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6.盼同步练习

读文章,完成练习。

父亲的“野”孩子(节选)

冰心

    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你的孩子,大了还会野吗?”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

    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一手训练出来的。因为我从小穿男装,连穿耳都没有穿过。记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脱下男装后,我的伯母、叔母都说:“四妹(我在大家庭姐妹中排行第四)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父亲还是不同意,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唇后面,有一颗聪明痣。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我自己看不见我左耳唇后面的小黑痣,但是我至终没有扎上耳朵眼!

    不但如此,连紧鞋父亲也不让穿,有时我穿的鞋稍微紧了一点,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父亲就埋怨母亲说:“你又给她小鞋穿了!"母亲也气了,就把剪刀和纸裁的鞋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会做,就给她做,将来长出一对金刚脚,我也不管!”父亲真的拿起剪刀和纸就要铰个鞋样,母亲反而笑了,把剪刀夺了过去。

    那时候,除了父亲上军营或军校的办公室以外,他一下班,我一放学,他就带我出去,骑马或是打枪。海军学校有两匹马,一匹白的老马,一匹黄的小马,是轮流下山上市去取文件或书信的。我们总在黄昏,把这两匹马牵来,骑着在海边山上玩。父亲总让我骑那匹老实的白马,自己骑那匹调皮的小黄马,跟在后面。

    父亲还教我打枪,但我扛的是一杆鸟枪。枪弹只有绿豆那么大。

(1)、“无可奈何”的意思是
(2)、“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表现了“我”的性格。
(3)、本文通过哪些事例写了“我”的“野”?
(4)、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赋得永久的悔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

       我在母亲身边只待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待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

      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么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来,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_____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了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热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_____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_____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倾听鸟语

    我爱鸟。

    过去在乡下,到处是树,有树就有鸟,树多鸟也多。大麦泛黄时,黄鹂天不亮便开了嗓子:“大麦大麦黄黄,大麦大麦黄黄啦!”夏日里,布谷鸟不肾不慢地叫着“布谷——布谷——”,还有一种叫不出名字的鸟儿,在天空欲雨时,急促地叫着“滴水,滴水”。云雀、白头翁、灰喜鹊、燕子……最多的是麻雀,田野里,草堆上,树丛中,成百上千地一哄而起,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刚进城那几年,宿舍围墙外有许多高大的梧桐。清晨和傍晚,成群的乌儿,聚堆在树上,准时举办着欢快热闹的“森林音乐会”。鸟声里,我们迎来朝霞,送走夕晖。我仿佛又找到了在乡下的那种感觉。

    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节假日,我更爱到山里去倾听鸟儿的鸣唱。找一片幽深的林子,静静地躺在铺满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近了山的心灵。

    鸟是世上尽善尽美的灵异之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长长的尾巴,尖尖的嘴,鲜艳光洁的羽毛,优美无比的流线型体态,婉转流利的鸣唱。常念江南青青的水稻田里,一只两只的白鹭,蜷着一条腿,缩着颈子,间或低飞于黄昏的空中,背衬以黛青的山和油绿的梯田,多美的一幅画,赋予了生活多少的诗意。

    假如天空里不见了鸟影,生活里闻不到乌声,人类将会多么寂寞。多一点爱给鸟类朋友吧,让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

阅读短文《剥豆》,完成练习。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剩,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入是想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儿子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畯。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背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立倒进去,正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着。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