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7课《可贵的沉默》同步练习

发展练习。

母爱,是那么伟大。

       那一天,我真正懂得了母爱

      记得那天夜里,北风呼呼地刮着,我感觉特别难受。妈妈赶紧给我量体温:38度,我发烧了。妈妈急忙用凉水沾湿了毛巾,轻轻地放在我的额头上,给我降温。过了一会,妈妈又给我量了一次,发现体温不但没降下来,反而升高到了40度。妈妈急了,立刻给我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抱起我就向医院跑去。到了医院,医生为我开了药,打了针。

      夜深了,北风仍旧刮着。妈妈抱着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家走。寒冷的北风吹着妈妈的脸,可妈妈的脸上冒着热气。我紧紧地靠在妈妈温暖的怀里,激动的泪水不住地流下来,润湿了妈妈的衣服。我在妈妈的怀里不知不觉地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我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自己的床上,妈妈却靠在椅子上睡着了。看着妈妈疲倦的样子,我不敢翻身,生怕吵醒了妈妈。

      母爱,是那么伟大。

(1)、读一读,辨一辨。

量体温(liáng  liàng )   降温(jiàng  xiáng  )

(2)、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

的北风           的怀抱

的梦乡           的母爱

(3)、从短文中找出能表达“母爱”的句子

(4)、结合你的生活,你认为什么是母爱?说说为什么母爱是伟大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对手,你好

    狼常到一个牧场叼羊。牧场主用了整整一个冬季,请猎手围猎狼群,狼患总算解除了。过了不久,羊群开始流行疫病,羊大批地死掉,比遭受狼患的损失还大。牧场主又请来了医生防疫治病。但是,不知为什么,疫病还是不断地发生,没办法,只好请来一批专家会诊。专家的结论却是去请几只狼来,放回到附近的山里去。

    原来,狼先生先前的光临,对羊群有着天然的“优生优育”的作用。狼的骚扰,使羊群常常惊悸奔跑,羊群因之格外健壮,老弱病残填入粮口,疫病源也就不复存在了。

    这件真实的故事,十分耐人寻味。

    在生物链中,狼是羊的天敌。没有了这个对手,羊群就面临着灾难。现在,人类之所以保护生物,就是让生物链不致隔断,换句话说,就是让每种生物都有对手。

    有对手,保有警惕,便不失活力。这 个道理人类亦然。当年七国称雄,秦便图强自新;一旦六国并入秦的版图,没了敌人,秦国也就英雄末路二世而亡了。现在,我们公认竞争是好东西,就是因为竞争使参与者都有了对手,逼着每个人锐意进取,否则就会自毁长城。

    人生如登山,只要有高峰还在前头,人的脚步就不会停下。一旦把千山万壑踩在脚下,真正的对手便是自己了。美国拳王泰森称霸拳坛,击垮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对手。不想胜利和鲜花带给他的是骄狂、麻木和纵欲,终至因罪下狱。美国舆论惊呼“拳王自己打倒了自己”。可见,视自己为对手,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人生的十八盘,是最艰难的选择。

    在人生漫漫的征途上,对手是同行者,也是挑战者,是对手唤起我们挑战的冲动和渴望,失去对手,我们或许将失去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妨说一声:“你好,对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动物的睡眠

    动物的睡眠是为了休息,但,不全是为了休息。

    夏天的夜晚,蝙蝠在院子里,在旷野上空,忽东忽西,忽高忽低地飞翔,它们边飞变捉虫子、夜蛾等飞虫吃。可是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夜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就用“睡眠”的办法来对付绝粮。

    冬天来临之前,蝙蝠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觉。他们睡觉的方法很特别,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挂着睡觉。它昏昏沉沉一睡就是四五个月。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哈欠,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蝙蝠睡大觉是在冬天,所以管它叫“冬眠”。

    海参也有睡大觉的本市,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海参靠海底的虫子生活。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气候炎热,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了。只会在海底蠕动的海参无法浮上海面追逐虫子,唯一的办法就是睡大觉。

    海参要睡多长时间呢?一般地说,要睡四五个月。夏天过去了,冬天来临了,原来热烘烘的海面变得寒气袭人,虫子们受不了,又回到海底过冬了。“粮食”来了,海参也醒过来了。

    因为海参睡眠的季节在夏天,所以叫“夏眠”。

    蜗牛这动物更有意思,它动不动就关起门来睡大觉。冬天,它要“冬眠”;夏天不下雨,它要“夏眠”。要是碰上了干旱的念头,二十个月不下雨,蜗牛就睡它二十个月。等到天气暖了又要下雨了,蜗牛才推开门,缓慢地伸出身子,背着“房子”,痛痛快快地逛一逛,饱饱地吃一顿。

    蜗牛真可称得上“瞌睡大王”了。

课外阅读轩。

母亲河,你带走的是什么

    一位美国朋友说:“黄河流失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平均每年泥沙流失量高达16亿吨,这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主动脉出血。”这难听的话刺到了我们的痛处。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朋友的这番话有一定道理。

    黄土高原曾经郁郁葱葱,黄河的水也曾经清澈碧绿。随着“坎坎”的伐木声,河畔的森林植被越来越少,河水由清变浊,由浊变黄,河改名叫黄河。黄土高原被人们无情地剥去外衣,裸露在风雨之中。近58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表层土有0.07厘米厚。若筑起高和宽均为1米的土堤,至少可以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长期的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水土流失了,每年随之而去的氮、磷、钾约3000万吨,相当于100座年产20万吨化肥厂产量的总和。在宁夏南部黄土高原区,每个劳动力耕种着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七倍以上的农田。他们早出晚归,累死累活,即便是苍天保佑,风调雨顺,一亩地才打三四十公斤粮,收二三十公斤油籽。

黄河浑浊不堪,因此有了“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之说。黄河的年径流量为432亿立方米,远比世界上的一些大河少,但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38公斤,每年输沙量达16.4亿吨,两项指标均高居世界各大河之首。黄河的流域面积不及密西西比河的1/4,但年输沙量却是密西西比河的5倍。

    注入黄河的泥沙使黄河的河床每年增高5-10厘米。在黄河下流的一些地区,河床已高出两岸十多米,成为一条空中“悬河”,真的如李白所说的那样,“黄河之水天上来”。多少年来,这条悬河成为架在人们头上的长剑,历史上曾发生过1500多次大决口。黄河成为一条害河,人们望黄兴叹,谈黄色变。

    据研究,形成一厘米厚的表土,约需100年到400年时间,而若无植被的保护,风雨在短短的几个季度就可把这些沃土冲光。在这样的田野上,我们为子孙后代播种的是美好的希望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