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叫三声夸克》同步练习

读课文《叫三声夸克》,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是(   )。

A、在费米实验室,有一个加速器,地下的环形隧道长达6.4千米。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先后有900名科学家在这里工作,终于找到了顶夸克。(列数字 ) B、原子核本身却十分微小,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列数字、作比较 ) C、这好比拿起盒子摇一摇,听到响动,可以初步判定盒子里有东西。(比喻 ) D、电子和中微子属于轻子,轻子的数量比较少;绝大多数的基本粒子都属于强子,其中包括质子和中子。(分类别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远离自然,才能保护自然

(美)利努斯·布罗姆奎斯特等

      ①对于这位只肯让我们称她为贝尔纳黛特的村民而言,生活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战斗。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维龙加国家公园旁,有几小块种植着玉米、小米和红薯的田地,贝尔纳黛特和她的邻居们,就是靠这些田地勉强维持着自己与子女的生活。她在去年告诉我们说,从国家公园内走失的狒狒和大象为了觅食,不断侵袭她的红薯地。农民的极度贫困也为自然环境带来了恶劣影响。世界上仅存的不到900只山地大猩猩中,有大半数都以维龙加国家公园为家,这里也生存着一些濒临灭绝的大象和羚羊。公园内的森林,正在承受着来自木炭贸易的压力,2007年,当地的木炭黑帮杀害了公园内的7头大猩猩,以此报复公园对非法砍伐的打击行动。近年来,维龙加国家公园内的300只大象中,先后有250只遭到了偷猎者的猎杀,这可能也得到了当地那些不堪园内动物之扰的居民的默许。

      ②过去几百年里人类不断增长的财富,在整体上,都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但是在自然保护的最前线,人们与原始森林、生物多样性热点以及濒危生物亲密共处的地方,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的,却往往是极度的贫困。

③而生产力的提高,或许可以掌握21世纪自然保护的关键,就像日本的呜村茂治农场所展示的那样。嶋村在一处原为索尼芯片工厂的地方,监管着一座面积2.5万平方英尺的农场。所有作物都在室内环境中安全地生长。他将水、肥料和17,500盏LED照明设备结合在一起,每天可收获多达1万棵生菜——是普通农场每平方英尺产量的100倍还多,而用水量仅有普通农场的10%,生产的垃圾也仅有普通农场的20%。人类占用了全世界约半数的无冰陆地表面,大部分都用于生产食物。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人口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很可能会在今后几十年里达到顶峰并开始衰减。

      ④这种现象就叫做解耦,将人类的贫困同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而恶化分离开来,忽略它们之间的联系,阻止人与自然环境恶性关系的循环,并采取措施解决人类需求这个主导性问题。而这就意味着人们可以在提高自身生活水平的同时,减轻对环境的破坏。人类对食物、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在不断升级,在这种情况保护残存野生环境,将需要加速解耦。就目前看,人类应该而且能够做的是,加快城市化步伐,并运用科学技术加强现代集约化农业建设。这个想法或许听上去有悖常理,但是,在一些国家,特别是那些发达国家里,人们对土地的大部分破坏活动,均已开始趋缓,甚至有所减少。举个例子,由于生产力和生产效能的提高,现在人均需要的耕地面积,只相当于50年前的一半。于是,在美国和欧洲的大部分地方,边边角角的耕地均在逐渐恢复成森林。

      ⑤社会变迁将会进一步扩大这些趋势。目前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居住在城市里,到本世纪中叶,该比例将达到70%。随着农村人口不断迁入城市,出生率将会出现急剧下降。因此许多人口统计学家认为,在2100年之前全世界人口就会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农村人口的外流,也会带动其他可相互促进的方面提高效率,从而同时促进了经济与资源生产力的增长。

      ⑥对于21世纪的自然保护工作来说,意义应该十分明确了。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仍然是解决措施之一。但是,若不解决这个供需等式的需求端,真正的栖息地保护即便有实现的可能,也会相当困难。要在这方面取得成功,就需要用人类技术取代自然资源,开发和加入现代能源,这样做已是势在必行。可以期待,野生动植物会从“万劫不复”的处境中幸免于难。同时,大家都很清楚,人类对自然的索取甚或掠夺是“竭泽而渔”“杀鸡取蛋”式的,也是毁灭式的,65%以上的自然资源、能源是非再生的,如果不能通过科学技术创造资源和能源,必然会有走到“山穷水尽”末路的那一天。当今世界有20亿人口依然依赖着木柴和牲畜粪便等固体燃料。让所有人都改用便宜、清洁而且充足的能源技术,是在不伤害环境的前提下,改善人们生活的关键所在。

      ⑦什么工具可以减少我们的环境足迹,已经显而易见。要抓住这些机会,就需要环保主义者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与技术政策上,这些在以往并不在他们的关注范围之内。若不实现加速解耦,保护区就无法抵抗人类对食物与能源不断增长的需求,而维龙加国家公园里的大象和猩猩们也将面临厄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脸的管理学

鲍尔吉·原野

    年轻人脸上的风景,是人间天堂九寨沟,越看越好看。上帝把对美的理解和创造都洒在年轻人的脸上。是说,上帝不会让任何一种美超过青春的美。假设,一个男人去九寨沟观赏到摄人心魄的美,叹为观止,身边出现一位漂亮姑娘,他会觉得姑娘更美。人的美具有美的优先权。

    这个事说不清楚,就像人说不清什么是盐、什么是空气。人的脸——只有五官,而无六官——排列组合竟有无穷尽的影像、无穷尽的意味甚至于力量。每个人的脸都是风景区。而人过了青春期之后,上帝不管了,也可以说上帝忙于粉饰另一拨刚进入青春的人。脱离青春比脱离组织更孤单,人人露出了垫底的相貌。儿时的憨美,少年的健美,青春的纯美挥手揖别,你只剩下你。

    我三十多岁才看清自己长什么样,原来的长相都不准,上帝在一旁化妆。

    跟年龄相关的美是一层粉彩釉,一般说,到25岁,釉色就开始剥落,用分子生物学表述——人到25岁,身体停止分泌SOD——这是人自身分泌的对抗氧化和自由基的激素的英文简称。人本来生下来就开始衰老,遇见氧气就老,是SOD拦住了老。童年光鲜,青春美妙,其后顺其自然。这个事,上帝办得特别公平。多有钱的人,上帝也没多给他两年SOD。25岁是一个神秘的界限,是100岁的四分之一,是75岁的三分之一,是一代人的代界,还是五乘五的得数。上帝造人用的是化学方法,它编制的编码一层包着一层,不到时候不开启。故此,3岁的孩子和80岁的老人都不思春。3岁思春活不到30岁,80岁思春完全是弄虚作假,而20岁还不思春等同于犯了“反人类罪”。

    后SOD时代的人是人类的多数,他们并没有同病相怜,而想以简陋的小技术对抗上帝的代际部署,比如文眉和割双眼皮。我等今天还见不到80岁的文眉老人,再过三十年你就见到了,相当诡异。她们个个都是吓退坏人的综合治理先进个人。所有的手术与技术都代替不了SOD,它是人工永远合成不出来的原体,就像人工合成不出一滴水。

在没有SOD的脸上,显露着人的品格,善良人与奸诈人的脸不一样。一颦一笑,脸上有主人控制不了的解密档案。苛刻的脸上看不到宽厚,冷酷的眼里绝没有热烈的光芒。每个人都是雕塑家,用品格把父母赐予的脸打扮成注解自己行为的那个人。前苏联有一句谚语说,“读不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从脸上能看得出来。”我起初不信,心想读一部陀思妥耶夫斯基再读福尔摩斯探案集加鲁滨逊漂流记(有高考学生答为《鲁迅漂流记》),能看得出来吗?

    我现在信服这句前苏联的谚语。读经典作品的人,听古典音乐的人,不说假话的人,相貌有清气。善良的人,爱大自然的人,面有和气。高智的人,散发润气。每张脸上都有自己经营多年的风景。林肯说,“40岁的人要为自己的脸负责”。“负责”这个词很沉重啊,好多人只想到钱了,没时间管脸

【注】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是发展心理和意识描写的一代宗师,他醉心于病态的心理描写,不仅写行为的结果,而且着重描述行为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特别是那些自觉不自觉的反常行为、近乎昏迷与疯狂的反常状态。而人物的思想行为反常,恰恰又是他作品的特点。他对人类肉体与精神痛苦的震撼人心的描写是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

阅读《便携式AI系统可将大脑思想翻译成语言》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便携式AI系统可将大脑思想翻译成语言

①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1日报道,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了首款便携式、非侵入性的人工智能系统,可解码无声的想法并将其转化为有形的文本。这项技术可帮助那些因疾病或受伤(包括中风或瘫痪)而无法说话的人进行沟通,也有望实现人与仿生手臂或机器人等设备之间的无缝通信。最新研究代表了将原始脑电图(EEG)直接翻译成语言的开创性努力,标志着该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②在最新研究中,参与者佩戴一顶帽子,通过EEG记录头皮的脑电活动,同时默读文本段落。EEG波被分割成不同单元,从人脑中捕捉特定的特征和模式,这一任务由研究人员开发的DeWave模型完成。DeWave模型通过从大量的脑电图数据中学习,将脑电图信号翻译成单词和句子。

③研究人员指出,这是科学家首次将离散编码技术纳入大脑思想转化为文本的翻译过程。为此,他们引入了一种创新性的神经解码方法。最新技术与大型语言模型的集成,也为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开辟了新的前沿。

④以前将大脑信号转换为语言的技术,要么需要在大脑中植入电极,比如埃隆·马斯克的Neuralink,要么需要借助磁共振成像(MRI)设备扫描大脑,而MRI机器体积大、价格贵,难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此外,这些方法也很难在没有眼动追踪辅助的情况下将大脑信号转换为单词级片段,因此限制了这些系统的实际应用。而最新技术既可使用眼动追踪,也可不使用眼动追踪。

⑤最新研究共有29名参与者,这意味着它或许能比以前只在一两个人身上测试过的解码技术更强大、更具适应性,因为不同人之间的脑电波不同。

⑥借助佩戴的帽子而非从植入大脑的电极接收EEG信号,意味着信号的噪音更多。但研究结果显示,新系统在脑电图翻译方面的表现超过了之前的基准。这项研究已被选为12月12日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的NeurIPS会议的重点论文,该会议旨在展示领先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研究成果。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