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舌尖上的中国》持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很多中国人看后感动得热泪盈眶。请阅读下列材料 , 探究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笋挖出来,腊肠吊起来;冒着蒸汽的包子,摔打在案板上脆响的拉面;稻米酿出来的黄酒滋味绵长色如琥珀,腌制三年方才做成的诺邓火腿肌红脂白;白吉馍切一发,声音酥脆,腊汁肉填进去,香气弥漫……

端午节快到了,刘光荣打工的五芳斋异常忙碌。从一个生手练到一分钟包七个粽子需要七个月,五芳斋研制过包粽子的机器,但口感不一样,人们就喜欢手工包出来的粽子。

朝鲜族姑娘金顺姬回家跟妈妈学做泡菜,再回到北京,冰箱就装满了临走时妈妈准备的家乡土特产;摄影师白波和家里人一起包饺子,他一脸幸福地说,谁家的面都没有妈妈做的焖面好吃;回国探亲的老太太,飞快夹起多年未见的白斩鸡,连筷子头一起吮在嘴里,闭眼,满脸都是笑,叹一口气:“好好味喔……”

(《人民日报》相关报道)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强制”垃圾分类能否真正改变生活?

【事件】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要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并在46个城市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百家争鸣】

所谓强制,隐含的意思就是界定了垃圾分类的责任,明确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产生者,要对这些垃圾负责,否则就要受到一定的约束。但根据国内的现实情况,估计短时间内可能还是会将强制性手段与激励性措施结合起来,双管齐下,让居民尽快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

近些年,垃圾分类的知识得到了广泛宣传,大家的认识也提高了。刚开始做垃圾分类时,主要还是提可回收物,现在已经细化为可回收物、家庭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这与国际上先进的国家基本一致。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

为什么(垃圾)焚烧这么盛行,分类做不起来?这由于“懒政”。烧是最省事的,只要建一个垃圾焚烧厂一股脑拉过去烧了就完了。地方政府哪怕拿出垃圾焚烧10%的钱,用于垃圾分类,也会大幅度减少垃圾处理量。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灿发

垃圾本身是消费行为的产物,既要从垃圾的产生源头控量,如治理过度包装,对特殊行业如快递实行包装物强制回收和综合利用,也要建立垃圾循环利用,从生产与消费的过程中提取成本,纳入到相关经济政策中调节,真正让垃圾处理变成产业。

——《武汉晚报》时评作者木须虫

眼下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还没有设计出比较科学的垃圾分类法则,也就无法实施高强度、高频率的国民教化。现行的小学教材里,就找不到系统规范的垃圾分类教材内容,这是我们基础教育的缺失。

——网友

我们的惯常思路是喜欢“运动式治理”,但垃圾分类却需要潜移默化的自觉行动,而社会观念的转变更需要刚性的法规和监管制约。

——《羊城晚报》首度评论员阅尽

【他山之石】

日本垃圾分类之严格和细致,堪称榜样。日本的垃圾分可燃、不可燃、资源垃圾三大类,其中资源垃圾又分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等。日本各地对垃圾分类的具体规定稍有差异,但基本上都细分到10种以上。

能将繁琐的规定一以贯之,关键在于垃圾投放、收集和运输全程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在日本,不同种类的垃圾要按不同的日子扔。一般来说,每个生活小区每周有两天集中扔餐厨等可燃垃圾,一天扔纸张等资源垃圾。即使在盛夏,生活垃圾发酵发臭,不到日子也只能放置在家中。等到回收资源垃圾的当天,垃圾收集站会摆开一列收集箱,分别盛放金属、塑料、玻璃等。环卫部门装运垃圾多次往返,每趟只拉一种垃圾,避免“混装混运”。日本多数生活小区并没有专职的保洁员,垃圾分类主要靠居民自觉。

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材料一:在浩瀚的书海中如何为孩子选书?2026名被访问的家长中有56%感到困难。为孩子选书,首先考验父母是否了解自己的孩子,自己是否是一名合格的阅读者。家长在为孩子选书的过程,实际上也在检验自己的教育涵养和对孩子的关注度。但是一些年轻的家长认为,教育就是老师和学校的事情,他们回家玩手机、打游戏,很少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更别说耐着性子和孩子们游戏了。父母的榜样胜过无数教育手册。如果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己首先要阅读,关注孩子。如果家长连孩子爱好、性格、语言学习的程度都不能准确把握,又怎么可能了解阅读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选书的困境也就油然而生。

同时,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出版少儿图书170万种,比2016年增长了两万种。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如果没有挑选方法,任何一位读者其实都是彷徨的。

(选自《光明日报》,原题为《为孩子选书的困惑如何解》)

材料二: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日人均时间分配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浏览网页时间

15.38分

18.91分

98.85分

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调查项目

中国

美国

公共图书馆数量

3 076个

8 951个

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

个/44万人

个/1.3万人

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

0.58本

50本

公民拥有图书证比例

7%

62%

人均年阅读量

4.39本

7本

图书畅销类型

教辅、养生、食谱、营销等

小说、科技等

(参考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这是公共文化领域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之后的又一部重要法律。按照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国家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把经费纳入政府预算,并且能够及时、足额拨付,这才是公共图书馆事业有望得到长足发展的根本。而在足额经费的保障之下,有了图书馆,是不是一切都万事大吉了呢?显然不是。实际上全国县级以及以上城市都拥有了公共图书馆,但是因为管理水平滞后,服务意识欠缺,多数基层图书馆都落得一个“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局面,造成了文化资源的巨大浪费。在有了经费保障之后,公共图书馆应该向现在的民营书店学习,举办读书沙龙、邀请本土以及外地社会各界文化人士、作家举办签售会、座谈会等,让公共图书馆成为一个文化磁场,吸引市民读者前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只有这样,各级各地公共图书馆,才有望像投入民众精神文化领域的一块石子,然后产生涟漪,向周围扩散,最终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环境和风气。

(选自《人民日报》11月5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