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

根据作者的论述可知中国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什么缺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文化城市
      到绍兴游沈园,纯因为陆游与唐琬凄艳动人的爱情悲剧所诱使。这座有着800年历史的宋代私家园林,格局景致皆不出众。欣赏过苏杭精致园林,沈园像寻常小公园,雕饰简朴的亭台水榭,有待修整的荷花池,乏人问津的茶铺,在灿烂阳光下显得格外冷清。
      然而,读过陆游《钗头凤》和《沈园》诗词,走在园林的每一步便都有了不简单的感受。跨过放翁桥,凝视宋池里翠荷田田,脑际闪现出了陆游名句:“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谧静无人的冷翠亭,红鲤悠游自在的葫芦池,残垣叫人心惊的孤鹤轩,没有暗香红影的问梅槛,不期然低吟“桃花落,闲池阁”,望着入夏以来郁郁葱葱的“宫墙柳”,历史长年徘徊不去,陆游的黯然长叹萦绕耳际,唐琬的凄怆泪痕重现眼前。于是,不起眼的 园林有了历史文化的滋润,处处让人感动,再三流连,不舍离去。
      历史文化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一个平淡无奇地方经它轻轻点染,竟能散发历久不衰魅力。只要读过宋词,只要懂得陆游,只要曾经在感情道路上有过遗憾,便会不自禁地为沈园故事一再注入新元素,漫步寂寞花树间,黯然神伤。
      出了沈园旧入口,眼前是一座填平湖沼地兴建的新园林,进入观赏,都是仿古建筑,放眼尽属“假”山“假”石“假”池,形式上洋溢宋代风采,却是一具缺了灵魂的躯壳。没有了文化意味与历史感受,再华美的园林也不过是一个主题娱乐公园,仅供人拍摄婚纱外景彩照,激不起心灵共鸣。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失去灵魂的城市,宛如高价商店的陈列品,以一组无意义的数字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而文化其实就是生活,遗弃根与泥土般的血缘联系,城市将是一座空中浮城。
      土生土长的绍兴人怀念着老绍兴城,水道纵横,划着乌篷船行遍全城,生活内容如同鲁迅笔下的“故乡”。二十年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使河道萎缩,多已成了臭水沟,“桥乡”里竟已难得见到像样的桥。鲁迅故居前的街道遭截断围堵,建成流行步行街,筑起收费亭,入门票一年内涨了一倍。鲁迅故居被妥善保护起来,却也从此与大众生活隔绝了,进出的只有到此一游的观光客,故居左右涌现的是一间间贩卖鲁迅文化品牌的旅游商店。
生活在这样一座失忆的城市,或许最不需要的东西就是文化
      城市文化需要百年千年的沉淀积累,有一群具备人文素养的居民生活其间,继承它,维护它,滋养它,丰富它,最终形成文化名城。然而,毁灭这些文化几乎只需弹指间工夫,一个错误的行政决定,辛苦铸建的基业顿时灰飞烟灭,万劫不复。
       绍兴回来整理数码相册,印象最深刻的仍是鲁迅童年乐园——百草园、三味书屋一角的鲁迅小书桌、以及闹市中心的古轩亭口、车辆人潮熙攘的秋瑾纪念碑。仔细重看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药》,绍兴在心中又增加了重量。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说话,不难,但又不易。要想使说的话入耳、入心,只求“对”,不够,兼有“趣”,才行。有趣的话,风传天下;无趣的言,泥牛入海。趣,对听众而言就是“有意思”。什么是“有意思”呢?那便是有旨趣,有理趣,有情趣。 
       ②旨趣是指主要的目的和意图。说话有旨趣,是指说话要有中心,有意义,尤其要有现实意义,能为世所用,造福将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植根于现实,既有对中华儿女往昔强国之梦的追溯,也有对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承诺,更有对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展望。这种旨趣,聚集百姓意,汇合百姓心,给人以方向,激励人的斗志。话有旨趣,往往能够发人深省,振奋人心。 
        ③话有理趣指话要蕴含一定道理,能揭示事物规律。对于深奥的道理,还需用精彩的趣言来解说,否则就难以让人理解。毛泽东主席说:“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这句话使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样,既把理讲“透”了,也把理讲“活”了。话有理趣,使人闻之忘不掉,得之丢不掉。 
        ④话还要有情趣。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很受读者欢迎,朋友称赞他说:“你的书写得真好,印一了版又一版。”克雷洛夫笑着回答:“不是我的书写得好,是因为我的书是给孩子看的。谁都知道孩子容易弄坏书,所以印的版次就多了。”          。话有情调趣味,使人如食橄榄,愈嚼愈有味,回味常无穷。 
        ⑤话要有趣,看似强调说话的艺术,实则强调对事物要有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没有“内秀”,难有“外优”,只有靠自身不断地学习、实践与思考,才能使话有趣,行致远。

阅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完成后面问题。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人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唯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唯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都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作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由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待责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做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A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B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选自《中华活页文选》初三卷,2014.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应聘

李桂芳

    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

(选自《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最美的格桑花

①那年,他考取了北京一所著名大学。他没有同学那样一进大学校门,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沉溺于手机游戏……他日夜苦读,只用了两年半时间,学完了大学四年的全部课程。大三下学期,他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圆梦行动——到偏远艰苦的地方支教。

②他通过支救助学联盟联系好了贵州一所藏区村小。上一个支救的老师走了数月,学校迟迟找不到新救师,只好给学生放假。他的父母竭力反对:怕他耽误学业,怕他吃不了那个苦,怕他万一有个闪失……他给父母留了一封信,背上行李包,毅然踏上支教的路。

③先是坐火车,后是汽车,再是三轮车、摩托车,又经过两天徒步跋涉,他终于到达了那所山村小学。和很多有着支经历的大学生一样,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几间破旧的教室坐落在海拔两千七百米的山腰上,门窗上几乎找不到一面像样的玻璃,几块木板涂上黑漆算是黑板,阳光从破旧的窗户和屋顶破裂的瓦缝里出来……眼前的一切,让他恍惚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震惊、失望,种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

④他走进救空,走到那些瞪着茫然的大眼睛却又顽劣无比的孩子们中间,走进那些宁可让孩子放羊也不愿让孩子上学的家庭中……几个月过去,一切都有了转变,那些辍学的孩子已经陆续返回学校。

⑤新鲜、忙碌、充实之后,另一种情绪溢满心头。手机没信号,电脑成了摆设,信息不畅,交通闭塞,一日三餐几乎顿顿土豆、白菜。每当下午孩子们放学回家后,校园里空落落的,没人跟他说话,哪怕吵一架也行,孤独寂寞想家,像夜猫的爪子挠着他那颗年轻的心。

⑥闲暇时,他也会到学校周边的山岭上转转,去看邢五颜六色的格桑花。他知道,在藏民的心目中,格桑花是幸福之花、希望之花。漫步在漫山遍野的格桑花中,他陶醉了,心中燃起一簇簇火焰,点燃了他蓬勃的青春和梦想……

⑦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他顿感失望。那天,他将自己心爱的钢笔落在讲台上,返回找寻却再也不见了踪影。那是他18岁生日时,一个好朋友送给他的礼物。显然,钢笔被班上哪个同学拿走了或者说偷走了。回想自己一腔热血,干里迢迢来到这里播撒知识的种子,学生却做出这样让他失望的事,他伤心,他恼怒,他失望……他想离开这里,回到熟悉的大城市……一连几天,他情绪低落,校园的操场上再也看不到他跑步的身影。孩子们像受惊的小鹿,愣愣地看着他,不知道老师这是怎么了。

⑧晚上,他在宿舍整理行李,然后坐等天亮准备离开。他正翻看着自己的支教日记本,其中的一句话让他顿时脸红:是男子汉,就要有为实现梦想而不懈追求的勇气和魄力!他的眼前浮现出班上26个即将因为没人教到处乱跑的情况……他犹豫再三,解开了背包。

⑨教师节那天,当他推开门的一刹那,一股股浓烈的花香扑鼻而来。他看到,讲台上堆满了一束束格桑花,红的、白的……那么热烈,那么夺目。每一束格桑花都用一根细红绳认真地捆着。他一束束地拿起来,不多不少,整整26束!一种异样的感觉涌上心头。那天的课就这样,在花海里开始了。他并不知道,此刻台下的角落里,有个眼皮红肿的孩子正怯怯地望着他。

⑩中午,在宿舍,当他解开最后一束花时,发现那支丢失数日的钢笔和一张字条,宇条上用歪斜的字迹写着:老师,对不起,我不该偷偷拿走您的钢笔。我弟弟身体残疾设能上学,听说您有一支漂亮的钢笔,他想摸摸……原想当天还给您,可他太喜欢了,所以一直拖到今天才给您……

⑪读着读着,他的眼睛湿润了。他为自己一时冲动差点冤枉了孩子而羞愧,更为自己的意气用事而惶恐。他轻轻捧起那束格桑花,静静地看着,唤着。那一刻,他眼前浮现出一张,不,是26张两腮满是高原红的可爱的笑脸。每一张笑脸就像一束恪桑花。那是他见过的最美的格桑花。

(节选自2024年第i期《青岛文学》,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