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台阶》同步练习

读《台阶》,“父亲”的形象特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不卖
                                                                                                       范春歌
       ①我有朋友是个收藏爱好者,尤其喜欢收集民间工艺品。看了他琳琅满目的收藏品,很是羡慕。他曾得意地说,只要肯出大价钱,没有买不来的宝贝。
        ②那天朋友到家来小坐,进门直摇头,以为他淘宝看走了眼,一问,讲了这么件事。
        ③路上,他遇到一对抱着小孩操乡村口音的年轻夫妇站在天桥下问路,朋友也是个热心人,给指了路。但那对夫妇好像是第一次到武汉,尽管他说得很详细了,他们还是一副找不着北的样子。天冷,风大,小孩冻得直咧嘴。朋友拿出笔给他们简单画了个路线图。
        ④当那对夫妇要转身的时候,他忽然发现对方提的一个塑料袋里露出一对虎头鞋。虎头做得粗眉圆眼,古朴可爱,虎身的刺绣也十分少见,便动了心思,问对方能否卖给他。
        ⑤夫妇俩愣了一下,互相看了一眼笑道,这是孩子他太姥姥做的。
       ⑥他又问,老人多大岁数了,夫妇俩说八十多啦。他摸摸虎头鞋说,二十块钱卖给我怎么样。年轻的夫妇只是说,孩子他太姥姥做的。
       ⑦他将虎头鞋拎到手里看了又看:五十块。夫妇俩有点不知所措:师傅,这是孩子他太姥姥~~
       ⑧他有点发急地打断他们的话,掏出几张钞票:好,不说了,一百!
       ⑨年轻的夫妇没有接钱,从他手里拿过虎头鞋,俩人站在路边轻声商量着什么。他不甘心地喊:一百二十。
       ⑩朋友给我们讲到这里,因为激动脸都微微泛红,说当时真有些生气了,虎头鞋虽好,但就值这个价了,也应该是让这对乡村夫妻动心的价格,足可以给小孩买双上好的皮鞋。
       ⑪夫妇俩商量了一会儿,拿着虎头鞋微笑着走向他:师傅,你这么喜欢,就送给你好了。说实话,我们一路问路,就数你最热情,还给画张图。唉,怎么谢你好呢!
       ⑫这下该我的朋友愣住了。套句俗话讲,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夫妇俩将虎头鞋塞到他手里时,他不好意思了:我肯定要付钱,讲好一百二十块,一分不会少。
       ⑬夫妇俩说,这是孩子他太姥姥做的,不卖。
       ⑭朋友劝道,你们告诉老人,一双虎头鞋在城里卖了这么多钱,老人家不知会多高兴呢!
       ⑮对方笑了,女人说:太姥姥知道别人这么喜欢她做的鞋,要掏这么多的钱买,就很高兴了。你拿去给孩子穿,我们捎信让太姥姥再做,方便。
      ⑯听到这里,我和先生站起来,都想看看这双虎头鞋。
      ⑰朋友摊开双手:我没有拿,把虎头鞋给他们放进了塑料袋,说,你们告诉太姥姥,她的鞋漂亮极了,有个路人出了很大的价钱,你们都没卖。她老人家一定更高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又见姑姑笑颜
                                                                                                                   窗涛
          ①老姑母的耳朵聋了。
          ②临近立秋的一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从西安驱车西行,去太白山下那个叫豆村的山庄,叩拜已八旬有四的老姑母。
          ③上世纪60年代的饥荒岁月,姑姑拖儿带女离开故土来到这个山村落户。姑夫说,这儿不如老家平坦,可人少地多,种些红苕土豆高粱什么的,也能填饱肚子。熟识后,村民下地干活便把孩子托付给姑姑。一连几年,姑姑都义务为远近邻居管护孩子,颇受敬重。
         ④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操持了大半生家务的姑姑看到家里一下子有了那么多的山坡地,就提出要在山坡栽种果树。从此,每天由早到晚,姑姑和姑父一起带着全家,翻耕土地、栽种苗子,精心养护。5年过去了,几十亩的山坡上果树齐刷刷地长起来了,挂果了。这一年,又赶上市场价钱好,收入竟然达4万多元。姑姑揣着钱袋,拉着姑夫径直上县城,二话不说买了一辆嘉陵摩托车。到村口时,乡亲们看得眼馋,蜂拥而至,把姑姑姑夫团团围住,“你们这么风光,还不是当家儿的功劳哟!”姑姑开心地说,“不是,是咱社会好,政策好,乡亲好。”
         ⑤大约是10年前的一个冬天,父亲忽然接到姑姑打来的电话,说要给表兄们分家,要父亲无论如何要带上母亲去她家一趟。听说我正好回来了,姑姑高兴极了,再三叮嘱非要我一同去不可。听着电话,我似乎看到了姑姑边说边拭泪的情景,于是,决定即刻随父同行。按老家的习俗,外甥们分家,必请舅舅定夺。一旦舅舅说了话就成定局。外甥们轻则缄默不语,高兴不高兴都得接受,重则争吵不休,甚至大动干戈,还有媳妇们喋喋不休的叫骂。当舅的遇到这种情景,尴尬难堪,收不了场事小,最不愿看到的是与外甥们结下怨仇。姑姑从父亲和我的脸上仿佛看出了什么,一落座就笑个不停:“你舅,今儿叫你来,不是为说事、当判官,就是想见个面,吃顿欢喜饭。”姑夫接过姑姑的话,把老两口如何劝说表兄表弟早分家另过日子,如何坚持他们不跟任何人一起过,也不要任何人的赡养费,只想搭个小灶欢度晚年的过程讲述了一遍。站在一旁的大表哥愧疚地说:“舅,你也听到了,这么做我们不被庄上人笑话死,也会让唾沫淹死的。我们兄妹6人,谁敢说不养活老人。老人不让我们管,这是揭我们的皮呢!”一旁的表弟表妹们都点头称是。这时大表弟媳妇也上前一步拉住父亲的手说:“舅,你看在外甥的脸上,让我爸妈回心转意,这家不要分了。一大家人住在一起,热热闹闹,好得和啥一样,为啥要轰我们走?”父亲听到这里,把腿一拍,哈哈大笑:“我听得明明白白。啥都甭说了,快拿酒来,舅今日要喝个痛快。”接着,家宴一字摆开,亲朋们依次就座。一时间,端菜的、添酒的、上茶的、道贺的、说笑的,鱼贯往来。直到夜色降临,人们才慢慢散去。
        ⑥这一次去看望姑姑,是因为前不久她一觉醒来,两耳无故失聪了。
        ⑦姑姑知道我要来,执意要走到坡下的公路旁等我。我下车来,看见姑姑颤巍巍的身子,无名的酸楚由心而生。姑姑却攥住我的手一个劲地笑。在去姑姑家的路上,我要搀扶着姑姑走,她不从,说她除了耳朵不听使唤外啥都好着呢。姑夫告诉我,姑姑前些天刚刚在宝鸡查了一回身体,样样正常,连医生都不敢相信。我问姑姑,分了家后悔不?姑夫贴着耳朵“翻译”给姑姑,姑姑知晓后竟然像小孩儿一般笑开了怀:“不后悔,我的福分大得很。政府每月给我发200元养老金还不算,又发800多元的护理费,加起来1000多元,你看红火不红火。”“护理费是啥?”我又问。“我是离休人员,那是用来护理我的。”姑夫插话。这时候姑姑一定是知道了姑夫在说什么,又抢着说:“做饭、洗衣裳都是你姑夫的事,他不要我做,我只领护理费,还要他护理我呢。”说罢,姑姑笑得更灿烂了。我没有想到,一个80多岁一字不识的老农妇,竟然还能讲出如此幽默的话来。
        ⑧回到家,姑姑非要我脱鞋坐在炕上和她拉话不可。拉话间,姑夫打开窗子指着窗外说,那是你小时候玩耍过的地方,西安和宝鸡的人想在那里搞休闲避暑山庄呢。我探头望去,金色的夕阳染红了远近的山峦,蓝天下的白云在慢慢飘动。山塬被郁郁葱葱的果树林带拥戴着,既蕴含着几分沧桑,更散发出从未有过的生机。
        ⑨ “到西安逛几天,让我也尽尽孝心”。我拉住姑姑的手央求。姑夫向姑姑递了眼光,姑姑笑出声来:“你姑夫常用摩托带上我上县城逛,庄上人都说两个80多岁的人还风光呢!”姑姑说话时的那张笑颜,那份心宽,那如同喝了蜜糖之后的喜悦,是我打记事起从未见过的。(选文有改动)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散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爱透着春光

    ①父亲是一个不善言语的人。小时候上学,我兴奋地将成绩单递给他看,我以为他看到我骄人的成绩,一定会夸我一番,甚至还带我到公园去逛逛。

    ②可是,父亲看到成绩单,只是轻轻地“哦”了一声,就再也没有说话了。

    ③满心欢喜,得到的仅仅是“哦”了一声,那一刻,让我好失望。我背过身去,轻轻擦拭着眼角。我心里恨恨地发誓道,您不夸奖我,我下次要考得更好,就是要气您。

    ④我把考个好成绩,当作是生父亲气的一个手段。果然,看到一次比一次考得优异的成绩,我心里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满足和快感,好像是对他一种报复的成功。

    ⑤久而久之,我和父亲交流少了,无论自己有什么喜讯或痛苦的事,自己也不愿和父亲说了。有时看到父亲默默地看着我,嘴唇几次翕动,好像有什么事要对我说,我假装看不见,转身离开了。听到背后有一声重重的叹息声,我心里好不得意。

    ⑥学校离家较远,每天上学放学,我都是骑自行车。同学看着我的自行车,总是羡慕地说:“你的自行车保管的真好,是你自己擦的吗?”

    ⑦我疑惑地说:“没有啊,我的自行车一直就是这样干净的。”

    ⑧同学纳闷地自言自语道:“真奇怪了,我的自行车骑的像泥猴子,而你的自行车每天总是干干净净,像新的一样。”

    ⑨听同学这么一说,我才注意到,我的自行车是与别的同学不一样,锃亮、洁净,链条、弹子盘、轮头,都很润滑。

    ⑩一天清晨,我起的很早,推开窗户,忽然看见父亲在院子里正蹲在自行车旁擦着自行车。他擦得很仔细,用小布条将各个部位都擦到了。擦好自行车后,他又用小油壶,将自行车轴承里上点油。忙活了半天,父亲站起身,边用纱布擦着手上的油污,边欣赏着擦得干干净净的自行车,就像是在欣赏着自己刚刚创作完成的一部杰作。

    ⑪我这才明白,原来我的自行车保管的这么好,一直是父亲默黙无闻地帮我在维护,而我却一点也不知晓,只知道骑得舒服。我不解,父亲为什么不声不响地帮我维护自行车,却从没有提起过。

    ⑫工作后,需要经常上夜班。每当到了上夜班的时候,我要一个人走很长的一段夜路。那段路,既僻静,又没有路灯,我一个人常常加快步子,回到家,里面的内衣常常是湿透了。

    ⑬一天,在路上,突然从路边的草丛中窜出一个黑影,那黑影拿着明晃晃的一把刀,用手捂住我的嘴,压低嗓音,叫我把身上的钱交出来,不然要我的命。

    ⑭我惊吓得浑身发抖,不知所措。突然,只听一声怒吼,那黑影惨叫一声,松开我的手。接着,两个黑影扭打在了一起。不一会儿,一个黑影连滚带爬地跑掉了。

    ⑮惊魂未定,只听那人问道:“孩子,那混蛋没把你怎样吧?”

    ⑯我这才看清,原来是父亲。我惊喜地问道:“爸爸,怎么会是您?”

    ⑰父亲用手捂住流血的胳膊,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每当你上夜班的时候,我就远远地跟在你身后,遇到危险,我还可以帮你一把。不用怕,你在前面走,我还跟在你身后。如果有哪个混蛋敢欺侮你,我这把老骨头一定会揍扁了他。”

    ⑱那一刻,我全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暗中保护我,可他却从没有提起过。我要看看他胳膊的伤,父亲却极力回避着,说道,被那混账碰破了点皮,没关系,过几天就好了。说罢,父亲催促着我往前走。

    ⑲一路上,我好几次回过头来,发现身后远远的地方,一个黑影时隐时现。从此,每当到上夜班的时候,我的步履没有了慌张,走得格外踏实。我知道,在我的身后,一定有一个影子在保护着我。这个影子虽然只剩下一把老骨头,但这把老骨头在保护女儿面前,依然有力拔山兮的气概,让小毛贼闻风丧胆,抱头鼠窜。

    ⑳父亲对我就没有像别的父亲一样,对女儿总是女儿长、女儿短地叫着,他总是躲得远远的,好像生怕女儿撞见。他的爱虽然在暗处,但他的爱分明透着春光,让女儿的步履一直朝着有阳光的地方奔跑,让女儿一天一天地坚强长大。

《梅苑》校刊中可以摘录一些伟人名篇节选。请结合课内所学,搜集课外资料,推出“名人事迹”板块,带领同学们领略伟人的风采。

【甲】

①毛泽东在前往铜鼓时,也被地方民团抓住了,当时他装扮成了安源煤矿的采购员。可以肯定地说,民团的兵丁根本没能把面前这个手拿雨伞、穿着长衫的人的真实身份搞清楚,不然他们不会在毛泽东掏出身上仅有的几十块银元时,便那么迅速地把钱收下并随即决定放了他。但是,民团队队长反对放了毛泽东,他认定这是一个危险的共产党,坚持要把毛泽东带到民团团部执行枪决。面临死亡的毛泽东决定逃跑。在距离民团团部仅剩两百米的地方,毛泽东终于找到逃跑的机会,他一直跑到一个水塘边的茅草丛中藏了起来。民团的兵丁来回搜查,几次从他藏身的地方经过,但直到天黑下来也没发现他。毛泽东在民团兵丁放弃搜捕后开始赶路。雨伞早就丢了,脚上的鞋也不知去向,光脚赶路使毛泽东的脚肿痛得厉害,幸好他遇到了一位农民。没人知道毛泽东对这位农民说了些什么,这位农民不但为毛泽东提供了食物和住处,第二天当毛泽东再次上路的时候,他身上居然已经有了钱。毛泽东花七元钱买了一双鞋、一把伞和一些干粮,最后安全到达铜鼓起义军的驻地。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与死神迎面相遇却又绝处逢生……他是所有身经百战的共产党高级将领中唯一身上没有留下任何战争痕迹的人。

……

②文市狭窄的街道上由于数万红军的到达显得格外拥挤。大批的行李散乱地堆放着;A大量伤病员的抬进抬出使临时野战医院内混乱不堪;红军指挥部里的电话声不断响起,前方渡口的掩护部队已经与敌人交战了,指挥员们在电话里不断地催问,军委纵队什么时候能到达渡口……

B毛泽东在文市边缘的旷野中徘徊,蓬乱的长发无法掩饰他忧郁的神情。这里的西面就是那条名叫湘江的大河了。湘江在毛泽东心中留有挥之不去的情愫,那是一条孕育了他生命的大河,是一条赋予了他浪漫情怀的大河。

④毛泽东知道,中国工农红军,包括他自己,已经走到了一个不是走向灭亡就是走向新生的关口。那一刻的毛泽东面色黑黄,消瘦憔悴,手指被劣质的烟草熏得乌黑——整整四十一年后,美国作家特里尔是这样描述他所见到的八十二岁的毛泽东的:“黑头发下温和的面容,柔软的双手,炯炯逼人的目光,保持头部稳定的宽大的双耳,在没有皱纹、宽阔而苍白的脸上尤显突出的是下巴上的黑痣。”“脸的上半部分显示他是一个知识分子:宽阔的前额,探索的眼睛,长长的头发。下半部分则表明他是一个感觉论者:厚厚的嘴唇,高隆的鼻子,稚童般的圆圆的下巴。”“在几十年的战争生涯中——这一战争摧毁了占人类五分之一人口的古老帝国,同时也使他家中四分之三的人以身许国——他却从未负过一次伤。”

(节选自王树增《长征》 有删改)

【乙】

①毛泽东有能够从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南京曾经一再宣告他死了,可是没有。几天以后,报上的新闻栏又出现了他的消息,而且活跃如昔。国民党也曾经好几次正式宣布“击毙”并埋葬了朱德,有时还得到有千里眼的传教士的旁证。尽管如此,这两个著名人物多次遭难,可并不妨碍他们参与许多次惊人壮举,其中包括长征。说真的,当我访问红色中国的时候,报上正盛传毛泽东的又一次死讯,但我却看到他活得好好的。不过,关于他的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看来是有一些根据的,那就是:他虽身经百战,有一次还被敌军俘获而逃脱,有世界上最高的赏格缉拿他的首级,可是在这许多年头里,他从来没有受过一次伤。

……

②毛泽东的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但因为是湖南人,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他甚至用辣椒夹着馒头吃。除了这种癖好之外,他对于吃的东西就很随便。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我听到他发挥爱吃辣的人都是革命者的理论。他首先举出他的本省湖南,就是因产生革命家出名的。他又列举了西班牙、墨西哥、俄国和法国来证明他的说法,可是后来有人提出意大利人也是以爱吃红辣椒和大蒜出名的例子来反驳他,他又只得笑着认输了。附带说一句,“赤匪”中间流行的一首最有趣的歌曲叫《红辣椒》。它唱的是辣椒对自己活着供人吃食没有意义感到不满,它嘲笑白菜、菠菜、青豆的浑浑噩噩、没有骨气的生活,终于领导了一场蔬菜的起义。这首《红辣椒》是毛主席最爱唱的歌。他似乎一点也没有自大狂的征象,但个人自尊心极强,他的态度使人感到他有着一种在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C我从来没有看见他生过气,不过我听到别人说,他有几次曾经大发脾气,使人害怕。在那种时候,据说他嬉笑怒骂的本领是极其杰出和无法招架的。

(节选自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逃到天边的羊群

王位

①小乌兰的爸爸和乌力吉的爸爸合牧一群绵羊,但这一群羊却不用牧人放。早晨,羊儿们从羊栏出发,太阳落山羊群会自行回到羊栏。

②头羊旋风角是这百余只绵羊的领头羊,不仅长得身高体壮,头上的羊角更是少有。一般公羊头上的角只能打一个不满三百六十度的弯,而它的角却打了差不多七百二十度的弯。在羊头的两侧,盘了两个圈,跑起来像是带起两股旋风。小乌兰叫它旋风角。乌力吉夸赞这名字起得恰当。他对小乌兰说:“这羊角不仅像两股旋风,也像飘在羊头上的两朵云。这云要是飘起来,能不能把羊群带到天上去呢?”

③“这话说得太离谱了,有谁听说云朵把羊群带到天上?”小乌兰歪着脑袋驳斥乌力吉。

④骑在旋风角背上的乌力吉咯咯咯地笑着,旋风角拿出十八般武艺,撒欢尥蹶子地上蹿下跳,很快就把乌力吉从自己的背上甩下来。小乌兰发出银铃般的笑声:“看你还敢不敢再去作践旋风角。”

⑤头羊成功撂倒乌力吉后并没有跑开,它转过身来看着捂着屁股的手下败将,后退了几步,又猛冲过来。要不是眼疾手快的小乌兰一把推开乌力吉,他一准儿会被旋风角撞得头破血流。站起来的乌力吉当然不服气,他又撒开腿去追上旋风角,两只手分别扳住了两只羊角,飞身跃上羊背。这一次,旋风角没有使用狂癫乱甩之术,而是以火箭发射般的速度跑起来。乌力吉虽然没有被摔下羊背,却感觉像是随着头羊一起飞了起来。事实上,他的确是飞起来了,他被旋风角当成子弹,跑着跑着,突然刹车,乌力吉就像子弹一样从羊背上射出去……

⑥事后,小乌兰对他说:“我眼看着你和旋风角一起飘起来了。”

⑦“飘起来了?”乌力吉迷迷糊糊地问小乌兰,“谁飘起来了?”

⑧“你们俩都飘起来了。”

⑨旋风角带领着羊群飞跑着返回羊栏,小乌兰和乌力吉被甩在羊群的后头。旋风角不仅能带领羊群自行外出觅食,到了傍晚还能自行把羊群带回来。这早已不是秘密,方圆百里,养羊的牧民没谁不知道。一个青年牧羊人决意花重金买回能带领羊群自出自入的头羊。

⑩小乌兰和乌力吉的爸爸听完青年牧羊人说明来意,简直心花怒放。然而,他俩却在买主面前极力地掩饰内心的激动,嘴上说不卖,为的是让价码再抬高几倍。直到最后,一只头羊都赶上三十只绵羊的价钱了,两个人才算罢休。看着回家筹钱的青年牧羊人的背影,两个人的肚皮都要笑破了。世上真有这样的笨蛋,竟然相信会有能够自出自入的领头羊。其实,他们两个心里明镜似的,要不是草原前方那条通天河阻隔,那无人照看的羊群肯定会一直向前,有去无回。两个人在羊栏选址的时候,就做了粗略估算。当羊群从羊栏出发,一路觅食到通天河的时候,恰好羊群吃到半饱,喝足水后,在头羊旋风角的带领下掉头返回,一路觅食吃到家门口恰好太阳落山。当然,羊群也有偏航的时候,这就是他们总指使小乌兰和乌力吉去照看羊群的原因。作为在牧区长大的孩子,他们当然也懵懵懂懂知道这个道理。因此,当他们的爸爸在买羊人面前把旋风角吹得神乎其神的时候,两个孩子都气鼓鼓的。

⑪“怎么能这样糊弄人呢?”小乌兰首先在爸爸面前嘟囔起来。乌力吉也生气地对着爸爸嚷嚷起来:“怎么能这样忽悠人呢?太过分了吧?”

⑫“过分?他愿意出高价买头羊,又没人逼他。再说,我们这样做还不是为了多卖些钱,给你们买换季的服装和学习用品?”

⑬小乌兰一听把脸都气红了:“别拿这话当借口,我才不做骗人钱财的工具哩!”

⑭“还反了你们呢!”小乌兰的爸爸也瞪起眼睛。

⑮第二天午后,买羊人带着鼓鼓囊囊的一兜子钱,开着皮卡车来了。他在这个时候来,也是想验证一下那只威风凛凛的头羊旋风角,到底能不能像牧主人说的那样带着羊群自出自入。太阳就要落山了,羊栏前三个人的影子被拉得老长。他们等着等着,影影绰绰地已经见到晚归羊群的身影。可是,越等好像羊群越远。这时,眼尖的乌力吉的爸爸发现两个孩子正在朝远处驱赶羊群。这还了得?乌力吉的爸爸嘴里嘟囔着,与小乌兰的爸爸和买羊人一起朝羊群追去。

⑯“为什么阻止羊群回栏?”追到羊群后乌力吉的爸爸声嘶力竭地质问乌力吉。乌力吉说:“不是的,爸爸,你误会了……”

⑰“羊群快到家的时候,闻到汽油味儿掉头就跑……”小乌兰也帮乌力吉打圆场。

⑱“那好,你跑得快,赶紧去截住旋风角!”乌力吉的爸爸向乌力吉命令道。

⑲“是!”乌力吉拿出百米冲刺的速度,在羊群后面劈开一条口子,两手抓住头羊的两只角,飞身骑上羊背,身体前倾,把嘴贴在羊耳上,小声催促道:“快!快逃!”旋风角四蹄离地,火箭一般射向远方,羊群也随着头羊飞一样呼啸着跑起来……几个人在羊群后面拼命追赶,小乌兰高呼着:“当心啊!当心!”眼见着羊群越跑越快,已经把追赶的人远远地甩在后面。追着追着,小乌兰突然惊呼起来:“不好,旋风角飞起来了,羊群飞起来了!”

⑳晚霞映红了绿色的草原,旋风角连同整个羊群仿佛变成大片的云彩,泛着黄光,呼呼啦啦地飘过通天河……追赶的人都惊呆了!当大家追到通天河边的时候,被抛到河岸上的乌力吉捂着屁股从草地上爬起来,指着遥远的天边,带着哭腔说道:“旋风角带着羊群逃到天边去了……”他一只手抹着眼睛,似乎是在擦眼泪,但如果你仔细去看乌力吉的表情,会发现他并没有悲伤,完全是在开心地笑。小乌兰显然也心领神会,看着呆若木鸡的买羊人和他们的爸爸,也难掩内心的喜悦……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