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二实验中学西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学贵速改

    学贵速改过。人非积厚养深 , 孰能无过?诸凡存心制行 , 应事接物间,一时检点不到,便有百过交集;幸而知之,当速改之,绝不可有一毫畏难之心,而苟且以自安也。才说姑待明日,过便愈益深至,日为潜滋暗长而不自觉矣。故夫子曰:“过则勿惮改。”又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又曰:“已矣乎 , 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改过而日内自讼,更不啻刑罚刀锯驱之于前,其吃紧示人如此。人能猛省若是,庶几私可由之以去,理可由之以存,于此渐臻无过地位无难矣。

(选自《寻乐堂学规》)

【注】①积厚养深:意为道德高尚。②制行:控制行为。③交集:一起聚集。④已矣乎:算了吧。⑤不啻:不异。⑥吃紧:紧张。⑦理,道德。

(1)、解释划线字在文中的含义

能无过

②人能猛省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文中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节制是心灵的闸

①著名学者梁漱溟说,人类面临三个难题:人与动物、人与人和人与内心。其中最难解决的是人与内心。为什么这样说呢?生活中,我们常常打败别人,却很难战胜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那颗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去了不该去、不能去的草原,从而丢失了自我。
②明智的做法就是为心灵设个节制的闸。有了它,欲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够被挡在心门之外,人才会变得宁静。只有心静了,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想法和愿望,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③没有节制,心灵往往盛放了不该盛放的东西,比如忌妒、贪婪、仇恨等等,而这些正是噩运的种子。秦国的太医李醯(xī)自知医术不如扁鹊,于是就派人杀了他。可是到现在,天下谈论诊脉的人还是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李醯非但没有成为医学名家,还为后人所不齿。如果李醯不让噩运的种子发芽,能化忌妒为动力,发愤提高自己,那么他就有可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别人,从而真正地改变命运。
④没有节制,放纵私欲,往往是玩火自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虞国君主贪欲膨胀,不加节制,为得到晋献公的良马宝玉,不惜借道给晋国,最终落了个亡国丢身的下场。
⑤可见,不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轻则会伤身害己,重则会祸国殃民。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就能保持心灵的平静,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达成自己的目标。
⑥浅水大鱼不游,浅土大木不长。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节制,就离不开良好的习惯、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修养。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很好地为心灵设置一个闸,让它挡住欲望、贪念、丑陋、邪恶……让心灵装满人间真情,装满人间美好。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古稀树八十八号
①那天,二叔打电话给我,说我们家那棵大核桃树旁,被钉了一根水泥桩。“你知道的,我大字不识一个,有的邻居说政府把我家的龙脉给钉死了,也有人说我们家这棵核桃树要吃国家补助了……你哪天回家来看看?”
②我家房子下边的这棵核桃树,说是我爷爷小的时候栽的。小时候,每年过年第二天,父亲都叫我们拿起斧头去树下比划:看你今年肯不肯结,看你以后敢不敢变成铁核桃树。父亲一边反复骂核桃树,一边围绕核桃树主干,在厚厚的树皮上砍下数刀。我问父亲为何如此残忍?父亲说不教训一下它,它是不会好好挂果的,要是变成了铁核桃树即便肯挂果,也吃不出来。其实父亲的意思也是在教育我们.因为我们很调皮,他怕我们走上歪路。
③我参加工作以后,很少回老家。农闲时节,母亲就经常走到核桃树下,盼着我们回来。父亲说有天晚上,母亲做了一个美梦,梦见我们一家四口都回家来了,第二天下午,她便在核桃树下等我们,也许是冥冥中母子一种特殊的感应,太阳快落坡时,果真把我们盼回来了。从那以后,母亲隔三差五的便在这棵核桃树下做针线,同时盼我们、等我们、看我们。可望眼欲穿,也看不见我们到来。天黑了以后,她只能拖着瘦小的身体疲惫地回家了。
④那年,母亲生病了。任我们怎么劝说,她都不肯到医院去治疗。她说自己都那么大把年纪了,叫我们不要浪费钱,今后用钱的地方多,必须用在刀刃上。我公务在身,不能天天在家陪她,那时候,农村也没有钱来买手机,为了每天都能了解到母亲的病情,我就把我的手机放在家里,教他们如何使用。我天真地认为,只要每天多打几个电话,受到安慰的母亲便会慢慢好起来。
⑤可一个多月过去了,母亲的病情依然没有好转。我清楚地记得,母亲病重的那些日子,她天天让家人把她背到核桃树下,然后身靠两人都合抱不拢的树干,望着县城到我们老家的路。每走过来一个人,她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看。母亲问家人,我肯定这段时间工作忙吧,不然早应该回来看她了。母亲说,她多半过不了这个坎儿。如果那样,就把她抬到远点的地方烧了;然后把骨灰散在这棵核桃树下,有这棵大树来遮风挡雨,她就不会被日晒雨淋了,还可以看我们回家了没有。
⑥在一个寒风嗖嗖、寒气袭人的夜晚,母亲没有能逃脱病痛的魔掌,水远地离开了我们。
⑦家人们把她的骨灰撒在了这棵核桃树下,然后盖上一层泥土。我们每年都给核桃树进行松土.施肥、浇灌。由于管理得比以前更加细致,核桃树也很懂我们的心思,每年都肯挂果,而且品质越来越好,为一个小家带来了不菲的收益。我想, 这就是母亲最后的遗泽了吧。
⑧后来,我们每次回老家,都必须买些好吃的、好喝的,来敬这棵核桃树。
⑨听了二叔的话,我赶紧回了一趟老家,远远看见核桃树旁确实钉了一根水泥桩。走近一看,桩上刻着:古稀树八十八号。原来这是县里普查古树时,把我家这棵核桃树列入了保护范围。说来也巧,这编号八十八正是母亲的享年.
⑩八十八号,古稀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