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困难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4题。

米树香香,糖树甜甜

乔娟

①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们越来越怀念在真实泥土里生发出的无污染绿色蔬菜,在日月精华里慢慢长成的农家猪。当注水米、抛光米、含铬含铅米充斥市场,连吃碗米饭都成了奢望时,人就会变得越来越爱幻想:如果有那么一种树,来自自然来自山,不喂饲料不喂药,不结苹果不结梨,结出大米白又白。你会认为我在异想天开吗?且慢嘲笑,在地球的某一角,真有这样一种天然纯生专结大米的树。在马来半岛、印尼诸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些风光旖旎的岛屿上,生长着一种棕榈科植物,它并无美丽的身姿,开花也不好看,但超务实、超有爱:专门向人提供赖以生存的口粮——大米。不用费心想什么绕口的名字,就叫它米树好啦。

米树终年常绿,10年就可长到20米,舒展开的叶子比双人伞还要大,足足有6米。当然,与宽叶相配的是它那直径足有8米的粗壮树干。长这么粗并不是单纯肥胖,人家粗,粗得务实,是专为大肚能容而生的。那胖胖的树干里含有丰富的淀粉,这种淀粉就是当地土著居民最重要的食物来源——西谷大米。你会问,明明是淀粉,怎么变成大米了呢?是这样:土著人把米树砍倒后,将树干锯成均匀的一段段,再把每个段落劈成两半儿,用竹制斧头把段落内的淀粉刮出来,放在水桶里用劲儿搅拌,待淀粉沉到桶底,撇去最上面的水,把沉淀好的淀粉晾干,就变成了洁白均匀晶莹剔透的颗粒物——西谷大米。用它做成的米饭,清香可口,软糯滑爽。

③大米好吃却不易得。米树20年的寿命注定了它的不平凡。它和我国南方的竹子一样,一生只开一次花,且开花即死。它死后,不管活着时体内存有几百公斤淀粉,都会在死后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段干瘪空虚的树干兀自挺立。所以在当地,米树开花是让人心慌的事,一定要抢在时间前面,抢在米树开花前收集淀粉。只要把握得好,一棵米树足足可以得到400斤西谷大米,很高产。

④有米树就应该有糖树,香香甜甜相伴永远。大自然超级给力!加拿大真有糖树。叫槭树,又叫糖槭树,是加拿大的标志和国花,堪称国宝,所以加拿大又叫“槭树之国”,加拿大的国旗、国徽图案上都有槭树叶子。这种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树不仅外形美丽,还超有“内涵”,它为人们送来甜蜜。每到春天,工人们就在高达40米,寿命500年的糖槭树树干上打孔,孔内插上管子,这样,白色的树汁就会慢慢流到桶内。用这种树液熬制出来的糖浆,色泽亮黄,香甜如蜜。它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葡萄糖和果糖,营养价值非常高,可以加工成枫糖,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

⑤我国独具慧眼,早在1958年,庐山种植园就引进了糖槭树,继而在湖北、辽宁、北京、南京、长沙等地引种成功。如果有朝一日再引进米树,吃着树上结出的大米,喝着树上流的蜜水,我们的生活就更完美了!(选自《知识窗》2014年第7期)

(1)、文章第①段用生动的文字,从食品安全问题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米树或糖树的三个突出特点。

(3)、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米树终年常绿,有10年的寿命,可长到20米高,舒展开的叶子可达6米宽,树干直径可达8米粗。 B、在马来半岛、印尼诸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些风光旖旎的岛屿上生长的米树,每一棵都给人们提供足足400斤的西谷大米。 C、米树一生只开一次花,且开花即死,所以在当地,一定要抢在米树开花时收集淀粉。 D、用“槭树之国”加拿大的槭树树液熬制出来的糖浆,营养价值非常高,可以加工成枫糖,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后面问题。
                                                                                                              谁染枫林醉

                                                                                                                  苏更林
        ①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以形象、明快、洗练的语言,勾勒出层林尽染、枫叶流丹的画面,并吟诵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绝唱。
        ②为什么晚秋的枫叶会变得满山锦绣、遍地彩霞呢?宋人杨万里有诗云:“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说是枫叶在一夜间偷饮了“天酒”而“醉”成了红色。这虽然为枫林红叶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浪漫,但并没有道出枫叶变红的确切道理。
        ③到底“谁染枫林醉”呢?现代科学认为,植物叶片的颜色取决于其中所含的色素物质,如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胡萝卜素等等。这些色素物质往往会随着植物成熟期的不同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从而呈现出各自具有鲜明特征的颜色。叶片中含有较多叶绿素时就会呈现绿色,含有较多叶黄素时就会呈现黄色,而含有较多的花青素时则会呈现紫、蓝、红等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颜色多变。花青素的基本结构母核是花色基元。由于其中的氧原子是4价的,所以它和它的衍生物具有碱的性质,即能够与酸性物质作用生成盐;而花青素又是花色基元的羟基取代衍生物,因而,它又具有酸的性质,即能与碱性物质作用生成盐。花青素的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随介质pH值改变而改变结构并从而改变颜色的可能性。试验证明,花青素在酸性介质中呈现其表征的红色。而枫树的叶片细胞液呈现酸性,春夏季节由于枫叶中一般只含有叶绿素而不含有花青素,所以此时的枫林还是郁郁葱葱的绿色;可到了深秋季节,由于气温骤降,光照减少,使得叶片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不能完全适合叶片,这样就造成叶细胞内糖分的积累,从而促进了花青素的形成。由于枫叶细胞液的酸性环境,花青素呈现红色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④“霜叶红于二月花”体现了“枫林红叶”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如果你一旦置身于枫林之中,一定会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所陶醉,并为“霜叶”抗严寒傲霜雪的生机和力量而感动。
                                                                                                                                                                                                        (选自《语文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老房子会说话

李丹崖

    ①假如你有一座老房子,你一定要善待它,不要冷落它,不要淡漠它,因为,只要你留心,会发觉:老房子自己是会说话的。

    ②老房子会帮我们感知雨意。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说林训》有这样的句子“山云蒸,柱础润。”这与民谚中所说的“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有异曲同工之妙。常住老房子的人都知道,每每柱础上返潮或是生了水珠,就预示着很快就要下雨了。久在樊笼里的我们,忙到甚至没有时间看天气预报,但是老房子会告诉你,快下雨了。而这些是住在商品房里的人感受不到的,我们被蒙在钢筋混凝土的“牢笼”里,别说是预感下雨,就是真正下了雨,我们也只有后知后觉,甚至沦落为“从电视上看到”、“从手机上浏览到”、“从电脑上查阅到”……我们成了不接地气的人。

    ③老房子会让我们感到惊喜。近一段时间,我做文化旅游行业,常常流连在各色古建筑中,蓦然瞥见天井院里的一角天幕,让人顿然明白“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意味;墙角石缝里钻出来的一棵楝树苗,春夏之交开出淡紫色的小花,散发出弄弄的春意;经年的白色石灰墙,经过雨水漫漶,形成的图案,俨然水墨画,远远望去,或怪石嶙峋,或烟云弥补,或如僧枯坐;裸露的土地上,长起来一株桃树苗,主人并未栽种,仔细推敲,不知道是谁家顽童吃剩的桃核,仍在这里,爆发出顽强的绿意。

    ④老房子最能与我们交心。你欢喜时去老房子,敦厚的石鼓会教会你隐忍低调,会告诫你“得意莫张狂”;你忧郁时去老房子,望一眼房顶上倔强而立的茅草,想起它的身世,或许大风,或许出自鸟的粪便,已然生长得如此生龙活虎;你受挫折时到老房子散心,看到已然斑驳的木门生出了木耳,似乎在告诉你,即便行将朽木,也可“枯木逢春”。所以,老房子是最能养心、最能励志的。

    ⑤老房子最适合天长日久相处。城市的单元楼千房一面,就好像星级大酒店,万菜一味,哪有私房菜来得亲切,老房子,就是餐饮中的私房菜,百吃不厌。老房子里常常住着百岁老人,他们的年龄与门前的老树一样久,皱纹和树皮一样多,老树窜出院落,老人的厚德街巷皆知。那些老房门开开合合,磨出了包浆,好似人的手经年劳作,磨出了老茧,包浆的老是一种保护,老茧的也是一样,那些老窗纸破得通透,好似人经过岁月的阅历,世事洞明。

    ⑥老房子是老朋友,也是老知己,甚至可以是忘年交。一个人与一座房子的情谊,有时候远胜于他和一个人的关系,老房子在岁月的风雨里缄默不言,它就那样静静地坐落在那里,窗外的云卷云舒,屋后的林木窸窣,俗世的情境变迁,它都看在眼里。因此,每每走进它,似乎就走进了一座能量场,为我们空虚的心灵,苍白的灵感,萎靡的心志“充一充电”,然后,我们轻掩房门,借着门环的叮咚声,走向另一个生命的晨辉。

    ⑦老房子,自己会说话。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无味之味

李锐

    ①曾见过齐白石一幅斗方:一棵肥硕的白菜配两枚鲜红辣椒,题曰:“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识白菜为菜之王,何也?”白石大师勤奋一生,不失农家本色,深知白菜性格,才写得出这样深切的颂辞。

    ②对于这个称赞,天下白菜确也当之无愧。白菜即菘。《本草》曰:“菘性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除不择时地,易于生长之外,比一般蔬菜,白菜还易于高产,便于保存,“盖易具而可常享也”(苏轼《菜羹赋》)。然而齐白石的称颂,当有另一层深意。

    ③人们大体都有这样的经验,不论什么佳肴美味,不要说天天吃,就是连续多餐,也会腻的。如果吃得过分,反是“腐肠之药”。白菜却百吃不厌,更不要说“腐肠”了。这是什么缘故呢?

    ④仔细一想,其故大概就在一个“淡”字。同水一样,白菜的性格是淡的,也即是“有自然之味”(《菜羹赋》)。清淡,自然之味,可说是蔬菜的通性。惟有白菜之淡,淡得更纯正,更接近水性之淡。提到淡,总不免想起“淡而无味”的解释,至少是味道很薄。可是,这正是白菜最值得宝贵的性格。古人说,“大味必淡”。这是指“淡”本身没有什么至极或特殊之味,而是一切味的本原。“淡者水之本原也,故曰天一生水,五味之始,以淡为本。”(《管子·水地》)这种本味,可以同一切味相谋、相济,而不相侵、相扰;它平淡无奇,不自命不凡;它平易近人,不巧言令色;正像“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⑤至于五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究竟以何者为上?何者能算“大味”呢?恐怕访遍神州,也得不到一个完满的答案。江浙人做菜喜欢放糖;湖南、四川人要辣;城里人口轻,乡下人口重;苦瓜则只有南方几省熟悉;看来只有酸,天南地北,男女老少,都爱吃一点,然而绝不能多吃,否则就会倒牙。因此很显然,五味之病,就在厚重,即至极、过分;“五味令人口爽(伤)”(《老子》),它的优点也就是它的缺点,反而不如淡薄无味而能持久不厌了。

    ⑥这就是白菜的辩证法:淡薄才会_______,无味才会_______,清淡、自然、平常才会淡而不厌,久而不倦。

⑦古人很懂得“淡”的道理:“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惟其淡如水,故无不相调。孔子这话的开首,还有这样三句话:“君子不以辞尽人。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这就是说,要“听其言,观其行”,天下有道,行胜于言,德厚为先,自然百业兴旺,蒸蒸日上;天下无道,言胜于行,虚辞绞绕,自然礼崩乐坏,江河日下。历史总是无情的:花言巧语,哗众取宠,弄权玩术,文过饰非,虽能高论惑人,愚弄一时,但终究是不能长久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活人服务的学校教育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①学校向来是使传统的知识财富一代一代相传的最重要的机构。与过去相比,今天更是这样。由于现代经济生活的发展,家庭作为传统教育的承担者的地位已经削弱了。因此,比起以前来,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校。

    ②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是,这种看法是不完全正确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在青年人中发展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应当消灭个性,使个人变成仅仅是社会的工具,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因为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意志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会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相反,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使他们把为社会服务看成是自己最高的人生目标。

    ③我以为对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情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来开展工作。这种做法伤害了学生健康的感情、诚实的自信,培养出的是顺从的人。教师只有尽可能少地使用强制手段,教师的德和才才能成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

    ④要培养创造性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当然不如仅仅唤起个人好胜心那样容易,但也正因如此,所以才更有价值。这种教育的关键在于发展孩子们对于游戏的天真爱好和获得他人赞许的天真愿望,引导他们为了社会的需要参与到重要的领域中去。这种教育的主要基础是培养学生这样一种愿望,即希望得到有效的活动能力和人们的认可。如果学校从这样的观点出发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它就会受到成长中的一代的高度尊敬,学校规定的课业就会被他们当作礼物夹领受,学生就会对在学校时间比对放假时间还要喜爱。

(选自《科学画报》2003年第3期)

【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著名物理学家。他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他因发现光电效应于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朗读有助于记忆吗

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展读课,大家一起举着书本大声诵读课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是否朗读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

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③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

④短时记忆可分为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⑤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⑥关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

⑦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不失为一种记忆的好方法。大脑的觉醒状态是指大脑的兴奋水平。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当然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也会随个体生理机能的状态不同而产生差异。

⑧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记忆规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发现。

【材料二】

【材料三】

①形成长期记忆的第一步是付出注意力。如果你对周围的世界关注度不足。大脑根本不会把你体验到的感觉存储下来。大脑通过连接神经细胞形成长期记忆。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越强,你的记忆就越鲜明。神经连接的大网将所有感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段记忆:某个场景看起来是什么样子,摸起来是什么感觉,闻起来是什么气味。但是,如果你没有付出注意力,外部信息甚至没有进入你的短期记忆,那么你的大脑自然无法形成长期记忆。

②科学家做了一项实验,让几百位受试者在没有导游带领的情况下自行游览了一座教堂。游览过程中,受试者需要依据指令记录一些细节,例如“教堂中十字形的平面结构”,或者重观察“宏伟的入口上方欢迎你的青铜天使”。一部分受试者携带着配有摄像头的iPod或手机,他们需要按指令拍摄照片,另一些受试者什么都不带。游览结束后一周,所有受试者都需要接受突击测试,研究者会询问他们在游览过程中理应记得的一些细节。结果发现,不带相机的受试者在10道题里大约能答对7道,而带了相机的受试者得分更接近6分。二者的区别细微却不容忽视,就像从C到D。

③从事这项研究的心理学家坦普尔顿表示“相机会让人分心,让我们无法专注于当下的体验,所以记不住那些本应专心欣赏的东西。现今无所不在的智能手机就像是插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巨大干扰源”。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小题。

便利店的心理学

①1927年,美国的南方公司首创便利店原型,1946年更名为“7-Eleven”,意思是该店的营业时间由早上7点一直到晚上11点。1974年,伊藤洋华堂将其引入日本,并将营业时间变为24小时全天候。此后,这种“24小时便利店”风靡全球。

②这种全天候营业的商店会比普通超市多出一些额外开支,如服务费用、晚间轮班的收银员工资、存货管理员的加班费等,导致其实际盈利率往往低于普通超市。那么,为什么这类商店还是坚持通宵营业呢?

③这就涉及:心理学中的“路径依赖法则”。

④“路径依赖法则”指在人类社会中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与物理学中的惯性类似——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条路径产生依赖。这是因为,人类社会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人们一旦选择走上某一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不断的自我强化,并很容易让人走不出去,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惯性思维”

⑤“24小时便利店”的这种做法,便是对“路径依赖法则”的一种有效利用。

⑥顾客在购买日常用品的时候总是倾向于去自己最熟悉的商店,而且一旦选中最符合自己要求的商店,就很少变更。普通商店都在晚上10点关门,次日早晨8点开门,这时候,如果一家店把营业时间改成24小时,那么,它成为那些在晚上10点至早上6点购物的顾客的唯一选择。而多次在这个时间段进入便利店购物之后,顾客就会习惯这家店的陈列方式,习惯前往这家店的交通路线。最重要的是,习惯将这家店和“便利”联系在一起。这就等于形成了一个购物的路径,那么即使是在白天,他也会慢慢地习惯来这家店购物,这就等于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慢慢地,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就会转亏为盈。

⑦人们开始把它广泛用于阐释我们生活中的各种选择性决策,大到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制度演进,小到个人的消费决策,无不受“路径依赖法则”的影响。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现在可能的选择,而现在的选择又将决定未来的选择。

⑧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的职业生涯。影响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第一份工作。因为从事一份职业越久,路径依赖的影响就越大,固定路径所带来的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心理就越强大,因此,更换路径(更换职业规划)的成本也就越大。

⑨有的人第一份工作是失败的选择,随着工作的深入,他们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在职场上其实非常普遍。当我们已经习惯了某种工作状态和职业环境时,就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若重新做出选择,往往会丧失许多既得利益,甚至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⑩这就是为什么所有职业规划专家都会建议,第一份工作一定要兼顾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及专业知识,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个既具挑战性又不失客观、实际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按照规划,一步步努力走下去。只有这样,“路径依赖法则”所带来的自我强化才会起到正反馈的作用,进入良性循环。

⑪但是万一发现入错行,更要认识到“路径依赖法则”的强大力量。抛弃固有路径需要极大的勇气,更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因此更要深思熟虑,一旦做出了决定,就要坚定地转换路径。在新的职业规划路径上勇敢地走下去,这是重新回到成功轨道上的唯一方法。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