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刻舟求剑》同步练习
①辍耕之垄上{#blank#}1{#/blank#}
②扶苏以数谏故{#blank#}2{#/blank#}
③安陵君其许寡人{#blank#}3{#/blank#}
④欲信大义于天下{#blank#}4{#/blank#}
⑤此殆天所以资将军{#blank#}5{#/blank#}
⑥以塞忠谏之路也{#blank#}6{#/blank#}
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①存焉,献公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晋赂虞君②以宝玉骏马,虞君甚喜。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越疆而去。荀息③伐之,兵不血刃,抱宝牵马而去。故守不待渠④而固,攻不待冲降而成拔⑤ , 得贤之与失贤也。
(节选自《淮南子》,略有增删)
【注】①宫之奇:春秋时虞国大臣。②虞君:虞国国君。③荀息:春秋时晋国相国。④渠:壕沟。⑤攻不待冲降而成拔:攻城取胜不只凭借冲车的高大。冲降,古时兵车。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救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具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 , 舍问,其奚①决②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③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④,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选自刘开《盂涂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矣:怎么。②决:解决。③就有道而正:语出《论语·学而》,意思是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就,靠近。正,匡正。④以资切磋:借以共同研究。资,凭借。⑤交相问难(nàn):互相诘问。难,驳诂。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