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上海市松江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左传》
材料二: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三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材料四
请回答:
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
﹣﹣《汉书•武帝纪》
材料三: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
材料一 某中学“历史名人”阅读提纲节选:
材料二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明整合为一体的过程。整合的模式是以中原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在此过程中,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但这文明的完整性、延续性从未被打破。这种完整性、延续性成了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请完成:
公元前122年
受封冠军侯
公元前121年
指挥河西之战,直取祁连山
与卫青深入漠北,出击匈奴
公元前117年
24岁病逝,陪葬茂陵,谥号“景桓”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