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5-02-12 浏览次数:2 类型:同步测试
万隆会议 | 背景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多的洲和洲国家取得独立。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着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 |
召开 |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 | |
成果 | (1) 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2) 会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 | |
意义 | (1) 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3) 中国提出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
“非洲年” | 年份 | 国家 | 事件 |
1951 |
| 宣布独立 | |
1952 | 埃及 | 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英国扶 持的封建王朝;次年,埃及共和国成立 | |
1960 | 17个国家 | 获得独立 | |
1962 | 阿尔及利亚 | 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 |
1990 | 纳米比亚 | 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 的枷锁 |
续表
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 古巴革命 | 古巴人民在 等人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后来,走上了 发展道路 |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 (1) 运河地位:连接大西洋和 ,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和战略地位 (2) 过程: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后来,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1999年年底,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
材料一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60年前,戴高乐将军从时代的战略眼光出发,决定同新中国建交。在冷战正酣的背景下,作出这一独立自主决定是极为不易的,事实证明也是正确和富有远见的。中法建交架起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也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对话合作的方向演变。
——习近平《传承中法建交精神共促世界和平发展》(2024年5月5日)
材料二
美军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 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冲突。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于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199S年5月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3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 ——摘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
材料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