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2019届九年级语文学业适应性考试(二)试卷

古诗文阅读

(甲)《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节选)

苏轼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乙)《记游定惠院》

苏轼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 , 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瓜李,遂夤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注释】①陋邦:这里指黄州。②那忍触:指不忍见。③市井人:商人。④鬻(yù):卖,这里指买。⑤瀹(yuè):浸渍。⑥夤(yín)缘:循沿。

(1)、古汉语词典中“适”主要有以下几种义项,你认为“坐客徐君得之将闽中”句中“适”应选哪个义项(       )
A、正好、恰好,如“与野情惬”(《鲁山山行》) B、女子出嫁,如“始还家门”(《孔雀东南飞》) C、到……去、往,如“千里者,三月聚粮”(《北冥有鱼》) D、适合、适宜,如“少无俗韵”(《归园田居》)
(2)、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此 木 不 为 人 所 喜 稍 稍 伐 去 以 予 故 亦 得 不 伐

(3)、下列选项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市井人         乘奔御风(《三峡》) B、步出城东       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C、以后会未可       君问归未有期(《巴山夜雨》) D、则园已主         移风俗(成语)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

(5)、甲诗前四句推测了海棠花的,乙文则写到了海棠花的特点。
(6)、乙文“既饮”以下写野游细事,灵动自然,率意挥洒。请概括这些“细事”。
(7)、同在定惠院,诗和文表现出的作者心境是否相同?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了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