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5 秋天的怀念

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1)、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文中“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2)、简要分析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①“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②“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3)、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解。
(4)、如果将这篇课文的标题改为“怀念”好吗?为什么?
(5)、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举一反三
阅读李云迪的《最温暖的阳光》,完成下列小题。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智力测验

    电视台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准备拍完之后向全国播放。工作人员带着摄像机和录音机,先到一个单位,测验机关干部。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圈儿,问道:“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高压水银灯已经开亮,摄像机也对着机关干部们的面孔轻摇,记者们举着好几根警棍样儿的拾音棒,单等着谁一说话就捅到他的嘴边上来……机关干部们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纳闷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心中没底,不敢回答。摄像机可是不停地来回摇。没一个人回答吗?那可太不像话啦……科员开始以______的眼光看着科长;科长以______的眼光望着处长;处长以他那擅长领会意图的______的眼光盯着局长;局长用______的眼光向秘书求援;美丽的女秘书今天可是彻底懵了,走过来跟局长咬耳朵。她忘记了正在录像,局长听罢秘书的汇报,才气呼呼地说:“对不起!事先不打招呼,不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解答你们的问题呢?”

    电视台的同志们来到了智力测验的第二组——大学中文系的教室里。灯光亮了,摄像和录音开始了,节目主持人照样在黑板上画了个粉笔圆圈儿,说:“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冷场半分钟。骄傲的大学生们突然哄堂大笑,纷纷叫嚷起来:

    “这算个啥问题呀?还要考我们大学生!”

    “太瞧不起人啦!简直是开玩笑!”

    “只有傻瓜才回答你们的问题!”

    “别嚷啦,他们还在录音呢!”

    初中学生是第三组。一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学生规规矩矩地带头举手,然后站起来指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答道:“这是一个零。”

    节目主持人问:“他答得对吗?”

    同学们齐声回答:“对!”

    主持人问:“还有别的答案吗?有没有第二种答案?大家好好想一想……”

    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敢站起来,在座位上叫了一声:“欧!……英文字母的欧!”

    班主任瞪了他一眼。节目主持人赶紧说:“他说得对呀,回答得很好!”

    第四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看了黑板上的粉笔圆圈之后,教室里非常活跃,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

    “是个月亮!”

    “怎么是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

    “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

    “是乒乓球!”

    “是烧饼!”

    “是鸡蛋!”

    “李谷一的嘴巴——她唱歌呢!”

    “不,这是老师的眼睛,发脾气啦!”

    智力测验圆满结束。电视台正式播放这个节目的时候,给它加了个标题:人的想像力是怎样丧失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十年的重量

余秋雨

    ①时至岁末,要我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突然壅塞在一起,因此我也变得“重要”起来,一位朋友甚至夸张地说,他几乎能从报纸的新闻上排出我最近的日程表。难道真是这样了?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

    ②实在想不到,在接不完的电话中,生愣愣地插进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待对方报清了名字,我不由自主地握着话筒站起身来:那是我30年前读中学时的语文老师穆尼先生。他在电话中说,30年前的春节,我曾与同班同学曹齐合作,画了一张贺年片送给他。那张贺年片已在“文革”初抄家时遗失,老人说:“你们能不能补画一张送我,作为我晚年最珍贵的收藏。”老人的声音,诚恳得有点颤抖。

    ③放下电话,我立即断定,这将是我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④我呆坐在书桌前,脑海中出现了60年代初欢乐而清苦的中学生活。那时候,中学教师中很奇异地隐藏着许多出色的学者,记得初中一年级时我们自修课的督课教师竟是著名学者郑逸梅先生,现在说起来简直有一种奢侈感。到高中换了一所学校,依然学者林立。我的英语老师孙珏先生对英语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双生造诣,即使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穆尼先生也是一位见过世面的人,至少当时我们就在旧书店里见到过他在青年时代出版的三四本著作,不知什么原因躲在中学里当个语言教师。记得就在他教我们语言时,我的作文在全市比赛中得了大奖,引得外校教师纷纷到我们班来听课。穆尼老师来劲了,课程内容越讲越深,而且专挑一些特别难的问题当场向我提问,我几乎一次也答不出来,情景十分尴尬。我在心中抱怨:穆尼老师,你明知有那么多人听课,向我提这么难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打个招呼呢?后来终于想通:这便是学者,半点机巧也不会。

    ⑤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我们当时才十四五岁吧,一直傻傻地想着感激这些教师的办法,凭孩子们的直觉,这些教师当时似乎都受着或多或少的政治牵累,日子过得很不顺心。到放寒假,终于有了主意,全班同学约定在大年初一到所有任课教师家拜年。那时的中学生是买不起贺年片的,只能凑几张白纸自己绘制,然后成群结队地一家家徒步送去。说好了,什么也不能吃老师家的,怯生生地敲开门,慌忙捧上土土的贺年片,嗫嚅地说上几句就走。老师不少,走得浑身冒汗,节日的街道上,一队匆匆的少年朝拜者。

    ⑥我和曹齐代表全班同学绘制贺年片。曹齐当时就画得比我好,总该是他画得多一点,我负责写字。不管画什么,写什么,也超不出十多岁的中学生的水平。但是,就是那点稚拙的涂划,竟深深地镌刻在一位长者的心扉间,把30多年的岁月都刻穿了。

    ⑦今日的曹齐,已是一位知名的书画家,在一家美术出版社供职。我曾看到书法选集乃至月历上印有他的作品,画廊上也有他的画展。当他一听是穆尼老师的要求,和我一样,把手上的工作立即停止,选出一张上好宣纸,恭恭敬敬画上一幅贺岁清供,然后迅速送到我学院。我早已磨好浓浓一砚墨,在画幅上端满满写上事情的始末,盖上印章,再送去精细裱装。现在,这卷书画已送到穆尼老师手上。

    ⑧老师,请原谅,我们已经忘记了30年前的笔墨,失落了那番不能复制的纯净,只得用两双中年人的手,卷一卷30年的甜酸苦辣给你。

    ⑨在你面前,为你代笔,我们头上的一切名号、头衔全都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超拔烦嚣,感悟到某种超越时空的人间至情。

    ⑩凭借着这种至情,我有资格以30年前的中学生的身份对今天的青少年朋友说:记住,你们或许已在创造着某种永恒。你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中,有一些立即就会后悔,有一些却有穿越几十年的重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住在自己的美好里

丁立梅

    ①一只鸟,蹲在楼后的杉树上,我在水池边洗碗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我在洗衣间洗衣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我泡了一杯茶,捧在手上恍惚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它唱得欢快极了,一会儿变换一种腔调,长曲更短曲。我问他:“什么鸟呢?”他探头窗外,看一眼说:“野鹦鹉吧。”

    ②春天,杉树的绿来得晚,其它植物早已绿得蓬勃,叶在风中招惹得春风醉。杉树们还是一副大睡未醒的样子,沉在自己的梦境里,光秃秃的枝丫上,春光了无痕。这只鸟才不管这些呢,它自管自地蹲在杉树上,把日子唱得一派明媚。偶有过路的鸟雀来,花喜鹊,或是小麻雀,它们都是耐不住寂寞的,叽叽喳喳一番,就又飞到更热闹的地方去了。唯独它,仿佛负了某项使命似的,守着这些杉树,不停地唱啊唱,一定要把杉树唤醒。

    ③那些杉树,都有五六层楼房高,主干笔直地指向天空。据说当年栽植它们的,是一个学校的校长,他领了一批孩子来,把树苗一棵一棵栽下去。一年又一年,春去春又回,杉树长高了,长粗了。校长却老了,走了。这里的建筑拆掉一批,又重建一批,竟没有人碰过它们,它们完好无损地,甚或是无忧无虑地生长着。

    ④我走过那些杉树旁,会想一想那个校长的样子。我没见过他,连照片也没有。我在心里勾画着我想像中的形象:清瘦,矍铄,戴金边眼镜,文质彬彬。过去的文人,大抵这个模样。我在碧蓝的天空下笑,在鸟的欢叫声中笑,一些人走远了,却把气息留下来,你自觉也好,不自觉也好,你会处处感觉到他的存在。

    ⑤鸟从这棵杉树上,跳到那棵杉树上。楼后有老妇人,一边洗着一个咸菜坛子,一边仰了脸冲树顶说话:“你叫什么叫呀,乐什么呢!”鸟不理她,继续它的欢唱。老妇人再仰头看一会,独自笑了。飒飒秋风里,我曾看见她在一架扁豆花下读书,书摊在膝上,她读得很吃力,用手指着书,一字一字往前挪,念念有声。那样的画面,安宁、静谧。夕阳无限好。

    ⑥某天,突然听她的邻居在我耳边私语,说那个老妇人神经有些不正常。“不信,你走近了瞧,她的书,十有八九是倒着拿的,她根本不识字。不过,她死掉的老头子,以前倒是很有学问的。”

    ⑦听了,有些惊诧。再走过她时,我仔细看她,却看不出半点感伤。她衣着整洁,头发已灰白,却像个小姑娘似的,梳成两只小辫,活泼地搭在肩上。她抬头冲我笑一笑,继续埋头做她的事,看书,或在空地上打理一些花草。

    ⑧我蹲下去看她的花。一排的鸢尾花,开得像紫蝴蝶舞蹁跹。而在那一大丛鸢尾花下,我惊奇地发现了一种小野花,不过米粒大小。它们安静地盛放着,粉蓝粉蓝的,模样动人。我想起不知在哪儿看到的一句话:你知道它时,它开着花,你不知道它时,它依然开着花。是的是的,它住在自己的美好里。亦如那只鸟,亦如那个老妇人,亦如这个尘世中,我所不知道的那些默默无闻的生命。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关于“地理信息”的主题阅读

【新闻回放】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王立彬)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将于2018年11月19日至21日在浙江省德清县举行。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库热西·买合苏提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此次大会由联合国主办,自然资源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是联合国主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地理信息大会。大会以“同绘空间蓝图,共建美好世界”为主题,旨在增进对地理信息管理的沟通、理解、认知和应用,促进各国地理信息与技术更好地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共同应对地方、国家及全球面临的发展挑战。

    据介绍,截至目前,来自联合国成员国政府、地理信息相关领域国际组织、学术界、产业界的报名参会嘉宾已有千余人,其中国外代表700多人。大会将围绕共享数字经济、实现永续发展、建设智慧社会、加强国际合作等议题进行探讨交流,形成《莫干山宣言》并正式

发布。

【媒体信息】

    世界地信进入——德清时间(有删减)

    今天,2018年11月19日,是一个必将载入德清史册的大日子一一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在美丽的风栖湖畔盛大开幕。

    这是继杭州G20峰会、乌镇互联网大会之后,浙江迎来的又一次“国际盛会”,也是测绘地理信息领域迄今为止在中国举办的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一次重大国际多边活动。

    全球地信界首次进入“德清时间”,北斗导航、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移动测量车、城市控制大脑……大美德清与“上天入地”的地理信息技术融合共生,地信元素无所不在的德清魅力格外吸引世界目光,来自五大洲业界大咖们云集地信小镇,以互信共治谋划未来地信大事。

    德清时间记录“从无到有”奇迹。6年问,德清地理信息小镇耸立起50多幢产业大楼,近250家地理信息企业陆续入驻,地理信息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迅速崛起,已成为德清链接世界、对话世界、分享世界的一个窗口。在德清向全世界展示的地信精彩,不仅仅是德清的发展轨迹,同样也是中国地信发展的轨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及强,地信已经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鲜明烙印。

    德清时间凝聚地信发展共识。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让世界各国的距离更近,但更重要的是拉近“心灵”的距离。大会以“同绘空间蓝图共建美好世界”为主题,互信共治正是要凝聚起地信发展的最大公约数,画好“上天入地”同心圆。地理信息产业挺立“互联网+”前沿,已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不止于业内大咖,每一位市民都是其中的建设者、参与者和分享者……地理信息以主动作为、不可或缺之姿,深度融入和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德清时间开启未来之“钥”。世界地信大会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但精彩不止于大会期间,更在于为地信未来的发展描绘蓝图、指引方向。今日中国地理信息正前所未有地走进全球业界的舞台中央,本届地信大会,无疑是一次对未来的预演,是一次最先进的思想、技术、产品的盛宴。作为地信业大国,把握地信未来发展的脉动,体现了中国从跟跑者、参与者到受益者、引领者的转变,用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文化去影响和引领地信未来的发展,正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

    而今,德清正在用一个支点撬动地球。这个支点,就是方兴未艾的地理信息产业。

    历史选择德清,德清开启未来。地理信息大会赠予德清对外展示的宽广舞台,带给德清展现担当的绝佳机遇,开怀容纳天地,酿就新的转变新的开始、新的希望。

【链接材料】

链接材料一: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专业教授岳文泽不止一次到访德清,在他眼中,德清是座看不厌的城市。“这里山清水秀,自然环境非常好,城市建设在浙江省的县级市内处于领先地位,做得非常出色,伴随着地理信息大会的召开,德清的市民素质、文化建设等软实力也在不断提升,逐步走向国际化水平。”

链接材料二:不少与会代表觉得,地信大会场馆的整个设计和内部的管理体现了很多智慧化的特,最,门口的服务机器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志愿者,引导和服务与会嘉宾和代表。同时,会址内还有很多基于物联网的感知技术。

“作为一个县级市,建设如此高大上的ET城市大脑,利用大数据创新社会治理,建造智慧城市,可以说是惠民利民、提升城市品质的良好举措,也是未来城市建设的大势所趋,德清又一次抓住了先机,这也和德清地理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是分不开的。”超图国际总裁王海涛说道。

链接材料三:这两年,德清专注于地理信息行业,不断发展相关产业,这种专注力令人印象深刻。岳文泽说,德清率先将地理信息作为一个重点产业来打造,这在国际上都是非常具有特色的。

来自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的与会代表黄骞通过这两天在德清的拜访和参会,认为德清对产业发展方向看得很准。德清在几年之前就选择地理信息行业并进行大力地投入,做了很好的基础设施,很多企业也纷纷入驻,很好地赶上了目前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在空间信息、产业互联网和相关产业的一个腾飞进程。

小文和小涵是地信爱好者,他们针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下面是他们讨论的片段。请你根据内容,把对话补充完整。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