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老家的土灶

    ①老家的土灶很简单,用土坯垒成的,上面抹一层水泥压实,大铁锅都是父亲徒步从七里外的乡供销社买好扣在头上,顶回来的。土灶左下方(    )风匣,旁边(    )一口盛水的泥瓦缸,缸上(    )一只铁舀子。土灶右侧(    )斧子剁好的苞米秸秆,细细的刺槐枝儿。

    ②灶台是故乡的一种语言,每天第一个醒来,袅袅的炊烟点缀着村庄时,我们枕着小煎鱼和苞米粥的饭菜香不肯起床。炕的温度刚刚好,母亲自菜园子里摘几枚顶花黄瓜,插板子插好拌了大豆酱,那清醇的黄瓜味一波一波溜进房间。

    ③必须起来上学了,在灶台对面钉着一枝三角架的木头,铜盆搁在上面,我们每天都在这里洗脸洗手。

    ④吃了早饭,隔三差五的,母亲在锅里取出两个红皮鸡蛋,让我们揣着课间歇息时吃,灶台简易,日子也朴实如院里的向日葵。只是,母亲围着土灶忙忙碌碌的身影却是世间最暖色的风景。

    ⑤土灶上的光阴细细碎碎,没有奢华,吃的是自家土地的果实。记忆中,母亲腋窝夹着一绺墨绿晃进厨房的一幕,依旧映日桃花似的活在灵魂里。灶膛的火苗哔哔啵啵,婴儿的小嘴样的舔着锅灶,铁锅里咕嘟咕嘟冒出喷喷香的饭莱味儿 , 母亲看我一眼,“去洗洗手,马上开饭。

    ⑥不用问就知道母亲做了泥鰍鱼老豆腐,父亲赶早拎着网去河套下网捞的,秋天的泥鳅鱼厚实,网下去也套个二三斤,不过,僧多粥少,早去的父亲运气好,捞个盆满钵满,喜气洋洋回来,对蹲在土灶生火的母亲说,“丫头小子今儿周末放假,炖了吧。”不黏在炕上了,鱼香老豆腐把我们掀起来,下地,洗了脸。在土灶前,我们眼珠子一眨不眨盯着木头锅盖袅着白色的烟雾,手里端着大海碗捏着筷子,就等母亲开锅。

    ⑦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母亲和土灶是岁月里的一道景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土灶端出来的粗茶淡饭喂养了一代代人,也喂养了乡村。

    ⑧从呱呱坠地,土灶里盛出的第一碗红糖水,到蹣跚学步,读书考学成家,土灶与母亲陪着儿女

    山一程,水一程。住在宽敞舒适的楼房,没有土灶相依相偎的日子,生命里仿佛少了什么,细细琢磨,少了盘根错节在心底的乡音乡情。

    ⑨于是,很多个节假日,乘车返归老家,守着日渐老去的父母,亲自下厨,在土灶上,烹饪一桌田园饭菜,一家人围坐在大炕上,一筷子一筷子地咀嚼旧时光。

    ⑩老家的土灶,不仅仅是母亲的岁月,更是烙印在毎个人胸膛上的文字,只要轻轻吟读,便泪流两行。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9年5期)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立着    泊着    堆着    趴着 B、泊着    堆着    立着    趴着 C、泊着    立着    趴着    堆着 D、趴着    立着    堆着    泊着
(2)、本文围绕“土灶”写了哪儿个场景?请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早晨,母亲围着土灶做早饭→记忆中,母亲→节假日,“我“

(3)、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灶膛的火苗哔哔啵啵,婴儿的小嘴样的舔着锅灶,铁锅里咕嘟咕嘟冒出喷喷香的饭菜味儿。(从景物描写的角度)

②不黏在炕上了,鱼香老豆腐把我们掀起来,下地,洗了脸。(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土灶端出来的粗茶淡饭喂养了一代代人,也喂养了乡村。

(5)、请说说结尾段的“泪”字包含着哪几种情感。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背景 

                                                                                                  朱以撒
      ①春气氤氲,我倚在这个破旧石塔的阑干上想。一定有许多生物和我一样,走出沉闷的居室,到一个大得无边的空旷处,呼吸和张望。
      ②我看了很久,开朗的天幕一直没有飞鸟经过,这个禽最广大的表演舞台,此时虚静以待。难道我没有看到头顶盘旋的鸽群吗?这些由人养,供人玩赏的菜鸽,飞起来永远是那种落入圈套一般的路数,整齐划一。它们在天幕一角规划好飞翔线路,便一味进行着毫无新意地环行。它们的主人十分欣赏这种阵势,他每日花费的玉米、花生,就是要把它们训练成一个整体,而不是那些毫无管束的野鸟。以前,这里的野鸟成群成片。尤其像菜鸽兄弟——飞起来箭一样的斑鸠,野性十足地在丛林中穿来穿去。斑鸠与鸽在形体上相似,使鸽的主人隐忧:可别拐带走整个鸽群。比斑鸠飞得高远从容的是鹞子,很风度地定定摊在空中,像一片舒展的灰瓦。灰瓦像一大片阴影,令地面的母鸡神色紧张,在俯冲下来的瞬间,悲剧就发生了。更多的鸟是闪过天幕的游侠,从这边到遥远的那边,飞起来没有章法,时快时慢,升高跌落,成为不可规划的剪影。现在,没有了飞鸟,天_幕沉寂空洞,像没有生命点播的土地,这么大的空间白白浪费。飞机是天幕上最大的鸟,自从有一个机场建在城市边缘,每日都可以看到钢铁大乌腾空而起,夹带着夸张的轰鸣。这是比鸽子更为拙劣的表演,翅羽不动,身段刻板。那些自由自在的野鸟,竟然以身击之。这个偌大的背景,原先就是属于翅羽翻动的——当一颗流星匆匆坠落,漆黑的天幕为之生动片刻,当鸟群从晴朗的天幕消失,它成了我们不再仰望的理由。
      ③在田野里想念田野。写下这个句子时,田野里已经是一片绿色了,我一直带着传统的眼光来看待它,当时我对田野的理解,就是它的狂野。杂草长得比庄稼快,草丛中潜伏着竹叶青,信子像微小的闪电巡回;蚂蟥像幽灵一般浮游。田埂上行,野蔓绊着,冷不防跌入泥水。田野终须由农民治理,田野只能生长庄稼,还有农耕人家,它们是土地上紧密相依的几个部分——我们认识了庄稼的颜色,也就认识了这些生长元素。是从什么时候起,田野不再生长庄稼了呢?空间的历程是这么重要,千百年来,土地携带着众多浮华生命,向前。每一个时刻,这块厚实的地面上都在生着,或者死着。没有停滞下来的能量,任何一粒生命的种子,落入其中,不长出枝叶来是没有理由的。不再需要犁耙的田野,不再需要与泥水打交道的人。似乎在一夜之间站了流水线的跟前,他们生理上做好了气力的准备,而心理上,还须静静地等待着适应时光的到来。
      ④如果留心一下,山村背景里的生动,还是由一些细节组成。在这个生长着成片的龙眼树的村子里,米粒大金黄的花开时节,村子热闹起来。遥远的养蜂人载着一箱箱的蜂房来到树下,他们似乎与村里有着无形的契约,果树倚仗蜜蜂的勤劳授粉得以丰收,养蜂人则得到甜蜜。整个村头村尾,响着嗡嗡吱吱的鸣弦声响,人们嗅到了被万千翅羽扇起的幽香,树的主人,在养蜂人告辞的时候,可以得到一罐纯正的花蜜。这是养蜂人表示的谢意。很快,他们继续追花、采蜜,他们本身就是不倦行走的蜜蜂,熟悉各种花树花期,走南闯北,麾下万千子民。村子里总是要有些生人才有比照,他们带着陌生的气味进来,让无数的眼光打量,服饰、发型及至说话声调,都成为话题。如今,龙眼树一年年的少了,房子一幢幢地起来,剩余的灰土、碎渣,都堆在树头上,加速了枝叶的疏松、剥离。养蜂人已经不来了,他们肯定还在路上,却把这个村子忘在脑后,把这个每年都有一段清幽弥漫的空间,存放在记忆的仓库里了。
      ⑤与背景相适应的细节模糊了,或者消失了,人置其间,就有一些恍惚。我们所能自慰的,就是当我们口头上感叹着既往的种种琐屑时,它已经在我们的中间,对照着我们此刻的生活了。

阅读《一双皮鞋的秘密》,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上高中的时候,班里大多数同学都买了皮鞋,我也想买一双。

      ②星期六回家, 我对妈妈说了。妈妈半天没说话,只是盯着我。好久,她才说,非买不可吗?我没有说话,却点了点头。妈妈说,你快要交学费了吧?我又点了点头。妈妈又说,你的学费还没攒够呢!我听了没说话,把头转到了一边。妈妈说,你爸爸在地里刨葱,你去看看吧。

      ③我去了地里,爸爸正在刨葱。见我不说话,爸爸问,怎么了?我还是不说话。爸爸就不问了。那天的天气很好,可我却觉得很闷,头就像被谁用棍子打了一下。过了一会儿,妈妈也到了地里。她把我想要皮鞋的事给爸爸说了。爸爸听了,过了好大一会儿才说,晚几天买不行吗?我不说话,我想星期一上学的时候就穿上新皮鞋。可我说不出口,我知道我的家境很穷。

      ④爸爸说,你想要皮鞋,行,你肯下力气吗?我说,肯下力气。爸爸说,邹县的葱比咱这儿贵好几分钱,只是路太远了,我一个人拉排车怕拉不到。我当时就说,我帮你拉。

      ⑤邹县离我们这儿有七十里路,我和爸爸吃过晚饭,就拉着一千多斤的葱上路了。刚开始,我觉得还行,没怎么费力。大约走了有二十里路,就觉得浑身上下酸酸的,排车的轮子好像坏了。我和爸爸吃力地前进着。爸爸说,你能坚持到邹县吗?我咬了咬牙,说,能。爸爸就不再说什么了。

      ⑥晚上没有月光,只有几颗星星在天空眨着眼。有露水从天上落下来,打湿了我和爸爸的头发。晚上已经很冷了,可我们身上却流着汗。为了一双皮鞋,我豁出去了。

      ⑦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我就走不动了。三十多里路,我们走了四个小时,但还有四个小时的路呢!我说,邹县可真远。爸爸说,不近。我说,咱歇一会儿吧。爸爸说,你不想要皮鞋就歇一会儿吧。我说,歇一会儿就买不成皮鞋了?爸爸说,咱早到一会儿可能卖个好价钱,晚到一会儿可能就把你的皮鞋给耽误了。

      ⑧我说,那咱赶路吧。爸爸说,咱一口气赶到。我咬了咬牙说,行。

      ⑨那天葱卖得很好,一斤比我们那里多卖八分钱,一千多斤就多卖了一百多块钱。我心里很高兴,我的皮鞋有希望了。

      ⑩一回到家,我就躺在了床上。我一夜没合眼,累坏了。待我醒来时,爸爸把一双皮鞋递到了我手里,我心里很高兴。妈妈说,花了一百多块呢!

      ⑪星期一,我就穿着皮鞋去了学校。有个眼尖的同学说,你的皮鞋不是皮的。我不信。同学给我指了出来,我的心当时就凉了。

      ⑫爸爸被人骗了,那可是我们俩的力气钱啊!说真的,我当时沮丧极了。后来我回家,爸爸问我,怎么没穿皮鞋?我说,我得省着穿。爸爸笑着说,知道省就好。爸爸说,你要想穿上名牌皮鞋就得好好学习。

      ⑬我一直保存着那双皮鞋。我怎么也忘不了为了一双皮鞋,我和爸爸拉着一千多斤的葱到七十里开外的邹县去卖。我和爸爸辛辛苦苦多卖的钱,被卖皮鞋的人给骗去了。至今我都没有给爸爸说那是双假皮鞋,我不想让爸爸伤心。如今我已结婚生子,我不再为了一双皮鞋而发愁。可我怎么也忘不了那双皮鞋,就是那双皮鞋让我知道了做人的艰辛。那双皮鞋怕是要陪伴我一辈子了。

      ⑭一天,我陪爸妈吃饭。妈妈说,你知道吗,多年前的那双皮鞋是革的。我说,我穿上皮鞋到了学校就知道了。妈妈说,可你没说啊。我说,我知道那双鞋比真皮鞋还贵。

     ⑮爸爸突然说,有个秘密你们都不知道,当年我没有被骗。我和妈妈一听,都愣了。爸爸继续说,我去给你买皮鞋时,在路上遇见了一个病危的老太太,我把钱给她了。我想皮鞋真假都一样穿,可人的命就只有一条。

      ⑯爸爸的头发已经花白了,他的背也已经驼了,但我却忽然发现,爸爸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高大。在他面前,我只能仰望,一直到永远。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留住她的温暖

    在台湾,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妈妈,每天都给女儿打电话。她听到的总是语音信箱的留言:“对不起,我现在很忙,有事请留言哦!”那轻俏活泼的声音,让妈妈禁不住笑容满面。明知女儿不在电话那头,她仍会慈爱地回答:“好,你去忙,妈妈明天再给你打!”

    而事实上,这声音的主人已在一年前因车祸去世。这句熟悉而亲切的留言,是母亲找到女儿的唯一方式。它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随时开启一扇通向秘密花园的门。那里,盛开着有关女儿的所有温柔的记忆。

    女儿走后,这个手机再也无人使用,可母亲仍然按时交纳着月租费。每天听着这句留言,她觉得女儿并未远走,还在从前的那家公司上班。

    母亲仿佛就坐在女儿身边,微笑地看着她,看女儿灵巧的手指敲击着键盘,看女儿在会议室与同事侃侃而谈,看女儿 将一份文件放进复印机……

    在这甜蜜的遐想里,母亲挨过了漫漫的长夜,挨过了一寸一寸的 疼痛。在茫茫复茫茫的海上,有时只需一句话,就能摆渡一颗柔软的心。

    可是,有一天,当她又习惯性地拨打这个电话时,那个留言竟消失了!她听见的是对方已关机的提示音。惊慌失措的母亲,恍如失掉了整个世界她费尽周折,找到了女儿手机的客服电话。电话接通的一瞬,她泪眼蒙蒙,语不成句。对方听清她的问题后,耐心地向她做了解释。

    ①原来,电信公司已通过短信告知客户,语音系统即将升级,请大家将旧的语音留言与欢迎词,转换到新的系统保存,否则会丢失。而这位母亲从未看过手机短信,所以在新系统上线一周后,她失去了这个珍贵的留言。

    母亲彻底崩溃了:“这是我过世女儿的留言,以后,我该怎么办……”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哽咽着,像个无助的孩子。

    ②客服人员立即将此事通报给主任,主任又迅速汇报给公司资讯部门。工作人员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从数百万用户的上百万个旧的语音信箱中,找到了她女儿的录音。

    他们立即开始研究,如何让原音重现。工作人员用原始的方式,使用公司内部的电话,打入她女儿的手机,取得了那句至关重要的留言,再从客服中心的录音系统中,将这句话转录出来,汇入新的语音系统。

    日夜盼望的母亲,终于又听到那活泼轻俏的声音。这一瞬,她开心得笑起来:“听到了!听到了!”仿佛那个眉眼乖巧的女孩,又亲昵地偎在她的身旁,一伸手,就可以抱到她。

    为了永远不再遗失这条留言,公司人员将这段录音拷贝到光盘里,赠送给这位母亲。

    也许我们都是普通人,无法阻止地震、车祸、海啸的发生,可我们能够用持久的耐心和绵密的关怀,去缝合一位母亲破碎的心,留住她的温暖。

阅读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

谁说春色不忧伤

迟子建

    ①在我的故乡,十月便入冬了。雪花是冬季的徽标,它一旦镶嵌在大地上,意味其强悍的统治开始了。冬天裹挟着寒风,一吹就是半年,把人吹得脸颊通红,口唇干裂。

    ②被寒流折磨久了、被炉火烤得力气弱了、被冬日单一蔬菜弄得食欲寡淡的人,谁不盼着春天呢春天的到来是最铺张的,它的前奏和序幕拉得很长。三月中旬吧,就有它隐约的气息了。连续几个晴天后,正午时屋檐会传来滴答滴答的水声,那是春天的第一声呼吸,屋顶的积雪开始融化了。人们看见活生生的水滴,眼里泛着喜悦的光影。但别高兴得太早,春天伸了一下舌头,扮个鬼脸,就不见了。寒流的长鞭子又甩了出来,鞭打得人还不能脱下冬衣。人们眼巴巴地看着屋檐滴水时凝结的冰溜儿,就像望着脆弱的琴弦,不敢把动人的旋律弹奏。到了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全然融化了,家家的白屋顶露出了本色,这时春天的脚步真的近了。雪花隐遁,天空由灰白变成淡蓝,太阳苍白的面庞有了暖色,河岸柳树泛红,林中向阳山坡的达子香花,羞答答地打骨朵了,人们饲养的家禽,开始在冬窝里频频伸展翅膀,想啄春天的第一口湿泥,做自己的口红。这时的春天怎么说呢,是到了婚日的盛装的新娘,呼之欲出了!

    ③春天就是一个宝石库,那里绿翡翠最多。地上的草,林中的树,园田的菜圃,呈现着一派娇嫩的绿;山间原野的花儿,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蓝的如宝石,红的如玛瑙,白的如珍珠,金黄的如琥珀。到了五月,春天波涛汹涌地来了,所有的生命都荡漾在它明媚的波涛里!

    ④但这样的春色,也许过于寻常,并没有烙印在我心灵深处。我对最美春色的记忆,居然与伤痛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有两个年份的春光,分别因身体和心灵的伤痛,而化为了化石,嵌在我骨头缝里,无法忘怀。

    ⑤三十四年前在大兴安岭师专,春末时分,突患牙痛。有过牙痛经历的人都知道,那种痛锥心刺骨,尤其是夜深它扰得你不能安眠时。记得我被牙痛连续折磨了两昼夜,一天凌晨,天还没亮,我实在忍耐不住,一个人悄悄穿衣起来,出了集体宿舍,走向校园西侧的原野。那天有雾,我张开嘴,希望雾气能像止痛散,发挥点作用。当我步出宿舍区,接近原野的时候,发现了一团黑乎乎的东西。走近一看,是台用于耕地的拖拉机! 我想起白天时,曾望见它在原野上工作。拖拉机驾驶舱的门,居然一拉就开了。我像发现了一个古堡,兴奋地跳上驾驶室。完全不懂驾驶技术的我,试图开动它。我不知哪里是油门刹车,双脚乱踏,手抚在方向盘上,振振有词地喊着前进前进,可拖拉机纹丝不动。但这丝毫没有减淡我的热情,我像对付一匹野马似的,执意要驯服它,一直和它战斗,直到雾气野鬼似地在日出中魂飞魄散,我才大汗淋漓地休战。太阳从背后升起来,照亮了我面前的原野。它的绿是那么的鲜润,就像一块刚压好的豆腐,只不过这是块巨大的翡翠豆腐!这片触目惊心的绿震撼了我,我跳下拖拉机。牙痛就在我奔向原野的时刻,突然止息了。病牙撤兵,整个身心都获得了解放。我感恩地看着春天的原野,想着它蛰伏一冬,冲出牢笼后出落得如此动人,可我从未细心打量过它,辜负如此春色,实在不该。

    ⑥另一片记忆中的至美春色,是与2002年联系在一起的。那年5月3日,爱人在归乡途中车祸罹难,我赶回故乡奔丧。料理完丧事,回到塔河,正是新绿满枝的时候。姐姐见我很少出门,有一天领着孩子,拉着我去堤坝走走。太阳已经很暖了,可走在土路上,我却觉得脊背发凉。堤坝是我和爱人常去的地方,我们曾在河边打水漂,采野花,看两岸的山影、庄稼和牛羊。我走下堤坝,看到几棵嫩绿的柳蒿芽,随手采了,那是我和爱人喜欢吃的野菜,把它用开水焯了,蘸酱吃鲜美无比。我采了柳蒿芽,又看见了野花,白的,粉红的,淡蓝的,星星似的眨眼。我没有采花,因为以往采回的野花,会放到床头桌上,照亮两个人的梦境。想着爱人与这样的春色永别了,想着再无人为我采撷这大好春色,伴我入梦,我忍不住落泪了。“万木皆春色,惟我枝头泪”是我内心此刻最好的独白。那天我怕姐姐看见我的泪,便朝茂密的柳树丛走去。泪眼中的春色飞旋起来,像一朵一朵的云,在人间与天堂之间绽放,那么迷离,那么凄美!四野寂静,我听见了自己的心跳声。我想一颗依然能感受春光的心,无论怎样悲伤,都不会使她的躯壳成为朽木。爱情的春光抽身离去,让我成为无人点燃的残烛,可生命的春光,依然闪烁!

    ⑦我最爱的词人辛弃疾,曾写过“春风不染白髭须”的名句。是啊,春风染绿了山,染红了花,染蓝了天,染白了云,可它不能把我们的白须白发染黑,不能让岁月之河倒流。但春风能染红双唇,能让它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吐露心语,在夜深时隔着时空,轻唤你曾爱过的人,问一声:你还好吧。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初渡红海

钱歌川

①从中国到欧洲,最舒服的一段海程,是在上海与新加坡之间,海船在平静的水上滑走,简直像我们的长江轮船一样,使你只感到旅行的舒适,而绝不觉得有何行路之难。那时你可成天躺在甲板上,放眼乾坤,茫无涯际,但你并不觉得这太虚的可怕,反而感到十分娱目骋怀,因为朝云暮霭,其设色绮丽像美人的玉颜;落日流星,其悲壮豪放像英雄的热血。这些大自然的奇景,一幕幕展开在一碧万顷的海上,看来格外觉得惊人。你看到西天的彩霞,因为眼底没有一点人世的俗物遮断,觉得它格外地迫近在身边,不,我们有时简直觉得自身在那些颜色之中,而有目迷五色之慨。有时一颗流星从太空飞来,令你为之惊闪一下。当这些天工的动态看得你两眼无力的时候,你便可闭上眼睛,来听水波的音乐,轻风从你面上一扇一扇地掠过,你在不知不觉之中就睡去了。

②但这样的日子没有几天就过去了;印度洋上的风浪打破了我们海上的美梦,它把我们锁在深舱颠来簸去,骤然使我们怀念到故国,大有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之慨。我们此时不敢再贪眼福,看什么仙境,只希望看到人间,看到一点陆地,就感到比什么还满足了。

③我们的船到孟买是在天黑以后,我登岸乘过两趟汽车,到了一家中国莱馆“鼎和”的时候,还觉得身子是浮的,脚下在摇动。几日来昼夜没有安宁过的心身,此时踏到了坚实的土地,还一时舒不过气来。弱质书生,能不自笑?

④我们在孟买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可以说刚把“海病”医好,身体还未十分恢复,又继续前进了。阿拉伯海上风浪之大,实不减于印度洋,有时比印度洋还要厉害。我们重又睡倒,在小床上嫁卧了三天,直到船快入亚丁湾时才算平静了一点。

⑤印度洋过了,阿拉伯海过了,现在展开在我们前面的是红海。红海!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名字。海不碧而竟红,而且是热得像火一般的红,真使人视为畏途。小时读世界地理,知道世间有一个红海,因为夹岸是热带的沙漠,所以把这海上的气候也迫成了一个蒸笼一样。有了这点预备知识,到印度时见人就不免要询问一下眼前这道难关的情形,那里到底热到什么程度呢?据一位副领事根据经验的答案是最热时有一百二十度(这里指华氏一百二十度,约为48℃)。我的天!我们到那里要不被蒸熟真是天保佑。

⑥于是乎红海的热度,就成了连日船上谈话的中心。有一位同舱的朋友,竟拿出一封信来给我们看。那是一位上次乘这船赴欧的人写来的,信上说他们那一趟经过红海的时候,船客中有三人热死,而且船上死人,是非执行海葬不可的。船客要不幸死在船上,他的尸骨就永远不会有落土之安,他的后人对他无墓可扫,只好临空哀吊。这消息多么骇人听闻,但这却是铁一般的事实,没有人要发生疑问,老实说,这时谁也不暇生疑,大家心里都忙着在忧惧和盘算自己怎样渡过那关头。一切的无神论者这时心中都有了上帝,祈祷着这次的牺牲者不要落在自己头上。

⑦有些事前有准备的人,这时便成了大家羨幕之的,他们带有一床凉席和一个大口的热水瓶,预备过红海时好盛冰水。又带有各种治痧解暑之药。这一切我一样也没有,我所有的是一颗冷静的心,我得用我的冷静来对付那种酷热。

⑧红海一刻一刻地迫近了。进了亚丁湾以后,两岸已见童山荒岛,气候也就渐进地热起来。

⑨到红海了!——这消息细声地传遍了全船。因为船行已无颠簸,我们都走上甲板去看,果然看到两岸的山,有时窄得和长江上游的水面一样,仿佛对岸可以对话。海水的颜色也和别处一样,最奇怪的就是并不那么热。于是有人解释这幸运的原因。

⑩“现在我们运气好,遇着逆风,所以还算风凉,并不大热。”接着他又警告我们不要过于乐观,他说:“不过顶热当然是船停在马所瓦的时候,那时一丝风也没有,我们如果上岸去,常要中暑倒地而死,甲板上太阳厉害,也不可去,顶好是躲在舱内喝冰汽水,最是安全。”

⑪这解释是很动听的,于是大家口袋里都预备了一些零钱,并声言马所瓦只有几幢兵房,毫无可看,都不预备上去。

⑫其实我们这时已在红海上行走,所谓红海杀人的热度也不过如此,我们本可以安心下去,不幸今天刚巧是逆风,而且又有劳那位先生善意的解释,致使我们多担了几个钟头的忧虑。

⑬九月十五日正午,我们的船抵马所瓦了。在一年中最热的月里,且在一日中最热的时候,来到这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我们居然没有热死岂非天佑。然而我决不愿跟着那些出过洋的人,遇事来夸大其词,我说,我们这次过红海,没有一人热死,并不关天,毋宁是当然的事。

⑭船停了,风止了。甲板上和岸上都有人跑来跑去,并没有人倒地。我床上没有凉席,床头没有冰壶,怀中没有痧药,但我仍然没有热死,而且一点不觉得热的难受。因为寒暑表不过停在九十度上下(约为32℃),距一百二十度还远得很。上海、汉口也常有超过百度的时候,自然比九十度更要热一点。未到红海以前,老是担心到那里要热死,既到红海以后,方知谣言之不足信。一切事都得自己经历一番,才知真伪,并可减少许多杞忧;过红海只是经历中之一种而已。

(选自《我的树林》)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题目。

①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②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④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⑤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