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一厘米》同步练习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陶影独自坐公共汽车时,经常不买票。

    为什么一定要买票呢?就是没有她,车也要一站站开,也不能因此没有司机和售票员,也不会少烧汽油。

    当然她很有眼色,遇上认真负责的售票员,她早早就买票,只有对那些吊儿郎当的,她才小小地惩罚他们,也为自己节约一点儿钱。

    陶影是一家工厂食堂的炊事员,在白案上,专做烤烙活,烘制螺旋形沾满芝麻的小火烧。 她领着儿子小也上汽车,先把儿子抱上去,自己断后。车门夹住了她背上的衣服,好像撑起一顶帐篷。她伶俐地扭摆了两下,才脱出身来。

     “妈妈,买票。”小也说。小孩比大人更注意形式,不把车票拿到手,仿佛就不算坐车。 油漆皲裂的车门上,有一道白线,像一只苍白的手指,标定1.1米。

    小也挤过去。他的头发像干草一样蓬松,暗无光泽。陶影处处俭省,但对孩子的营养绝不吝惜。可惜养料走到头皮便不再前进,小也很聪明,头发却乱蓬蓬。

    陶影把小也的头发往下按,仿佛拨去浮土触到坚实的地表。她摸到儿子柔嫩的头皮,像是塑料制成, 有轻微的弹性。那地方原有一处缝隙。听说人都是两半对起来的,对得不严,就成了豁豁嘴;就算对得准,要长到严丝合缝,也需要很多年。这是一道生命之门,它半开半合,外面的世界像水,从这里流进去。每当抚到这道若隐若现的门缝,陶影就感觉到巨大的责任。是她把这个秀气的小男孩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她很普通,对谁都不重要,可有可无,惟独对这个男孩,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

    在小也的圆脑袋和买票的标准线之间,横着陶影纤长而美丽的手指。由于整天和油面打交道,指甲很有光泽,像贝壳一样闪亮。

     “小也,你不够的。还差一厘米。”她温柔地说。她的出身并不高贵,也没读过许多书。她喜欢温文尔雅,竭力要给儿子留下这种印象,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她感觉自身高贵起来。 “妈妈!我够来我够来!”小也高声叫,把脚下的踏板跺得像一面铁皮鼓,“你上次讲我下次坐车就可以买票了,这次就是下次了,为什么不给我买票?你说话不算话!”他半仰着脸,愤怒地朝向他的妈妈。

    陶影看着儿子。一张车票两毛钱。她很看重两毛钱的,它等于一根黄瓜两个西红柿如果赶上处理就是三捆小红萝卜或者干脆就是一堆够吃四天的菠菜。但小也仰起脸,像一张半开的葵盘,准备承接来自太阳的允诺。

“往里走!别堵门口!这又不是火车,一站就从北京到保定府了,马上到站了……”售票员不耐烦地嚷。

按照往日的逻辑,冲她这份态度,陶影就不买票,可今天她说:“买两张票。” 面容凶恶的售票员眼睛很有准头:“这小孩还差一厘米,不用买票。”

    小也立刻矮了几厘米,而绝不是一厘米。买票与不买票强烈地关系着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尊严。

    两毛钱就能买到尊严,只发生在人的童年。没有一个妈妈能够拒绝为孩子提供快乐。 “我买两张票。”她矜持地重复着。

    小也把他那张票粘在嘴唇上,噗噜噗噜吹着响,仿佛那是一架风车。

    ​他们是从中门上的,前门下的。前门男售票员查票,陶影觉得他很没有眼力:哪个带孩子的妈妈会不买票?她就是再穷再苦,也得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昂起头。

    她把票很潇洒地交给售票员,售票员问:“报销不?”她说:“不要了”。其实她应该把票根保存起来。这样以后哪次集体活动或开食品卫生会,她骑车去,回来后可以用这张票报销。夫妇都是蓝领工人,能省就省一点。可小也是个绝顶机灵的孩子,会追着妈妈问:“咱们出来玩的票也能报销吗?”在孩子面前,她不愿撒谎。

(1)、为什么陶影独自坐公共汽车经常不买票?为什么陶影在儿子可以不买票的情况下非买票不可?

(2)、结合选文内容,分析陶影的人物性格特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A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B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聊出来的温暖时光

    ①下班了,他不急着走。因为他只要一回家,本来明亮的心情一下就阴郁起来,如同湛蓝的天空飘来了乌云。

    ②这个时候,妻子应该早就做好了晚饭,等着他回家。家的感觉原本很好,妻子贤惠能干,默默承担了全部家务,还烧得一手好菜。结婚以后,开始还没觉得什么,后来妻子变得越来越唠叨,好像总有数落不完的事。而他呢,是公司的业务骨干,上班的压力大,常常筋疲力尽,人仿佛被掏空了。回到家,就想清静一下。偏偏不!从进门开始,妻子就开始念唠叨经,听得他心烦。于是,只要想到回家,他就条件反射似的烦躁。

    ③起风了,这哪里像春天的风,燥热。他挪着步,与急匆匆的人群是如此不协调,再长的路也有走完的时候,缓缓推开家门。菜香一下子飘了过来,心里有了一丝温馨。“怎么这么晚才回来?饭菜都快凉了。”妻子的责问驱散了好不容易才有的一点温情。落桌吃饭,都是他爱吃的菜,也许是饿了,他吃得飞快。妻子帮他夹了菜,念叨就开始了,东家长,西家短的。哪还有食欲啊!急急扒了几口干饭,他连忙逃离,去书房喝茶。

    ④没有了听众,念叨然而止。只是,厨房洗碗的动静比原来要大得多,妻子用这种方式发泄对丈夫的不满。以往这种情况,他至少敷几句,尽管心不在焉,她也知足。像今天这种举动,还是头一遭。

    ⑤日子就这样无聊地被打发。时间长了,妻子心态发生了变化,脾气变得暴躁,他拿了东西未能放回原处,或者夹菜把菜掉在餐桌上,为这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大动肝火。

    ⑥家里陷入了无休无止的冷战。上班一如既往的忙碌,回家面对的是妻子冰凉的面孔。这样的日子如何过得下去?心里有事,脸上有相,他的苦恼明明白白地挂在脸上。一位好友找到他,咖啡屋的一角,他蜷缩在座位上。咖啡氤 , 也不能抚平他那躁动的情绪。他诉说着家里的一切,责怪妻子的不理解,自己这样打拼还不是为家里好?说到激动处,长吁短叹。朋友是个聪明的人,男人之间的谈话会少去许多委婉,劝说也干净利落:“你试着主动和嫂子多说说话,生活中的苦恼有时是自己找的。”面对挚友的劝说,他半信半疑。

    ⑦下班了,他明显加快了回家的步伐。刚进门,尽管很疲惫,但换上了笑脸,大声地说:“老婆,我回来了!”正在厨房做饭的妻子探出头来,看了他一眼,又继续忙手中的活。以往,他会懒懒地躺在沙发上放松自己,任妻子去忙。这回,他放下包,凑到妻子身旁,问:“有什么要帮忙的?”妻子白了他一眼:“你会干什么?”但还是随手丢给他一把香菜:“去择干净。”他边择菜边跟妻子念叨开来,谈到公司里的许多新鲜事,又讲到自己喜欢吃妻子炒的菜。妻子一边忙不停炒菜,一边不时回应着。

    ⑧今夜的灯光似乎变得柔和起来。餐桌上比平时多了一道他最爱吃的小炒肉。妻子破例地为他斟满一杯酒。刚要拒绝,妻子十分坚持:“上班压力大,少喝点解解乏。”他慢慢地吃,边吃边聊,一改往日的风卷残云。那顿饭,让他找回了久违的温馨。吃完饭,他刚伸手收拾碗筷,被妻子一把拦住:“女人的事,你去看电视吧。”一会儿,又为他送来一杯热茶。厨房里,传出妻子久违的歌声。

    ⑨自此后,他不管在外面多苦多累,哪怕有天大的委屈,也不把烦恼带回家。生活的激情就这样被重新点燃,仅仅只是因为那主动的交流。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或许几句无关痛的话,足可温暖彼此的心,照亮幸福的路。

(摘自《瑞文网》,有改动)

人和就在我们生活中,是身边最亲近的人,给予我们很多,让我们日益成长。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相关题目。

最后的背影

张秀超

①父亲在我尚没有真正踏上人生旅途的时候就离我而去,已经20年了。

②父亲走后的多年里,我在生活的海里沉浮飘荡,他不怎么入我的梦,昨日夜里,我忽然见到了他。父亲身穿青袄,坐在地头的榆树下,口中叼着烟袋,我似乎知道他已是隔世之人,问他:“你还好吗?”

③“我在那边还种地。”说罢,转头向田里走去,留给我的是若有若无、缥缥缈缈的影子。

④我撵他,可腿迈不开步子,叫他,却喊不出声。在惊悸中醒来,秋夜正浓,半轮月儿在天,四边一片寂静。我不能再入睡了。

⑤悄声走进书房,默然地坐在书桌前,耳边还想着那句话:我在那边还种地。我的眼泪流出来,父亲生前的影像便浮现在眼前。

⑥那年,父亲近60岁了,又患了肝病,他骨瘦如柴,虚弱无力。那时,我的几个哥哥姐姐都已成家了,只有刚结婚的小哥同我和父母一起,小哥的媳妇看到父母年老又有病,不能做活,我又读书,觉得同我们一起过是吃亏的,故此,对供我上学是颇不情愿的。父亲为了证明我们仨人不全是吃闲饭的,就硬撑着下地。

⑦那年秋天收土豆,嫂子说忙不过来,执意要我回家收秋,我不敢违拗,只好请假回去,我怕落的功课太多,做活的间隙,看几眼书,哥嫂不愿意了,怨我的心事不在做活上,有气的哥哥抡起鞭子使劲地打那头拉犁的年迈老牛,眼看鞭子就要落到我的身上。父亲脸色青黄,大口喘着气,他从哥哥的手中拿过鞭子,扶着犁向着地的那头走去,父亲被犁杖带着踉踉跄跄往前跑。瘦削的父亲跑了两垄,就一头栽倒在地上了,此后许久起不了床。

⑧深秋的时候,学校放了几天假,让我们回去拿换季的衣服和准备冬天烧炉子的柴火。

⑨回到家,我的眼里涌动着泪水,我说:“我不想读书了,你也别再受这累了。”

⑩“不算啥,只要我能动,就能供你。”他又说:“人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你那么爱喜书,学得又好,咋也得把书念下去!”

⑪这次上学走的时候,我难以启齿地告诉父亲,学校要交冬天烧炉子的柴火,交钱也行。父亲说,不犯愁,过几天送柴去。初冬一天的下午,父亲来了,他赶着牛车,拉了一车的柴火。都是一小捆一小捆的。后来,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一捆捆从山上扛回来的,他没力气,每次只能背两小捆。老师看父亲吃力的样子,招呼一些男同学,帮助我把车卸了,父亲蹲在墙角,灰黄的脸上挂着感激的笑。

⑫卸完车,父亲让我跟他到镇上去一趟。他送柴火,也把那些草穗拉来了。

⑬到镇上的货站,卖了草穗。我看父亲脸色已冻得发白了,我说去吃碗馄饨,暖暖身子吧。父亲说不用,一会儿就到家了,他把卖草穗的18元钱全给了我,又从青棉袄里襟的小兜子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21元钱,他叮嘱我一定要拿好,并告诉我这钱是悄悄地给我攒下的,不要跟别人说。我的心苍凉而沉重,有说不出的酸楚,我把父亲送出小镇,过了白水桥,就是通往家乡的山路了。

⑭父亲站住了,他说:“你照管好自己,以后遇事要往前想,就总有奔头!”父亲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看我。说罢,他转过身,手牵着牛的缰绳往前走,父亲与黑牛并肩走在空旷的山路上。

⑮寒冬的风呼呼地刮动着,父亲只穿一件黑棉袄,外边没有皮袄大衣之类遮寒,他弓着身子,一只手牵着牛,一只手遮在额前挡风,吃力地往前走。我望着他一步步走远,后来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眺望,视线里那凄寒的背影,渐渐变成一个黑点儿,一会儿融进苍茫的暮色里了。

⑯我那时总觉得,当时的父亲就如淋在深秋田野里的一棵枝枯叶落的老玉米秸,而我就像十月的小阳春里,不合时令茫然冒出来的一株小花。父亲临近生命的大限,而我这颗渴望开花结果的小花,要生存下去,在没有父亲这座山的护佑下,景况该是何等的艰难!

⑰不想,这背影竟是父亲留给我的最后的记忆。父亲回去不到十天就去世了。

⑱父亲死后不久,我的书就没有办法念下去了,我被命运沉入生活的海中,上下漂浮,受尽了风霜浪打,可在漫长的求索旅途上,眼前总有个影子,耳边总有个声音对我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是这影子这声音使我在任何艰难的境遇下,永不言弃,百折不挠,坚定地向着心中的目标远行。

⑲生活不辜负我,我终于实现了用文字铸造事业的梦想。

⑳今天,父亲入梦,勾起了我点点滴滴的忆念。可父亲留给我的记忆仍旧是模糊的:他的笑容是模糊的,他的喜怒是模糊的,就连他的面庞似乎都是模糊的;而留在记忆中最深切的仍是那身着黑衣的、踉跄而凄寒的背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洒满阳光的晒谷场

洪忠佩

①稻田收割谢幕,便迎来了晒场的开场。

②等母亲用筐箩把稻谷担到晒场时,晒场上已经很热闹了。通常,像担谷这些重体力的事,在村里都是男人做。可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这些活儿就只能落在母亲肩上。

③割禾抢时,晒谷抢天。此刻,村里人一个个在晒场上忙得不亦乐乎。和我年龄相仿的少年也不闲着,扛扫帚,扛谷耙。

④一床一床的晒篁①铺展开来,如划了线般整齐。晒篁是篾片编织的,铺开的面积有两块露天电影幕布拼接起来大小。家家户户将筐箩里的稻谷倒在晒蕈上,用谷耙呼啦呼啦地耙开耙匀,整个晒场在阳光下,似是淌金一样。母亲站在晒篁边,一手攥住筒箩②的箩沿,一手使劲拍着箩底,生怕还有稻谷粘在筒箩之中。

⑤晒场在土墩上,地势高于平地。晒场上没有遮挡,即便有草帽遮住头顶上的阳光,也挡不住无处不在的燥热。倚在风车边,我忙不迭地把筐箩倒过来,底朝天,再叠上两只,这样就有了短暂的阴凉处。

⑥午后阳光明晃晃地刺眼。偏偏母亲在这个时候要我和她一起去晒场耙谷翻晒。我晒蒿了,想悄悄溜走,结果被母亲拦住。她抚着我的头说∶ "眼下农忙,你去看看村里哪个小孩不帮父母搭把手?"

⑦看到母亲满头大汗,我没有作声。

⑧尽管民谚说,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但母亲还是交代我用谷耙去翻晒,上午、中午、下午各一次。至于稻谷是否晒得干燥,全凭母亲的经验。接近傍晚时,母亲会从晒箅里抓一小撮稻谷,放在掌心搓一搓,接着拿起一粒放进嘴里,"咔嚓"一声把谷粒咬碎,只见她满意地笑道∶"晒干了,饱满着呢。"

⑨呼呼呼,风车迎风转动。母亲身材瘦小,需要跳起脚尖,才能把链箩里的稻谷倒进风车的漏斗里。风车过滤掉混在稻谷中的稗子与杂质。母亲捶着腰说∶"今年接春接得好,冷浆田里收成好。忙点累点算什么,有收有晒就是好日子。""

⑩蓉色里,炊烟在鳞瓦的屋顶上升起,母亲还要忙着把晒干的稻谷归仓。

⑪这一夜,母亲再辛苦也要炒上一锅谷花。随着灶里的柴火燃起,铁锅的温度升了上来,母亲用木铲铲些稻谷倒在锅里爆炒,像变戏法似的,就有了一锅爆谷花。然后,用竹筛筛去谷壳,加上一勺红著糖,抑或蜂蜜,那种香甜足以让一家老少暖心。

⑫翌日清晨,雾霭在山间缘绕,村里鸡犬相闻,又是一天村庄生活的开始。母亲比啁啾的乌儿还早。她在菜园里已经摘了一篮豆角,说是趁天气晴好赶着去焯水晒。

⑬一个晒场,盛放着一个村庄。在山里村庄,晒场宽阔、平整。一年四季,轮番晒出的,不仅是稻谷,还有油茶籽、豆角、辣椒、黄豆……夜晚,偶尔也有露天电影和戏班登场。乡亲在晒场上一边看戏一边聊天……

⑭一晃,过去好些年了。那些年,田野与晒场不仅磨砺了我的肩膀和耐力,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一那一家一户的炊烟,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

⑮梯田中的有机稻谷,金灿灿的,又将迎来一年的丰收季。我仿佛闻到了田野收割的气息,以及稻谷与阳光的味道。刹那间,家乡田野与晒场上经年的往事奔涌而来。母亲笑着说∶"九成开镰,十成进仓。有梦想,就有奔头。"农家田地上的事物,收藏的都是满满的阳光。

(文章有删减)

注∶①晒篁∶农户用于凉晒农产品的竹席。②筐箩∶用竹篾或柳条类枝干编成的一种盛器

文学类文本阅读

沙 果

铁凝

①冬天,下午五点天色便显得朦胧了。来牛奶站取奶的左邻右舍,面目模糊地互相打着招呼。

②牛奶站设在一个很大的单位,各家的奶被安置在一个长城般的木格架子里。我们这些来自附近小单位的零星订户,总像是这奶站的外人。我们零零星星地掺杂在“主人”订户之间,很少遇到熟人,也免去了相互间的寒暄。

③经管这牛奶站的是一位退休老大妈,每天这个时间她按时迎接着奶场的奶车,然后便麻利地把属于各家的塑料奶包,分发到属于各家的位置。老大妈还不失时机地为奶场推销各类酸奶:水果味儿的,巧克力味儿的,还有一些更具时尚的鲜奶制品。这时,她身旁总有一个胖胖搭搭的白净女孩子很兴奋地帮着忙活。这女孩子常是叠着两只胳膊,笑嘻嘻地眯起双眼,时而摸摸这里,时而捅捅那里。很慌,很忙,却又显得实在帮不上什么。遇到大妈不在,订户向她询问点什么时,她便更加慌忙,一双使人觉出乏力的手在你眼前摇晃着,且显出答非所问。开始我猜这女孩子十六?十七?十八?最多也不超过十九岁吧。

④每天我来取奶,都习惯成自然地分析着这女孩子和这奶站的关系。我得出了一些结论,自己又一次次推翻。女孩子对我,也像对其他零星订户一样,总显出些冷漠。

⑤我一次次来取奶,在五点钟的朦胧里,终于直接或间接地了解到这女孩子的一些“蛛丝马迹”:她不是这奶站的主人,也不是客户,她是一个义务帮手,她之所以愿做这奶站大妈的帮手,只因她不愿在家待着——她与她妈不和。她由于患过乙型脑炎,智力受到明显的损伤,这使得她在家里慢慢成了一个局外人。此外,她不是十六、十七或十八,她已二十大几,有丈夫,且有一个三岁的儿子。据说因了家人对她的疏远,连儿子也有意无意地回避着她。只有这位经管牛奶站的大妈说:“我喜欢沙果。”这女孩子名叫沙果。大妈从沙果背后把沙果环肩抱住,沙果笑得很惬意、很踏实。后来大妈告诉我,沙果小时候十分聪明,她的伶俐聪慧当年在这大院甚至很出名。

⑥我试图和沙果认识,沙果终于对我格外地热情起来,而且这热情已属非凡。每天,当她在五点钟的朦胧里看到我的身影时,便兴奋地跺起双脚冲大妈喊:“来了!来了!”她热情地在我和大妈之间奔波一阵,便从属于我的那个小木格子里拽出我的奶袋,投入我的提兜。当然,她也有将那小木格认错的时候,把别人家的奶拽出来向我面前伸。那时大妈就冲沙果奔过来,不客气地夺过她的奶袋,然后把属于我的那份交给我。这时候沙果的脸很红,她尴尬地原地转上两圈,自惭地把眼笑成一条线,使人觉出一阵酸楚。

⑦由于我行踪的漂游不定,在这奶站终归不是一位稳定的订户。我的取奶方式是现买现吃,像我这类客户在这里也不乏其人,于是每次买奶时或许就有个找零问题。沙果从不受理他人的找零儿,对我却是例外。有一次大妈不在,我把整钱交给沙果,说:“你把这钱交给大妈,明天再找给我零钱好了,这是三块钱。”沙果接过钱,慌乱一阵之后问我:“要找你几毛?”我说:“找六毛。”沙果便在棉衣兜里抠索起来。她抠索一阵,抠出一个小烧饼大的钱包,又在钱包里抠索一阵,终于找出几张零钱说:“你看这是几毛?”本来我是不准备接沙果的零钱的,却又觉得拒绝沙果的零钱实在就是拒绝了沙果的一片心意;拒绝了沙果的心意就等于拒绝了沙果那份处理问题的能力。于是我帮沙果数出六毛钱,把多余的零钱交还给她。沙果的脸立刻又红了,她这次的红脸显然与上次不同,这次是为自己具有这找零儿的能力而兴奋不已。

⑧第二天大妈还是提醒我,以后不要把钱交给沙果了,因为她不识数。还说起哪一次沙果处理这类事时,就出现过零整不符的情况。

⑨从此我不再和沙果交待关于钱的问题。但沙果对此并不在意,和我的关系反而更显出不一般起来。一次沙果对我说:“哎,今天我看见你了。从我家的窗户里。我们家就住那座楼。”她朝一座带阳台的宿舍楼一指。我们这个小单位的人有时上街为了抄近,就从这个大单位的院里穿过。原来沙果今天对我的看见,是从她家的窗子里,而不是在牛奶站。这件事竟给了她如此的惊喜,看上去她很为自己能够在奶站之外的新地方发现我的存在感到得意。而更使她惊喜的,仿佛是因了我在她眼前的这次意外出现给她带来了更好的运气。

⑩又过了一天,沙果告诉我,她找到真正的工作了,有人“要了她”。也许在此之前她还不曾做过一个“社会人”。她告诉我,她将在一家饭馆洗碗和剥蒜,每天的报酬是五块钱。那个饭馆有八张桌子。

⑪沙果当真去洗碗、剥蒜了,可我还是能在牛奶站看见她。每天,她早早干完一天的工作量,就来到牛奶站,来到大妈身边。我不认为她是专为等我而来,我看出她是舍不得这个引导她步入社会的岗位和这岗位上的大妈。

⑫沙果每天都有新消息。今天她说,她半天就洗了上百上千的盘和碗。明天她说,她给饭馆洗碗比给她自己洗碗都干净。还有一天她说,她一高兴半天就剥了足够顾客半年吃的蒜。对于剥蒜这件事,我始终有些疑惑不解:第一,我不知顾客半年要吃多少蒜;第二,即使半年要吃的蒜她半天就能剥出来,这少了皮的蒜瓣儿将是一种怎样的保存方法?第三,沙果所说“半年的蒜”,当真经过店老板的确认了么?但我不愿就此事去和沙果深究,我愿意沙果高兴,不愿意因了客观对此事的一点怀疑,使她也对自己的成绩产生怀疑。

⑬初冬过去了,数九天来临。天黑得更早,五点,牛奶站的屋子里显得更模糊。这天我来取奶,发现站内唯一一张桌子上趴着一个人,她把头埋在自己的大棉袄袖子里,丰腴的背弓个满圆,凭感觉我认定这是沙果。我问大妈:“是沙果吧?”大妈说:“是她,哭呢。”我说:“怎么了?”大妈没有立刻回答我。我扶住沙果的背,沙果知道是我,把头从袄袖子上抬起来,看着我说:“他们不要我了。”她的声音颤抖得很厉害,舌头也有些不听使唤。我说:“为什么?”沙果不说话了。黑暗中我只看见她脸上的泪痕很亮。大妈说:“别问她了。”我已猜出事情的复杂,便想到那些碗们在沙果手里的运动,和那够顾客半年吃的剥了皮的蒜瓣儿。我摸了摸她那一头短发想给她些安慰,她的头发很密很硬,像带着对那饭馆的愤怒。这时她告诉我,饭馆对她说:“厨房太小了,你回去吧。”从此沙果就告别了那家有八张桌子的饭馆,告别了她的碗盘和蒜。

⑭我还是安慰了沙果几句,我说:“别难过了,将来再找个更好的工作!”说着又于心不忍着,我知道我的话带着明显的敷衍。哪知我这敷衍却使得沙果立时停住了她的悲哀,她脸上忽又露出那常有的笑容。那笑容很憨,很不着边际。

⑮我出门时,她送我,愤愤地说,对,他们(那饭馆)还少给了她五块钱,她在那里干了整整四十天。

(有删改)

老师向同学们发放了本文的导学单,请你完成。

探究:铁凝作品中对“真善美”的追寻

任务一:人物之“真”

大妈:①{#blank#}1{#/blank#}。所以故事情节发展合理的聚焦在牛奶站。

沙果:②{#blank#}2{#/blank#}。所以常出现在牛奶站,言行举止与常人有别。

“我”:不是一位稳定的订户。所以现买现吃,取奶时需要找零。

任务二:情节之“真”

情节一

③阅读文章第⑦段沙果给“我”找零的情节,从语言角度说说本文的情节之“真”。{#blank#}3{#/blank#}

情节二

④沙果在饭馆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社会岗位且工作勤恳,你认为最后被辞退的情节设置真实吗?{#blank#}4{#/blank#}

任务三:情感之“真”

⑤沙果最初对“我”“总显出些冷漠”,但因为“我”的主动,她也十分热情起来,你认为这种情感变化真实吗?为什么?{#blank#}5{#/blank#}

⑥总结:作家雷达曾说,铁凝的作品“寻找生活中真善美的存在,讴歌美好的灵魂”。本文中沙果的形象是如何体现铁凝对“真善美”的追寻的?{#blank#}6{#/blank#}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