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

汪品先

  ⑴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⑵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⑶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遗传病,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文字无辜,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

  ⑷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对于二进制的计算机编码而言,一个汉字只相当于两个拼音字母。同一个文本,汉字的篇幅最短,输入计算机的速度也最快。汉字直观,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更重要的是汉字信息熵最高,有限数量的方块字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而依靠拼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因此,汉字常用的只有几千字,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40万,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⑸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潜在的优势。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三千年历史有两千年流离失散,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在外界压力下,犹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一千多万的人口,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

                                   (选自2015年2月27日《文汇报》,有改动)

(1)、根据文意回答:有人认为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是什么?

(2)、指出第⑷段中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3)、推敲词句,回答问题。

 ⑴第⑶段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能否去掉?请结合内容说明。 

⑵细读第⑸段,说出加点的“潜在的优势”所指的内容。 

(4)、结合文章和下面材料说明:“砼”字体现了汉字在科学表达方面具有哪些优势?

“为了方便读写,我国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将‘混凝土’一词简化为‘人工石’,后又将这三个字组合成一个新字——‘砼(tóng)’。现‘砼’字已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                                                    ——百度百科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陋室铭》再读
        ①《陋室铭》的作者,从来标明是唐刘禹锡,但也有人考据出来,说不是他的作品,因为未曾收进最初编成的他的集子,故而存疑。但不论是谁的文笔,能用八九十个字,写出这番精粹、凝练、余味无穷的意境,是不由人不折服的。
        ②中国是散文大国,汉魏以来,迄至明清,有别于诗赋的散文文体,巍然为文学的主流。例如唐宋八大家诗歌的成就,固然千古吟唱,家弦户诵,但他们更以著作论述的笔墨,在文学史上占得一席荣耀的位置。一般提到韩、柳、欧、苏,都是先想到他们的文章,然后,才是他们的诗篇,就足以说明散文在中国文学中的分量。
         ③刘禹锡在唐诗人中是较有影响的一位,诗胜于文,文章除了这篇《陋室铭》,余者寥寥。他历仕顺宗、宪宗、文宗、武宗,曾为王叔文党,玩过政治。不过他玩得不甚成功,为“八司马案件”的主角之一,被流放连州。相反,艺术上倒很有成就,以诗名闻世。诸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等等名句,直到今天,犹传唱不已。十年“文革”期间,他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句,是经常被“革命小将”引用的。但他(姑且认为是他作的)这篇不足百字的极短散文,却是千古绝唱,可一而不可二,再无超越之作了。
         ④在写作散文的过程中,需要铺陈,更需要缩略;需要丰满,更需要删削;需要感情奔放,更需要字斟句酌。所以,散文写作中的优选萃取能力,是最能表现作者功力的所在。放比收要容易,简比繁更困难,像《陋室铭》这样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还具有文采;言简意赅,思路明确,能耐人回味;情景交融,盎然有趣,若身临其境;远有榜样,近有自勉,具乐观精神;不足百字,从室陋与德馨的统一中,写出知识分子“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性情;甘于清贫,甘于寂寞,逃避庸俗,追求自我完善的心态,实在是一篇难得的散文。
         ⑤古今文章,谈物质与精神者固多,但短得如《陋室铭》者,却分外少见,学其为文之精,值得一读。在今天商品经济社会里,物质固然非常重要,精神更应不懈追求。学其为人之本,更具现实意义,就更值得一读再读了。大家抱定室无妨陋、可以陋,而德却必须馨、必定馨的宗旨,个人一定会少却许多烦恼,世间一定会少却很多丑陋。
      ⑥散文与诗一样,易写难工。写散文的作者很多,能写出好散文的作者甚少。自己说好,或雇两个评论之辈说自己好,是作不得数的。尤其,像《陋室铭》这样谈精神与物质关系的命题,或者还可以引申为研究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主客观世界辩证关系的文章,放在别的作家手里,绝不是能用这八十一个字可以完美地表现出来的。  
                                                                                                                                                                                                                                      (李国文/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巷

                                                                                                         柯  灵

       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

       这种巷,藏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看见她,接触到她优娴贞静的风度。它不是乡村的陋巷,湫隘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排列着错落的粪缸。它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小贩憧憧来往,黝黯的小门边,不时走出一些趿着拖鞋的女子,头发乱似临风飞舞的秋蓬,眼睛里网满红丝,脸上残留着不调和的隔夜脂粉,颓然地走到老虎灶上去提水。也不像北地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

       这种小巷,隔绝了市廛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它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它又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那里常是寂寂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墙里常是人家的竹园,修竹森森,天籁细细;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走过几家墙门,都是紧紧地关着,不见一个人影,因为那都是人家的后门。偶然躺着一只狗,但是决不会对你狺狺地狂吠。

       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无论谁,只要你到巷里去踯躅一会,你的心情就会如巷尾不波的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账,一部兴衰史,可是重门叠户,讳莫如深,夕阳影里,野草闲花,燕子低飞,寻觅旧家。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一切,笼罩一切,使人忘忧。

       你是否觉得劳生草草,身心两乏?我劝你工余之暇,常到小巷里走走,那是最好的将息,会使你消除疲劳,紧张的心弦得到调整。你如果有时情绪烦躁,心境郁悒,我劝你到小巷里负手行吟一阵,你一定会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物我两忘。你有爱人吗?我建议不要带了她去什么名园胜境,还是利用晨昏时节,到深巷中散散步。在那里,你们俩可以随意谈天,心贴得更近,在街上那种贪婪的睨视,恶意的斜觑,巷里是没有的;偶然呀的一声,墙门口显现出一个人影,又往往是深居简出的姑娘,看见你们,会娇羞地返身回避了。

       巷,是人海汹汹中的一道避风港,给人带来安全感;是城市喧嚣扰攘中的一带洞天幽境,胜似皇家的阁道,便于平常百姓徘徊徜徉。

       爱逐臭争利,锱铢必较的,请到长街闹市去;爱轻嘴薄舌,争是论非的,请到茶馆酒楼去;爱锣鼓钲镗,管弦嗷嘈的,请到歌台剧院去;爱宁静淡泊,沉思默想的,深深的小巷在欢迎你!

                                                                                                                                                                                             一九三零年秋

                                                                                                                                                                                     (《读者》2011年第5期)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随着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种新兴无线业务的出现,如彩铃、彩信和手机上网等等。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

       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位置,例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用了这项技术。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项技术确定使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例如,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

       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而地面无线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相位、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移动目标的定位,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手机定位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不同的定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们都知道,手机处在外地漫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另有标准,那么这种定位所需的技术就比较简单。移动通信网有很多基站,每个基站覆盖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手机与基站发生通信联系,从而确定其大致位置。

       在手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为了避免对移动终端增加额外开销,多采用的是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信号,根据测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定位估计。为了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在基站中安装监测设备,在把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位置。手机信号的参数有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射角度等。

       从手机发出的信号达到基站,需要一定的时间,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那么,如果通过多个基站进行这种测量,就可以计算出手机的位置。这种技术对时间同步的要求很高,后来,人们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差来确定手机位置。

       手机距离基站越远,所接收的信号强度越低。这样,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场强数据,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就可以估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同时,由三个以上的测量值就可以估算手机的位置。这就是根据信号场强来定位的原理。由于在城市的复杂环境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非常复杂,所以,这种技术在定位精度上有局限性。

       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波到达基站有一定的入射角度,测量入射角度,就会得到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位置就可以由这条方向线得到。当然了,至少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为了测量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机的天线需要改进,必须配备方向性强的天线阵列。

       以上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手机定位技术。如果定位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话,就需要多种定位技术混合使用,这就是混合定位技术。在混合定位技术中,手机也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人们服务。特别是在城市里,可以利用基站密集的优势,利用卫星技术和基站信号混合的方式定位,实现在高楼层中的精确定位。

       虽然目前的手机定位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范母过世

选自《儒林外史》

    ①自此以后,果然有许多人来奉承他: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环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

    ②张乡绅家又来催着搬家。搬到新房子里,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日。到第四日上,老太太起来吃过早点后,走到第三进房子内,见范进的娘子胡氏,家常戴着银丝鬏髻——此时是十月中旬,天气尚暖——穿着天青缎套、官绿的缎裙,督率着家人、媳妇、丫环洗碗盏杯箸。老太太看了,说道:“你们嫂嫂、姑娘们要仔细些,这都是别人家的东西,不要弄坏了。”家人媳妇道:“老太太,那里是别人的!都是你老人家的。”老太太笑道:“我家怎的有这些东西?”丫环和媳妇一齐都说道:“怎么不是?岂但这个东西是,连我们这些人和这房子都是你老太太家的。”老太太听了,把细磁碗盏和银镶的杯盘逐件看了一遍,哈哈大笑道:“这都是我的了!”大笑一声,往后便跌倒,忽然痰涌上来,不省人事。

    ③家人、媳妇和丫环、娘子都慌了,快请老爷进来。范举人三步作一步走来看时,连叫母亲不应,忙将老太太抬放床上,请了医生来。医生说:“老太太这病是中了脏,不可治了。”连请了几个医生,都是如此说,范举人越发慌了。夫妻两个守着哭泣,一面制备后事。挨到黄昏时分,老太太奄奄一息,归天去了。合家忙了一夜。

    ④次日,请将阴阳徐先生来写了七单,老太太是犯三七,到期该请僧人追荐。大门上挂了白布球,新贴的厅联都用白纸糊了。合城绅衿(即“缙绅”,指有社会地位的人)都来吊唁。请了同案的魏好古,穿着衣巾,在前厅陪客。胡老爹上不得台盘,只好在厨房里或女儿房里,帮着量白布,秤肉,乱窜。

    ⑤到得二七过了,范举人念旧,拿了几两银子,交与胡屠户,托他仍旧到集庵里请平日相与的和尚做揽头,请大寺八众僧人来念经,拜“梁皇忏”,放焰口,追荐老太太生天。屠户拿着银子,一直走到集上庵里滕和尚家,恰好大寺里僧官慧敏也在那里坐着。僧官因有田在左近,所以常在这庵里起坐。滕和尚请屠户坐下,言及:“前日新中的范老爷得病在小庵里,那日贫僧不在家,不曾候得,多亏门口卖药的陈先生烧了些茶水,替我做个主人。”胡屠户道:“正是,我也多谢他的膏药。今日不在这里?”滕和尚道:“今日不曾来。”又问道:“范老爷那病随即就好了,却不想叉有老太太这一变。胡老爹这几十天想总是在那里忙,不见来集上做生意。”胡屠户道:“可不是么?自从亲家母不幸去世,合城乡绅,那一个不到他家来?就是我主顾张老爷、周老爷在那里司宾,大长日子,坐着无聊,只拉着我说闲梦,陪着吃酒吃饭。见了客来,又要打躬作揖,累个不了。我是个闲散惯了的人,不耐烦作这些事。欲待躲着些,难道是怕小婿怪?惹绅衿老爷们看烦了,说道:‘要至亲做甚么呢?’”说罢,又如此这般把请僧人做斋的话说了。和尚听了,屁滚尿流,慌忙烧茶、下面。就在胡老爹面前转托僧官去约僧众,并备香烛、纸马、写疏等事。胡屠户吃过面方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②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哪两个宇?”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非文学作品阅读

双面敦煌:数字化让千年石窟“活”起来

    回望历史,从内容到画风,走在时代之先的敦煌一直很“潮”。在中原连接西域的开放前沿,各种新事物首先在这里“着陆”。开放与创新,让这些新事物演化出“中国化”的新形态,并广为传播。

    古老、遥远、神秘,这是敦煌最常示人的样子。现代、可触、有趣。敦煌正揭开面纱,缓缓露出另一半容颜。世界的敦煌,该以怎样的姿态再度拥抱世界?

    “给佛拍照”

    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梅隆基金会的支持下,敦煌研究院与美国西北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拉开了敦煌石窟数字化的帷幕。

    “给佛拍照”,是石窟数字化最简明的解释。在昏暗的洞窟中,专业人员自制轨道、灯箱,分层、逐行拍摄壁画。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数量庞大的照片逐一比对、拼接和修正。仅实现一个300平方米壁画的洞窟数字化.就需要拍摄4万余张照片。

    “数字化本身就是预防性的。把洞窟的信息采集下来.通过影像永久保存。几十年来,我们花的力气越来越多,步子越迈越大。”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说。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吴健介绍.近30年来。画面精度已从最初的75dpi提升到最高600dpi。这意味着.采集后的图像四倍于原作.在荧幕上看远比在洞窟看清晰。

    以保护为出发点,石窟数字化落脚在了游客端。2014年,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投运。直径18米的球幕影院中,通过数字化取得的壁画素材纤毫毕现,游客如沉浸苍穹之中,饱览梦幻佛宫的壮美。自此,“前端观影、后端看窟”的旅游开放新模式在莫高窟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游客蜂拥至洞窟的压力。

    2016年,数字化的另一成果“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30个洞窟的高清图像及全景漫游,免费在网络上公布。人们只需轻点鼠标,就能身临其境地免费欣赏洞窟景象。次年,“数字敦煌”英文版上线。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副所长俞天秀介绍,敦煌研究院已完成180余个洞窟壁画的数字化采集和120余个洞窟的全景漫游。“数字敦煌”网站的访问量已达500万次。

    建设“数字档案”,让不可移动的壁画越过山川海洋.抵达世界任何角落。现代展示手段,也为人们提供了了解敦煌的全新视角。让莫高窟“各颜永驻”。正在成为可能。

    用电吉他演绎敦煌?没问题!

    而敦煌期待更多。这一次,它“大胆”地把话筒交了出去。

    一项关于敦煌音乐的活动正在进行:静默千年的敦煌壁画与文献。即将变成动听的歌曲,被人们唱起来、演奏出来。一些只在壁画中出现的古乐器也将被“复活”。

    敦煌内容广博,音乐也被包揽其中。敦煌音乐不仅包含藏经洞出土的敦煌乐谱等,还有数量庞大的壁画图像。在莫高窟南区492个洞窟中,有一半洞窟都有音乐图像,乐器数量达6000余件。“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出现过的乐器都能在莫高窟看到,甚至‘花边阮’等文献中没有记载的乐器也能在敦煌壁画中找到。”敦煌研究院在站博士后朱晓峰说。

    这成为敦煌研究院与QQ音乐的合作根基。朱晓峰介绍,双方计划通过比赛,让音乐人参与敦煌“古曲新创”。参与者或以文献《敦煌廿咏》为基础创作歌曲,或基于5幅有代表性的敦煌壁画进行器乐曲创作。在2018年9月于敦煌举行的“敦煌盛典”音乐会上,优秀参赛作品将伴随仿制敦煌古乐器登台亮相。

    除了音乐外。敦煌研究院还将与腾讯就动漫、游戏、文创等多方面展开合作。

    越开放越自信

    举世瞩目的敦煌藏经洞.是这处佛教石窟开放胸怀的代表。这里不仅出土大量汉文、藏丈文献,还出土了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凳文等文献。开放的胸怀,让多宗教多民族在敦煌共存,多元文明在敦煌交相辉映。

    “百科全书”式的敦煌不仅有佛国世界.更连通着世俗生活,人人都可以找到与它相通的时刻。建筑学家梁恩成照着莫高窟第61窟的《五台山图》找到了大佛光寺;时尚博主可以在小短裙、V领衫和高腰背带裤中感受时尚的轮回;甚至常为“水逆“所困的“星座控”,都能在敦煌壁画中寻到十二星座图。

    “在佛教的诞生地印度没有经变画,这是中国人创造出一种新的佛教艺术形式。”张先堂说。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佛经思想,古代画师以生动的图画阐释晦涩佛经,用画笔呈现出五彩斑斓的佛国世界。这甚至称得上是“最早的新媒体”了。

    王旭东说,“敦煌文化一定要发挥当代的作用。我们在敦煌看到文化自信。越开放越自信,越自信越开放。”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