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安岳县李家镇初级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秋天的黄昏(丁立梅)

    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选自《语文周报》读写版2013年第35期)

(1)、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2)、说说文章第1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
(3)、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4)、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赏析第7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
(5)、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3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伞外听西塘

叶文玲

      未去西塘前,脑海里先有了画面——我猜想那是与我故乡楚门相似的又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只不过是“楚门”二字,换成了西塘。未去西塘前,耳鼓里回响起别人对它的许多赞语,频率最高的是这样的形容:西塘是一首诗,西塘是一幅画。

      我想跳出这些熟络了的“常言”去看看西塘,因为,我很欣赏对它的另一个比喻;西塘是一坛陈年黄酒。仔细想想,这比喻大概是比喻者随手一抬便得的,因为历史悠久名气很大的“嘉善黄酒”,就产自西塘,那日日弥漫的酒香随着老酒厂的名声,早就香出了百里千里之远。在西塘,那醇香诱人的“嘉善黄酒”,日日被西塘和来西塘的人很放肆地酩酊着,很奢侈地用来做烧菜的料酒,一倒就是四两半斤。哦,黄酒在西塘,历来都是水一样洒泼着,河一样流淌着的。

      就在这样想着猜着西塘时,我去了西塘,蒙蒙细雨中,恰好又忘了带伞。忘了也不关紧,因为我知道下在西塘的雨是飘飘如丝的,绵软如糯的,即便带了伞也不会撑的,不,不是懒得撑,而是觉得不撑比撑着更好。

      于是,我就这样慢慢地在雨中走着,拿了伞而在伞外看着,不,是在伞外听着雨中的西塘。

      在伞外听西塘,真个是别样意趣,那一顶顶在帘纤小雨中被别人撑着的伞,便成了唯西塘才有的美妙风景,伞和西塘是那样天然地成为不可或缺的组合!在伞外听西塘,那似有若无的雨声,切切地好似远远传来的洞箫和陶埙,这箫和埙,那更是西塘自古就有的。这既有视觉也有听觉的歆享,真是令人游兴倍增。

      看着那小雨,一丝丝一线线地飘洒在枕河人家的白墙黑瓦上,那黑瓦白墙只是黑的更黑,白的更白,那颜色渐自深浓而更加黑白分明的房舍,益发成了一幅幅最耐套印的版画,哦,假若能扯得天幕当纸,那是随你印上多少张都不会褪色走版的。看着那小雨,珠一阵玉一阵地滚落在西塘的河面上,你只会看见满河的水都笑成了一个又一个笑涡,可就怎么也听不见那脆脆的声响。怪了,莫不是天公亦知本属嘉善的西塘人生性和善,所以即便是落雨,便也落得格外轻盈格外温柔,将那有可能发出的声响都掩在深巷里、廊棚下,一古脑儿化作报时的更漏檐滴的叮咚么?

      看着那小雨,下得如此善解人意,我这才悟出:西塘的雨,是因为下在西塘才有这样绵软的景象;西塘的雨,下得这般温熨人心,是因为西塘还有别处少有或无有的长长廊棚!

      知情人说西塘的廊棚,始自明清,因为那时作为商业小镇的西塘,得水上交通之便,镇上的商店大多开在临河的街。那时的西塘,虽然有水乡小镇的闹热,但店主和做生意的对象,也大抵是小镇水乡的农家百姓。小船是水乡人的靴鞋,那有着一级级石台阶的河埠头,便是起船篙停桨橹的地方,于是,宽宽长长的廊棚也就应势而生,有了它,或在岸上或在船里的买卖双方,就有了交易的地场。

      作为也是水乡人,我对这与黑瓦白墙共生的廊棚并不陌生,可是,廊棚在西塘被作为特殊的风景,在我想来,一是在于它的规模:西塘的廊棚绵延相接,据说有1300多米长;二是在于它别致的形状。因为即便这棚看上去只有一个斜屋面,但和所有人家的屋檐房顶一样,都是毫不含糊的木椽屋瓦,既结实且美观。许多“顶”还颇为艺术化地呈拱形或波形,在实际功能上,又的的确确遮风挡雨冬暖夏凉。当地人约定俗成将它简称为“棚”,多少地透示了西塘人惯有的谦虚;而一个关于它最早由来的传说——一个烟纸店老板如何在屋檐下搭一卷竹帘、教一个仙人扮作的要饭叫化子躲过一夜风雨的故事,更把西塘人古道热肠仁义忠厚,展露得淋漓尽致。

      无庸细说延续至今的功用,哪怕仅仅作为观赏,廊棚也是非常美妙的。在弯弯曲曲的河岸上与小河一同蜿蜒,那形那景,就是一幅古韵无限的图画;那檐下的回龙棂,那廊脚的木栏杆,那廊棚人家咿呀一声开启的花窗板门,更似无言的暗示,暗示这千年古镇深巷水弄曾经发生过的种种掌故。无怪在这廊棚下来回踱步时,我总觉着脚下并非仅仅是一条质朴且在别处已不多见的石板路,而是步步走在一部厚重而古色古香的史籍中……

      看着那西塘河面,那雨线儿雨珠儿,不是照样是钱丝般闪亮么?那大而圆的笑涡儿,不还是一个接一个么?手中的伞,虽然依然未曾打开,身上却依然不觉着多少濡湿。哦,原来,下在西塘的雨并非是雨,它是一丝丝一线线,都化作最可沁心的清凉露,点点滴滴滋润进我的心田了。

      走着看着听着伞外的西塘,我不能不再次觉出了自己的痴呆——本色的西塘是无需迟到的形容或比喻的,那么,你还这呀那呀伞外伞内的絮叨个甚?

      西塘的廊棚,真个是天下最美妙的独一无二的伞!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几生修得到梅花

李榕桦

    ①在万紫千红的花的世界,梅花是最特立独行的一种。

    ②江南的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在这时,绽开一树树的花朵,向人们报告着春之将至的讯息。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③怒号的狂风不是不想吹灭她的火焰,漫天的大雪不是不想掩息她的娇媚,而她却在凌霜斗雪中更加灼灼有神。那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雪花,似乎成了他玉洁冰清的知音,心魂相印的伴侣。

    ④在无锡梅园观赏过梅花,走进梅花,你会感到诗意像湖水一样漫上心头。润如凝脂的红梅,洁如瑞雪的白眉,碧光盈盈的绿梅,明艳灿灿的黄梅,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梅的世界。小小的花朵似乎不受半点尘埃的侵染,宛若悄然飘落凡尘的仙子,真正是冰肌玉骨。你若拿俗常的桃花、杏花和她们对照,越发显得梅花的脱俗。置身花下,你会被随之而来的清幽的芳馨环绕,使你立刻想到“暗香浮动”。梅花的香气不像梨花、水仙花那样肥硕袭人,她若有若无,清逸幽雅,它是那么婉约和内敛。观赏梅的枝干,姿态极美,有的疏影横斜,有的奇崛突兀,有的苍劲朴拙,有的狂放洒脱。怪不得古人说“梅以形势为第一”

    ⑤最喜欢看那棵古梅,虬曲盘错,势如游龙。铁骨嶙峋、古朴苍劲的枝头,绽放着朵朵温润率真的红梅,那种强烈的对比给你以心灵的撞击,无法用语言描述。仿佛眼前的梅花是从悠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她曾与宋代林和靖①相伴相守,在西湖孤山朦胧的月色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她曾和画家王冕相交,是王冕笔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那幅墨梅的范本,在王冕精心经营的梅园里度过许多春夏秋冬。她是陆游一生痴迷的梅花,她是王维、苏轼、杨万里、范大成他们曾经反复歌咏的梅花,她是被鲁迅识为“只有梅花是知己”的那一树,她是历代有道的君子仰慕钦敬,视为修养的典范,感叹“几生修得到梅花”那一树。

    ⑥特立独行的梅花从历史深处走来,那冰肌玉骨的韵致,高标清雅的圣洁,横斜疏美的仙姿,傲岸坚贞的风骨,凌霜斗雪的意志,独步早春的气魄,铸成了华夏民族的心魂,成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站在梅花前,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境,还是陆游说的好啊,“何方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注释】①林和靖:林逋(968-1028)。字君复,谥号和靖先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角梅

刘成章

    ①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②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③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④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⑤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⑥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⑦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⑧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⑨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

    ①人们渴望预知天气变化,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但“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②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有个生动的比喻:“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飓风。”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蝴蝶效应”。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人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态的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而哪怕是很小的误差,也会使预测结果大相径庭。

    ③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便成为高空大气环流的一个热力源;当气流经过时,要么从上面越过去,并被加热,要么从旁边绕流过去,从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这些,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④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⑤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这如同玩拼图:如果只有8个板块,儿童也能拼出来;如果是800块,成人可以拼出来;但如果是8000万块,甚至更多,那“神”也都无法拼出来了。

    ⑥不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选,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升。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气象人员可以利用它发布面积仅为1平方公里地区的天气预报。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届时,气象学家发布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时,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能预报温布尔登所在的伦敦东南部的天气,而可以把精确度定在比赛场地500米的范围内。

现代文阅读

千里江山一图展

龚农

①在山水画史上,王希孟是大有成就的画家中最年轻的一位。《千里江山图》全图构图周密,用笔精细,色彩鲜艳,是绘画史上青绿山水画的著名代表,通过此卷,可以看到北宋大青绿山水画的杰出成就。王希孟创作这幅画时,仅仅是一个年约18岁的青年。他的遭遇可以说是天妒英才的典型,在创作完这幅杰出的作品不久,他就因病逝世,年仅20余岁,令人叹惋。

②王希孟学习和创作绘画的时期皆在宋朝徽宗的时候。宋徽宗不是一个好皇帝,但确是一个好画家和艺术赞助人。他重视艺术尤其是美术的创作,设立翰林书画院,将大批画家召入宫廷,授以官职。成立专门机构搜集、收藏古代书法名画,古代绘画在他的统治时期达到了辉煌的高峰。这一切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王希孟十几岁时便在画学为生徒,宋徽宗从他的画中看出他绘画艺术的天赋,认为“其性可教”,亲自教授王希孟绘画技艺。半年之后,王希孟就创作了这幅流传千古、影响深远的《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画成之后,被徽宗赐给了太师蔡京。牧仲的《论画诗》记载说:“宣和供奉王希孟,天下亲传笔法精。进得一图身便死,空教断肠太师京。”作注说:“希孟天资高妙,得徽宗秘传,经年设色山水一卷进御。未几死,年二十余。”

③王希孟生长和学习的年代,正是山水画创作开始崇古的年代。当时的山水画以古拙简朴为目标,追求古雅精工的效果。王希孟所学的显然不是古拙简朴的一路,而是精工浓艳一派。王希孟被他的处境影响,他个人的文化资历也决定了他自己的审美情趣。他的山水画浓艳灿烂的气氛也正符合当时皇室的审美要求。

④《千里江山图》正如其名,采用近乎俯视的视角,千里江山一图揽,描绘了气势磅礴的千山万水。莽莽苍苍,浩浩无垠;宏大雄壮,气象万千。画中的万峰千壑,星列棋布,重重叠叠,都浸在大江之中,岛屿相叠大江旷远,水天相接,河渚绵延;或一山孤处,或大山堂堂高峙,众多冈丘林壑分布其次;或二岳相望,或叠嶂层峦起伏峥嵘而各异。其山间岭上、汀旁岸边都有丛树林竹、寺观庄院、茅舍瓦屋,且皆有道路可通可寻。水中舟楫亭榭,繁密穿插,人物如蚁,不可胜数。总之,场面浩大,景物繁多,前无古人。这种场面,不可能是实地写生所得来的场景,而是通过一种诗意的想象,将千里江山的神貌艺术地再现。从诗意中寻找绘画题材正是宋徽宗朝画院的一个特征。

⑤选《千里江山图》画法还比较明显,画山石,先用浓、淡墨线条勾出轮廓和大概形体,再用柔软圆润的长短线条加皴。高峰皴法略近荷叶。上部(如山头、石顶)用苦绿接染。山石的下部(如脚坡处)多保留赭石色。上部用苦绿接染后,再以浓厚的石青或石绿色覆盖。浓厚的石绿或石青到赭石、苦绿接染处亦渐淡,愈到山头、石顶处愈浓。石绿和石青多是交替使用前一个山头用石青,则后一个山头或邻近的山头用石绿。再后或旁边的又使用石青,以显见前后左右的关系清楚。石绿和石青的颜色很厚(以致后来成块脱落),皆原色,十分灿烂艳灼。这在以前的青绿山水中是少见的。水纹用笔纤细,峰头纹一览无尽。水面尽染苦绿色,似乎背后加衬石青和石绿。天空用石青。水天交接处以赭色接染,气氛浑然一体。房屋多淡赭色墙,浓黑屋顶或浓黑中又皴以深重石青、石绿色,以引起观者注意,同时也加重画面的分量。人物多用粉画。江渚皆用浓石绿和石青横抹。水草用黑青绿点写,柳树用浓墨色写杆枝,鲜艳的石绿色刷写一组一组的叶条,杂树干亦以浓墨写之,或用苦绿点叶,或加点深重的石青。整个画面统一于大青绿的基调中,气氛调和,色彩浓饱,分量沉重,光彩夺目。

⑥《千里江山图》通过绚丽的色彩、大气的构图、气势磅礴的题材,表现的是一种灿烂辉煌的美,反映着典型的宫廷的审美情趣。它构思的周密,用笔的精细,色彩的浓艳都比在它以前的青绿山水大大地前进了一步,标志着大青绿山水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代表着北宋后期山水画的杰出成就。

注释:①皴cūn,中国画的技法之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