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幼时记趣》同步练习

阅读下面两篇文段,回答问题。

【甲】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选自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乙】蜘蛛缚蛇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币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 薛福成《物性相制》)

【注释】①飚下:带着一股风跳下。②踞:趴。③盬(ɡǔ):吃。

(1)、解释加线的词语。

似有物制         闻崖上有声甚

见一蜘蛛布网壁间蜘蛛乃盬其脑果腹而

(2)、找出【甲】文中有“看”这一意思的词。

    ②  ③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然审视殊无所见。

②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4)、【甲】文寓言故事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  )

A、不畏困难,以弱胜强 B、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C、见异思迁,一事无成 D、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5)、读了【甲】【乙】二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举一反三
古诗文阅读

(甲)《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节选)

苏轼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乙)《记游定惠院》

苏轼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 , 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瓜李,遂夤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注释】①陋邦:这里指黄州。②那忍触:指不忍见。③市井人:商人。④鬻(yù):卖,这里指买。⑤瀹(yuè):浸渍。⑥夤(yín)缘:循沿。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①“安史之乱”中长安被攻陷,岑参写作此诗时长安尚未收复。

【乙】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丙】曾巩轶事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之。

    嘉佑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乘,不出田里,________食有余。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江西岁大疲,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客也?”曰:“臣所谓音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有删减)

【注】①常平:官仓名。②几察:侦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