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名著导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江门市培英初级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1)、划线的“也”照应了原文的什么内容?在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里有哪些好玩的活动?
(2)、“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联系原文,说说本篇文章的主题思想。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中国植物志》第61卷说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树书》中的记载,注明桂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
        ②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兰、莲、牡丹等等之后,但它却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桂花蜜、桂花羹、桂花糕就到了口边。懂得听故事以后,父母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桂、桂树随创随合的神话;父母还会不失时机地给我们讲蟾宫折桂的典故:一次,晋武帝问起当时的名士、官拜雍州刺史的郄诜对自己的评价,郄诜对曰:“臣……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从此,人们便开始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比喻特别出众的人才。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又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探花。
        ③当我们会吟咏古诗了,咏桂佳作就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宋代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让我们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让我们了解到在楚地早期文献中便已提及桂花的食用价值。欧阳修的桂花诗则更富有情趣:“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更待繁华白,邀君弄芳馥。”对友人赠他所喜爱的桂树,欧阳修不仅以诗答谢,还在诗中发出了改日共赏“芳馥”的邀请。其实,像欧阳修这样热爱桂花的古代名人实在是很多,大文学家柳宗元在居所附近一种就是十余株,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天竺寺得到桂苗后带至苏州城里种植……
        ④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吕氏春秋》中赞叹道:“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还有“桂冠”,本意是月桂树叶编织的帽子,后来竟成了“光荣称号”的代名词。一些研究桂花的专家据此向北京奥组委推荐:在桂花的故乡举行奥运会,何不用真正的桂枝来编织“桂冠”?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蚕豆

毕飞宇

      蚕豆主要种植在南方,它不是主食。因为这个缘故,它被种在田埂或河岸一类“边角料”的地方。蚕豆最好的吃法是炒。香极了,嘎嘣脆。唯一的缺点是太硬。可是,孩子们的牙更硬﹣﹣有了金刚钻就不怕瓷器活。不过,我小时候吃炒蚕豆的机会并不多,只是过年的时候操练操练。

      我要写下我和蚕豆的故事,这是我终身不能忘怀的。

      我出生那一年,父母在杨家庄小学做代课教师。他们决定请个人帮着烧午饭,附带着带孩子。奶奶就这样成了我的奶奶。我和她在一起的时间比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还多。我五岁,父母工作调动。奶奶没有和我们一起走。

      我十一岁,父母要调到很远的地方工作。临行前,我去了一趟奶奶家。奶奶格外高兴,她的孙子来了,都“这么高了”。那时,奶奶守寡不久,爷爷的遗像挂在墙上,奶奶高高兴兴地对着遗像说了一大通的话。可无论奶奶怎样高兴,我始终能感觉到她身上的重。她的笑容很重,很吃力。奶奶和我谈起了爷爷,她很内疚。她对死亡似乎并不在意:“哪个不死呢?”但奶奶不能原谅自己,她没让爷爷在最后的日子“吃好”。奶奶说:“家里头没得唉。”奶奶让我到锅里铲了一些锅巴,放在了爷爷遗像前﹣﹣这是让我尽孝,我得给爷爷“上饭”。奶奶望着锅巴,笑了,说:“死鬼嚼不动咯。”

      傍晚,奶奶决定让我早点回家。她在犹豫,想。她在想让我带点什么东西走。现在回想起来,她当时真是太难了,穷啊。真的是家徒四壁。奶奶拿过来一根丫杈,从屋梁上取下一个竹篮,里头是蚕豆。奶奶最后的决定是炒蚕豆让我带走。多年后,我知道了那些蚕豆是奶奶预备着第二年做种用的。蚕豆炒好了,她把滚烫的蚕豆盛在簸箕里,簸了好长时间,给蚕豆降温。然后,奶奶高兴地让我把褂子脱下来,把两只袖口给缝上了﹣﹣袖管就成了两个大口袋。奶奶把褂子绕在我的脖子上,口袋像两根柱子,立在了胸前。奶奶的手在我的头发窝里摸了老半天,说:“你走吧乖乖。”

      我第一次拥有这么多的炒蚕豆。你可以想象我这一路走得有多欢﹣﹣我丝毫没有意识到奶奶当时有多艰难!一路走,一路吃,路的一侧是河流,我还可以一路解渴。杨家庄在我的身后远去了,奶奶在我的身后远去了。后来的岁月里,我不停地回想起这个将预示着我和奶奶长久分离的画面。等我到了一定的年纪,我想起一次就难受一次。

      1986年,我在扬州读大学。有一天,接到父亲的来信,说我的姑姑,也就是奶奶唯一的女儿,死了。回到了杨家庄,我已经是个二十二岁的大小伙子了,我已经十一年没有来看望奶奶了。我在许多夜里想起她,但天一亮我又忘了。这些,我想起一次就羞愧一次。我再一次站在奶奶面前,她老人家一眼就把我认出来了。她的个子那么小,却坚持要摸我的头,我弓下腰来她才能如愿,奶奶看上去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悲伤,这让我轻松许多了。她只是抱怨了一句:“死丫头她不肯活咯。”

      事实上,奶奶没多久就下世了。她一定承受不住这样的伤痛了。但奶奶就是这样,从来不轻易流露她的伤心与悲痛,尤其在亲人面前﹣﹣我是从另一个可亲的老人那里理解了我的奶奶的。她们时刻愿意承当亲人的痛,但她们永远也不会让自己的亲人分担她们的痛。

      1989年,奶奶的孙女小妹来南京读书了,我去看她。小妹说:“哥,你的头发很软。”我说:“你怎么知道的?”小妹说:“奶奶告诉我的。奶奶时常唠叨你,到死都这样。”

      小妹的这句话让我很受不了。我知道的,我想念奶奶的时候比奶奶想我要少很多。

      但是,我每一次想起奶奶总是从那些蚕豆开始的﹣﹣蚕豆成了我最亲的食物。

(选自《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神州第一味

刘英敏

    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亦豆腐之谓乎?

    ②认识中国,可从豆腐找到绝佳切入口。儒释道左右中国几千年。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豆腐最能代表中国的味道,因其多有“道味”。这,首先因豆腐的发明者是道者。中国文化史上地位很高的《淮南子》是道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淮南王刘安聚数千方士一边在炼丹中发明了豆腐,一边成就了《淮南子》。豆腐先是道者的长寿膏丹,后来传入民间。道家发明的豆腐营养中华文明两千余年,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刘安乃汉高祖刘邦之孙。豆腐因而有了庙堂、江湖和红尘三者的机缘。故,国人上上下下,神州东西南北,莫不深爱之。

    ③若说豆腐为道家之味,则红烧肉为法家之味,大蒜炒肉为儒家之味,苦瓜肉丁为墨家之味吧。红烧肉不能日日吃,其它的,但食无妨。豆腐之味有容乃大,因其“几乎无味”,所以左右逢源:划线肉末,则具儒家韵;味油豆腐烧肉,别有法家风貌;白水煮豆腐,深得佛家情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块霉豆腐可为穷人下一餐饭,一桌豆腐宴可为主人壮脸面。豆腐干、豆腐丝、霉豆腐、臭豆腐、乃至水豆腐或者豆浆……士农工商兵家戏子三教九流均可在那儿找到胃的知音,正如西方人在“啃得急”、汉堡包以及可乐中寻到胃的伴侣一样。据说西方人也开始兴做豆腐,不一味地“啃得急”了——心放慢而食热豆腐也,以至于英文多了个新词“TOFU”(豆腐)。我想,这不仅仅因豆腐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之实用大优点,更因“豆腐得味,远胜燕窝”的至味和内中所藏的东方生活趣味与哲理吧。

    ④豆腐的温柔朴善,源自她的“娘” ——黄豆的良善仁厚。黄土地,黄豆子。五谷之一的“菽”(大豆),中国是最早的栽培者。《诗经·小雅·小宛》云:“中原有菽。”读之,思古之幽,五内俱热。豆子、豆腐为国粹。玉米、红薯等许多粮食作物传自外邦。菽,总让我们亲切。“煮豆燃豆萁”的心酸,“种豆南山下”的向往,“菽水承欢”的亲情,“喜看稻菽千重浪”的农家乐……这些,很中国。菽,实在有中国人的朴茂含蓄,予多取少,没有麦之芒,不像高粱那样张扬……它营养丰富,以至于军粮也少不了它。但它却不需多少肥料,因为自备了根瘤菌,可固定大气中的游离氮素而自产肥料并改良土壤。许多粮食用来做酒,大豆却“不参加这类派对”,甘心平凡,大智若愚。如此良善之“娘”,其“后代”能不好吗?豆腐“之前”的水豆腐,似黛玉,芳心如水才思荡漾。水豆腐“之前”的豆浆,外活泼内仁和,如史湘云。豆腐呢,好比宝钗,入得厨房,上得厅堂。豆干像晴雯,性韧味厚。油豆腐,可比附一下王熙凤……

    ⑤啊,豆腐,识君之味,百味可解!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月夜

       喧嚣的校园在晚休的铃声中渐渐沉睡了,宿舍里同学们的欢闹声,已经听不见了;偶尔听到的只是远处池塘里的几声蛙鸣。在这幽微的月光里,毕业离校的幽苦又萦上心头,我鬼使神差地走到校园后面的林荫小道上。

       曲曲折折的小径,蔓草横生。不知名的白色野花挨挨挤挤地开着,像是一地银白的精灵,在月光里摇曳婆娑。两旁的玉兰树,是我们来时栽下的,现在已蓊蓊郁郁,两人多高了。月华如洗,透过扶疏的叶隙,撒下一地的斑驳。

       我想起了第一学期和同学们一起度过的那个中秋月夜。马鞍山上,芝山亭中,在满月的光里,大家欢聚一堂,品茗、吃月饼,畅谈理想、人生,遐想着月的传说。月光皎洁,马鞍山披着一层银辉。风儿带着秋的凉意,沙沙地响过了竹林,响过了芝山亭。记得苏子有言: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易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那时我想,我们真是一群幸运的人儿,搭在世纪末人才的班车上,享受着太平盛世的风光霁月,展望着未来岁月。

       又是一个月夜。因白天一位同学病了,我带他去看病,一时没请假,旷了半天课。班主任周老师叫我去她家一趟。我想,坏了,要挨批了。我忐忑不安地蹭进了老师的家。

       以后有事要记得先请个假。他身体好些了吗?接着,周老师又说,他家挺困难的,这些钱你捎给他,就说是他家里寄的。

       你们是同乡,他不会怀疑,我明天上完课再过去看他我买了几帖中药

       我无言,捏着这张带有体温的50元钱,望着老师纤弱秀丽的背影,我平生头一回体味到了一种山的威严。走出老师的家,我蓦地发现,今晚的月好圆好圆

       重温往事,同学情使我感到甜蜜,师生情更使我感到温暖。在这离别的时刻,双眸不由湿湿的。在微微的泪光中,我又看到了窗口那盏熟悉的灯还亮着,那是老师在辛勤地工作吗?这样想着,不觉已回到宿舍。均匀的鼻息声微微响着,舍友们已睡熟好久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①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②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③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④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⑤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⑥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⑦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⑧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⑨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⑩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⑪“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⑫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第三次家访

山默

    ①教室里一片安静——全区期末连片阅卷,小学三年级数学评卷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

    ②突然,那位年轻女教师发出惊呼,天哪,这熊孩子也太坏了吧,竟然这样咒老师啊!

    ③大家闻声都围过去,原来在一份卷子六道大题的“得分”栏的方框内,该生分别填着“祝愿老师活到”六个大字、其后是空缺的“总分”栏,栏外写着个“岁”字。

    ④学生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了:你给我打多少总分,你就会活多少岁,总分越高,你就活得岁数越大,否则…

    ⑤教室里顿时炸了锅,大家纷纷责骂这个学生小小年纪就如此作剧,一些老师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要把这个作为反面教材,告诫家长,教育学生,阅卷组长则表示,这个“事件”要上报局里,要查明是哪所学校的学生,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并嘱咐那位年轻教师:记住拆封时看清是哪所学校的学生!那年轻教师则小声嘟囔,这张卷子我可不愿算总分、拆封,疼得慌,要是我的学生,再遇上个差生,得个二三十分……天哪,我都不敢想,我还想长命百岁呢!

    ⑥还是抓紧改卷吧,任务挺重的!已经鬓丝染雪的苏老师则轻轻提醒。

    ⑦阅卷结束时,那份试卷果然没有算总分、写总分!

    ⑧苏老师就笑嘻嘻地说,我算我写吧、我已经55岁了,8月份就要退休了,我不怕!

    ⑨学生的总分却赫然为96分,这个分数在这次试题有着相当难度的期末考试中属于高分。

    ⑩卷子拆封的一刹那,所有阅卷老师都聚精会神,专注于订书针的一根一根脱落,仿佛等待世纪之速的揭晓,看到“学校”栏里的学校名称,看到“姓名”栏里的“牛鹏欣”,大家先是片刻的鸦雀无声,然后迅速地瞟一眼苏老师就无声地散去。

    ⑪苏老师是去年带完一届毕业班后主动要求到三年级任教的,这个班的学生大多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她接手时,班上有十几名学生期末考试数学不及格,牛鹏欣是其中一名且分数居于榜尾。在学校确立党员和建档立卡户孩子“手拉手”帮扶时,苏老师选择了牛鹏欣。

    ⑫在学校组织的例行家访中,苏老师了解到了牛鹏欣的家庭情况:爸爸是先天性心脏病且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只能给一个单位看看大门,妈妈给一个超市打工,牛鹏欣是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上初中,另有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守巢山区老家。

    ⑬第二次家访苏老师就给孩子买了一些文具和图书,当听说牛鹏欣妈妈是专程请了半天假来接待自己时,苏老师就暗下决心:今后的家访绝不能干扰孩子家长的正常工作。

    ⑭通过观察和了解,苏老师发现牛鹏欣的数学思维相当不错,过去之所以成绩差,主要是家长忙于打工,疏于管理,放任自由。

    ⑮于是,苏老师就“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上课多提问,下课多检查,有时刻意多给牛鹏欣一朵小红花;当然,看到牛鹏欣上课忍不住做小动作时,她也会投一束严肃的目光过去,牛鹏欣一哆嗦,赶紧坐端正……慢慢地,牛鹏欣从躲避她的目光,变为敢迎接她的目光,最后变为当她抛出问题时,目光总是充满热望,跃跃欲试……成绩的提升则是预料之中的。

    ⑯这样的孩子怎么会诅咒阅卷老师呢?

    A

    ⑰班主任小马也气炸了肺,觉得班上出了这么一个“害群之牛”(她没有说“马”)、实在是给班主任难堪,给班级抹黑,给学校抹黑,“我要发布到班级家长群,让大家看看这是什么样的孩子!”

    B

    ⑱苏老师坚决地阻止了小马!

    ⑲但一个小时后,苏老师收到了牛鹏欣妈妈的微信:苏老师,太对不起了,牛鹏欣惹您生气了,我和孩子他爸已经把牛鹏欣痛打了一顿,明天我领着他到学校给您道歉,太对不起苏老师了!

    ⑳苏老师很诧异,不是不让小马发吗,家长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呢?“你不让发家长群,我给他爸他妈发去了,不能惯他这个毛病,苏老师,我替你打抱不平!”小马愤愤地说。

    C

    21 苏老师有些哭笑不得 , 但她还是觉得有必要给牛鹏欣妈妈一个解释,更要给一个叮嘱,于是,她拿起了手机,刚一拨通,牛鹏欣妈妈就一边道歉,一边责骂牛鹏欣。末了,牛鸥欣妈妈停顿了片刻,低下声音,说,苏老师,娃娃没有恶意,知道您要退休了不教他了,娃娃舍不得您,他想他这次肯定考100分,就想视您长命百岁,没想到错了一个计算题,扣了4分,他也不知道全区阅卷,只想是您阅卷,就您一个人能看到,没想到把祸闯大了,太对不起您了,苏老师……

    D

    22 苏老师决定,她要第三次家访,主动的,今晚就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