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同步练习

最初的温暖

邹扶澜

       男孩小时候家里很穷,甚至有时连上学的本子也买不起,常常用完了正面用反面。一天,班里来了位新生,是个漂亮的女孩,扎着鲜艳的蝴蝶结,背着一个让全班同学都眼红的书包。

       女孩跟他成了同桌。她的文具盒里装满了各种漂亮的笔和橡皮,她还有很多崭新的方格本,甚至有精装的笔记本。男孩偷眼看,心里既嫉妒又眼馋。

       男孩自尊心很强,怕女孩笑话,本子用完便不再用反面,也就不记笔记,只靠脑子记。女孩感到很奇怪,有一天问他,他说:“会了,不用记了。”女孩好像明白了什么,主动拿出两个本子给他,男孩拒绝了,女孩羞红了脸,几天不和他说话。有一次,班里组织看电影,每人交5分钱,男孩没有钱,就没有报名。女孩高兴地跑到他跟前,说:“明天下午看电影,我替你把钱交了。”男孩气恼地说:“我不去,用不着你给我交。”女孩委屈地哭了,说:“你以后还给我还不行吗?”男孩没有再说话,勉强答应了她。

       第二年,女孩的家要搬了,男孩不知道要搬到哪儿,只觉得有一种留恋的感觉,仿佛丢了东西似的。知道她走的日期后,那一天他没有去上学,早早地候在一个十字路口----县城开往外地的车辆都要经过这。终于,一辆大货车开了过来,女孩和她的哥哥站在车厢里。女孩看见了他,高兴地向他挥手,男孩想跟她说点什么可没有说出来,车速很快,一溜烟从眼前过去了。

       第二天上学,班里一个女同学给男孩送来一个沉甸甸的牛皮纸包,说是同桌留给他的。男孩打开,是厚厚一摞没用过的各式作业本,还有她用过的漂亮文具盒,里面装满了铅笔,还有一支能抽水的钢笔。笔中间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给我最好的同桌。”

       男孩哭了,他突然觉得,                ,从那天起,他的心知道了什么叫疼痛。

       那个文具盒,他一直保存着,有时候拿出来看看,眼前会晃动着一对鲜艳的蝴蝶结,一跳,一跳……

       几十年过去了,男孩读完大学,又读了博士,打拼多年后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阅尽沧桑后,他越来越怀念那个当年跟他同桌的小女孩,于是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寻找那个叫王丽晨的女孩。

       电视台的记者闻讯后,邀请他做了一次访谈,面对现场的许多观众,他把藏在心底的那段往事说了出来,说到动情处,他几次哽咽,说如果能见一见当年同桌的女孩,此生也就无憾了。

       主持人问他:“为什么非要见她呢?相见不如怀念,保留最初的那份美好,为她祝福,不是很好吗?”

       他摇了摇头。

       主持人又说:“丽晨现在已经步入中年,也许已经发福,也许过得很不如意,如果是这样,你还会执意见她吗?”

       他说:“是的,我想当面对她说声谢谢。另外,如果她有什么难处的话,我想尽自己所能帮她一把。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着她,甚至没有一天忘记过她,小时候,因为贫穷,我看过太多的冷眼,但她给了我最初的温暖,这成了我生命的动力……”他已经泪光莹莹,“我想看见她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沭浴着温暖的阳光……”

       几天后,他收到一封信:“亲爱的刘同学,不瞒你说,那天我就坐在观众席上。之所以不见你,并不是因为你太富有,或者我已经老了,而是有些美只适合放在心里,就像一坛陈酒,—旦打开味道就淡了。感谢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活在你心里,如果你对我心存感激,那就在心里保存那份最初的美好并把它传递下去吧。”

       信是那位主持人写的,王丽晨是他的妹妹。她已于三年前病逝。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有删改)

(1)、文章以“最初的温暖”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

(2)、根据文章情节的发展,请在第⑥段的横线处补写出男孩此时的心理活动。

(3)、第④段写到了女孩的哥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这一人物的出现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4)、请筒析第(15)段在全文中的表达效果。

(5)、结合文章主题,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爷爷的遗物
       爷爷去世三个多月了,他的房间仍保持着原来的样子,遗物也不曾清理。爸爸本来很忙,因为给爷爷治病和办理丧事,积压了许多工作得处理;妈妈要代表公司到外地出差,下个月才回来。只有我放假休息,是家里的闲人。爸爸说:“如果你喜欢,就帮着收拾收拾吧。”
       我跟爷爷的感情很好,他陪我玩、陪我做功课的时间比爸妈还要多。奶奶早几年去世,他很寂寞;我长大了也有自己的朋友,根本没有想到抽时间陪他。现在想起来我很是抱歉。
       爷爷的东西其实相当整齐,我不知不觉地由收拾变成回味,因为许多东西都引起了我的回忆。
       他看报纸用的放大镜,是我的玩具之一。我把它放在太阳下聚焦,引燃一根根的火柴;又把昆虫的尸体放在焦点下,让它们化成一缕缕的青烟。
他有一根名叫“不求人”的竹制的长柄小手,用来搔背最是方便。爷爷搔背的时候总是闭上眼睛,一副很享受的样子。
       我把爷爷的东西一件又一件地把玩,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房间渐渐暗下来。我开了灯,开始看爷爷的相册。打开第一页,是爷爷满脸含笑抱着一个婴儿的照片,旁边有小字写着“摄于爱孙满月”。我认得这“爱孙”就是我。我婴儿时颇为难看,但爷爷不嫌,一早便呼我为“爱孙”了。
       放好相册的时候,我发现这大抽屉的一角放了一个小小的鞋盒。我打开来一看,里面是一双漂亮的红色小皮靴,适合五六岁的小女孩穿。看看鞋底,完全没有穿过的痕迹——这是一双新鞋。
       爷爷为什么保存着这么一双小女孩的新皮靴呢?我拿在手里在灯下翻来覆去地看,却找不到答案。
爸爸下班回来了,我把小皮靴拿给他看,他也皱着眉头说:“奇怪。”
       我把小皮靴放回原来的地方。妈妈出差回来的第二天晚上,我和她到爷爷房间,从大抽屉里拿出那双小皮靴给她看。
       妈妈把小皮靴拿在手里,像我一样仔仔细细地看,她终于开口了:
      “那时你才五岁,却像女孩儿一样开始‘贪靓’,喜欢穿漂亮的裙子,一经过鞋店便舍不得走,看那些新款式的皮鞋。”
      “你生日那天,我才买了一双新鞋给你。没过几天,你却求我再买一双红色的小皮靴,我不答应。你每天从幼儿园放学回来,总要拉着接你放学的爷爷,硬要看鞋店里这双小皮靴。”
      “终于有一天,你爷爷买了这双小皮靴回来。他说曾经有一次进店去,让你试穿过,很合脚。他想当做是我买的,叫我送给你,让你更疼爱妈妈。”
      “可是我一口拒绝了。我说小孩子不能放纵,今天买了皮靴明天又要买别的什么,这会教坏孩子。你爷爷什么也没说便把小皮靴收回去,我还以为他拿去退货了,想不到他一直收藏着。”
       我从妈妈手里拿过那双小皮靴,紧紧揽在怀里,眼泪已经流得满脸都是。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人间情分

      ①下着梅雨的季节,令人心浮动,生活烦躁起来。尤其是上下课时,捧抱着大叠讲义,站立在潮湿的街头,看着呼啸如流水奔涌的大小车辆,却拦不住一辆计程车,那份狼狈,无由地令人沮丧。

      ②也是在这样绵绵密密、雨势不绝的午后,匆忙的赶赴学校。搭车之前,先寻觅一家书店,复印若干讲义给学生,因为时间的紧迫,我几乎是跑进去的,迅速将原稿递交从未谋面的女店员。

      ③那女孩有一双细白的手掌,铺好原稿,发动机器,她先复印了两张尺寸较小的,然后将两张复印稿并排成一大张。抬起头,她微笑着说:“这样不必复印八十张,只要复印四十张就够了。好不好?”

      ④我诧异地看着她继续工作,在复印机一阵又一阵的光亮闪动里,也诧异地看着她的美丽。原本,她长的五官平凡无奇,然而,此刻当我的心灵完全沉浸在这样宁谧的气氛中,她不再是个平凡的女孩。

      ⑤我看着她仔细地把每一张纸整齐裁开、叠好,装进袋子,连同原稿还给我。付出双倍劳动,却只换来一半的酬劳,她主动做了,还显得格外光彩。

      ⑥离开的时候,我的脚步缓慢了些。焦躁的感觉,全消散在一位陌生人善意的温柔中。并且发现,即使行走在雨里,也可以是一种自在心情。

      ⑦第二次去澎湖,不再有亢奋的热烈情绪,反而能在阳光、海洋以外,见到更多的更好的东西。

      ⑧望安岛上任意放牧的牛群;刚从海中捞起的白色珊瑚,用指甲轻划,会发出“铮”的声响。夏日渡海,从望安岛到将军屿,一个距离现代文明更远的地方。有些废弃的房屋,仍保留着传统建筑风格,只是屋瓦和窗棂都绿草盈眼了。岛上看不见什么人,可以清晰听见鞋底与水泥地的摩擦声,这是一个隔绝的世界呢!

      ⑨转过一丛丛怒放的天人菊,在某个不起眼的墙角,我被一样事物惊住了﹣﹣一部蓝色的公用电话。

      ⑩不过是一部公用电话,市区里多得几乎感觉不到;然而,当我想到当初设置计划,渡海前来装置、架接海底电缆……那么复杂庞大的工程,只为了让一个人传递他的平安或者思念,忍不住要为这样妥帖的心意而动容了。

      ⑪一个月的大陆探亲之旅,到了后期已如残兵败将,恨不能丢盔弃甲。大城市的火车站规模不小,从下车的月台到出口,上上下下攀爬许多阶梯,那些大小箱子早超过我们的负荷能力了。

      ⑫那一次,在南方的城市,车站阶梯上,我们一步也挣不动,只好停下来喘息。一个年轻男子从我们身边走过,像其他旅客一样,而不同的是他注视着我们,并且也停下来。

      ⑬“我来吧!”

      ⑭他温和地说着,用卷起衣袖的手臂提起大箱子,一直送到顶端。我们感激地向他道谢,他只笑一笑,很快地隐遁在人群中。

      ⑮身着白色衬衫的背影,笑容像学生般纯净,是我在那次旅行中最美的印象了。

      ⑯现代人因为寂寞的缘故,特别热衷于“谈”情“说”爱;然而又因为吝啬的缘故多构筑在薄弱的基础上。

      ⑰有时候,承受陌生人的好意,也忍不住自问,我曾经替不相干的旁人做过什么事?

      ⑱人与世界的诸多联系,其实常常是与陌生人的交接,而对于这些人,无欲无求,反而能够表现出真正的善意。

      ⑲每一次照面,如芰(jì)荷映水,都是最珍贵而美丽的人间情分。

阅读《对一只蝴蝶的关怀》,完成下列各题。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选自《读者》2016年第3期,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摘棉花

张丽钧

    ①坐在去石家庄的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外面一大片棉花地,白花花的棉花一朵朵从“棉花碗儿”里膨出来,由不得想,这是谁家的棉花?怎么还不摘呢?这个想法一冒出来,竟满心焦灼,恨不得喊司机停车,奔到棉花地里,帮人家摘了那棉花。

    ②长这么大,只摘过一回棉花,却独自回味过一万回。那一年,我刚上初中,在一个叫南旺的村子里,哭着喊着要表姐带我去摘棉花。表姐拗不过,便带我去了。秋阳之下,好一片望不到边的棉海!在地头,表姐为我在腰里系了个蓝白格子的包袱皮儿,贴腰的那面勒得紧,外面则松松地张了口,以便往里面装棉花。表姐腰里也系个同样的包袱皮儿,边摘棉花边为我讲解摘棉花的要领——下手要准,抠得要净,棉花碗儿里不能丢“棉花根儿”。我一一记下,心说,这不忒简单!开始摘了,手却笨笨的,一摘就把棉絮抻得老长,棉花碗儿里还丢了不少的棉花根儿。为了摘干净,我不得不用左手牢牢托住棉花碗儿,右手一点点抠棉花根儿。表姐看我摘得拙,笑死了,跑过来为我示范——眼到手到,左右开弓,同时摘两朵棉花,指尖带了钩儿一样,轻轻一抠,棉花碗儿就溜光地见了底儿;双手各存了四五朵棉花后才一并塞进包袱……不一会,表姐的包袱就鼓起来了,怀孕一般,拿手托着包袱底,腆着肚子回到地头,把一包袱棉花倒在一个大包袱皮儿里,轻了身回来继续摘……整个半晌,我光顾得叫唤“这朵棉花大”“那朵棉花美”了,收工时竟没有摘满一包袱棉花,手却被扎得稀烂。

    ③离开那片棉田许多年后,我依然会做摘棉花的梦。我梦见自己弹钢琴般地弹着洁白的云朵,手指如飞地采摘着棉花。我腰间的包袱鼓鼓的,怀孕一般。即便从梦中醒来,我还会意犹未尽地缩在被窝里模拟摘棉花,鹰爪一样蜷了十指,试图一次钩净冥冥中那粘附在碗底儿的棉花根儿。我自信通过醒时梦时恁般不懈演练,我的摘棉技术定然已是突飞猛进,真盼着有机会再跟我那牛表姐较量一番。

    ④在远离棉田的地方,我带一群美术生欣赏齐白石的画作。讲到《棉花》时,我动情地说:“你们一定记住齐白石这幅《棉花》的题款——‘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在这个世界上,能画棉花的人很多,能说出这个妙语的却惟有齐白石。在我看来,只有一个真正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对棉花唱出这么美妙的赞歌。棉花,是一种站在穷人的立场上对严寒大声说‘不’花,是一个还没有学会涂脂抹粉的乡下女孩儿,是大地献给人类的至宝。”

    ⑤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儿子去乡下,回来告诉我说:“我儿子摘了一朵棉花,举到我面前说,妈妈,我敢肯定,它是纯棉的!”我跟了一声笑,又蹙了一下眉,想起“的确良”刚面市的时候,我多么钟爱这种跟棉无关的神奇织物啊!穿了一件豆绿色的确良绣花上衣,美得不行。学校让搬砖,我把一摞红砖远远地端离了新衣,吃力地跩着走。偏偏班主任是个“X光”眼,一眼就看穿了我惜衣心切,伊的刀子嘴便派上了用场,在班会上对我百般奚落……的确良被丢在了岁月的辙痕里,今天的我多么迷恋纯棉,一想到身上的丝丝缕缕原是田间一朵朵被阳光喂的饱饱的花,心中就涨满暖意。

    ⑥一次跟儿子打越洋电话,我说心情差,他说:“去旅游吧,山水最能抚慰人。”我说:“我怎么突然就理解你三舅姥爷了——他心里一难受,就从广州飞回老家,跑到谷子地里去,跟谷子们说话儿。”儿子笑起来说:“哟,老妈,莫不是你起了归农之意?”

——嗯,反正要是能让我到甭管谁家的地里去摘上半晌棉花,我会乐。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公共汽车插曲

    公交车进站之后,上完了乘客,刚刚关上车门要走的那一瞬间,从车后跑过来一位老太太,她挥着手,大声地招呼着,车上的人都听得真真的。可是,司机像是没听见似的,就在老太太跑到前门的时候,司机一踩油门,还是把车开走了。

    如果就这么开走了,也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偏偏的,车刚开出车站没几步,迎面跑过来一位年轻的姑娘,也挥着手,大声地招呼着,车上的人都看得真真的,只见司机一踩刹车,车停了下来,前门“砰”的一声打开了,姑娘气喘吁吁地上了车,向司机说了声谢谢。这句谢谢刚刚说完,司机还没来得及关上门,突然,看见老太太从后面紧跑几步,还真利索,一把抓住车门的把手,一脚踩上车门的台阶,也跟着气喘吁吁地上了车。

    车上所有的人,都把目光放在了老太太的身上,知道好戏得开演了。即使是再好说话的老太太,也得数落几句司机,这个司机看人下菜碟,做得也是有点儿过分。

    没想到,老太太不是个善茬儿,属于刀子嘴不饶人的厉害主儿。这回,可让司机撞上了。老太太上了车,抓住驾驶室旁的柱子冲司机就开始一通雨打芭蕉的骂,什么你没见过女的怎么着?有你这么着的吗?是大姑娘就开门等,是老太太故意关门甩客走人?有你这么欺负人的?是你妈你也这么对待吗?……

    司机是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自知理亏,握着方向盘开着车,任老太太一通数落,一声不吭。

    别看都不说话,车上几乎所有人的心都站在老太太一边,车后面有人让出一个座,高声招呼着让老太太坐。售票员也走了过来,是来息事宁人的,她对老太太说:您到后面坐吧,您看我们司机师傅都不说话了,您就少说两句吧!

    老太太一梗脖子,不客气地对售票员说:少说两句?嫌我说得多了?告诉你,老太太我今儿有空,等会儿坐到总站,还得找你们领导说说去呢!

    好多人嘴上不说,心里解气,不少人都有过老太太类似的经历。从落在老太太身上的目光,老太太感觉得出来,底气更足了,接着西皮流水一般数落司机。最后,编筐收口对司机说道:今儿你得向我道歉!说罢,停了下来,等候司机的答复。

    这时候,前脚上车的那位年轻姑娘,心里有些不大落忍,毕竟司机是为了自己特意停车开的车门。一直听老太太这么把茄子数落成葫芦一般地数落,一直插不上话,可等到老太太有了片刻喘息的时候,赶紧拉着老太太的胳膊说:奶奶,我向您道歉行不行?都赖我!真的都赖我!老太太一撇嘴:赖你什么?你别狗揽八泡屎!说是这么说,听姑娘这么说话,心就软了下来。姑娘说:我扶您,后面坐着去!老太太就跟着姑娘到后面坐了下来。

    公共汽车上平静下来。到站,下车,上车,一路相安无事。姑娘半路到站下了车,下车前还特意和老太太打招呼再见。老太太的气出了,所有的人心里的气也舒了。老太太坐在那里,一直到了终点站。

    老太太说的公共汽车总站就在这里。车上的人,有唯恐天下不乱的,下了车后,站着不走,看着老太太下了车,又看了看司机,还想接着看下面的热闹。只见老太太走过车头,径直往前走,谁都知道,前面不远的那排平房就是总站的办公室和调度室。

    等所有人都下了车,司机关上车门,自己才下了车,绕过车头,紧追几步,追上了老太太,一脸云彩地对老太太说:您还真要找我们领导去呀?

    老太太拧着脖子瞥了他一眼,半天没说话。

    司机不是个会说话的主儿,就那么一根葱似的站在那儿,也卡了壳儿,不知该说什么好,只见脸上汗珠子直淌。

    老太太扑哧一下笑了,说:你以为我和你一般见识?我家在前面,我这是回家!

    司机忙道谢:太谢谢您了,要不这月奖金就玩完了!

    老太太瞪了他一眼:甭谢我!但我得告诉你,哪个大姑娘都有变成老太太的那一天!你自己就不会有老的那一天?

    司机一个劲儿点头,做鸡啄米状。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莫因“狼来了”流失善良

    过去几天,温州11岁男孩黄某的“失踪”,一直牵动着大众关注的目光。12月5日,许多人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警方找到了孩子,并且确认平安无事。不过,整起事件只是孩子母亲为测试丈夫是否在意自己和孩子,蓄意策划制造的虚假警情。目前,孩子母亲已被刑拘。

    人性是善良的,社会是温暖的。当看到失联信息时,大部分人都会格外关注,媒体也会及时介入,在各类平台上发布消息,动员网友扩散信息、参与寻找。这一点,从许多媒体平台的数据中可以得到证明。许多网友的朋友圈都被诸如《温州11岁男孩失联4天,翻遍全城的爸爸几近崩溃》《第五天了!温州11岁男孩至今没有回家,家人重金50万苦求线索》的文章刷屏了。还有成百上千的当地志愿者投入到实际搜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得到了充分展现和释放。

    大众的关爱不难想象,真正想不到的是事件本身的虚假。这竟是孩子母亲自编自演的一场闹剧。5天的全城搜寻、5天的牵肠挂肚,等来的却是一个“狼来了”的故事。事实的真相被揭穿,始作俑者向公众道歉,但事件的严重性绝不是一句“对不起”就可以消解的。从法律上看,报假警消耗了大量公共资源,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从道德上看,对公众情感造成了伤害,对社会诚信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说,道德层面的危害更大,“狼来了”透支的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既为防患未然,也是以儆效尤,这起颇为荒诞也颇为典型的事件,最好能成为一堂公开的道德法治课,让“狼来了”的故事不再上演。

    难能可贵的是,不少网友没有因为被欺骗而指责谩骂孩子母亲,也没有后悔自己的一片善心付之东流。这样的宽容弥足珍贵,这样的善良更值得呵护。必须承认,人性也有善恶两面,每个人都有可能被别人的伪善所蒙蔽,也很有可能被“狼来了”的故事所愚弄。只有更多人选择相信美好和善良,这个社会才可能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才可能更有温暖。如果再次看到“失踪”求助消息,相信绝大多数人依然会转发,依然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不会因为一次“狼来了”就失去了对善良的那份坚守。

    以善良守卫善良,以温暖呵护温暖,以诚信回报信任,既不能让“狼来了”透支社会信任,也不能因“狼来了”变得冷漠麻木。人性的美好,就是如此简单。

(选自2018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