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梅兰芳》同步练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别方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筒围住一群归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蚂蚁仍然能准确认清前进的方向。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蚂蚁还能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就根据这种气味确定路线。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画一条横线,或者用樟脑球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画断,蚂蚁就迷路了。

(1)、在横线上给短文加个题目。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分辨   仍旧  借助

(3)、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并写下来。

(4)、读了短文,我们知道蚂蚁认路一靠,凭借辨别方向。二是根据认路。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木塔

    在甘肃省张掖(yè)县古城的西南面,有一座高耸入云的木塔。木塔是隋代开皇三年建造的,到现在已经一千两百多年了。据说,历史上有一位出使过中国的波斯使臣,在他写的书中就曾经提到过它。可见,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木塔就享有盛名了。

    木塔的地基是一座大约十五米见方、一米高的土台。塔的外形是一座正八面体,内径大约一丈。塔高三十一米,共分九层,由下而上,一层小于一层。塔顶呈伞形。

    除塔身是砌成的以外,木塔从上到下是一个完整的木架。塔底由二十根粗大结实的木柱支撑着。从第三层开始,每层四周匀称地支撑着八根木柱。另外,每层还有八根横梁,指向八个不同的方向。

    木塔里面是空心的,三层以上,东西设有假门。最低一层的墙上,书写着工整的文字,雕刻着飞禽走兽的图案。每层的八个角上,还各有一个用细木雕成的龙头,张着大口,含着圆珠。整个木塔,给人以庄严肃穆的印象。

    一千二百多年来,________这里发生过多次地震,________木塔仍旧安然屹立,没有遭到破坏。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对木塔做过多次维修,使它更加坚固美观,

    宏伟壮丽的张掖木塔,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每当看到它,总会激发我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而自豪的感情。

课外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化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

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多孔隙沥青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能够吸纳回收雨水的路面技术的采用,对于缺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这种技术将沥青路面做成“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雨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的雨水分流到排水管以回收利用,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

透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沥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目前在欧洲,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18%。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课外阅读。

埃及金字塔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古埃及各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约137米,相当于50层楼高。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山。然后人们又把这座土山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

    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课外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

    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首先,中国戏曲强调神神似、强调写意。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形态是不同的,它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加工,是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舞台上此刻可以是书房,但剧中人一转身,舞台就可以变为花园,甚至可以变成千里之遥的另一地点。由此可见,戏曲舞台的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意性地虚拟出来的。这样,戏曲就可以自由灵活而又连贯流畅地表现无限广阔、瞬息万变的空间,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现极其丰富复杂的生活事件。而西方戏曲强调摹仿,造成了西方戏剧的写实观念,主张运用布景按照生活的样子确定空间,亦即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形态是相同的或相似的。

    中国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二将相斗几个回合,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甚至只要吹奏一个曲牌一场宴会便已结束。

    在表演方面,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如《打渔杀家》中肖恩父女划船,舞台上只有桨而没有船,但却给人以划船的真实感觉。难怪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1935年在莫斯科看了梅兰芳表演此剧赞不绝口呢!

    还有,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中国戏曲包含着诗、音乐、舞蹈、雕塑、美术、建筑等各种艺术因素,也包含着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成分,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再有,中国戏曲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演员的念诵、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动作,都有高度的技巧,处处讲究形式美。可以说,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

现代文阅读理解。

中国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举世瞩目,阅读短文,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任务一:中国空间站有什么特点?

任务二:2021年,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

①空间站又称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空间站体积比较大,结构复杂,在轨道飞行时间较长,有多种功能,能开展的太空科研项目也多而广。

②中国空间站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中的一个空间站系统。右图是我国空间站结构图,中国空间站以核心舱为控制中心,问天、梦天实验舱为主要实验平台,常年有人照料。

③2021年5月18日,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测试验证,进入交会对接轨道,等待“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到访。5月29日晚,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之后,航天员进行了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9月20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程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驻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12月9日下午3点40分,“天宫课堂”正式开讲,“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上进行全球直播,为全世界网友授课。

④2022年,飞船、舱段的发射都按计划顺利实行。11月3日,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到2031年国际空间站退役时,中国可能成为全球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届时,中国空间站将为全球科学家提供科学研究和实验机会。

课外阅读

“能吞能吐”的森林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早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____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____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四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吐出新鲜的氧气,调节气温,这才使地球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多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一方面,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____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____容易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等自然灾害。

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从而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早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