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20.三黑和土地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美丽的家园(节选)

    在地球上,陆地的面积很小,只占不到1/3的地球总面积,然而它的形式却是复杂多变的:一望无际的平原,连绵起伏的丘陵;茂密的森林,茫茫的草原;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也有人迹罕至的大漠戈壁;有赤道热带的绮丽旖旎,也有南北两极的银装素裹;有刺破青天的喜马拉雅山,也有令人惊心动魄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在我们的家园里,繁衍生息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自己在内。

    这里是一个植物的世界,地球上的生命,是以植物的存在为基础的。植物供给人类和动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氧气。我们餐桌上丰盛的佳肴,身上穿的衣服,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植物。科学家们从植物中提取各种成分来制药,像治疗疟疾的奎宁、治疗感冒的板蓝根冲剂等。当然,地球并不  仅仅只是植物的世界,它也是一个动物的王国。相信很多人一定很喜欢《动物世界》这个电视栏目。看到那些可爱的野生动物,让我们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有种久违了的回归自然的感觉。性情温驯、身材矫健的瞪羚在非洲大草原上漫步,高高的长颈鹿从容地俯下头在水边饮水,相互追逐嬉戏的小猎豹,在泥泽中尽情地沐浴的大象。上万头牛羚随着季节和环境的变化,成群结队,浩浩荡荡长途迁徙的情景,更让人惊心动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美丽的大自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平原        的丘陵          的戈壁

的森林        的草原          的佳肴

(2)、地球的陆地的形式复杂多变体现在哪?
(3)、写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它的作用是
(4)、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我们这个美丽的家园更加美丽呢?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绿色首都——莫斯科(节选)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心。玉带似的莫斯科河,自西向东,蜿蜒地经过列宁山下,向北绕过克里姆林宫南侧,然后折向南方流去。莫斯科也因河流而得名。

    仅次于巴黎的欧洲第二大城市莫斯科,是一座有800多年历史的名城。它________在7个高低起伏的山丘上,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蜘蛛网。莫斯科的街道呈环形和放射形,一条条林荫大道,一环环自市中心向外延伸。繁华的大街两旁和新建的住宅区内,________着式样各异、装饰多样的建筑。

    克里姆林宫和红场是全市中心。这所举世闻名的宫殿始建于1156年,它是历代沙皇的皇宫。宫殿中央,________着三座有名的天主教堂。光洁的白墙,协调的比例,俨如古代骑士头盔的圆顶,使这些建筑物显得雄浑大方。

    红场在克里姆林宫的东面。在俄语中,红场是“美丽的广场”的意思。它辟于15世纪末,本是个贸易市场。后来,沙皇政府经常在此发布政令,召集群众。

    莫斯科气温较低,以前树木很少,曾被称为“沙漠城市”。自1928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绿化,建立了从市中心向郊外辐射的8条绿色林带。市内有很多大小公园和街心花园,还在市郊建立了11个自然森林区,过去曾一度绝迹的野鹿已繁殖到几万头。如今市区绿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40%,平均每个莫斯科人拥有绿地44平方米。生态环境的改善,美化了市容,调节了气候,使莫斯科摘掉了“沙漠城市”的帽子,成为绿色首都。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卫星“撞车”唤醒太空环保

    ①2009年2月10日注定是人类宇宙史上一个悲惨的日子。美国和俄罗斯的两颗卫星在太空中相撞,导致美国的一颗通讯卫星和俄罗斯的“宇宙2251号”卫星一起丧生。卫星相撞产生的大量碎片,犹如“天女散花”,成为两团可怕的太空垃圾云。

    ②太空是如此广阔,卫星为何还会相撞呢?

    ③专家解释其主要原因是,虽然卫星发射后都在其事先计算好的轨道上运行,常都很难见到其他卫星的踪影,但是卫星的运行轨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往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经过长时间的变化积累,就有可能大大偏离原有道。

    ④其次,卫星在太空中与各种太空垃圾同处共存可以说早已是危机四伏。有关资料显示: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向太空发射了600多个各种各样的航天器。在太空中不仅有600到800个航天器在轨道上正常工作,还有数千个丧失能力的航天器在轨道上乱闯乱窜。

    ⑤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2300年,可能任何航天器都无法进入太空轨道了。

    ⑥世界许多国家正在积极开展“绿盾计划”。他们宣称,人类将采用以下办法来对付太空垃圾:第一种方法是把将要失效的卫星送入指定“轨道墓地”,它们在太空中永远“安息”;第二种是用导弹来摧毁失效卫星或航天器,让它们“粉身碎骨”地坠落;第三种是由卫星所属国家自行负责处理,“谁家的孩子谁抱”;第四种是利用激光装置让它们在大气层中坠毁,让其“火葬”,烧成灰烬。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波尔多液

汪曾祺

①波尔多液非常好看,呈天蓝色。过去有一种浅蓝的阴丹士林布,就是那种颜色。

②硫酸铜、石灰,加一定比例的水,就配置好波尔多液了。波尔多液用途广泛,不仅能防病,还能保证水果的丰收。果农都知道,喷波尔多液虽然费钱,却是划得来的。但这是个细致的活,要把喷头绑在竹竿上,再把药水压上去,喷在梨树叶子上、苹果树叶子上、葡萄树叶子上。还有两点要特别注意:一是要喷得很均匀,不多,也不少。喷多了,药水的水珠糊成一片,挂不住,流了;喷少了,不管用。二是树叶的正面、反面都要喷到。

③我是个喷波尔多液的能手。这活不重,可干完了,眼睛、脖颈,都是酸的。即便如此,我还是喷得非常细致,到后来这活都交给了我。因为喷波尔多液的次数太多,我的几件白衬衫都变成浅蓝的了。大家叫我总结经验,我说:一、我干不了重活,这活我能胜任;二、我觉得这活有诗意。

④为什么叫它“波尔多液”呢?这有个故事:波尔多是法国的一个小城,出马铃薯。有一年,法国的马铃薯都得了晚疫病。晚疫病很厉害,得了病的薯地像火烧过一样,只有波尔多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大伙琢磨,这是什么道理呢?经过一番探查,原来波尔多城外有一个铜矿,有一条小河从矿里流出来,河床是石灰石的。这水蓝蓝的,是不能吃的,农民用它来浇地。莫非就是这条河,使波尔多的马铃薯不得疫病?从此以后,波尔多液的故事就在世界流传开来。

⑤中国的老农现在说这个法国名字也说得很顺口了。

⑥去年,有一个朋友到法国去,我问他到过什么地方,他很得意地说:波尔多!

⑦我也到过波尔多,在中国。(选自《果园杂记》,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