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老残游记>的文学技术》同步练习

《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写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语烂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地的描画。在这一点上,这部书可算是前无古人了。

……

 这就是说,不但人有个性的差别,景物也有个性的差别。我们若不能实地观察这种种个性的差别,只能有笼统浮泛的描写,决不能有深刻的描写。不但如此,知道了景物各有个性的差别,我们就应该明白:因袭的词章套语决不够用来描写景物,因为套语总是浮泛的,笼统的,不能表现某地某景的个别性质。我们能了解这段散丈的描写何以远胜那六句五言诗,便可以明白白话文学的真正重要了。


(1)、作者在评价《老残游记》时,发表了怎样的见解?作者使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2)、这段话对你写作有什么启发?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进城送梨

    ①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院子里的梨熟了,让我摘些带回城里吃,说要不是他的腿跌伤了,早送梨进城了。每次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我总是支吾着应付他,说等休息时会抽空回家。可心里却想,特意回家摘些梨带回城里,好像城里没有梨似的。回家一趟,时间浪费了不算,那车票钱足够买几十斤梨。再说今年的雨水多,梨不甜。因而,我未把回家摘梨的事放在心上。

    ②谁知,中秋节前的一天,父亲瘸着腿突然出现在家门口,身后背着一只蛇皮袋,像一个行乞的老人。我连忙接过父亲的蛇皮袋,挺沉!父亲紧跟在我身后提醒着,袋里放的是梨,轻点放下,别把梨碰伤了。一听父亲是送梨来的,我有点没好气地埋怨起来:“爸,你腿还伤着呢,大老远送梨来干嘛?要来也不打个电话,我好去车站接你呀!”父亲愣住了,好一会儿才说:“你……你们忙,没时间回家摘梨,我总不能看着梨长在树上烂掉呀!就过节了,中秋节也可以用它敬月啊!”父亲涨红了脸表白着自己进城送梨的理由。

    ③妻回来了,一听说父亲特意送梨进城,也埋怨起来:“爸,你以后别这样,知道吗,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卖梨的,才几毛钱一斤!”父亲被妻的话呛得没一声言语,一副局促不安的样子,仿佛自己走错了家门。

    ④我和妻的话对父亲有着一种无意的伤害。中饭时他很少说话,吃得也很少。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收拾好蛇皮袋,父亲执意要回乡下。我再三挽留,父亲却执拗得像个孩子。在去车站的路上,父亲耷拉着脑袋,一瘸一拐地走在我的前面。我劝他别把我和妻的话放在心上,父亲只是默默地走路。望着父亲花白的头发,一种不可名状的愧疚感像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我心上。

    ⑤回到家中,看到餐桌上一只只青翠的梨,我的眼睛湿润了,眼前出现了十几年前父亲带我们忙着栽梨树苗的情景……

    ⑥妻走过来,对我说:“把梨送给邻居吧!”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妻见我如此神情,抢下我的梨,去厨房清洗、削皮。等她把去了皮的雪白的梨递给我时,我轻声说:“你也该尝一口,家里的梨真甜!”妻或许听出我的话外之音,也削了一只吃起来。她刚吃一口,便惊讶地叫道:“这梨,怎么这么甜!”

    ⑦父亲送来的梨,美美地喂足了我们今年因多雨而厌吃水果的胃。我奇怪,父亲是用什么方法种出如此甜津津的梨的。

    ⑧过了几日,我和妻回乡下看望父母。回到家,父亲没在,去了屋后的田里。我和母亲说起父亲送梨的事。母亲说:“对梨树呀,你爸可费神了。他早就从天气预报中听到今年雨水多,一开春,就请人在梨树周围竖起了四根竹篙。梨树挂果后,每逢雨天,他总是扯上塑料布替树遮雨,说这样长熟的梨可以原汁原味。他呀,早把这棵梨树当作自己的命根子了,有虫也不喷农药,宁愿自己站在凳子上,踮着脚捉虫,施的肥也是农家肥,说这样的梨才算是绿色食品。”母亲还说:“你爸看着梨一天天长大成熟,常在嘴边念叨着一句话‘人老了,不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了,只有这树上的梨,能让他们甜甜心’。”

    ⑨听着母亲的话,我的眼里含满了泪水,透过窗户,望着院子里依然静立在梨树旁的竹篙,感觉那是一束束爱的光柱。

(选自《时文选粹》,有改动)

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站在山脚下的人

    27岁时,他从牧师转行去当画家,深信自己会在绘画艺术上有所成就。

    一天,他拿着自己的几幅临摹画作,去巴黎向一位知名的画家求教,希望他能指点一二。可一连去了好多次,对方都以他的作品太稚嫩,根本不具备绘画天赋为由拒绝给他指导,甚至连面都懒得见。

    无奈之下,他只好守在这位画家的院门口,希望能在他出门时拦住他。

    一天,画家果然被他等到了,“我对您的才华仰慕已久,请您务必花几分钟时间,指点一下我的作品。好吗?”说完,他便将自己的画双手奉上。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位画家不但没有伸手去接画,反而以无比轻蔑的语气说道:“让我去看一个无名小卒的画,除了浪费我的时间外,没有任何意义。”

    对方的话极大地伤害了他的自尊,但他还是稳了稳情绪,然后微笑着说道:“如果把绘画艺术比作一座高山,那么现在的您无疑是站在山顶的那个人,而我则毫无疑问是站在山脚的那个,您若是朝下看我,自然觉得我渺小得如同一只蚂蚁。”

    大画家听后哈哈大笑:“既然你懂得这个道理,就应该知趣地离我远一点!”

    他点了点头:“从下一刻起,我便会离您远远的。可是,难道您就不想知道山脚下的人看山上的人是怎样的感觉吗?”

    “什么感觉?高山仰止?”大画家得意地反问。

    “不,我在山脚朝上看您,同样也觉得您渺小无比。”他淡淡地答道。

    就在那位画家惊愕不已时,他接着说道:“人是不能永远站在山顶的,无论他站得多高,始终都是要下来的;而站在山脚的人,只要肯努力,也一定有登上山顶的一天,不是吗?”

    后来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攀上了绘画艺术的最高峰。不错,他正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文森特·梵高。

阅读课文节选,回答问题。

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战士们是怎样想的呢?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我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他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就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他又指了指狭小潮湿的防空洞说,“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闷得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不能晒,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啊。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遛达边说话也行。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所以,”他又把雪放到嘴里,像总结似的说“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这点苦又算什么哩!”我又问:“你想不想祖国啊?”他笑起来:“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我接着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们什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一定恰当啊,我们是想要这么大的一个东西……”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怕我不明白,“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地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秋天容易创造童话,秋天适合听童话。请阅读下面这则童话,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说谎的男孩

[法]皮埃尔·格里帕里

从前有个喜欢说谎的小男孩,他喜欢说谎简直到了你们无法想象的地步!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事情,他都无缘无故地说谎。他很用功,很勤劳,很勇敢,很谦虚。可是他就是这样平白无故地说谎,对他自己和其他人没有任何好处。这是他唯一的缺点,可又是非常非常严重的缺点,以致别人对他所说的话根本就无法相信。

有一天,他的母亲实在受不了了,便带他到一位女医生那儿去,请她瞧瞧他儿子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位女医生实际上是个仙女,她坐在一个雪白雪白的大房间里面,房间里放着各种各样的金属器械。她身穿一件工作衣,戴着一副玻璃架子的眼镜。在母亲介绍情况时,女医生一声不响地听着,随后问小男孩道:

“昨天你干什么了?”

“他去上学了。”母亲说。

“让他自己回答,”女医生说,“孩子,你告诉我,你在学校里干了些什么事?”

小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女教师把我们带到月亮上去,我们钓到了一些月亮鱼!”

“这是不可能的!”母亲说。

“让他讲!”女医生说,“中午你在家里吃了些什么?”

“一块烧焦的木头和一根腐烂的骨头!”

“哪有这种事,您知道……”母亲说。

“让他讲,让他讲……那么下午呢,下午你干了些什么事?”

“下午他有一节图画课,”母亲轻声说。

“唉,请您让他讲嘛……那么,你画了什么?”

“我画了同桌的耳朵。他长了三只耳朵,可怕极了。”

听到这样的话,母亲伤心极了,她一句话也不再说了。女医生则除下她的眼镜,用她右手的手心轻轻地揉着自己的眼睛。

“我看……”她终于说,“好吧,既然这样,我要送你一件礼物:从今天开始,你不会再说谎了。”

“永远不说吗?”

“永远不说!”

“一生都不说?”

“一生都不说!”

“如果我还想说谎呢?”

“即使你想说谎,你也不会再说谎了,”女医生接着说,“不管你说什么话,你说的话都将变成现实。所以,从今以后,我劝你在开口讲话以前要先好好想想!”

当天晚上,小男孩的母亲对他说:

“是上床睡觉的时候了,你知道吗?”

“我不敢去,妈妈。有一只狮子睡在我的床上。”

“唉,别说傻话了,你快去睡吧。”

小男孩是很听话的,他不声不响地走了。可是就在他要走进自己的房间时,他吓得站在门口愣住了:一只黄色的大狮子躺在床上望着他。看到这一幕,他扭头就跑,跑到他母亲那儿对她说:

“妈妈,我刚才没有讲真话:我床上没有狮子。”

“我知道没有嘛,亲爱的,去乖乖地睡吧,我就去和你道晚安。”

小男孩又回到自己的房间里。他有点怕再看到那只狮子,可是狮子已经不见了。

你们一定会想,这件事是值得深思的。可是我们这位小朋友爱说谎的习惯,还是不能一下子就改掉。

一天早上醒来时,他对母亲说:

“你知不知道,妈妈?昨天晚上学校里遭了火灾,学校全被烧光了!”

“别说蠢话了,”母亲说,“去梳洗吧。”

小男孩没有多说,去梳洗了一下,穿上衣服,吃过早餐,高高兴兴地去上学,甚至把刚才自己讲过的话也忘了。走到将近学校的拐角处,他闻到有一股烟火的味道。他马上又从原路折回,来到自己的家门口叫道:

“妈妈!妈妈!”

他的母亲出现在窗口上,说:

“什么事,亲爱的?你忘了什么东西吗?”

“妈妈,我刚才没有讲真话:学校没有烧掉!”

“我知道没有烧掉嘛,亲爱的,你赶快去吧,你要迟到了!”

小男孩又回去了。走到学校拐角时,他看到学校好端端的在那儿,雪白的墙壁,坚固而结实。烟火倒是有的,不过那是从广场中间一堆枯叶中升起来的。

从这件事以后,小男孩一连十天没有讲过一次谎话!可是到了第十一天——那是一个礼拜天——他实在憋不住了。就在他母亲准备和他一起去看望外祖母时,他突然嚷道:

“妈妈,你不知道吗?外祖母死了!”

母亲顿时脸色煞白,气呼呼地说道:

“别说傻话!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他们默默地走出门去,穿过城市。来到外祖母家门口时,他们看到有一大群人围着,就像街上发生车祸时一样。有男人、女人,还有两三个警察。他们都在指手划脚地议论着什么事情。小男孩感到害怕了。

“妈妈,我刚才没有讲真话:外祖母没有死,她身体很好!”

“我知道她身体很好嘛,亲爱的!”母亲说,不过她也在哆嗦。

他们加紧步子向前走去。外祖母站在门口,身体非常健康,不过她在生气,面孔也红了!因为在一刻钟以前,有一个强盗拿着一把刀闯进了她的家……幸好外祖母很勇敢,她抓起一把火钳和强盗打了起来。她大喊大叫,邻居们听到后都赶来帮助她。强盗拔脚就逃,但已经太迟了:逃出一百米远就被抓住了。

总之,这件事圆满结束了。可是这个小男孩──他是非常爱他的外祖母的──吓得从此以后再也不说谎了,或者至少可以说,几乎再也不说谎了……有时候他偶尔再想撒个小谎时,他总要再三考虑,绝对不让他的话有损于任何人。(有删改)

阅读小说,回答问题

蓝色的还是带条的

 格里高利·戈林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去年秋天,单位派我来莫斯科出差。我到了莫斯科,先找一家旅馆安顿好随身带的东西,然后在一家小饭店吃过午饭后就去忙正事儿——逛街去了。

我在一家百货商场门前,看见那儿正排着一个长长的队伍。我很高兴,猜想那儿肯定是在卖什么好东西。因为大家都这么认为,只要一排队,那肯定是在卖什么好东西。后来我又仔细观察了一下,确信那儿现在正卖的东西肯定难得一见,因为队伍非常长,从街上就开始了,然后又沿着一楼的楼梯往上排,都看不见尽头。

我急忙朝队尾走了过去,问边上的一个女人:“谁是最后一位?”

那个女人回答:“我是最后一个。”

我又问:“这儿卖什么呢?”

那个女人说:“到底卖什么呢,我也不知道。只是有人出来说,后来的就不要再排了,已经没有这么多了。”

可我还不死心:“那他们卖的那个东西多少钱啊?”

那个女人如实相告:“20个卢布。”

我一听很高兴:“价格还行,就排一会吧。”

我站在队尾耐心地等待着。

陆陆续续又来了一些人站在我的后面。现在我站在队伍中间,感觉舒服多了,因为后面有人给我挡风了。

我就这样一直在队伍中排着。

只是我心里没底,不知道大家在这儿到底排什么呢?我找机会问了几次周围的人,这儿到底卖什么呢?是吃的、穿的、还是用的?

没人回答我。一半是跟我一样,不知道;另一半是知道却不说,故意让我们这些不知道的着急。

那我也还是不想走开。

突然,上面闪出一个售货员大声说:“大家听清了:只剩下15号的和16号的了!”

说完,她转身就回去了。

人群里一阵骚动。我的心也悬了起来,不知道剩下的这两个号是不是合适。不过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想,办法总是有的。要是小,就撑大点儿,要是大,就改小点儿。要是用电的东西,我们就安个变压器。

不管怎么说,我是等定了。

一个小时后,突然传出来一个消息说,这个东西也可以去一个什么三号柜台买,不用排队。

既然不用排队,那就挤吧。于是众人蜂拥而上,把我夹在了中间,我被连推带拥地挤到了三号柜台前。

一个女售货员朝我大喊:“你要什么?”

我喘着粗气说:“就要你现在卖的这个东西!”

她一听更火了:“我是问你要蓝色的还是要带条的?”

我不得不央告她说:“求求你了,你先给我看看什么样吧。”

可她真不给面子:“你想的倒美!这都包着呢!”

我已无可奈何:“那就蓝色的和带条的各来一个吧。”

我交了钱,抱着两个盒子又开始往出口挤。感觉一个盒子重一点儿,一个盒子轻一点儿,里面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晃动……周围的人还在挤来挤去,推推搡搡,一不留神就得被挤倒。

突然一个乌兹别克老头拦住了我的去路:“好孩子,你卖给我一个吧。就为这个东西我这都是第四次来莫斯科了!”

我说:“老爷爷,也许我能卖给你一个,只是你得先告诉我,我买的这是什么东西。”

可老头的回答让我大失所望:“这个东西用俄语我不会说,就算会说,我也不知道。”

我只好对老头说:“那你还是自己去挤吧。这个东西我自己也需要。”

老头还想和我商量。我为了躲开老头,往旁边一侧身,结果脚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我从楼梯上滚了下去……

第二天我在医院里醒过来后,马上问值班护士:“护士,我的东西呢?”

“什么东西?”护士问。

“就是我买的那两个东西。”

“你买了两个什么东西?”

“什么东西,”我说,“我也说不清楚。”

“那你什么时候想起来,我们什么时候让你出院。”

阅读

总有梨子路过秋天

李柏林

①外婆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梨树。

    ②从我记事起,它就在那儿,长得高大壮硕。夏天的时候,供我们遮凉避暑。秋天的时候,结满梨子。

    ③有时候风儿吹着吹着,便听见声响,一只梨子重重地摔在地上。这些声响,从来都不会触动我,对我来说,都已司空见惯。这棵树每年都会结很多的梨子,也会有很多的果子掉落。

    ④外婆从屋内走出来,捡起梨子,又随手摘了几个伸手够得着的梨子,进了厨房。每到秋天,我总是会咳嗽,在老一辈人的思想中,是药三分毒,一定要食补。于是,外婆便在那低矮的厨房里给我熬梨汤。

    ⑤梨汤是用瓦罐熬的,很像煎中药。外婆守在旁边,她给了一个梨子足够的虔诚,也让梨子在我的心中变得沉重。接着,外婆给我盛上一碗梨汤,因为这梨汤和咳嗽联系在一起,它在我的印象中便不再美好。

    ⑥成人后,我住城里。外婆还是会让外公每年秋天扛着一口袋梨子送到我家。那些梨子甚至放到腐烂,我也不愿意吃。可是外婆依旧送,年年如此,而我却不以为意,因为我本就不喜欢吃梨子。

    ⑦去年秋天,朋友夏夏说她那边盛产秋月梨,要给我寄一箱。我没告诉她关于梨子的那段并不美好的回忆,说着自己不爱吃,她说没关系,可以熬梨汤啊。秋月梨收到后,我不忍辜负远方的心意,准备尝一尝,没想到梨子汁水饱满,我竟不忍拿它去热汤了,还专门买了好看的果盘,将它们置于餐桌之上。那个时候,我才觉得梨子变得美好了。

    ⑧今年去兰州游玩,临行时朋友默默送了我一袋香蕉梨,说我肯定喜欢吃,因为有冰激凌的口感。我在车上尝了一个,觉得新奇,于是上网搜了搜,才发现这梨子还有一个名字,叫阿婆梨。

    ⑨秋雨缠绵的归途啊,我又想起了我的外婆,想起了那些从树枝上掉落的梨子,想起了充满咳嗽声声的童年。我想,外婆种梨子,不过是希望我能在秋天有一碗热汤喝,而朋友赠我以梨,不过是想让我体会秋天的美好。不论是外婆的大黄梨,还是朋友的秋月梨、阿婆梨,都是他们对我的真心啊!

    ①秋风将起,秋雨未落,想到有人还惦记着我,并奉上一片心意,便从心底生出一阵暖意。梨子仿佛与秋天一期一会,而人生漫漫,那些我记挂的人和记挂我的人,都能在梦中频频相会。

 (选自《平潭时报》2023年10月12日,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