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题

课外阅读。

归国博士

    在苏州,流传着一位归国博士的动人事迹。他叫杜子威,今年48岁,是苏州医院副院长。他出生在日本,在东京获得博士学位。1972年,他离开日本,和爱人回到了祖国。

    侨居在日本的父亲为杜子威在苏州附属医院建造了一所研究室,花了整整100万人民币。杜子威不要一点报酬,把研究室献给了国家。有人以为杜子威一定很有钱,问他:“你带的什么手表?”他爽朗的笑道:“国产的,苏州牌,便宜,才45元,走得相当准。”杜子威把价值100万元的研究室献给了国家,自己却省吃俭用。戴的是45元的国产表。人们被这种崇高的精神所感动,敬佩的向他伸出了大拇指。

    1979年,杜子威率领医学院代表团访问日本。他离开日本7年了,家里人听到这个消息,高兴极了,准备好饭菜等着他。可是,等了好几天,也不见他的影子。原来,访问时间只有半个月,杜子威舍不得这点宝贵的时间,全部安排了工作,只是在归国的前一天,代表团的其他同志上街参观去了,他才回家吃了一顿饭。

    1982年,杜子威再次到日本。他为了给国家节省外汇,从宾馆搬到父母家住,临走前,父亲给他一台彩色电视机,杜子威却说:“电视机我有了,我缺的是专业资料,今后常给我寄点。”

    这位博士归国11年了,他用辛勤的劳动换取累累硕果,来报答自己的祖国。他和同志们共同努力,研究脑神经病,现在这项研究已经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硕果:

侨居:

(2)、这篇短文介绍了杜子威博士归国后的哪些动人事迹,赞扬了他的什么精神?
(3)、在写作顺序上,对你今后的作文有什么帮助?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法,请简要写下来。
举一反三
读以下的文章,回答问题

又是荠菜花开时

    我的童年是在江南广阔的田野里度过的,那里是我的活动室。这个活动室是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所无法想象的。那可真是个激动人心的世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那里都有许多东西令我兴奋激动,其中就有荠菜。

    兴奋激动的理由,主要不在她的美味,而在于寻找她的过程。荠菜善变,不仅颜色变,形状也会变。长在没有太多杂草的地方,她是匍匐在地上的,叶子呈锯齿状,有时候那锯齿还很大,整片叶子看上去像从叶子中间的茎上又生出许多瘦长的叶子来,而且颜色很深,灰紫色,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如果长在菠菜地里,她就往上长,叶子几乎没有齿,而且颜色碧绿,和菠菜的模样十分相似。如果周围有些浅浅的、灰绿色的草,她既不匍匐着,也不高高站着,颜色也就变成灰绿,叶子有浅齿,和周围的草一样,叶表一层细细的茸毛,这就又和采杂草打成一片了。所以,每找到一棵,都是一次胜利。有时候,第一遍没有发现,但有些疑惑,一回头,突然发现一个肥大的家伙正趴在那里呢。这时候,会感觉胸腔里那颗心正激动得怦怦直跳。这不像是在干活,而像捉迷藏,甚至比捉迷藏还好玩,谁不愿意呢?五六岁的时候,如果让我看守晒在场上的稻谷,驱赶麻雀和鸡,我是不愿意的,太乏味了。如果母亲说:“海度啊,去挑点荠菜来,晚上包团子吃”,我就兴高采烈,拿了篮子雀跃而去。

    又是烟花三月、荠菜开花的时候了,不知道江南的孩子还能否认识荠菜,也不知道被春雨浇醒的田野里是否还有挑荠菜的妇女、孩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非走不可的弯路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ruò  yǐn  ruò  xiàn,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

    “________你能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________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母亲心疼地看了我好一会儿,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jué  jiàng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候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坐下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条路走不得。”她不信。

    “我母亲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我也是。”

    “________你们都可以从那条路走过来,为什么我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同样的弯路。”

    “________我喜欢。”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后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发现自己不再年轻,已经开始扮演“过来人”的角色,患有“过来人”的“拦路癖”。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怎能炼出gāng  jīn  tiě  gǔ,怎能长大?

课外挑战。(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

陈嘉庚是福建省同安县集美人,青年时期到南洋经商,成为富翁。他热心于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从1913年起,他陆续创办和赞助了许多学校,著名的厦门大学就是他出资兴建的。但他的一生却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

1951年,陈嘉庚定居集美后,就立即主持了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的规划、扩建工作。一天,陈毅到厦门视察(陈毅当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特意到集美拜望陈嘉庚。

一阵汽车喇叭声后,一辆黑色轿车在一幢年久失修的两层小楼前停住。 陈毅从车里出来,双手背后,侧着头看着这幢小楼,它和集美一座座高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陈嘉庚把陈毅请进屋里。屋里陈设极其简单。办公室同时也是卧室,床上挂的蚊帐已经发黄,打了好些补丁,那是抗战时买的,已经用了好些年了。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倒扣的破瓷碗。上面立着半根蜡烛,那分明是自制的烛台。屋里还有两张沙发,不成对了,一张看来已经无法翻修;另一张蒙上了皮面,显然是新修过的。陈嘉庚请陈毅坐皮面沙发,自己坐破的。

陈毅看了陈嘉庚的住房和屋内陈设,心中颇有感触,脸上浮现出很复杂的表情。他随手从茶几上的瓷盘里拿起一块糖,一边剥着包装纸,一边说道:“嘉老,您让我又想起了延安!”陈嘉庚说:“比延安好多了。毛主席当年用的桌子比这还破旧。我这些东西是旧了些,但都能用。”陈毅站起来,踱到窗前,看看窗外幢幢高楼,不由地赞叹道:“嘉老,您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呀!”“惭愧!不敢当!不敢当!”陈嘉庚说,“我多存一分钱,也就为国家多存一分钱,积少成多,用来兴办学校,多出人才,振兴祖国。这是我一生的心愿啊!”

听了这话以后,陈毅紧紧地握住陈嘉庚的双手,激动地说:“我们的后代会永远记住您的。”

今天,当你走进厦门大学时,可以看见一座塑像,那就是陈嘉庚。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