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步训练

阅读理解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1)、给下列加线词语注音。

     ①  ②关

(2)、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举一反三
我家最富的时刻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是城里惟一没有汽车的人家。事实上,我们是很穷的。我母亲常常安慰家里人说:“一个人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几星期后,一辆崭新的别克牌汽车在街上那家最大的百货商店橱窗里展出了。这辆车已定在今晚以抽奖的方式馈赠给得奖者。当扩音器大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明白无误地表示这辆彩车已属于我们家所有时,我简直还不相信这是事实。
  我几次想跳上那辆彩车。却都被父亲赶开了。最后,父亲甚至向我咆哮:“滚开,让我清静清静!”
  我回到家,委屈地向母亲诉说。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在思考一个道德问题,我们等待他找到适当的答案。”
  “难道我们中彩得到的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地问。
  “过来,孩子。”母亲温柔地说。桌上的台灯下放着两张彩票存根,上面的号码是348和349,中彩号码是348。“你看到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吗?”母亲问。
  我看了好几遍,终于看到一张彩票的角落上有用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这‘K’字代表凯特立克。”母亲说。“凯特立克,爸爸的老板?”我有些不解。“对。”母亲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跟我讲了。
  当初父亲对凯特立克说,买彩票的时候可以帮他买一张,凯特立克同意了,过后也没再问这件事。348那张是给凯特立克买的。
  可凯特立克是个百万富翁,拥有十几辆汽车,他不会计较这辆中彩汽车的。“汽车应该归我爸爸!”我激动地说。
  “你爸爸知道该怎么做的。”母亲平静地说。  
  不久,我们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又听到他在拨电话,显然电话是打给凯特立克的。
  第二天下午,凯特立克的两个司机来到我们这儿,把别克汽车开走了,他们送给我父亲一盒雪茄。
  直到我成年之后,我才有了一辆汽车。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母亲的那句格言:“一个人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具有了新的含义。回顾以往的岁月,我现在才明白,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们家最富的时刻。

阅读《最小的星星也闪光》 ,回答相关问题
①潘小锋是个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透着忧郁却又叛逆的眼睛。他总是喜欢一个人躲着看他的动漫书,偶尔也会在纸上涂鸦着什么,平时很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极少来往,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人。
②那天,我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课,学生都安静地听着。突然,原本安静的教室却被一声窃笑搅起了层层波浪。我怒火中烧循声望去,发现是潘小锋的同桌张晓琴在笑。张晓琴发觉我盯着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③我铁青着脸说:“张晓琴,你笑什么?”
④张晓琴立马站起来小声说:“老师,他在画你——”并用手指着潘小锋课桌上的纸。
⑤一下子,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我和他的身上,旁边的几个学生猫着身子偷看他的画,也都偷笑起来。我一个箭步过去,一把抢过他的画,圆睁着愤怒的双眼,看着他在画我上课的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⑥“潘小锋,你给我站到墙角去!”我用强硬的命令口吻叫嚷着。他耷拉着脑袋晃悠悠地走了过去。“上课不听开小差也就算了,竟敢丑化老师,岂有此理!明天叫你家长来。”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那堂课是我与他头一回交锋,也是他进入我视线的开始。
⑦放学后,拿着缴来的画来到办公室,教师应有的品行规范让我平静下来。细细端详他的画,觉得倒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⑧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静等他和他家长的到来,可是一个上午都没见人影。后来得知他因害怕告诉他父亲实情而挨打,一个人躲进了网吧。知道这一切后我和他父亲一起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家。
⑨到他家天色已晚了,天边零星地冒出几颗闪着光亮的星星。他父亲把我让进家门,招呼我:“老师辛苦了!坐一坐,家里太小太乱,不好意思。”我笑笑便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房间。这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低矮房,墙壁灰暗,摇摆的蛛丝零落地挂在屋角,一些旧式家具零乱地堆放在各处,上面随意堆放着一些图书报刊,看来已许久没整理过了。
⑩“老师别生气,您喝茶!”我接过茶杯放到桌子上。
⑪“你小子尽给我惹事,骨头又痒了,想挨揍啊——”他父亲说着就要打他,我连忙制止,“怎么又要打,不是和你说了吗?别总是打孩子。”
⑫“不是,这野小子自从我和他妈离婚后就没人管,没办法。我也下岗了,一个人忙着照看书摊,难得有时间在家。他要是有空就到我书摊来帮我照看,喜欢看动漫书,没事时也瞎画,我看他有这兴趣就给他报了个绘画班。呵呵——老师,您瞧,这墙上的奖状是他得的奖。”
⑬我按他指的方向看去,这才注意到墙上贴着好几张奖状。他的书桌上也散落着一些他画的漫画,有各种可爱有趣的人物,惟妙惟肖。我顺手拿起一张来看,这时他父亲迅速地收拾起来,说道:“老师见笑了,小孩子瞎画着玩,上不了台面的。”
⑭我笑道:“其实,你儿子挺有天赋的,画的不错,他画我的那张我还留着呢,别说还蛮像。”
⑮“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有意画您,我当时只是觉得您上课很有精神,所以不知不觉就画了下来。”潘小锋有点委屈地说道。
⑯“潘小锋,既然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应好好培养,如果有兴趣,可以向这方面发展,创作出更好的动漫画。”我还是用老师的本职口吻教育他,“以后要是有这样的活动,希望你能发挥出你的特长哦,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⑰“我会的,没问题。”他豪言壮语地答应了。
⑱我欣慰地点点头,说:“好了,天也晚了,我也该走了。”说着便走了出来,他父亲忙说道:“那我送送您吧!”
⑲“不用,我一个人走就行了。好好培养你儿子,他会有出息的。”
⑳告别了他父子俩,我走在星光和街灯掩映的路上。我抬头望着天空,繁星满天,装饰着静谧的夜,忽然发现一颗微小的星星正闪着微弱的亮光。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潘小锋天真可爱的神情,我沉思良久,觉得他就像天空中的那颗最小的星星,虽然小其实也一样会发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鸡的“智商”翻案

    在人们印象里,鸡是笨或蠢的代名词。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前不久,全球领先的科学技术和医学出版机构施普林格(Springer)旗下期刊《动物认知》(Animal Cognition)发表的文章:鸡的智力水平被无端低估,并被其他禽鸟种类遮掩了。

    文章认为,鸡有独特的个性,不仅会运用策略智取对手,还懂得自己在啄食顺序中的地位,进行相关的演绎推理——这是人类到7岁才逐渐形成的能力。

    洛丽·马里诺(Lori Marino),美国一个有关动物福利及研究项目的资深科学家说,在人们眼中,鸡的身上缺少其他“聪明”动物所具备的特点,其智力水平也比其他动物低。事实并非如此,人们对于“家鸡心理学”这个概念也比较陌生。

    科研人员拿刚刚孵出的雏鸡做了一次实验,结果和人类固有的刻板印象有所不同:原来,鸡对于数字有一定的认知。

    马里诺说,科研人员在刚出生5天的家鸡面前,放置两组不同数量的物品,当科研人员用两块隔板阻挡物品之后,家鸡还能成功找出哪块隔板后面的物品更多。科研人员推断,家鸡似乎进行了加减形式的简单算数。

    不仅如此,鸡还有一定的记忆能力。

    如果鸡看到一个移动的小球,那在小球消失后,它还能记住其移动轨迹,而且,这一记忆能够维持180秒钟;如果将小球的位移遮挡住,它依然能记住其移动轨迹,时长为1分钟。在类似条件下,这一能力表现与大多数灵长类动物不相上下。

    更为重要的是,马里诺发现,鸡有“自我意识”。比如,鸡在争取更好的食物奖赏时,会保持自制力。而且,还能自我评估自己在啄食顺序中的地位。这两个特点是自我意识的体现。

    这一点也体现在鸡的沟通方式上。马里诺说,鸡的沟通方式相当复杂,包括了一系列不同的视觉展示,和至少24种不同的鸣叫。这涉及呼唤、展示和啼叫等传递信息的信号。例如,当有危险时,它们以此发出警报。这种能力需要某种程度的自我意识,以及领悟其他动物意图的能力,这也是包括灵长类动物在内的高智商、群居动物所具备的能力。

    此外,鸡能够“感受”一系列复杂的消极和积极的情绪,这包括恐惧、期待和焦虑。相应地,它们能够根据情况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马里诺研究发现,鸡还是一位多情的“移情者”。不仅单个小鸡有鲜明的个性,母鸡们也会表现出一系列单独的母性特质,并似乎会影响到小鸡的行为,这种行为被称为情绪传染。

    形象地说,即家鸡们能够做到互相欺骗,互相观察,乃至互相学习。

    马里诺说,未来,科研人员还将就家鸡的心理和行为提出更多问题,带来更准确、更丰富的数据,并让人类更加真实地了解家鸡究竟是怎样一种动物。

阅读《开窍的日子》,完成下列题目。
开窍的日子
舒乙
    ①开窍,对小孩来说,是个大事。
    ②北京人,形容小孩处于懵懂状态,全然糊里糊涂,叫作“没开窍”。突然间,到了一定岁数,不知何故,小孩开了窍,前后判若两人,一下子变聪明了许多。大人对他的变化有明显感觉,于是,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孩子开窍了。
    ③我上过幼儿园,在今日北京帝王庙的东小跨院里,当时,这大概属于香山慈幼院的什么附属机构。妈妈后来说:舒乙小时候上幼儿园完全是走形式,终日一言不发,一动不动,呆若木鸡。最后,毕业时,幼儿园很不好意思地也发给他发了一份结业书,是坐“红椅子”的,意思是排名倒数第一。
    ④上小学也是如此。当时为了掩盖我们的身份,不被日本人注意,我们都改了名随母姓。我改名“胡小逸”。有一天,老师发考卷,按考卷上学生自己填写的名字一一唱点。念到我这儿,一声“胡小兔”,全班顿时哄堂大笑,老师自己也狂笑不止。我竟然在写“逸”时,忘了写“走之旁”,变成了“小兔”。
    ⑤抗战后期,我到了重庆北碚,在北碚朝阳小学念了4年,直至小学毕业。
    ⑥我入校之后,依然愚钝,每次考试成绩均属下等。父亲昵称我为“傻小子”,以为一起正常,不必担忧。他经常仔细地观察我,在我的日常行为中找出许多有趣而可爱的细节,还仔细地讲给他的朋友听。妈妈则不然,常常在课余费劲地辅导我,练习用注音符号拼音,一遍一遍地叫我读“b”“p”“m”“f”,我却一会“b”“p”“f”,一会“b”“p”“m”,且全然不知这四个音为何物。妈妈一脸苦笑,频频摇头,以为此子 A(贻笑大方/不可救药)。
    ⑦这样,熬到了四年级,我的名次居然一点一点地前进,进入了前几名,还当了班长,得来全不费工夫,好像什么特别的事也没有发生似的。
    ⑧那个时候,学校里已经有了学生会,实行学生自治,即使是小学也要实行。一来二去,我竟然当上了全校的学生会主席,是选上的。
    ⑨父亲认为这一切都极有趣,他买了一只鸭子,叫我送给老师,郑重地写了一张条子,说“奉上肥鸭一只”,还签了自己的名字。他可能觉得这个学校气氛不错,又自然,又活泼,傻小子竟然当上了学生会主席,好玩好玩。
    ⑩我们学生会自己制定一些规矩,上课不准迟到,每天轮流打扫教室,定期实行大扫除等等。对违规者要实行惩罚。
    ⑪有一次,我自己违了规,倒了霉。北碚有一座远近闻名的自然博物馆,尤以生物学科的标本丰富多彩而著称。里面有一位科学家,叫施白南,是鱼类科学家。他是妈妈的老同学,常来我家走动,很爱孩子。有一天,他盛情邀请我们几个孩子去他家做客,说要做好吃的给我们吃,还要给我们看他的各种标本。这一吃,一看,就费了工夫。中午返校时便迟到了。按我们自己定下的规矩,迟到要罚跪。没办法,下了课,跪在黑板前示众,时间不长,三五分钟而已,丢了大脸,这叫 B(自投罗网/自食其果)吧,害得差不多整个学校的学生都跑来“参观”。
    ⑫轻松愉快,各种爱好完全顺其自然的发展,这便是我那时的生活状态。
    ⑬顺其自然,这大概是父亲的儿童教育观的最核心的内容。和这个观点相反的则是“拔苗助长”,愣是把大人的意志强加到孩子头上。其实,不管多笨多傻的孩子,自有他自己的爱好和专长,这几乎是天生的。顺其自然就是要顺着这些与生俱来的专长和爱好,不逆着它,让它自然发展,走到哪儿算哪儿。
    ⑭父亲不过问我的功课如何,也不要求考100分,更不要求门门都得100分。相反,他一旦发现我对什么有了点兴趣,便马上跑过来帮助我,辅导我,鼓励我。
    ⑮比如说画画。有一段时间,我突然对齐白石有了兴趣。原因是妈妈由北平带了两张齐白石老人的画到重庆北碚。一张画的是小雏鸡,顶上面是一只鸡笼,一群小鸡,足有十几二十只,由笼中飞奔而下,非常活泼。这是一张齐白石的精品,父亲极喜爱,挂在屋中,常常一个人对着它默默地欣赏,一看就是很长时间。来了客人,他会滔滔不绝地大讲特讲这张画的好处。还有一张是由两小幅斗方裱在一起的,一方蟹,一方虾,也是齐白石的拿手之作。
    ⑯在旁听父亲对朋友们讲解中,不知不觉我爱上了画小鸡画虾蟹,完全是模仿,居然还有点像。父亲大为得意。来了客人,他会大叫“傻小子,把你的小鸡拿来看看。”他本来十分反对来了客人让小孩子当众背唐诗的那些庸俗做法,可是,傻小子自己画小鸡,在他看来,这是孩子自己的兴趣,是天性的流露,非常可贵,值得鼓励。
    ⑰我坐在东边的小山坡上写生,样子大概很认真,父亲立刻走过来看。看了一会,他居然也坐下来,拿过我的画笔,说“我教你”。他手臂伸直,左手指着握铅笔的右手说:“看,前面的电线杆,反映在笔上是这么长,你把这段长度画在纸上,再把臂伸长,看前面那栋房子的高度在笔上是多长,再画下来,这就叫做比例;比例对了,画在纸上,就有了远近。”据我所知,父亲对美术是一笔都不会画的,可是他很懂美术,因为他上过师范,理论上很有一套,可以说得头头是道。我没有想到,我的第一个美术老师,竟然是自己不擅画只擅写的父亲。
    ⑱同样的,父亲教过我集邮。他常常带我上四川那种老百姓的茶馆,一坐就是一下午。他还带我去看他的朋友。丰子恺先生来到北碚,父亲带我去看他,是在一间山坡上特别黑的房间里。夏天父亲晚上乘凉时,给我们全家讲过美国小说,大概是白天他念英文,晚上再用他自己的方式给我们转述。父亲带我上过公共澡堂子,一口大池,热气腾腾,男人们在里面边泡边聊,非常热闹。我常常跟在父亲后面走路,看着他的皮鞋后跟,那双磨得歪了的皮鞋后跟。我愿意跟着这双磨歪了的鞋后跟走到天涯海角,觉得非常安逸,非常充实。
    ⑲就这样,我在父亲不是教育的教育下,渐渐开了窍。由倒数第一变成正数第一,这就是我开窍的日子。
    ⑳小学毕业了,我考上了重庆南开中学。
注释①〔舒乙〕:老舍之子。曾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近年多次举办画展。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福柯①访谈录(节选)

    瑞金斯:读者能够从你的著作中学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其中之一就是对沉默的欣赏。你描述了沉默给人带来的自由,沉默的众多原因及其蕴含的意义。譬如,你谈到有很多沉默。这里面是否有某种自传性的成分?

    福柯:这么说吧,在二次大战中或是在此之前的天主教氛围中长大的孩子都知道:有很多种说话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沉默的方式。某些沉默带有强烈的敌意,另一些沉默却意味着深切的友谊、崇敬,甚至爱情。我深深地记得制片人丹尼尔·施密特造访我时的情景。我们才聊了几分钟,就不知怎地突然发现彼此间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接下来我们从下午三点钟一直呆到午夜……我们说的话一共不超过二十分钟。从那时起,我们之间开始了漫长的友谊。这是我第一次在沉默中同别人发生友情……我常常纳闷,人为什么非得说话不可呢?沉默也许是同别人交往时更有趣的手段。   

    瑞金斯:在北美印第安人中,对沉默的欣赏要远远超过英语社会或是法语社会。

    福柯:是的,你瞧,我们的文化很不幸抛弃了不少东西,沉默即是其中之一。我们的文化不是沉默的文化……年轻的罗马人和希腊人被教会在同别人交往的时候,能因人制宜地保持不同性质的沉默。对他们来说,沉默是体验同他人的关系的特定手段。我以为这种对待沉默的态度真是值得发扬光大。我提倡把沉默发展为一种文化特质。

     ……

    瑞金斯:如果你不介意的话,还是让我们先回到你早年在巴黎的日子。我知道那时你是圣安妮医院的心理医生。

    福柯:是的。我在那里大约工作了两年多的时间。

    ……

    瑞金斯:你能多谈一些在巴黎的研究工作吗?那时有什么人对你今天的研究产生过影响?你有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而特别感激的老师?

    福柯:没有。我是阿尔都塞的学生,当时法国的哲学主流是马克思主义、黑格尔主义和现象学。这些我都学过。但是我个人的研究动力来自阅读尼采。

    ……

    瑞金斯:人们经常提到罗曼·罗兰的一句话,他说法国浪漫作家们只看得到"视觉形象",对他们来说,音乐只不过是噪音而已……你的书中经常提到很多绘画作品,可是很少提到音乐。你是否同罗曼·罗兰所说的法国文化特征相一致呢?

    福柯:是的。法国文化中当然没有,或者说几乎没有音乐的位置。可是在我的个人生活中,音乐却是很重要的。我20岁的时候,第一个朋友就是音乐家。后来我又有一个朋友是作曲家……从他那里我了解了普莱(Boulez)的所有作品。这在我是很重要的经验。因为,首先,我接触到了对我来说就像是谜一样的作品。在这领域中我真是无能得很,至今依然如故。可是我感觉到某种陌生的、谜一样的美……

    瑞金斯:如果我理解得不错的话,首先对你的著作产生积极反响的是艺术家和作家,而不是哲学家、社会学家或是其他学科的学者。

    福柯:正是如此。

    瑞金斯:你的哲学同艺术有什么关系?

    福柯: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但是,如果我谈到自己个人的经验的话,我还是感觉知识帮不了我们什么忙。政治权力有可能会摧毁我们,而世上所有的知识都阻止不了这种事情发生。我这么说不是从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我知道那是错误的),而是从个人的经验体会来的。我知道知识能改造你们,真理不仅仅是解释世界的手段(也许我们所说的真理还解释不了什么东西呢),我们一旦掌握真理,自己就会得到改变。甚至我还会因此而得到解救,当然我也可能因此而死去,对我来说两者差别不大。(笑)

(节选自《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

【注释】米歇尔・福柯(1926-1984),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摘自“百度百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