气的左厢房嘀咕说:“这么难哩!下回不吃了。”我和师父相视而笑。经过九蒸九晒的黄精,表里黝黑,像被夜色洇染了。师父号完一个患者的脉,朝我们喊:“黄精三十克!”我们听了,从炮制中药的厢房鱼贯而出,捏着处方,叮当叮当地捣响了铁罐子。

⑧转眼到了这年的8月,山里的黄精壮硕了。这天师父起了个早,说:“带你们上山认野黄精。”一直朝阳光升起的地方走,层林越来越矮,山越来越高。在一处灌木丛旁边,师父驻足查看一番,惊喜道:“这就是野黄精。”我看着绿竹似的黄精秆儿,叶儿浅黄了,修长的身子在一缕风的摇曳下,把沾满的阳光摇碎了,坠落在青苔上。轻轻扒开青苔下的肥土,露出黄精小小的脊背。黄精长得不错,手指粗,弯弯曲曲地盘旋了不小的一块地方。我凑近它,细细地闻。一股若有若无的气息,仿佛是黄精在呼吸,有阵阵清香。师父一出手,一大块根茎就被师父掰出,丢进背篓,还剩下一小截在土里。我问师父为什么不全掰了,师父说:“这是祖师爷爷传下来的,取之七分,留之三分,以便繁衍。”

⑨在山中邂逅一味野黄精,靠缘。有本医书上说:医者,与病人有缘,千里来求,与药有缘,自然药到病除。现在,我们与这棵野黄精有缘,才在这丛灌木下与之相见。野黄精吮吸了大山的养料,身体里有了大山的魂魄和精华。而这一切会随着野黄精的入药,渗透到人的身体里,人便也如此朴质、康健。

⑩时光悠长。这一回,又有患者来看诊。师父号了脉,便开了几味药,黄精还是排在首位。只是,抽屉里的黄精不再“飞”了……

阅读二:阅读《韭菜》,完成下面小题。

韭菜

李方

①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固原是没有郊区的。换句话说,我是否认固原为一座城市的。事实上,历朝历代,朝廷一直是将固原作为必争之地、军事重镇来对待的,因而深沟高垒,青砖筑墙。东南西北共十二道城门,城楼巍峨,居高临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城壕之外,是为乡村。现在,当然称为郊区更为确切一些。但城壕填平,市区不断扩展,已没有明显的城乡界限了。

②老赵是东岳山脚底下东红村的人,却在固原城内上学,也曾工作过不长不短的时间,一直在城乡之间往来奔波,很难说他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

       ③老赵在武庙小学读书时,外城、 内城还都保存着,连城门楼子都在。

④东岳山距固原城一公里。参加工作了的老赵,每日涉清水河,入城东安边、保宁二道城门来单位上班。夕阳西下,暮霭缭绕之时,他再穿城东二门出城,过清水河,便是一派田园风光。

⑤老赵喜欢清水河曲里拐弯的河滩上的那些柳树,也喜欢河岸两边的畦畦菜地、块块麦田。来来去去,事不紧急时,老赵还要揉揉麦穗数数麦粒估摸一下单产,或者一手抚摸着柳树苍老粗糙的黑皮,一手夹着香烟,一棵一棵地摸过去,直到吸完一支烟,在柳树底下站一站,赞叹一声才走。

⑥早晨,霞光万丈,鸡鸣狗吠,老赵站在城门外,看血一样的霞光铺洒在砖包城墙上,有一种意气勃发之感,很浓烈。到单位闲着无事,与同事下棋。同事悔棋一步,导致老赵惨败。老赵用棋盘棋子给同事头上“筑”起了几个大包后,径直出城,回到东岳山下,再没有去过单位,从此丢了工作。

       ⑦东岳山上有庙,晨钟暮鼓,老赵听得一清二楚。

⑧老赵回到生产队后,队长让他看守葵花,公社社长掰了一个葵花头边走边吃,老赵跟在屁股后头给社长讲道理。讲到半路,社长看他认了真,也就动了气,甩给他五毛钱算是补生产队的损失。五毛钱,不算少,可以买十个鸡蛋。老赵拿去给生产队的会计让记载到副业收入里。

⑨土地承包到户的时候,城东清水河两岸的东红村,已经成为城郊蔬菜基地了。清水河里早已没了清水,只有铁合金厂、淀粉厂、皮毛加工厂等各种厂里的废水和城市下水管道里涌出来的脏水了。水呈红褐色,泛泡沫,散恶臭。河滩上的柳树或枯死,或被明砍、盗伐。除北海子那段尚存一片外,其余皆无,唯露一河滩鸡蛋大的石头被太阳暴晒。

       ⑩但那仍是土地啊! 分土地,一家一户都有几分河滩地。

⑪老赵将自家可以种菜的土地与各家各户的河滩地兑换了。一句话,凡属于东红村的河滩地全归在了老赵的名下。

       ⑫岁月如刀,刀刀催人老。

       ⑬老赵每年春秋两季就带着老婆植树,后来河滩里的柳树已经初具规模,可以称为林了。

⑭两儿一女三个孩子都参加了工作,在固原城里住着,但老赵就是不去,也不让老婆去。老赵临死前一年,在自己栽植的柳树林对面的河滩为自己掘了一方墓穴,在穴顶上种了半分地的韭菜。老赵给老伴儿说:“韭菜这个东西好,割了又长,一茬一茬不落空。我死后,没人割了,它长老了自然会开花——这不就相当于年年有人给我在坟上戴孝吗? 好得很。我死后给娃娃们说,不许哭,不发丧,不祭奠,把我放进墓穴里去,用砖封口,用水泥抹平就行了。”

⑮老赵死后,老婆孩子们照办。然后,老婆子继续植树,孩子们照常上班,东红村里的人很久以后才知道老赵已经入土为安了。大家都跑去看那片韭菜,真的长出来了,花全开了,白灿灿一片,像是跪倒在地的一大片戴着白孝帽的人。

朋友是自己选的家人,家人是人生第一任朋友。班级同学想通过对名家名篇的探究,学习“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①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②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的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A.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通草做花瓣,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是美极了。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③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了了,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我的嗓子很好,高亮甜润。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我的同学有几个能唱戏的,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去伴奏。几个同学都只是清唱。有一个姓费的同学借到一顶纱帽,一件蓝官衣,扮起来唱“朱砂井”。B.但是没有配角,没有衙役,没有犯人,只是一个赵廉,唱了一段便完事下场。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少年父子成兄弟。”

④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他那时还未从幼儿园刚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汉语拼音,好给他写回信。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我们相信他自己的选择,他的决定。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⑤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