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同步练习

关于克隆人的话题,至今人们还在争论。有人认为:不光要禁止克隆人,连医学上的“治疗性克隆”也应该禁止,否则人类寿命延长,会引起地球上人口增多,从而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你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谈谈你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留住一个民族的故事

    柏拉图说过这样一句话:“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我一直在想,对于中华民族,对于世界上各个民族,什么才是那个民族的故事?一个民族若有故事,可以解决这三个问号:因何而著名?因何而流传?因何而有用?

    我从第一个问号讲起。前几天我去了德国的莱比锡。莱比锡有博览会,还有保时捷的生产基地。但是到了那里没有人向我们提这些,他们首先提的是巴赫。巴赫在那里生活了20多年,瓦格纳在那里出生,门德尔松在那里出任乐团指挥,并创建了莱比锡音乐学院……每个人都对这如数家珍。莱比锡的街道上有许多用金属做成的音符,那是地面的路标,指引你通往一个又一个故居。见到莱比锡市长的时候,他极其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这座城市因为巴赫而著名。我们问市长:“莱比锡将来要打造成德国东部的著名城市吗?”市长回答:“一个拥有巴赫的城市,怎么能只满足于成为德国东部的著名城市呢?我们要成为国际著名的城市。”他们的底气源于巴赫在那里生活过。

    第二个问号:因何而流传。我去浙江南浔古镇时,当地人领我们去了藏书楼。讲解员开始是这样介绍的:“中国人常说富不过三代,你们看,这家第三代就出了个读书人。”我一听特郁闷,以为第三代这个读书人要开始败家了。后来才知道是这个读书人爱书成痴,把前两代积累的巨大财富全买成了书,一共有17万册孤本、善本,建成了这个藏书楼。现在这座藏书楼是南浔最著名的古迹之一,也是浙江图书馆的分馆。即将离开藏书楼时,我们说,幸好第三代是个“败家子”,把祖辈积攒的金钱都“败”成了书,让这个家族因此流芳百世。

第三个问号:因何而有用?大家都知道《富春山居图》。几百年前,在富阳郊区的深山老林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开始画《富春山居图》。我相信那个朝代的“城里人”也在忙着做些“有用”的事,赚名赚利,歌舞升平。而这位老人,独自在山林中守着孤寂作画。几年之后,作品完成了,他着急大概也觉得“无用”,便将它送给一位名叫“无用”的僧人,该画因此得名“无用师卷”。几百年过去了,那些功名富贵都已烟消云散,一幅“无用”的画,却为这座古城带来了扎扎实实的声名和利益。这些就是“无用之有用”。

    我们这一两代中国人,是没有“故乡”和“故居”的,一直都在迁徙。也许有时能看到父亲领着儿子指着某个广场上的地砖说:“你爸当年就住这儿。”1994年,冯骥才老师为了保护天津要拆的街巷,组织100多位摄影师去拍照。最后房子拆了,艺术家们把它们留在了无声的作品里。

    在这个没有故乡也少了故居的时代里,如果再没有了故事,失去了记忆,未来还有什么意义?如果在好好重视文化,我们将来拿什么回忆,拿什么找到家?也许将来都会像二十年前,北岛流浪时所说:“我对着镜子说中文。”隔了一会儿,北岛又说:“祖国是一种乡音。”

(作者白岩松节选自《白说》略有删改)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给最爱的他们安全感

沈奇岚

       ①每个孩子都被父母指责过不懂事,那句“都是为了你好”听过千遍万遍,“知道,知道,我都知道”也答了千遍万遍。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

       ②我们的父母有个有趣的标准,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就是坏孩子。换言之,就是停留在父母框架里的就是父母喜欢的孩子,任何突破框架的企图都是叛逆、不听话、不懂事甚至不孝顺

       ③你想自己做决定,想过自己的人生。但是,在父母的框架里,你常常碰壁。他们希望你留在那个框架里面,因为他们怕你出去了会不安全。

       ④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父母的框架都是保护性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饭前要洗手”、“听老师的话”,等等。那是他们的人生经验,他们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来为我们筑起保护墙。但是任何框架都可能陷入一种惯性。他们习惯了这种保护你的方式,却还没有习惯你已经长大,世界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你想要空间,不得不和这个框架发生冲突。你没办法责怪他们,他们的框架都是出于爱。你在他们的框架之内,他们才觉得你是安全的,他们才有安全感。

       ⑤很多年以后,你会发现,父母对我们人生的横加干涉,无非是怕我们做了糟糕的选择﹣﹣他们心里没有安全感,对框架之外的世界没有信心。

       ⑥如果你希望父母尊重你的选择,你必须要给他们安全感﹣﹣你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可以从小事做起,甚至从妥协做起。独立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用脚踏实地的行为挣来的。让父母有安全感有两条路,一条是最方便的听话之路,父母要求你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条路在你长大之后会越来越难走,你会分不清楚“他们想要什么”和“你想要什么”。

       ⑦一条就是有些难度的独立之路,你要比他们更强大。这句话的意思不是你要通过压倒他们来达到强大,而是你要通过理解他们和保护他们变得更强大,强大到他们能够意识到你能照顾好自己了,甚至能照顾他们了。不要等他们老了,你才觉得该照顾他们了。说到这里,你会不会笑﹣﹣给父母安全感?

       ⑧真的,试试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你们的关系,就会明白许多的冲突并不是他们不尊重你,而是他们没有安全感,他们不知道你已经长大。他们的横加干涉可能是一种过度的担心,是一种婉转但是失败的爱的表达。

       ⑨坦白地说,期待父母因为你而有所改变,恐怕是种奢望。所以你要更努力,试着去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的怕与爱,理解他们的局限、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愿望。

       ⑩其实当父母是世间最辛苦的工作,为了保护他们的孩子,哪怕自己碰得鼻青脸肿也要努力强大。他们为你提供了那么长久的爱和安全感,现在,轮到你了。长大吧!

(选自2010年第19期《读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给女儿的一封信

刘墉

    今天我看美国网球公开赛的时候,你过来瞄了几眼,说:“奇怪,这个达文波特为什么没表情?她赢球没露出特别高兴的样子,失分好像也不在乎。”当时我笑笑,对你说:“就因为她没有得失心,所以能成为世界顶尖高手哇!”

    其实,很多顶尖高手在赛场上都这样。我记得2000年全美高尔夫职业赛时,“老虎”伍兹到最后一天早上,还落后七杆,下午居然反以两杆赢得冠军。他对记者说:“我完全没有感受到什么戏剧性 , 因为当时只专心比赛,我关心的就是怎么打好下一杆。”

    比赛到最后往往比的是“心理”,谁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发挥出原有的水准,谁就能获胜。因为比赛时状态容易失常,选手能保持原来的水平就已经不错了。你看世界溜冰大赛,选手练习的时候,是不是个个神勇?连名不见经传的都能连着三转跳。但是到了正式比赛,面对满场观众和电视转播,却又一个接一个摔跤。

    除了在赛场上要有一颗平常心,赛前保持体力也是重要的。想想,如果一张弓总被拉满,即使不用时,也用东西撑开,它能有力量吗?当然没有!它平常必须放松,到张弓射箭的时候,才能表现出最佳的弹性。

    所以好的选手,无论他是运动员,还是作文、演讲比赛的参与者,在他比赛之前,甚至前一阵,都会特意让身体休息。只有在真正比赛时,才使出全力。有些人甚至在动静之间,判若两人。

    我以前有个学画的女学生就是如此,她上课时羞羞怯怯,好像连有问题都不敢开口,但她居然是华人圈有名的演艺天才。有一次,我看到她在台上又唱又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后来常想,那些明星之所以在台上能魅力四射。都是因为私下尽量收束自己,保留发光发热的能量。他们的“一飞冲天”,来自“三年不飞”;他们的“一鸣惊人”,来自“三年不鸣”。

    你记不记得去年年初我们在北京时,有人在席间谈到太空人杨利伟,说上太空的前一晚,有人偷偷到他房门外听,里面传出呼呼大睡的声音。第二天,太空船穿出大气层,那最危险的时候,杨利伟的心跳居然也不过七十几下。养精蓄锐,临危不乱,他才能成功啊!

    孩子,你未来会面对许多大的考验、大的比赛,希望你能记住我说的这番道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让伤疤微疼

    ①去朋友家做客,发现他的书桌上有一个小记事本,封面上写着“让伤疤微疼”。不觉好奇,朋友让我打开看。

    ②只见他的本子上写着:某年某月某天,做了个小手术,虽然不是大毛病,但要记得,是该储蓄健康了,伤疤好了,别忘了疼。还有,某年某月某天,工作失误,第一次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主要原因是马虎,同样的错误不能犯第二次。某年某月某天,母亲突然晕倒,到医院检查是血压高,多关注老人的身体,千万不能忽略了,爱可能会来不及。诸如此类,都是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醒自己一定要警醒,所以他说“让伤疤微疼”。

    ③我不由被朋友的良苦用心打动了。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太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疼”。我一个远方的表舅,事业蒸蒸日上,他也是全身心投入到事业中,加班划线是常有的事。没想到他突然间脑出血,在医院接受治疗时,他叹着气说:“人呐,真没必要拼死拼活地干。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身体和健康是自己的。”大家也都劝他,把工作放放,少挣点没关系。他点头答应。

    ④刚出院的时候,表舅的手脚还不利落,在家休养。他养花种菜,过得也很开心,大家都以为他想开了。没过多久,他的手脚完全恢复了,虽然每天都吃药,但他感觉没事了。正好有一笔大生意来了,他不顾家人劝阻,接了下来。他以为身体没事,可工作起来费心劳神,他很快就挺不住了。突然有一天,一头栽倒,再也没有起来。大家都说,表舅吃了“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亏。

    ⑤其实,复杂多变的生活和工作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问题的出现,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好的提醒。有时还有一些让你很受伤的事,刺痛你,但我们习惯了时过境迁,把伤痛忘得一干二净。

    ⑥让伤疤微疼,是一种智慧。把经历的伤痛默默记在心上,时时提醒自己,伤疤虽然结痂,但要让自己微疼。过去的一切,都是宝贵的经验,失败和伤痛更是一种难得的财富,要懂得利用。

    ⑦让伤疤微疼,也需要勇气。有了伤疤,有些人千方百计选择各种“疤痕灵”消除伤疤,说是忘记伤痛,重新开始。其实最明智的做法是,在伤疤上纹上一朵淡淡的花,提醒自己,曾经伤过。人要有直面伤疤的勇气,要留有疼痛的记忆。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少受伤害。

    ⑧让伤疤微疼,不是在伤痕的历史中停滞不前,作茧自缚,让阴影永远笼罩。让伤疤微疼,类似涅槃后的精神重生,是痛苦之后的大彻大悟

    ⑨每个人都有大大小小的伤疤,身体、工作、情感、生活等等。有让伤疤微疼的能力,就有了获得智慧人生和幸福人生的能力。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还是要讲“老实”

贾飞黄

    “老实”为何?

    《现代汉语词典》里说:“诚实;规规矩矩”,算是“标准答案”。于我而言,倒更记得幼时老爷子对着识字读本对我中气十足的训诫:老实,就是守规矩。

    “守规矩”也好,“诚实”也罢,字面上看,“老实”总归是褒多于贬。“老实”与“老实人”在触手可及的历史里的确有过高光时刻。在上世纪的遗风里,红娘说媒,夸一句小伙子“老实”,姑娘脸上飞红,好事便成了一半。老实小伙,意味着不沾劣习不好风流,做人做事不偏不倚,既讲科学又能成事,堪称美德之大成,日子必然越过越红火。然而,那也是几十年前的旧事了,今天年轻人之闲聊“某某是个老实人”,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一阵心领神会的哄笑。

    今天,要在“老实人”后面添两个字造句,第一反应往往是“老实人吃亏”;再来,“老实人倒霉”;再来,“老实人背黑锅”——而“老实人光荣”恐怕是造不出来的。说起“老实”的涵义,倒也知道是“守规矩”,但这里面的“味儿”却又不一样了。乃至于《现代汉语词典》也要再加一条解释:婉辞,指人不聪明。

    这时候我们就不妨换个视角,追问一下今日“老实”的反义词——“精明”?“胆大”?八九不离十。

    当然,这里的“精明”,显然不是“精明能干”的“精明”:城市环路遇上堵车,环顾四下,既无交警也无摄像头,一打轮驶入应急车道,一骑绝尘去也,这是精明,有“路”不走而堵在队伍里吃尾气的是老实人。“胆大”也绝对不是冲锋陷阵的一身是胆:经商做买卖,今天在原料上搞点“添加”,明天在账本上做个花样,明知犯法也要赚个盆满钵溢,这是胆大,本分经营只赚合理利润的是老实人……总之,这种“精明”“胆大”总是要坏了规矩而使自己得益的,但又并非“铤而走险”,而是在规则的边界上反复试探,打“擦边球”,专搞些难以监督或不便惩处的勾当。若真的全身而退,便仿佛获得了某种胜利,几乎有些自豪了。

    崇尚“精明”“大胆”,对“老实”避之不及,虽不始于今日,但在今日声势颇强。小则排队加个塞儿、办事走后门、占别人车位停个车、给共享单车上把锁等,从日常小事的规则上揩点油;大则靠精明、胆大而上位成为“红人”“新秀”“成功人士”。

    其实,“老实”的反义词只有一个,便是“不老实”。手不老实,偷鸡摸狗;眼不老实,非礼乱视;经商不老实,缺斤少两;做官不老实,贪赃枉法。是非黑白,一眼即知。所谓“精明”“胆大”,无非是得了便宜之后的自我美化,实不可取;一旦被抓现行,辩词也无外乎“别人做得我为何做不得”“哪条法律管得到我这点事”,足见心里也是发虚的。除了“损人利己”的浅显道理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原本就是依靠“老实人”运转的:人人开车乱抢道,结果就是再无车道可走,大家挤成一团一起堵住;人人投机经营,行业声誉毁于一旦,最后一起失业。幸而有千千万万的“老实人”,默默撑起局面,让诸事得以运转,不至于满盘皆输。更不消说,那些彪炳史册的成就、领跑时代的成果以及所有那些靠“不老实”手段剽窃不走的创造,无不是“老老实实”才能做出来的。一句话,还是要讲老实,老实才能成事。

    眼下要做的,当然先要给“老实”正名,“老实”绝不可耻,“老实人”大可不必自惭形秽;而更要紧的是,要斩断“老实人吃亏”“老实人倒霉”的根源,想办法管住那些“不老实”的人,让老实人免于替不老实人买单而“吃亏”“倒霉”,让老实人不必“不老实”也能安身立命、自得天地。

(选自2018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非文学作品阅读

【材料一】

1956年夏,麦卡锡、明斯基等科学家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开会研讨“如何用机器模拟人的智能”,首次提出“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简称Al)”这一概念,标志着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能够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研究目的是促使智能机器会听、会看、会说、会思考、会学习、会行动。

在2023年,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在生成式AI领域,引领了一场技术革命。据麦肯锡的年度调查显示,79%的受访者表示已接触过生成式AI, 其中22%确认已经开始常规使用。

选自中国科学院官网

【材料二】

据最新报道,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葛健带领的国际团队,运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方法,对国际斯隆巡天三期释放的类星体光谱数据进行了微弱信号搜寻和数据分析,发现了稀少的107例宇宙早期星系内的冷气体云块成分的关键探针中性碳吸收体。该研究为探索星系如何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式,展现了人工智能在天文海量数据中探寻微弱信号的应用前景。

选自上海天文台《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在天文大数据应用研究领域获进展》

【材料三】

人工智能不仅有着潜在的、不可忽视的技术伦理风险,伴随数字化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对现有社会结构及价值观念的冲击亦愈发明显。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如尊严、公平、正义等,也正因此面临挑战。

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可能加剧社会的贫富差距。由于年龄、所在地区、从事行业、教育水平等的差异,人们接触人工智能的机会并不均等,实际使用人工智能的能力并不相同,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影响了社会发展的公平性。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可能引发结构性失业大潮。由于智能机器相较于人类工人有着稳定、高效等优势,越来越多的人类工人正在被智能机器所取代。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研究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将有8亿人因工作流程的智能化、自动化而失去工作。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