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天台县始丰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中国人那样爱国?

王蒙

    人们注意到了抗震救灾中焕发出来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人们为之而感动,而鼓舞,而骄傲。

    从可歌可泣的无数事实中,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已经深入到我们人民灵魂中的一些稳定的、珍贵的、有意义的方面。

我这里首先要强调的是我们的抗逆能力与抗逆风格。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不应将“人上人”理解为权势地位财产,而应该理解为品格与成就)……无数这样的命题与信念已经深入到我们民族的精魂。这些是我们的辩证法哲学,更是我们民族性格文化力量。正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唤起了中国人民空前的爱国主义。正是我们严峻的生产与生活条件培育了我们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劳与坚强。那么,正是天塌地陷的汶川大地震,显现了我们民族的坚强不屈与艰难奋斗,就是必然的了。改革开放以来,有过不少关于人们精神面貌的负面说法,而地震的发生令人们对于我们人民的精神状态刮目相看,这是意味深长的。

    其次我要谈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我们是一个大国,一个古国,一个文化上极有特点、极有独特魅力的民族。我们的文化爱国主义是无与伦比的。许多年前,我在国外讲学的时候一位朋友问我,为什么中国人那样爱国?我戏言道:中国有唐诗和中华料理。为了我的这个说法,复旦大学附中还特别命题令学生作文。一位移民欧美的华裔学人曾经对我说,他们在欧美生活的最大遗憾是文化共鸣的缺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杜甫诗句就难以与当地友人共享。近代以来,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太多的考验、挑战、怨怼与污辱,我们也的确应该对之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更新完善,我们终于看到了民族复兴、优良传统弘扬、普世成果的汲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希望与现实。我们怎么能不珍爱自己的唐诗宋词与粤菜鲁肴、珍惜我们的生活乐趣与内心表达?不论是大陆内地,不论是港澳台,面对地震,表现出来的凝聚力向心力,即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团队精神,使人们增加了对于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古老民族的不可分割、不可泯灭的信心。

    第三我要强调我们的仁爱之心。仁者爱人,我们的文化强调和谐,强调仁爱、忠恕、礼义,强调民胞物与、将心比心、感同身受。我们的理想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海之内皆兄弟。太多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与社会矛盾,严峻的现实与艰难的历史使命,使我们相当长期以来不能不更多地强调无情斗争的一面。近年来强调和谐、爱的奉献才刚刚开始,已经显露了成效。抗震救灾中有多少这方面的动人事迹啊。

    我们的民族精神同时也是与人类先进文明的价值观念互通互动的,我们同样感念世界各国人民与各国政府对于中国抗震救灾的支持。然而毕竟中国是太大了,振兴中华的任务是太艰巨了,中国的国情与文化传统是太有特色了,我们首先得依靠自身,依靠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没有其他选择。

(1)、读完全文,说说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爱国?
(2)、作者说汶川“地震的发生令人们对于我们人民的精神状态刮目相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3)、请补充完整横线的句子(温馨提示:诗句出自《月夜忆舍弟》),请说说为什么旅居欧美的华裔学者说杜甫的这句诗难以与当地友人共享?
(4)、各国人民与政府支持中国搞震救灾,但作者强调“我们首先得依靠自身,依靠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你能明白作者的深意吗?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放弃,是一种美德
曾庆鸿
①人生如棋,高明的棋手重视获取,也懂得放弃。有时需要丢卒保车,有时也需要丢车保帅。所以说,生活的艺术也就是放弃的艺术,学会放弃,学会放弃什么,守住什么,才算懂得生活。
②“放弃”或“放下”,是一种大境界、大智慧。佛陀在世时,有位婆罗门拿了两瓶花要献给佛,并请他开示佛法。佛说:“放下。”婆罗门放下左手的花瓶。佛又说:“放下。”婆罗门放下了右手的花瓶。佛还是说:“放下。”婆罗门满脸疑惑地望着佛,不知佛还要他放下什么。佛说:“我是叫你放下六根、六尘、六识。只有这样,你才能从生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可见,要放弃的不仅仅是有形的东西,名利、富贵、一切的烦恼,统统都可以放弃。
③秦末的项羽,论力论智,都不比刘邦差,但他却自刎而死,为什么?因为项羽不肯放下该放下的东西。
④第一,他没有放下过去的荣誉,起兵八年,大小七十余战,毕竟是过去的事了,但却成了他骄傲的资本。第二,他没有放下暂时的失利,认为自己“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而忘了另一条古训“胜败乃兵家常事”。如果他把这一切都放下,也许,项羽就肯过江东,一切从零开始,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⑤亚历山大是一位伟大的国王,他在征服了许多王国胜利返回的途中,病倒了。临终前,他终于明白了,自己没有放弃一些该放弃的东西,否则,他的寿命还可以长久些。于是亚力三大向将士们提出了三个遗愿:第一个遗愿是,我的棺材必须由我的医师独自运回去。第二,当我的棺材运向坟墓时,通往墓园的道路要撒满我宝库里的金子、银子和宝石。最后一个遗愿是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
⑥亚力三大第一、二个遗愿说明,生命和财富,一个人最终都是要放弃的。第三个遗愿说明,他是空着手来到这个世界的。
⑦放弃,必须有所失,但是得与失又是相对而言的。有时你自认为得到一些时,却有可能失去了很多;有时你显得失去不少,却有可能获得极大的收获,甚至可以说,没有失也就没有得,不要以一得而喜,不要以一失而忧,风物长宜放眼量。“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失之东隅”却会“收之桑榆”,熊掌与鱼不可兼得时,先要放弃几条小鱼,再去获取珍贵的熊掌。
⑧懂得“该放弃时就放弃”是一种大智慧;懂得该放弃什么,留下什么,则是一种更大的智慧。
⑨有一种放弃是对求之不得的事物的放弃,尽力而为之后,发觉此事与我无缘,能潇潇洒洒地挥手而去,另辟发展一己才华之道,这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阅读《凶手WiFi》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凶手WiFi
       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
       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⑨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⑩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网红店走红

材料一:什么是网红店?就是网红开的店,其实说白了,就是有一定用户量的人开的店。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颜值高,可能是产品风格独特颜值高,也可能是店铺的装修精美,主题鲜明。这种店通过颜值高的产品或店铺吸引顾客,从而促进消费。网红店的目标受众大多都是年轻人,无论是网红还是网红店,都可以说是年轻人追捧下的产物,所以,网红店呈现的也就是一种年轻化的状态。常见的网红店,采取的营销方式要么是饥饿营销,要么就是红人代言营销。饥饿营销的话,就是制造出供不应求的现象,在提升产品形象同时,然后增加销量,实现盈利,据说不少的网红店都曾雇人排队。制造火爆的假象。红人代言营销的话,无非也就是吸引红人的粉丝消费,通过网络上扩大营销力,最终实现盈利。然而,近几年,很多的网红店都是红极一时,然后都迅速地走向了衰败。

材料二:两家网红奶茶店——喜茶和奈雪の茶调查分析表

材料三:无论什么东西,和“网红”两字粘在一起,气氛就变得微妙起来,繁华商场里、老旧小区里装修风格骤然一变,独特、精致的“网红店铺”门前排着的长长队伍更是令人费解,比起“什么样的美食值得等上几个小时”这种问题,网红店本身就很迷。店里入座率、翻台率都不高,浪费率倒是很高,大多数人因为一句“据说是网红店”进门,点几份造型奇特的招牌美食,吃前先拍照,尝上一小口就开始P图两小时。“打卡”也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词,最开始被人用来形容跟旅行团出游,导游赶着游客们逛景点,游客们根本来不及享受好风景,拍了照就得走。如今是到著名景点、网红店铺拍照证明自己到此一游的意思。

为何人们热衷于打造网红品牌。网红店有个特质。就是面向的都是年轻人群。而年轻人想要追寻网红店的一个原因就是猎奇。有顾客说:“跟朋友在一起以前聊衣服、聊化妆品,觉得新品牌新的流行趋势时髦,现在网红店也是一种流行呀。也会互相推荐。如果自己能在朋友圈第一个发出网红店打卡图,可以证明自己是个社交很强的人,经常聚会外出,知道最新鲜的事物。

材料四:网红店可能会有两大“死因”。许多网红店都是因为出色的营销而爆红网络,还有一些网红店是由于品牌概念而被大众熟知。但营销推广对于品牌建设更多是锦上添花。背后还是需要强大的产品力做支撑,如果没有足够的产品力,便无法形成复购,把持续的生意做成一次性生意。多数明星开的餐饮网红店都存在产品力不够的问题,比如据称韩寒开的“很高兴遇见你”、孟非的小面馆……消费者一直都有名不副实的吐槽,大部分明星网红店都以失败告终。网红店短期爆红可以让品牌快速扩张,但快速扩张后对于餐饮行业,其供应链的管控、店员的培训管理、店铺的运营都会有不小的压力、这些供应链及运营的问题其实都是餐饮行业常见问题。只是大部分网店往往是营销导向,容易低估供应链及店铺运营难度,忽略行业本质,房租、食材、人工成本高居不下,最后只能关门大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鳝鱼骨里有妈妈的味道

林清玄

    ①小时候,我家门前的“亭仔脚”(就是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

    ②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间,远远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香味猛然飘进我的鼻子,把我勾到摊子前面,我便低着头绕过巷子,回到家里。

    ③为什么要低着头呢?

    ④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们根本吃不起。

    ⑤不要说炒鳝鱼,连鳝鱼面也吃不起,我们家兄弟姐妹很多,如果一人吃一碗鳝鱼面,恐怕需要花掉家里一星期的饭钱。

    ⑥妈妈经常向卖鳝鱼的妇人央求拜托,剖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妈妈深信鳝鱼的骨头充满钙质,还有各种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

    ⑦每天晚上,妈妈总会从鳝鱼摊提回一大袋的骨头,洗也不洗就丢到大锅里熬煮。

    ⑧为什么洗也不洗?

    ⑨因为,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

    ⑩熬过两三个小时,鳝鱼骨头几乎在锅中化完,汤水变成咖啡色,水面上浮着油花,这时,妈妈会撒一把葱花,关火。

    ⑪鳝骨汤熬成时,夜已经深了。

    ⑫妈妈把我们叫到灶间,一人一碗汤,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来的面包皮,在锅里烤热了,变成香味扑鼻的饼干。

    ⑬我们细细地咀嚼面包皮,配着清香的鱼骨汤,深深地感觉到生活的幸福。

    ⑭只要卖鳝鱼的来摆摊,我们每晚就一定会喝鳝鱼骨汤,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最好的美味。

    ⑮妈妈担心我们会吃腻,有时会在汤里加点竹笋,或下点蛋花;有时会用豆腐红烧,或与萝卜同卤……固然用的都是普通的食材,却充满了美味的魔法。

    ⑯最神奇的,算是炸鳝鱼骨了。

    ⑰鳝鱼骨本来是歪曲扭动的,下了油锅时忽然被拉直了,一条一条就像薯条一样,起锅时撒一些胡椒盐,香、酥、脆,真是美味极了。

    ⑱我吃了好几年的鳝鱼骨头,一直到我去外地念书。偶然回到乡下,喝到妈妈亲手熬的汤,总是觉得美味如昔,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妈妈把深情与挚爱熬进了那平凡的汤里,使我们身强体健,在普遍营养不良的乡下孩子中,我们总是气色红润,精神饱满。

    ⑲也许是小时候吃不到鳝鱼,长大之后,只要到馆子吃饭,看到有卖鳝鱼的,总会点两道来吃,一边吃一边怀念那一段艰苦的岁月。

    ⑳妈妈早已离世,在异国的雪夜中,我想到再也喝不到清炖的鳝鱼骨汤,再也不能一口一口细细体会妈妈的深情。想着想着,我的眼泪一滴一滴地落下,像窗外的雪花。

(选自《感悟》)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母爱浓浓柿子香

①晚秋时分,我回到家乡看望年老的父母,正赶上柿子成熟。母亲知道我爱吃柿子,见我风尘仆仆地归来,就挎上小筐,到园里摘柿子。

②园子不大,但柿子树却种了六棵,在整个园子里很显眼。母亲说,娘知道你们爱吃柿子,所以就和你爸多种了几棵,预备你们回来好好吃。

抬眼望去,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点缀在碧绿的叶子中间,恍惚之中灿若星辰。我伸出手摘下一个,草草地擦了擦,送入口中,甜甜的,很是爽口。望着母亲摘柿子的身影,我受到极大的触动,顷刻就将自己记忆的闸门打开,悠悠童年里的一切鲜活情境都展现在了眼前。

④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时物质相对匮乏,苹果、鸭梨这些看似普通的水果还很少见,称得上水果的东西,恐怕只有园子里的柿子了。

⑤童年时期那有限的一点柿子却是赖以成长的好东西,如今想来,它是那么得弥足珍贵

⑥记得母亲曾用一只筐装柿子,挂于高高的房梁之上,清香四溢,充满了诱惑。但我们只有眼馋的份,却够不着,这只筐子高高在上,只有父母能够掌控。母亲的用意非常明确,她教我们五个孩子查数,谁查得好,查得多,谁就能得到奖励,奖品当然就是一枚好吃的柿子了。

⑦她教我们读书认字,用她那本四角号码字典,教我们字的读音和笔画。为了吃柿子,我们哥几个努力学习,争取最先吃到装在筐子里的柿子。就在这样的激励下,我们在未入学时就学着查数、认字,还没上学,就已经认识了不少字,甚至可以磕磕绊绊地读报纸了。

⑧柿子是我童年时期最为喜欢的果品。它营养丰富,含有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它甜腻可口,摆在面前就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冬季吃冻柿,那更是别有一番味道的。

⑨其实,柿子用途并不单一,除供鲜食外,母亲还将柿子制成柿饼、柿干、柿汁蜜、柿脯等,偶尔也加工成糕点和风味小吃。母亲总像变戏法一样,花样翻新,让我们健健康康地度过了那段有些艰难的岁月。

⑩而今,立于自家的园中,望着母亲采摘柿子忙碌的背影,翻起童年的记忆,历历在目,每每回忆起来,还是觉得童年的一切是那么温馨难忘。

⑪岁月倏忽而逝,柿子陪伴了我的整个童年,如今,我已迈入中年的门槛,和柿子仍旧不离不弃。柿子还是那个柿子,我却依然百吃不厌,视若珍宝,母亲为了让我吃到新鲜的没有农药的柿子,总是不顾劳累,在园子里忙忙碌碌,柿子刚刚成熟,她就忙不迭地通过货车或委托城里亲朋用私家车,给我捎柿子,每次都捎来满满一筐,让我蜗居城里也能吃上可以绝对放心的柿子。

⑫我感恩母亲,是她让我拥有了一个美好的童年,给我很多关爱,在我步入中年了还能让我一饱口福,圆我与柿子的未了情缘,丰满充实我的人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回望钱学森

①一次,是在中科院一位朋友的办公室。我去时,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这一套手稿,分两卷,五百多页,是从钱学森早期的手稿中遴选出来的。我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不如说是艺术品。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 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 长短有度,中规中矩。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 到他的唯美人格。如是我闻: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 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时,他自我感觉是:“不满意! ”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 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 ”,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 科学上没有最后! ”

②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几句老实话。回顾学生时代,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 们:“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是八十多分;我考取上海交大,并不是第 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一等,而是二等。”八十多分,第三名,二等,这哪 里像公众心 目中的天才学子?然而,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惊讶, 因为他们 已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画等号。

③钱学森的天才是不容置疑的。麻省理工的学子对他佩服不已。有一回,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 道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个与此题目无关但也十分困难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 续在黑板上写算式。“光是能在脑袋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一位叫作哈维格的学生回忆, “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 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算式,而同时又解决另一同样繁复的问题,真是令我大感不解!”

④天才绝对出自勤奋。钱学森在加州理工的一位校友回忆:“一个假日的一大早,我在学校赶功课, 以为整栋楼里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把留声机开得特别响。 乐曲进入高潮时,有人猛力敲我的墙壁。原 来我打扰到钱学森了。后来他送我最新论文,算是对曾经向我大吼大叫聊表歉意。”

⑤关于归国后的钱学森,这里补充一个细节。你注意过钱学森的履历表吗?他先担任国防部五院 院长,然后改任副院长。这事不合常规,怎么官越做越小,难道犯了什么错误?不是的。原来,钱学 森出任院长时,只有 45 岁,年富力强,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光。但是院长这职务是一把手,什么都得管。 钱学森不想把精力耗费在这些琐事上,就主动打报告,辞去院长职务,降为副院长。这种胸怀与情操, 很少有人能与之匹敌。

⑥钱学森有着十分粗犷而任性的另一面。他当年的学生们回忆,他上课总要迟到几分钟,正当大 家猜测他今天是否会缺席时,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直到用细小 而工整的字迹填满所有的黑板为止。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说:“第二面黑板上的第三个方程式,我看 不懂。”钱学森不予理睬。另一个学生忍不住问:“ 怎么,你不回答他的问题吗? ”钱学森硬邦邦地说: “他只是在叙述一个事实,不是提出问题。”又有一次,一个学生问钱学森:“你刚才提供的方法是否万 无一失? ”钱学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说:“只有笨蛋才需要万无一失的方法。”期末考试,钱学森出 的题目极难,全班差不多都吃了零蛋。学生有意见,找上级的教授告状。钱学森对此回答:“我又不是 教幼儿园!这是研究所!”

⑦还有更加不近人情的描述:钱学森在校园中是个神秘人物。除了上课,教师和学生都只偶尔在古 根海姆大楼跟他擦肩而过。他总是把自己关在研究室里,学生跑去请教问题,他随便一句“看来没问 题嘛 ”,就把他们打发走。有时他完全封闭自己,不论谁去敲门,哪怕是事先约好的,他也会大吼一声: “滚开! ”

⑧以上细节,恐怕都是真实的。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这样的大师也更加令人喜爱。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