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福建省福州十九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留住她的温暖

    在台湾,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妈妈,每天都给女儿打电话。她听到的总是语音信箱的留言:“对不起,我现在很忙,有事请留言哦!”那轻俏活泼的声音,让妈妈禁不住笑容满面。明知女儿不在电话那头,她仍会慈爱地回答:“好,你去忙,妈妈明天再给你打!”

    而事实上,这声音的主人已在一年前因车祸去世。这句熟悉而亲切的留言,是母亲找到女儿的唯一方式。它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随时开启一扇通向秘密花园的门。那里,盛开着有关女儿的所有温柔的记忆。

    女儿走后,这个手机再也无人使用,可母亲仍然按时交纳着月租费。每天听着这句留言,她觉得女儿并未远走,还在从前的那家公司上班。

    母亲仿佛就坐在女儿身边,微笑地看着她,看女儿灵巧的手指敲击着键盘,看女儿在会议室与同事侃侃而谈,看女儿 将一份文件放进复印机……

    在这甜蜜的遐想里,母亲挨过了漫漫的长夜,挨过了一寸一寸的 疼痛。在茫茫复茫茫的海上,有时只需一句话,就能摆渡一颗柔软的心。

    可是,有一天,当她又习惯性地拨打这个电话时,那个留言竟消失了!她听见的是对方已关机的提示音。惊慌失措的母亲,恍如失掉了整个世界她费尽周折,找到了女儿手机的客服电话。电话接通的一瞬,她泪眼蒙蒙,语不成句。对方听清她的问题后,耐心地向她做了解释。

    ①原来,电信公司已通过短信告知客户,语音系统即将升级,请大家将旧的语音留言与欢迎词,转换到新的系统保存,否则会丢失。而这位母亲从未看过手机短信,所以在新系统上线一周后,她失去了这个珍贵的留言。

    母亲彻底崩溃了:“这是我过世女儿的留言,以后,我该怎么办……”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哽咽着,像个无助的孩子。

    ②客服人员立即将此事通报给主任,主任又迅速汇报给公司资讯部门。工作人员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从数百万用户的上百万个旧的语音信箱中,找到了她女儿的录音。

    他们立即开始研究,如何让原音重现。工作人员用原始的方式,使用公司内部的电话,打入她女儿的手机,取得了那句至关重要的留言,再从客服中心的录音系统中,将这句话转录出来,汇入新的语音系统。

    日夜盼望的母亲,终于又听到那活泼轻俏的声音。这一瞬,她开心得笑起来:“听到了!听到了!”仿佛那个眉眼乖巧的女孩,又亲昵地偎在她的身旁,一伸手,就可以抱到她。

    为了永远不再遗失这条留言,公司人员将这段录音拷贝到光盘里,赠送给这位母亲。

    也许我们都是普通人,无法阻止地震、车祸、海啸的发生,可我们能够用持久的耐心和绵密的关怀,去缝合一位母亲破碎的心,留住她的温暖。

(1)、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情节

母亲的心情

母亲听女儿电话留言

A

B

惊慌失措

重听留言

C

(2)、“它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随时开启一扇通向秘密花园的门。”一句中的“它”指什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作用?

(3)、请分析题目“留住她的温暖”的作用。

(4)、当母亲听到的是关机的提示音时,惊慌失措的母亲恍如失掉了整个世界,请描写出文中母亲这时候的心理活动。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

                                                                                                         雪地上的路
       夜里下了大雪,躺在床上就能听到雪花扑窗棂的声音。雪扑窗棂的声音,在别人听来也许是惬意的,但对我来说,这声音却让我心焦。每逢这样的天气,总会发生一些交通上的麻烦,特别是早起送牛奶的儿子,必定要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我儿子因为车祸失去了一条腿,从8岁起,他的人生之路就铺满了坎坷和心酸。20年来,我们母子相依为命,而我相当清楚,我终归是要老的,早晚会有一天,要把他孤零零地留在这个世界上。一想到这个,我就心里难过。
        我悄悄爬起来,穿戴停当,准备出去扫雪。这是整个城市沉睡最甜的时刻,为了不惊动儿子,我尽量蹑手蹑脚,小心绕过家里的什物,包括儿子磨得发亮的拐杖。他每天都要根据闹钟准点起床,在人们早饭之前把牛奶送到各个订户。儿子送牛奶的路很长,勾画起来,那该是一条零乱交叉却又目的明确的曲线。
        雪停了,天还阴着,四周真静,偌大的城市里仿佛只有我一个人。我知道真正的清扫工很快就会出动,把主要路面扫除干净。我要扫的是一段通向僻静之处的小路,它常常因为不能及时打扫,被行人踩成又光又滑的冰面,对于肢体不全的儿子来说。那无疑是很危险的。我在摄氏零下30多度的严寒里奋力挥动着扫帚和铁锹,直干得全身热气腾腾,就像一只打开的蒸笼一样。
        一个晨练的中年人慢吞吞地跑过来。根据那身打扮和气度就看出来,他属于那种志得意满的上层人物。我停下来,朝他礼貌地点点头,打招呼说:“起的真早啊!”
        中年人皱皱眉头说:“早什么,还不是叫你们这些人给弄的。你们的精神可嘉,不过起得也太早了,就像夜游症似的,多妨碍别人的休息啊!特别是铁锹铲马路的声音,简直就是噪音。跟环卫部门反映了多少次,就是不注意!”
        我连连道歉,向他解释说,我并不是清扫工,我只是一个母亲;我要为送牛奶的残疾儿子扫出一条路来,这就是我全部和惟一的目的。中年人惊愕了,张张嘴,从喉咙里发出一声含混的声音,转过身匆匆走掉了,好像怕被什么追着似的。儿子骑着一辆破单车,车把上带着拐杖,车后驮着特制的奶箱,远远地朝我骑过来。这比平日要早些,肯定是他根据天气情况,把闹钟往前拨了。尽管路被扫过,可他还是不时的摔倒,浑身上下沾满了雪,可每摔倒一次,他总会很快爬起来,坚韧地继续朝前骑。我站着没动,就那么看着他跌倒爬起,直到他在我的面前停下,我才靠上前去替他扑打扑打身上的雪。
我凄惨地笑笑说:“儿子,妈可真糊涂,光顾了扫雪,怎么就没想到,替你把牛奶直接送到订户呢。”
        儿子眼睛里闪烁着泪光,他把脸贴近我的耳边,大声说:“好妈妈,你一点也不糊涂。我懂你的意思。您放心,我会把路走好的。”我紧紧抱住儿子,眼泪滚滚而下。
        中年人重新出现在我的泪眼里。他身后跟着一个女人、一个半大孩子,可以肯定,他们是一家人。他们手里都拿着扫雪的家什,柔弱而笨拙地清扫着儿子必然经过的路面。我不知道他们订没订牛奶,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心走进了我这个陌生人的心灵。
        儿子按响车铃,向他们那个方向驶去。我欣慰地看到,迎接他的目光不仅仅是同情,更多的是钦佩。

阅读《我说,你听》答题。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的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说“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
      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她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高高的玉米

      吉姆·卡尔顿坐在厨房的窗边,望着烈日照射下的玉米地。今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他家屋子的周围满眼都是高高的玉米。

      他的妻子休伊站在水槽边,用凉水洗胡萝卜。她时不时看一眼外面的天空。她巴望着天上出现云块,但还是烈日当空,看上去令人不安。已经二十七天没有下一滴雨了。

      吉姆抬头瞧一眼不见一丝云彩的蓝天,叹一口气。“旱得太久了。眼睁睁地看着叶子被晒得卷起来,真拿老天爷没办法。”顿了一顿,他又说,“不过,担心也没什么用,只会让心情变得更糟。”

      休伊是个壮实的女人,今年四十出头。她把胡萝卜放入水槽,然后擦干双手,向她的丈夫走过去。吉姆坐在轮椅里,一只脚往前伸着。

      一个月前,他翻修谷仓的时候,不小心从高处摔到了地面上,造成腿部骨折。X光检查显示他的脊椎骨也受到了损伤。至于受损程度、吉姆以后是否还能行走,大夫当时还说不准。

      休伊站在轮椅 一侧,轻轻抚摩着吉姆的脖子。 “你说的有道理。”她低头看着他说道,“确实,干旱太让人焦心了。”

      她瞅着窗外自家的菜园。他俩曾商量不去管园子里的蔬菜,让它们在烈日下自生自灭。

      但他们家那三百英亩的玉米地,不管不行啊。

      她弯腰吻了一下他的头。“咱们会没事的。”她平静地说。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烈日当空,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吉姆的邻居帕皮·迪克森家的玉米叶子开始发黄、卷曲。

      一天,休伊刚从菜园干活回来。吉姆告诉她,他刚刚跟帕皮通过电话。帕皮家的玉米不行了,几乎看不到穗子,连梗都被晒黄了。

     “帕皮说,如果这个周末还不下雨的话,他要把他地里的玉米全部犁掉。”吉姆显得忧心忡忡。

     “全部犁掉?”休伊看了吉姆一眼。

     “他是那样打算的。可能他过分操心了。我们家的玉米种子跟他家是一样的,又是同时种下去的。可是我觉得我们家的玉米眼下还长得好好的。”

      又过了几天,休伊从镇上办事回来。吉姆听到她开门的声音。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和她打招呼。她走进屋里,目光中满是疑惑。吉姆正襟危坐,但脸上满是笑容。她放下背着的包。“你不会是要告诉我,”她说,“天就要下暴雨了吧。”

     “比那个好多了。刚才医生打电话来 ,说我后来的X光片看起来很好,比预想的要好。”

      吉姆顿了一下。他笑得更灿烂了。

     “医生估计我下个 月就能走动了。”

     “能走?”她直盯着他的眼睛,“他真的说你还能走?”她弯下腰,双手捧住吉姆的脸颊。

     “这个消息真是太好了!”她含笑说道,忽然跳了起来,在屋子里轻快地转了几个圈。

     “这个消息是不是比下暴雨还要好?”

     “啊,是的,亲爱的。比下暴雨好上一百倍。”

     “你知道,”他握住她的双手,“一个月前,我不知道今后咱们怎么生活,净朝坏处想了。然后来了好消息,

      干旱一下子变得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是啊。那以后我就不用夜里偷偷摸摸去浇水了。”

     “你是说,给菜园浇水?”

     “菜园,还有从这屋子能看到的所有玉米地。”

     “玉米地?”吉姆两眼盯着她看。

     “面对天灾,我还能做什么呢?我改变不了天气,只能让你眼睛能看到的玉米长得好些。”她微笑着说。

       屋外,依然是满眼的高高的玉米。

                                                                                                                                                                (选自《外国最好的小小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栽花与插柳

李正庆

    钟兵和洪华都很年轻都很有理想。

    钟兵的志向是当个著名的作家,洪华的抱负则是成为翻译家。他们约定,一旦钟兵的作品获得大奖,就由洪华翻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

    钟兵读了大量古今中外名著,发奋写作,非常刻苦。

    洪华听、读、写、背,交替进行,十分专心。

    几年过去了,钟兵的稿子寄出一篇又一篇,退稿一次接一次。但他知道所有作家无一例外的有一大叠退稿信,有的甚至有一抽屉一麻袋,因而毫不气馁,依然干劲十足。

    洪华的学习也进展甚慢,他没想到掌握一门外语竟这样难。别说翻译,就连简单的文章都是学了后头忘了前头。照这样看,恐怕猴年马月也学不出个名堂。他对钟兵说:“我想改学气功,你呢?”

    钟兵说:“像你这样三心二意,怎能成功呢?”

    钟兵反复揣摩那些世界名作,仍练笔不止。洪华却找来几种气功书籍,开始研究。

    又是几年过去了,钟兵已在市报上发表了几篇豆腐块文章,他很不满足,更加勤奋。洪华苦练了又苦练,结果并不像别人说的那样神奇有效。他对钟兵说:“我想学写电影剧本,你呢?”

    钟兵说:“只要功夫深,我就不相信铁棒磨不成针!”

    钟兵苦苦思索,觉得光埋头苦干方法不妥,于是找来一些理论著作,一头钻了进去。洪华看了大量电影,又读了若干电影剧本,也开始爬格子。这一来俩人有了共同语言,常在一起讨论题材、结构、人物、情节……

    又过去几年,钟兵吃力地在省级文学刊物上发表了一个短篇小说。洪华这期间写出了一批剧本,但投寄出去又全退了回来。有一封退稿信写道:你的字写得很漂亮。这句话给了他意想不到的启示,他反复思考了些日子,又问钟兵:“你真要铁心在一棵树上吊死呀?”

    钟兵信誓旦旦:“我一定要奋斗到底,决不放弃!”

    洪华很委婉地劝解说:“你从没想到应该分析自己的情况,看看适不适合这一行?”

    钟兵认为他是为自个儿的无恒心无毅力找借口,也不愿说破,遂一笑了之。他依然那么勤奋那么刻苦地读书写作。

    洪华说变就变,很快改练书法。

    几年之后,钟兵虽无进展但仍在那里苦干,只是越干越觉得文学太难,越干越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路。他的心,实在有些灰了;意,也不如早些年热了。

    洪华却如鱼得水,越练越顺手越练越起劲儿,作品频频赴省进京参展,而且频频得奖,居然成了闻名省内外的青年书法家。

    他始终没忘那位退稿编辑,曾心怀感激之情给他寄去一幅获奖作品,上书四个龙飞风舞的大字:慧眼独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都市歌者

顾连梅

    ①近来,每天清晨我都在小鸟清亮的歌唱中醒来。而当我起来忙碌之后,就听不到它的歌声了。小鸟的歌声只属于清晨,属于东升的旭日,微凉的晨风,晶莹的露珠以及晨风中刚刚醒来的花朵,属于一切和它一样喜欢清晨的事物,它只在清晨最新鲜的空气和宁静的世界里歌唱。中午和傍晚听不到它歌唱。它们的歌声不大,甚至有些纤细,有些娇嫩,如果你不留意,你是不会意识到它的歌唱,但歌声里注满了热情和生机,洋溢着对生命的礼赞。是名副其实的都市小小的歌者。我怎会在这样的呼唤中昏睡呢?

    ②我搬入这个市中心的新村有几个年头了,在今冬以前,我始终没有注意到清晨的都市歌者。今年冬天,江南在持续温暖气候之后,忽然冷起来,断断续续地下了好几场大雪,纷纷扬扬的大雪,令人措手不及,人们被这神话般的大雪迷住了,也被它吓倒了,清晨起床成了大问题。为了上班不迟到,我的闹钟和手机都用来叫早,可我还是迟到了几回。有一天,睡意朦胧的我,忽然听到了一阵叽叽喳喳的鸟鸣,热闹如旷野中的麻雀。起初我还以为自己听岔了:这水泥堆砌的都市哪来的小鸟?是人家的宠物画眉或鹦鹉吧?我起身推开窗子,却望见对面三层楼的屋顶上,洁白的雪花中,聚集着几十只麻雀,它们时而跳跃,时而追逐,时而飞翔,伴随婉转的鸣唱,令我心旷神怡。我有点兴奋,没想到在钢筋水泥成就的城里还有如此鲜活灵动的生命,还有如此自由欢畅的歌声,这群生意盎然的小家伙是从哪儿来的呀?如何就选择这儿做了它们的家?它们欢快的歌声是为了这难得的雪花?抑或雪霁后的丽日朝阳?

    ③此后,除了天下大雨,我几乎每天睁开眼睛都能听到它们的歌唱,这样开始的早晨常常令我愉快一天。我上班已经很少迟到,小鸟热情的呼唤,比任何闹铃都管用。想来好笑,我作为一个人,却要这样的小动物来叫早,简直匪夷所思。静下来的时候,我一个人会想起这些小家伙,童年的记忆也随之打开。

    ④我生长在乡村,冬天是麻雀云集屋前檐下的季节,草垛上,电线杆上都有它们的身影和歌声。寒冷的冬日,往往因了小麻雀此起彼伏的歌唱而热闹、丰富,小麻雀的歌声里,温馨弥漫整个村庄。暖暖的阳光下,孩子们总想用各种方式去逮它们,米粒、谷子、芝麻等诱饵,无所不用。但很少能抓住它们,它们太胆小、太敏感,任何轻微的响动足以吓跑它们。偶尔,稻场上却会有一只翅膀尚未长硬的幼雀蹒跚地踯躅,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捕捉住。但大人却觉得幼雀可怜,要求放掉。逃了生的幼雀,往往能一下振翅高飞,追随鸟群远去。而我的心也追随着那小小的身影飞远了。

    ⑤在我的童年时代还未结束的时候,我远离了家乡的田野,远离了小鸟歌唱,寄居城市的高楼。时间一长,我渐渐淡忘了童年的乐趣。我已习惯了在汽车的尾气和喧嚣中生活,看惯了灰色天空下蒙满尘埃的树木与花草,听惯了充满伤感和孤寂的流行音乐。像一棵被移植的树在不适合的土地上生长。在城市生活不听音乐,那种远离土地的空虚和孤独无以排遣。我在音乐中流连,在书本中徜徉,企求寻找童年时代的温馨。但现在,那熟稔又陌生的鸟鸣这样不期而至地闯进我的生活,我怎能不感慨良多呢?

    ⑥自然,自然界的万物总在我们看不见的深处与我们紧密相联。总会在某个时候突然与我们相遇,让我们体会无以言表的喜悦和感动,让我们突然回到过去,回到童年,回到无比温暖的故乡。一只小小的麻雀,都市里微不足道的歌者,就这样丰厚了我的生活乃至生命。

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回答问题。

新华社2015年4月5日电

    清明时节,各界群众广泛参与各种祭扫祭奠活动,铭记历史、警示未来。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清明节前后举办两项常规性纪念活动:日本植树访华团一行在祭场献花,并前往和平公园修剪树木;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清明祭扫活动,届时将由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遗属等参加。

    4月4日,由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联合主办的“清明节的铭缅怀革命先烈”主题系列活动,正式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拉开序幕。4日至6日,博物馆将免费向观众提供鲜花用于祭奠英烈。此外,馆方还免费向参观者赠送抗战书籍、签名铭志,而且每天下午1时30分,在博物馆的多功能报告厅,馆方还免费向观众放映反映抗战题材的《大劫难》等爱国影片。

    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

    家住沈阳市皇姑区的百岁老人高鹤年是一位东北抗联的老战士,1935年12月唱着《松花江上》,投身革命。“现在国家强大了,但我们绝不能忘记那些为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做出牺牲的英烈们。抗战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仍旧有重要意义!”

    2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推出的“缅怀先烈  圆梦中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网上纪念馆上线一周年暨“清明节的铭记”专题正式上线,为今年的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预热氛围。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抗日战争研究》执行主编荣维木教授认为,今年正逢中国抗曰战争胜利70周年人们祭奠在那场战争中罹难的数千万同胞,是为了牢记我们的民族在近代历史上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要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演。牢记历史、面向未来,以清明祭的方式回顾历史,就是要鞭策人们为了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铮铮英名,忠骨长青。愿阳光普照大地,愿和平永驻人间。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