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守时的末班车

陈翔

    那天晚上十一点二十分,我从朋友的酒吧跑出来,赶上了最后一趟十一点三十分的末班车。我上去时,车已经挤满了人,我好不容易才挤上,在门边站稳了脚。司机是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人,他很友好地问我站好了没?我点头说好了,然后他关上了车门。

    我以为这是要走了,但老人却没有发动汽车。微笑着凝望车外没有赶上车的人,手摆着,示意坐不下了。有人敲打着车门的时候,他就大声告诉他们:“坐不下了,打的去吧。”

    车外还有人有些不甘,骂骂咧咧地敲着车门,一副恼火的样子。但老人却始终微笑着摆着手。而坐着车内的人也开始有些骚动了,叫嚷着要他开车,他就举起手,说:“到时间就开!”

    “反正已经坐满了,你还不开车干什么……”车上的人开始有些不满,纷纷指责他,但老人显然没有当回事情,自己看着手表不吭声了。

    直到时间到了十一点三十分,他准时发动了车子,这时车内的吵闹声才停了下来。只是有个打电话的人,还在电话里嘟囔着对老人的不满。

    车行了一路,人们慢慢地下车了,我的住处在终点站,于是一直安稳地坐着。

    到最后一站的时候,车上只剩下了我一个顾客,我开始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们公司对你们的时间安排要求很严格吗?每次发车都要准时吗?”

    老人笑了,反问道:“哪有这么严格哦!每次路况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准时呢?”“那刚才坐满了人,你怎么还不走?”

    “这你可能不知道了,因为这是末班啊!提前走了的话,那些准时来等车的人会以为我们迟到了,有的人可能就会一直等下去。这么凉的天,这样等下去多不好啊!所以我们必须等时间到了再走,哪怕让他们看到一辆载满了人的末班车死了心也好啊,起码他们可以早点安全回家。”

    我顿然猛醒,心中升起一股暖流!原来老人背负着车外车内的人的误解和责骂,只为了给准时来坐车的人一个失望的答案,同时也是让更多的人顺利回家!到站的时候,我起身下车。走到车门的时候,我回头对他真挚地说出了一句:“谢谢。”秋日的夜风已经有些寒冷,但是我的心却暖意通融。

材料二:

    人生充满了不如意,我们习惯了抱怨。在抱怨中,对自己的幸福视而不见,一味地放大缺憾,于是我们变得痛苦而彷徨。

    也许,改变我们心态的只是一件小事。

    他是来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装塑钢窗户。那天他一直在我们家闷头干活,黄昏将近,我们留他吃饭,饭桌上他很拘谨,婆婆热情地招呼他,公公则与他扯家常。原来,他考上了大学,而那年他的弟弟也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因为家里太穷,他只好放弃了学业外出打工。婆婆翻拣出旧衣物,装了半袋子送给他,他涨红了脸,推辞了好久才收下。

    半年后的一天,有人敲门。一个背着口袋的青年站在门口。他说:“是我啊,给你家装窗户的。麦收了,全家人想表示感谢,却找不出合适的办法。商量了好久,最后娘说,把家里新打的粮食拣好的带上点,让你们尝尝鲜。”那口袋里是新收的小米、黄豆、绿豆,还有新玉米面。

    他放下东西走了,全家人却感慨不已。真不知道,在城市里辗转打工的他事隔半年后如何准确的找到我家;也不知道,害羞的他如何鼓足勇气敲门。我所知道的是,我也曾接受过比他更大的帮助,可没有像他这样执着地心存感激。

    那个害羞青年告别时,满足和幸福洋溢在脸上,我相信这一切源于他温暖的心态。

(1)、材料一的标题改为《守时的老人》可以吗?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说说材料二中划横线的句子蕴含的情感。
(3)、找出材料一中作者设置的悬念,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其表达效果。
(4)、两篇文章都写到了温暖的心态,什么样的心态可以称为“温暖的心态”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青年的坐标中没有“苟且”

    知名音乐人高晓松说过一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这带着满满正能量,鼓励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勇敢向前进的话语,在现实压力困境下,被人狗尾续貂,有了另一番伤感、颓废的解读:“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日后的苟且。”似乎,人从出生起,就要做好苟且一生的准备。

    这折射出的是一些年轻人生活态度上的迷茫。伴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夹杂着消极负面情绪的信息充斥网络。“苟且”等词被奉为人生准则,销蚀着一些青年的意志定力。尽管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难以避免的“烦恼”,是多重现实和价值观交汇衍生的一种消极和无奈,但对于振奋青年精神、实现青春价值而言危害巨大。

    这些悲观式的“苟且”言论的弥漫,实则有着一些现实土壤。教育普遍发展带来相对“知识过剩”,就业竞争随之加剧,让不少年轻人深感力不从心;愈加年轻化的升学压力,由择业困难而造成的专业选择迷茫,也加剧着年轻人的无助;面对家庭交流、婚恋交友、同事交谈等一系列人际关系处理中的繁杂琐碎,一些青年人望而却步,导致矛盾加大。同时,近些年来,家庭经济状况的普遍改善,让某些青年人安于现状啃老,消解了奋斗之心。而在现实压力下,在横向攀比中,也不乏一些青年怨天尤人,自叹“生不逢时”而意志消沉。总而言之,社会游荡的“苟且”风气,是基于现实因果的精神发展瓶颈。

    这种失望和悲哀的情绪,实则是青年实现自我蝶变的道路上的一层迷雾,冲破它便可化茧成蝶,否则只会滋生更多的消极思维。翻看中国古今历史,不难发现,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大多是不愿向命运低头的。十四年抗战期间,转战于白山黑水中的抗日游击队,绝不选择苟且,硬是用年轻的血肉之躯迎战铁蹄的侵略;在那样艰难的岁月,年轻的中华儿女即使身处人间炼狱,同样也没有苟且,用不屈和顽强谱写出抗日救国最壮丽的篇章;面对一穷二白、遭受封锁的新中国,亿万同胞没有苟且,用智慧的双手改天换地、励精图治,让中华大地重焕新颜。如今的中国,就是曾经的青春奋斗者们的诗和远方。

    在今日祖国正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奋力迈进的现实中,青年的人生坐标中不能有“苟且”二字。“苟且”不是什么心灵鸡汤,而是销魂蚀骨的迷魂药。没有奋斗的人生,必然是狭隘有限的人生,不但错过了诗意,更错了人生长河里波涛汹涌的壮景。青年人只有信奉“人生能有几回搏”,坚定信仰、不怕坎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教导的“心里有阳光、脚下有力量”,端正生活态度,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坚定走下去,才能迎来青春绽放。

    青年要以“会当击水三千里”的信心去实现青春梦想,以拼搏奔向光明前程。青年的人生坐标中,无论眼前还是将来都没有“苟且”,更不需要“苟且”。

(摘自《中国青年网》,本文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快递与电子商务

       ①从山东来京打工的阴法勇2004年刚当上快递员那会儿,每天在丰台区的三个镇之间骑车跑上五六十公里,也只能揽来三四个快件。但如今,阴法勇每天只去一家企业收件。他说:“这家企业的网上购物生意,每天都能发七八十个快件。光这一家我就快忙不过来了。”

       ②最早,民营快递的发展速度并不快。从2005年起,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其对快递业的正面影响开始显现。当年,圆通、申通、中通和韵达速递公司先后和淘宝签约,成为淘宝推荐的物流企业。电子商务中的网购迅速成为这些大型快递企业的主要业务来源。最高峰时,圆通70%的业务量都来自淘宝。对一些小型快递企业而言,电子商务产生的业务量甚至占其业务总量的90%﹣100%.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形势下,近几年,快递业务收入每年都有20%只有的增长。

       ③然而,“成也电子商务,败也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在给快递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其服务能力提出了挑战。

       ④首先,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使急于抢占这个市场的快递业打起了价格战。七八年前,北京同城快递起价为10元左右,后来一度降至5元,DDS快递公司甚至曾打出上海同城快递2.8元的超低价。这种情况导致快递企业利润积累缓慢,扩大再生产能力不足,无法满足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抗风险能力渐弱。先是DDS公司在业务激增的冲击下,因入不敷出倒闭。之后是去年11月11日淘宝大促销,一天就产生了1000多万件快递量,让快递企业也招架不住。造成混乱局面。

       ⑤其次,近两年来的电子商务和快递业成为一根绳上的两只蚱蜢,电子商务跳得太快,而快递业被拽得踉踉跄跄。在管理上出现脱节情况。快递企业来不及兴建仓库,购置车辆和培训人员,往往采用特许加盟的方式扩大规模。这种方式虽然能快速扩大企业的派送范围,却难以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快件延误、损毁或丢失的现象时常发生。特别是电子商务多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发货,导致中西部地区派送任务重,揽收收入低,派送不积极,涉及快件丢失、损毁和延误的投诉居高不下。

       ⑥如今,快递服务质量已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突破这一瓶颈,电子商务企业开始将触角伸至快递业:有的入股快递企业,有的开始自建物流。今年初,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集团也宣称将通过“物流宝”平台大力推进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并投入上百亿元兴建全国性仓储网络平台。专家预计,该平台一旦建成,对快递业将产生深远影响。总的来讲是会缓解快递业的供需矛盾。大量跨省快递将转变为同城快递,租不到飞机、火车而影响寄递速度的情况,以及长距离运输造成的快件损毁情况或将相应减少,网购快递服务质量也有望因此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加盟企业或将纷纷宣布独立,产业集中度也可能因此降低,快递业将重新“洗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寻找发掘脑的潜能

(美)达罗·A·特雷费特

       ①获得性学者综合征,患者是老年痴呆或头部受到严重撞击或其他脑损伤的人,患病后突然表现出接近天才的艺术才华或智力技能。上世纪80 年代中期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但参加克莱蒙斯的个人雕塑展,看法开始发生改变。婴儿时期的他聪明伶俐,3岁时一次意外摔倒脑部受损,其认知发展骤然减缓,在语言学习方面出现了严重障碍。此后他却拥有了一项非凡的技能,能够用手边任何材料进行雕塑,可以照着杂志上马的照片,在半小时内塑造出一件惟妙惟肖的复制品。

       ②兴趣令我开始在医学文献中查找这方面的报道。到2010 年,我收集记录了全世界319起知名的“天才”案例,其中有32例是属于后天获得的。神经学家米勒的研究工作也在我的收集之列。1996年,米勒开始研究最早的12个病例。这些病例均患有一种名为额颞叶痴呆(FTD)的退行性疾病,患者都是老年人,在认知、语言等方面出现严重的障碍和病态行为,但同时平生第一次展露出了超凡的音乐或艺术才华。

       ③从米勒的研究看,FTD 患者的受损脑区通常是大脑左前颞叶及眶额皮层,受损后导致患者出现一些病态的异常行为或认知、语言上的缺陷。正常情况下,上述两个区域会抑制位于大脑后部、负责处理眼部信号的视觉系统的神经活动。患者左前颞叶和眶额皮层可能无法发出抑制性信号,从而让个体获得了全新的艺术敏感性。于是大脑就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处理视觉和声音,患者的艺术敏感性或其他创造力便释放出来。

       ④大量研究表明,因意外造成脑损伤患者表现出特殊才能,可能缘于大脑某些区域活动减弱和某些区域的活动增强。这涉及大脑损伤之后(以左脑受损最为常见,类似于米勒收集的 FTD 病例)的一系列事件,我称之为“3R 过程”。该过程始于“募集”,这个步骤主要发生在大脑皮层仍旧完好的区域,比如右脑,这里的大脑活动会增强;接着就是“重连”,也就是大脑会在以前没有形成神经连接的区域间建立起新的连接;最后就是潜能的“释放”,因为新的神经连接会使某些脑区的活跃程度升高,以至于一些处于休眠状态的能力被释放出来。

       ⑤至此,关于获得性学者综合征,无论对于 FTD 患者还是意外脑损伤的人,我的看法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这并不是一种先天性疾病,而是后天获得的。通过一个简单的推导就可以得出一个判断,并进一步产生新的结论:可以从每一个健康人的身体内开掘出一些接近天才的艺术才华或智力技能。很显然,问题的关键是能在无需患病或遭受脑损伤的情况下,释放人体内被封印的才华。

       ⑥研究人员让自愿者完成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九点谜题。要求将三点一排,总共三排的点用四条直线连起来,途中不能抬笔或有折返线。一开始,29 名自愿者没人能够完成这项任务。对他们进行“假”刺激(仅安放电极但没有释放电流)后,仍然束手无策。释放电流后,约有40%的自愿者,成功完成了这项任务。他们似乎一下子就知道了他们以前不知道或者没学过的事情。这便是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它通过产生一种极化电流,减弱左脑与感观输入、记忆、语言以及其他脑功能相关的部分脑区的活动,同时增加右脑(主要是右前颞叶)的活动。

       ⑦无论哪种类型,对于获得性学者综合征患者表现出特殊才能,一个合理的解释是,这些才能和知识肯定是以某种方式通过遗传而来的。在生命之初,我们并非一张白纸,大脑可能便预装了一套“系统”,帮助我们处理眼睛看到的东西,或是理解音乐、艺术或数学方面的“内在规律”。只是,“天才”比一般人更“擅于”开发和利用那些与生俱来的才能。

       ⑧让目前还不是“天才”的人释放创造潜力的可行性途径有哪些,如何掌握一系列大脑神经运作的生理机制,便成为关键。

       ⑨要重塑大脑并发挥人的潜能,冥想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刻苦练习亦可获得某项高超的技能;之外就是科学技术的参与。我们需要掌握当某些大脑回路的功能受到激发或抑制时,神经元会建立怎样的连接,进而“破译”大脑活动与突然显现的才能之间的关系。同时,需要在患者活动甚至进行创造性活动时能够对其大脑状况进行观测。与此有关的实验正在加紧进行中。可以预期,不远的将来,我们每个人那卓越的创造性和特殊的本领就会被轻松发掘出来,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天才”梦想。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手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 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体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