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课外阅读。

家乡的小桥

    “谁不说俺家乡好!”我总认为,家乡的桥,够得上是一景。

    我家所在的村庄是一山间谷地。不足一平方公里,但有四条小溪纵横其间。它们似乎都有点恋家,九转十八湾的迂回着,不愿直流而下。因此,在这一(dan  tan)丸之地上架有十一座桥。其中石拱桥四座,石板桥五座,木桥一座,木板桥一座。短桥不计其数。站在中央的石拱桥上一招手,十一座桥上的人都可见到;一呼喊,十一座桥上的人都可以听到。它们(   )是村里各户人家的通道,(   )是联络大家的纽带。

    石拱桥很有些年头了,从桥面凹陷的痕迹可以看出。做得也很精致,堆砌处(   )多年风雨的侵蚀,(   )仍不见(feng   feng)隙,上有长长的条石作为护栏,半月形隆起的桥身,好像常驻的彩虹。

    石板桥都是一整块石片,身临其上无不惊叹:世上怎能有这么大的石块?是哪一位能工巧匠雕琢而成?是如何从石山中运来,又如何架得上去?最大的一座石板桥可以两人横挑担子迎面而过。

    木桥就要简陋多了,但小孩们最喜欢。一是走起来颤悠悠的,像合着拍子跳舞;一是可以在上面试试自己的勇气,因为稍一趔趄就会掉下去。男孩子们可以在此逞能冒险,女孩子一般不敢,但又要好奇去看看,去试试,以衬托男孩子们的勇敢。

(1)、从文中括号内划去下划线字不正确的读音。
(2)、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家乡是个弹丸之地?
(4)、作者介绍了家乡的哪些桥?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5)、试着用“||”给短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理解。

吃“肉”的植物

①没有爪牙的植物是怎样吃“肉”的呢?你别小看它们,植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特点逐步形成了一套觅食办法。

②捕虫堇可以捕食蚊子、蚂蚁等小昆虫。捕虫堇是怎么引“虫”上钩的呢?它的叶片、花茎和花瓣背面有短短的腺毛,这些腺毛能分泌黏液,散发出诱感性的气味。当猎物被粘住挣扎时,叶片表面会分泌消化酶,将猎物溶解并吸收。有些捕虫堇在捕获猎物时还能卷曲叶片,加快消化速度。捕虫堇的叶片还能分泌杀菌物质,可以防止昆虫腐烂。

③有些植物不会主动出击,却会“请君入瓮”。比如猪笼草,它那酒瓶一样的捕虫笼,是捕食昆虫的工具。捕虫笼的“瓶盖”能分泌香味,引诱昆虫。“瓶口”光滑,昆虫一不小心就会滑落“瓶”内,被慢慢分解、吸收。

④捕蝇草是非常受人们喜爱的食虫植物。它的叶缘部位含有蜜腺,会发出甜蜜的气味来引诱昆虫靠近。当昆虫触碰到属于感应器官的感觉毛时,一左一右对称的贝壳形叶片就会马上合起来将昆虫夹住。状如睫毛的刺毛会紧紧相扣,交互咬合,防止昆虫脱逃。最多过个十几天,昆虫就会被消化殆尽。

⑤你或许会问,这些植物为什么会吃“肉”呢?因为它们大多生活在土壤贫瘠或者阴暗潮湿的地方,土壤里氮和磷的含量都很低。面对这样的处境,植物不得不另谋生路 , 来获得生存必需的营养物质。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蜻蜓的飞行

佚名

①蜻蜓具有极其高超的飞行本领,在昆虫界绝对是飞行高手,

②蜻蜓能飞出各种花样。在夏季,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地在空中飞舞。它们飞行时,上下快慢能控制白如,还能微微抖动翅膀,使身子急转弯。不仅如此,它们还能悬于半空,翅膀上下抖动,身子却不移动位置,这可真叫绝了。就这一手,足以让绝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都望尘莫及。

③蜻蜓可以一小时飞行四五十千米。有的蜻蜓可以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飞行,连续飞行几百千米而不着陆。

④具有这样的飞行本领,难怪人们称蜻蜓是"飞行之王”。

⑤蜻蜒出色飞行的奥秘在哪里呢?科学家研究发现,蜻蜓飞行本领高,在于它们有独特的翅膀。蜻蜓的翅膀结构特殊,很像风筝,宽大透明,轻盈坚韧。更妙的是,蜻蜓每片翅膀前部边缘的上方,都有一块深色的角质加厚的“翅痣(zhì)”,又叫“翼眼”。这块小小的东西,能防止蜻蜓在快速飞行时身体发生震颤,使蜻蜓不会荡来荡去。同时,不会让蜻蜓翅膀在飞行时折断,起到极好的保护作用。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的机翼上添加了类似的装置,使飞机能在高空中快速而稳当地飞行。相信在科学家不断研究的过程中,蜻蜓飞行的奥秘还将不断被揭开。(选自组卷网,有删改)

课外阅读。

听秦腔

音律是人类最纯洁、最迷人的一种语言。心中隐不去的音律中,有苏州园林翠鸟的婉转啁啾,有黄梅戏行云流水般的唱腔,有辉煌大厅里心旌摇动的交响乐曲。但似乎总还有另一种声音粗犷豪迈,盘旋在高天流云之间,它在春天里回荡,在冬雪中徘徊,它在欢乐时嘶吼,在忧伤时泣诉,它就是秦腔。

在城里的公园林下、出租车内,在乡下的田间地、牧羊坡上,人们都在哼着吼着秦腔,聆听那些气冲斗牛似懂非懂的唱词,使人深切地感受到一种原生态歌调的浓郁氛围。秦腔诞生在八百里秦川,那是沟壑纵横的山沟沟,那是十年九旱的贫瘠地,秦腔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大苦中的大乐。你看,骄阳似火,广袤的原野上,热风起处,大地上泛滥着一种浓郁的麦香。人们挥镰收割,汗如雨下,在巨大的空间背下显得渺小和无助,当累得筋疲力尽时,人直起腰仰头大吼一段秦腔,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下随着腔调走远了。

听了秦腔,便体味到其中有“快板”和“慢板”之分,高兴时唱“快板”欢音,像壶口黄河,奔流如泻,酣畅淋漓;悲苦时唱“慢板”苦音,像深谷的冷泉,如泣如诉,幽咽凄凉,但无论“快板”“慢板”都感情真切,既朴实又夸张。唱秦腔时要用生命的底音。这声音带着冷峻之气,是经过西北黄土高原冷风搓过的;这声音还带着血丝,发自肺腑,磨烂喉咙,有一种粗犷、悲壮的气势。有时候这声音也是妩媚婉转的,但没有丝毫的扭捏作态,也绝不故弄风骚,那是赤足走在黄土地上的一种大方,一种本色,是原始的返璞归真。

我听过阴柔婉约的《梁祝》,也听过狂欢喜庆的《金蛇狂舞》,但总感到,它们是纯粹的艺术,而秦腔却是来自世世代代秦人心中的音律,散发着泥土气息,是真真切切的生活,朴实无华又隽味深长。

秦腔,让人挥之不去,魂牵梦绕……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