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世间最美的坟墓》同步练习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作者是如何高度概括出托尔斯泰墓给作者留下的总体印象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钢管滑梯上的天使
                                                                                                 张揆辅 
       ①从我家到最近的银行,要经过一个垃圾堆,那里是路人掩鼻而躲的污秽地,却是拾荒者的天堂。在一个周末的早晨,我在那里看到一位天使
       ②她大约五岁的模样,眉清目秀,纵是满身尘土也掩不住她眼中的灵气。然而不幸的是,这小女孩并不是在那儿点化垃圾,而是跟着父亲拾荒。看着她在垃圾堆上欢快地走动,我的心猛地沉了一下,多乖巧的女孩,却陷入贫困生活里,若给她换一对父母,穿上名牌童装,她必定会变成人间幸福的小天使
      ③为什么我要路过此地,因为我要去取钱,儿子嚷着学钢琴,当然得满足他,这是一个极高雅的爱好,虽然花费不菲。我从银行回来的时候,小女孩依然在,她的父亲正坐在破纸板上休息,一脸爱意地看着他的宝贝女儿。那眼神足以让我心醉。
      ④回家后,太太带着儿子奔辅导班去了,我站在阳台上抽烟,在烟雾缭绕中体味一些自己不能改变的痛苦。突然,我看见楼下走来一对父女,钻进不远处的棚子里去了,那对拾荒的父女居然就住在附近,他们什么时候住在这里的?我无法知晓,在平日里,谁会注意他们呢,包括我自己。
      ⑤我继续在阳台上观望。不一会儿,棚子里走出一个青衣女人,在外摆好了小凳,喊着什么,那对父女就跟着出来了。(A)他俩在女人的监督下,浇着盆里的水洗手,然后就聚拢一圈啃馒头。旁边的空地上,堆着小山似的纸板和杂物,那是他们的财富。
      ⑥吃过饭后,女人开始整理刚拾来的东西,男人从棚顶抽出两根钢管,斜靠在墙上,然后很认真地调整。“他在干什么?”这问题刚刚在我心头产生,随即就有了答案。只见女孩欢快地跑过来,由父亲高高举起,顺着钢管滑梯尖叫而下,滑了一轮又一轮。
      ⑦很奇怪,我居然有了被感动了,默默地,噙着眼泪看他们嬉戏。我原以为,贫困的生活会让他们愁眉不展,哀叹连天,可是,我看见的却是淳朴的欢乐,看见一个孩子正在享受她的童年,与其他孩子无异。
       ⑧(B)正收拾垃圾的女人被嬉戏声吸引 , 扭过头看,继而定定地站着笑。她是母亲,抱孩子的是父亲,也在笑,而在钢管滑梯上的,正是他们的天使 , 即使没有名牌童装,她依然是天使。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潜浮
        ①小说稿子写出来以后,我找到的第一个读者就是舰队司令。倒不是拍马屁,手头这部反映潜艇部队的东西,得以写成,这位中将确实帮了不少忙,有他说句话,体验生活、采访乃至创作便都遇上了绿灯。其实,他并不是对我情有独钟,钟情的是他钻了二十多年的潜艇。  
        ②中将破例在家里给了我一个小时,谈他连夜看完稿子后的看法。昨晚他翻了大半夜的身。老伴在一边表示了对我的不满,于是我非常感动,连忙掏出了笔记本。  
        ③临到谈话结束,司令顺手又翻了翻稿子,再合上,看一眼而后不经意地问:就用这个标题?我点了点头。对这个题目我是非常得意的——《沉浮的国土》,拿这个来比我们的潜艇,最贴切不过了。 我提个建议,能不能把这个沉字改成潜字?司令依旧是随意说说。 
        ④我没有吱声,想了一会儿,说:我觉得还是用沉字好。
        ⑤ 潜字也不错,让人一下子看出写潜艇的。‛
        ⑥我沉默着。大概是见我没有点头,他又说:我这只是参考意见,还是你们作家定吧。 
        ⑦我也赶紧说:我回去一定认真考虑首长的指示。 
        ⑧不是指示,是意见,仅供参考。司令更正道。
        ⑨话虽这样说,回去后我还是费心思琢磨了半天,想来想去还是觉得用‚沉字比潜字好。首先潜浮不符合一般读者的语言习惯,拗口。用‚沉‛字感觉上比较凝重,不仅表现了潜艇的运行状态,也喻示了新中国潜艇事业的坎坷历程。换了潜,是可以很快让人明白写的是潜艇生活,但这恰恰是小说题目的大忌,没有了悬念和想像的空间,自然失去了应有的诱惑力。而且文学味和作品气势也要受到影响。   
        ⑩我把自己的意见给出版社的编辑说了,他也有同感,还说:要是真依他改了,没准书的征订数要下降。看来,只能用原来的题目。可是,司令那儿怎么交代呢。编辑笑了:你也真是个实在人,你以为他那么大一个司令整天闲着没事,老是惦着你这个题目呢?他那样说,不过是表示一下对创作的关心,再则,也显示一下他在这方面不是外行罢了,这种事兄弟见得多了。你放心好了,他在军事上是天才,在文学上就比你差远了。 
        ⑪于是我有些脸红,觉得自己过于自作多情了。是呀,一个舰队那么多兵那么多舰艇,每天有多少事他都忙不过来,哪里还会有空惦记着我这本书的题目?退一万步,即使他果真还记得,不改也没什么了不得,他不是说仅供参考吗?原来还想多让几个人看看提提意见,算了吧。就这样,稿子进了印刷厂。 
        ⑫大概是半个月之后,编辑突然来电话,说小说的题目变了,沉字改成了潜字。我吃了一惊,忙问是怎么回事。原来,司令亲自给出版社的头头打了一个电话,就是为题目上的那个沉字。他依旧是提出了那个参考意见。可是社里却不敢不认真地‚参考‛,马上通知改变书名。 
        ⑬我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没想到这老头子会在这件事上较上劲,何苦呢?这么大的首长,这样干未免有些太那个了吧?终于我明白了:他开了口,我却不尊重他的意见,事情虽小,却确实有个面子问题。只是他这样做…… 
        ⑭我也是个有个性的人,自此再也没去找他。书出来了以后,也没给他送。当然,出版社自然会给他寄的。看着这封面上的那几个字,我心里总像塞了什么似的。 
        ⑮半年后,一位潜艇艇长到北京出差,顺便来看看我。他说那本书他们都看了,都反映说不错。还说,他们的老首长,舰队司令都说这个作家怎么不见了,连书也不送一本来。首长惦着你,你有机会到舰队去看看他。他说。 
        ⑯他这么一讲,我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一激动就把改题目的事讲了出来。  
        ⑰当然是用潜了。你知道不知道,自从一次潜艇触礁下沉后,潜艇兵都不再说沉字,就像舰艇兵吃鱼时不说翻过来、航空兵不说一路顺风一样。舰长说。   
        ⑱我一愣,好半天说不出话来——幸好没用那个沉字!  
        ⑲他怎么不跟我讲明呢?‛
        ⑳你也不想想,这些忌讳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他那么大的首长,怎么能说呢?‛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后面小题。

       文段一: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便于北上伐齐,开通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运河——邗沟,用来运兵运物资。此后,秦、汉等朝都整治改造过运河。所以,隋统一全国后,为调和南北物资差异,同时解决调兵速度缓慢的问题,隋炀帝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的大运河。它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长达2000多千米,是迄今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文段二:由于各段河道水位、水流等有很大差别,开凿运河需要解决很多技术上的难题,例如水位高度差的问题。大运河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形成了达40米的水位落差,船行进的动力不够,无法直接通过。为解决这一问题,河工们摒弃了河道直上直下的设计,而将运河修成“之”字形的弯道。因为弯曲的河道可以拉长船只航行的距离,减小船只在航行过程中与地平线形成的夹角,从而减小船只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动力。这种科学的设计体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文段三:当年隋炀帝为巩固统一大业,更为了满足他下江南游玩的私欲,不断加快开凿进程。在大运河开凿的过程中,隋炀帝对征调的河工极其苛刻。他曾派人将木鹅从上游放下,如若搁浅,就会严惩甚至杀害负责施工的河工。运河通航后隋炀帝每年都要乘龙舟游江南,耗费无度,使沿途百姓倾家荡产。如此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所以唐代诗人胡曾有诗云:“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大运河开通后,运河沿岸逐渐兴起了几十座著名城市。这些城市客商云集、贸易繁盛,成为运河上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伴随着城市的兴起,运河流域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它吸纳了吴越、齐鲁等地文化的精髓,还融合了外来文化的特色,具有多样性与包容性统一的特点。大运河有着如此巨大的作用,所以唐代诗人皮日休发出感叹:“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经典和我们

       ①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②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我们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③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慎于选择。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这是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

       ④古往今来,书籍无数,没有人能够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幸亏我们有时间这位批评家,虽然它也未必绝对智慧和公正,但很可能是一切批评家中最智慧和最公正的一位,多么独立思考的读者也不妨听一听它的建议。所谓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我们提供的建议。

       ⑤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不妨就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质量的一种检验。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我的意思是说,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多么遥远。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