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2019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卷

文学作品阅读

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贾平凹

    浅浅是我的女儿,从小就喜欢写诗,我只觉得好玩可爱,但从不鼓励她将来要当作家诗人。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人活得太累,并且我极不爱听文二代之说,这样的帽子很容易被戴上,既丑陋,又硌得脑袋疼。在二三十年里,我仅呵护她的上学,就业,结婚,指望着一切能安康平顺,岁月静美。等到她的两个孩子终于上小学了,家里没了零乱和嚣烦。有一日她送我烟酒还有几首诗,我才知道她其实还一直写诗,只是有的写在日历上,有的写在手机上,有的能念出来还没有写下来。

    唉,诗这东西像种子一样,有土壤水分了就要拱土发芽,生叶抽枝的。我读了那些诗,觉得有意思,她说够不够发表水平,我说,就是够发表水平也不要发表,诗可以养人,不可以养家,安分过一般日子吧。

    她是听我话的,生活得简单而安静,偶尔给我手机发一首诗。我对她的诗越来她辅导不了,以我的爱好,总是回复一句好或是不好,建议她给她认识的几个诗人发去让人家看看。此后很久的时间,她不再发诗给我,或许她觉得我老打击她,或许也觉得我真的不懂诗。后来我所知道的,是一些朋友认为她写的还好,竟替她把一些诗稿投给杂志,竟受到肯定,有了许多赞许的话。

    人真是奇怪,受了鼓励,就像火山爆发一样,虽然这火山上冰雪覆盖。这一点上她有点像我。

    她现在已经不小了,说起来有父女的名分,实际上我是我,她是她,她早不崇拜我。我也无法控制她,何况诗是她的,与我毫不相关。她的诗在各种杂志上不断地发表,偶尔我读到了,也让我惊讶,她怎么有这么多的奇思妙想!那些句子是她这个年龄人的句子,是这个时代的句子,我是远远撵不上了,倒生出几多感叹和羡慕。

    我曾经给许多人写过序,给许多书画展览、新书发布会站过位,而浅浅是作公开的诗人了,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却因别的事外出,不能到现场祝贺,就写几句话赠送她。我要说的是,既然一颗苗子长出来了,就迎风而长,能长多高就多高,不要太急于结穗,麦子只有半尺高结穗,那穗就成了蝇头

    培养和聚积能量是最重要的,万不可张狂轻佻,投机迎合,警惕概念化、形式化,更不能早早定格,形成硬壳。作家诗人是一生的事,长跑才开始,这时候两侧人说好说坏都不必太在心,要不断向前,无限向前。

    最后,我还要说: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子,然后你才是诗人。

读父亲信有感

贾浅浅

    读到这封信的时候,他正在书房同别人说话。我坐在他的旁边。说不上来是感动还是悲伤,心头就像压着一块石头似的喘不过气来。我忽然哭出了声,眼泪汩汩地流着,像要接满桌前放着的那块凹石。

    他侧着身子,看着我,声音柔软地说:你还读哭了?!我知道他有时还拿我当小孩一样。我也故意拽着他的袖子要把眼泪鼻涕往上抹。他嘿嘿地笑了,说是写了整整一个早上。

    在家里,我是最跟他没大没小的两个人,常常当着屋里屋外的人搂着他的脖子,揪着他的寿眉。着急的时候他会喊:不当当(方言,意为没大没小)。过后依然在电话里按我的要求用响亮的亲吻结束。是呀,“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他怎么忍心让自己女儿活得辛苦呢。这几年只有自己做了母亲,才体会得出那其中的深意。“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字,然后你才是诗人。”这也许是全天下所有的父母对儿女的期待。

    “诗可以养人,不可以养家,安分过一般日子把。”像开出的莲,它却长在淤泥里。

    “长跑才开始,这时候两侧人说好说坏都不必太在心,要不断向前,无限向前。”这让我想起了他的创作,不就是这样吗?我划了根火柴,燃起了一根烟夹在他的食指间,笑着说我想起了一句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他搔搔头说:“好”。

    一朵兰花瓣,正悄悄落下。

    (以上两文选自《文艺报》2018—02—05,有删改)

(1)、(读信·感知)阅读上面两封信,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贾平凹只是觉得女儿写诗好玩,但是不鼓励女儿去当作家诗人。 B、贾平凹觉得作家诗人是一生的事,培养和聚积能量最重要。 C、贾平凹有时拿女儿当小孩一样,贾浅浅也故意拽着他的袖子把眼泪鼻涕往上抹。 D、贾浅浅认为父亲告诫她的话恰是父亲创作的总结。
(2)、(读信·涵泳)两封书信,都适合朗读。根据你的理解,确定下列语句的“重音”,并结合语境说说你为什么样处理。(任选一句)

A诗可以养人,不可以养家,安分过一般目子吧。

B他侧着身子,看着我,声音柔软地说:你还读哭了?!

(3)、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贾平凹:麦子只有半尺高结穗,那穗就成了蝇头。

贾浇浅:像开出的莲,它却长在淤泥里。

(父女之间的交流为什么要用比喻?)

(4)、(读信·会意)贾平凹说:“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子,然后你才是诗人。”下面是小瓯和小越阅读《艾青诗选》后对这句话展开的讨论。请结合“百度百科·艾青”和《艾青诗选》阅读经验,谈谈你对贾平凹这句话的理解。

小瓯:这句话也适用于艾青,艾青是先“做好”人,“过好”日子后,才是诗人的。

小越:不对。费平凹的女儿的日子是幸福的,没有像艾青一样颠沛流离,也没有遭受过监禁的生活,这不适用于艾青。

百度百科·艾青

1910年出生,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诗,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1933年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火把》《黎明的通知》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1941年赴延安,他在遍地抗日烽火中深切地感染到时代的精神,汲取了诗情。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向太阳》等九部诗集。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直到1976年重又执笔,出现了创作的另一个高潮。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一个走运的人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  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至刚至柔而又轻盈的竹子
         ①中国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且因为竹林面积广大、种类繁多而有着“世界竹子看中国”之说。
         ②在中国,用竹子作为建筑用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到了秦汉时期,竹子便已成为重要的建筑材料。直到今天,竹子依然是傣族、佤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民居的“担纲者”。在清代沈曰霖的《粤西琐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不瓦而盖,盖以竹;不砖而墙,墙以竹;不板而门,门以竹。”
        ③根据不同的种类,竹子还各自有看家本领,如斑竹拉力强,水不易侵蚀,在古代常用来制作拉船的纤绳;楠竹秆高直坚硬,是建筑上的好材料;墨竹则是制作笛、箫管乐器的最佳材料。竹子体轻,但质地却异常坚硬。竹材的收缩量非常小,而弹性和韧性却很高,若按单位质量计算,竹材的抗拉强度甚至比钢材还高2.5倍左右。
        ④竹子之所以亦刚亦柔,必须要提到竹子隐秘的身体结构。
        ⑤竹子拥有的木质素和纤维让它既刚也韧,而其内部结构之精巧还远不止如此。如果你细细观察,会看到竹秆的横切面上散布着许多深色的点状物,这是竹子的维管束,不仅可以输送水分和养分,还有强化竹秆的作用,它们从外到内逐渐变大,排列也由紧密到相对疏松。从力学角度来说,物体边缘承受的正应力是最大的,故将优质材料布置在边缘是最优结构布置,竹子就做到了这点——表面的竹青的强度是整体竹子中最高的。
        ⑥从较大的结构来看,竹子是空心的,根据材料力学的原理,其抗弯能力比具有同样横截面积的实心结构要大很多,而诸多竹节中还有着起到支撑作用的坚硬“横梁”,就像“工字梁”一般。有了这些优点,竹材在身量轻盈的同时,也拥有了很强的抗扭、抗剪和抗拉能力。

现代文阅读

盛满旧时光的槐花饭

桔猪

    ①我打小就馋,个高体瘦。据姥姥说,每天就是摇晃着麻杆一样的四肢,五脊六兽地四处踅摸找好吃的。偷吃过大山楂丸、酵母片,还干嚼过板蓝根、麦乳精和奶粉。当然也用两天时间偷吃过一大盆山楂酱,那个见甜食就红眼的年龄,并不感觉难以下咽。

    ②住平房时,姥姥家门口有棵大槐树,很粗,一人抱不住。每年春夏之交,槐树花开,清香四溢,一串串悬在枝头煞是好看。不知道是不是记忆错位,总感觉小时候家门口那棵树开出的花,比现在看到的任何一棵都茂密,香气也更充溢。

    ③槐树花期大概有两周,但第二周花就老了,落在地上些许。想吃槐花饭,万万不能等到第二周,用来食用的槐花和蔬菜、肉食一样,以嫩为好。两节长竹竿相接,顶端再绑个铁丝做的钩子。上房,这次不是揭瓦,是勾槐花。房顶上的人拿钩子勾,战利品放进随身的袋子里,本着不糟蹋东西的原则,下面还有个人负责捡漏。有一回我捞到上房,勾的兴起,差点掉下去,当时表面若无其事,心里忽悠一下。搁现在这要掉下来,吃货的帽子摘不掉了,为口吃,差点把命搭上。

    ④槐花洗干净,配以水和面粉,搅拌均匀后上笼屉蒸熟。可以拌着油盐酱醋吃,但我们家通常是蒸熟后,再炒一下。这种烹饪方法做出来的食物,在山西方言里统称为“不烂子”,我老家临汾,属晋南,则管这饭吃叫“谷蕾”。槐花谷蕾炒着吃无疑更赞,油盐酱醋葱蒜的烟火气,槐花沁人心脾的香气,辣椒花椒若有似无的小小麻辣,这诸多味道叠加在一起,成为我脑子里每年春时的惦念。好花不常开,槐花谷蕾更不常在,这样的美味一年最多也就两顿,因为家里人多,顿顿吃槐花,估计会把树薅死。

    ⑤这棵槐树春天开花供尝鲜,夏天还肩负遮阴蔽日。暑假时我们常在树下写作业,下跳棋。那时夏天晚上睡觉不关窗,有风吹过时,槐树叶沙沙作响。槐树不能死,可还是差点死了。有次暴雨,电闪雷鸣,狂风骤雨把槐树吹了个眼斜嘴歪。雨停了我们出去看,树颓了,树根表面薄薄的水泥地皮都开裂了,倾斜的树干差点把电线压断。后来槐树的枝桠被锯了很多,茂密巨大的树冠没了,剩下小小的几撮,连葛优都不如了。那时候起好像再没吃过槐花谷蕾。

    ⑥但谁能挡住山西人吃面的热情啊,土豆经常有,姥爷就隔三差五做“土豆谷蕾”。虽然土豆比槐花管饱,但它就是普通的饭,和季节无太大关系,因不稀缺,以至于提不起兴趣。少了季节性带来的独一无二,少了上房勾花的乐趣和过程,自然也享受不到那份馥郁清香。

    ⑦回想起来,我姥爷刀削面一绝,我姥姥则能把莜面做出花来。我比较愚笨,不大会做面食,只是小时候吃过,都是能叫上名来的。这槐花谷蕾太多年没吃,但气味却深深植入记忆。每年春天闻到槐花香,就在心里把当时遗留下来的片段和味道在心里默默复习一遍。记忆有时会骗人,也许这味食物根本没有街边的烤冷面好吃,但因为不可再现的稀缺,就更令人心心念念,平庸也能生出无数个好来。

    ⑧那一束束穿透槐树叶投射下的斑驳阳光,那不知疲倦的夏日蝉鸣,伴着一个瘦高女孩在午后醒来。她拂开粘在额头上的碎发和汗水,光脚走在水泥地上,猛灌下半缸子凉白开,思忖着如何偷吃掉厨房纱网罩着的半个西瓜。有时候我感觉童年好像走远了,但有时候我感觉它仿佛就住在味蕾里。(本文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