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教育集团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寻找一棵树

赵明宇

    ①我天天在元城的大街小巷奔走,眼睛不停地搜寻。遇到几个熟人,问我找什么呢,我低着头,没好气地说,我在寻找一棵树。

    ②今年春天,我盘算着回乡下老家看看。我想念哥哥,更想念哥哥院里的大槐树。哥哥今年60多岁,厮守着大槐树。大槐树像我的腰一样粗,据说是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栽下的,有100多岁了。

    ③元城一带有个风俗,孩子生下来,要把孩子的胎衣埋到一棵树下,孩子就会像这棵树一样茁壮成长。我爷爷、我爹、我和哥哥的胎衣全埋在了大槐树下面呢,你说,我跟大槐树能没感情?

    ④乘班车风尘仆仆赶回老家,推开那两扇熟悉的大门,我愣住了。大槐树呢?仔细瞅瞅,房子没变,猪圈没变,院里的那口红薯窖没变。哥哥迎出来,一头白发、一脸沧桑也没变。我确认没有走错门,手里提着的小包裹滑落地上,给哥哥买的营养品像花朵一样绽开。哥哥弯腰捡起花花绿绿的营养品,拉着满脸惊讶的我向屋里走,给我端水喝。我一把甩开他,第一句话就是:哥,咱家的大槐树呢?

    ⑤哥看看我,又把头低下,嗫嚅着吐出两个字:卖了。

    ⑥我一听直跺脚。哥啊,你真是老糊涂了,缺钱花找我要啊,怎么能卖掉大槐树呢!咱爹死的时候没钱发殡都没舍得卖啊!

    ⑦哥说,不就是一棵树嘛,值得发那么大脾气?你不在农村,不知道村里的情况。不是我缺钱花,而是村长出面,不卖也得卖啊。

    ⑧我理解哥哥的难处,可是我不甘心我的大槐树被卖掉,就来找村长。

    ⑨村长正在跟别人喝酒,看见我,给我倒了一杯说,二叔,您老回家看看?我说你们把我家的大槐树卖到哪里去了?

    ⑩我想赎回来。村长嘬嘬牙花子说,这事儿不好办,你赎不回来了。

    ⑪ 我说我加倍出钱,哪怕是他们把我的树做成了家具,我也要赎回来。

    ⑫ 村长摇晃着脑袋,吐一口酒气说,实话告诉你吧,那棵大槐树真是有福气,不仅活得好好的,比以前还风光呢,跟你一样进城去了。

    ⑬ 我的大槐树进城了?我转身就走,把村长的招呼抛在身后。我没顾上吃哥哥为我做好的饭就回城了。

    ⑭ 我的大槐树,你在哪里?我的脚步踏遍了元城的每一个角落,我的目光摸遍了路边的每一株花草。三天后的傍晚,我落魄地走在新建成的元城宾馆门前,望着金碧辉煌的门面,不由得眼前一亮:我看到了我的大槐树。尽管它被伐掉了半个树头,我还是能认出来。一搂粗的树身上有我童年摩挲的手印,有我用牙齿啃掉的树皮,变作了圆圆的疤痕。还有我骑过的枝干,光光的,滑滑的。

    ⑮ 我抱着大槐树哭了 , 引来好多人围观。一个穿着不俗的贵妇用睥睨的目光扫了我一眼说,真是什么人都有!这是哪来的疯子。

    ⑯ 围观的人渐渐散去,只剩下我自己的时候,我迷迷糊糊睡着了。

    ⑰ 半夜里醒来,大槐树身上爬满了霓虹灯。我感觉脸上湿湿的,用手一摸,原来是大槐树的泪水滴在我脸上。

    ⑲ 天亮时,两个保安把我架走了,还把我送到家里。保安跟我儿子说,实在不行就把你老爸送精神病医院去吧。

    ⑲ 儿子的脸色铁青,劈头盖脸跟我说,刚才领导找我谈话了,你再去宾馆闹事儿,我被提拔的事儿就泡汤了。你说我打拼这些年容易吗?闹不好工作也保不住。老爸啊,我求你了,给我们留点面子吧。儿子扑通一下跪在我的面前。

    ⑳后来,我经常坐在宾馆对面的马路牙子上,远远地望着抽出新芽的大槐树在风中摇晃着枝头。我知道那是大槐树跟我招手,我就泪流满面。不时有行人把我当做乞丐,把一张张纸币扔到我脚下。我不去拣,任凭纸币被风吹得七零八落,蝴蝶一样飞舞。

(1)、以“大槐树”为线索,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2)、结合文章具体的语言环境,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①第⑭ 段“我的目光摸遍了路边的每一株花草”一句中“摸”有何表达效果?

(3)、请各用一个词或短语概括下列人物的主要特点。

①哥哥:     ②村长:     ③贵妇:   ④儿子:

(4)、文章结尾写我经常坐在宾馆对面远望老槐树流泪,行人把我当做“乞丐”进行施舍。这样的结尾有什么深意?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失去的桑树
徐鲁
①我所居住的武汉东湖路靠近梨园的地方,曾经有一棵巨大的桑树,每年春天,都会结出满树紫红色的桑葚。像这样高大的、能结出满树桑葚的桑树,在城市里是难得见到的。因此,我曾颇为得意地向朋友们炫耀,我家住在这棵犬桑树旁边。
②之所以会有这种炫耀和得意,是因为我曾经为给女儿寻找几片小小的绿色桑叶,而在这个城市到处奔波。那是女儿正在读小学一年级,我家还没有搬到东湖路上的时候。有一天中午,女儿双手捧着一个小纸盒,兴奋地冲我大叫着:“爸爸,蚕宝宝!快看啊,蚕宝宝!”原来,她用自己买橡皮的钱,从校门口的小摊上买了四只白色的小蚕回来。
③呵,四只小小的白白的蚕宝宝,使女儿和我兴奋不已。我们为蚕宝宝换了一个更火的纸盒子,然后铺上了仅有的几片碧绿的桑叶。蚕宝宝长得很快,当然,它们吃得也很多,从早到晚,好像一刻不停地在吃桑叶。
④眼看仅有的桑叫就要被它们吃光了,我和女儿都有点着急了。我向人们打听,附近什么地方有桑树,他们都摇摇头,好像都没注意到哪里有桑树。
⑤桑叶终于被四只正在长身体的小蚕吞吃光了。四只小蚕饥饿难忍,身体不停地扭动着,在寻找着食物,我和女儿看着都觉得心痛,可又毫无办法,女儿急得直掉眼泪,摘来最青、最嫩的小白菜叶子喂小蚕吃,但蚕儿们尝也不尝。
⑥终于,院子里的一个读五年级的小男孩告诉我,他曾找到过一棵桑树,摘过桑叶,不过那地方很远。“管它有多远呢,快带我去!”炎热的正午,我拉上小男孩就上了公交车。坐了四五站路,下了车,又拐过一条胡同,我们果然找到了一棵桑树[ ]一棵真正的桑树。可是,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桑树呢?树干、树杈、细枝都在,就是没有桑叶,一片也没有!我还从未见过桑叶被人采摘得如此干净的桑树。可怜的桑树,在这个春天和夏天里,不知道放多少人采摘过了呵!连树梢上的小芽都好像被人摘去了!
⑦我于是想到,这么大一个城市,也许正有不少孩子像我的女儿一样,面对着自己喂养的几只小蚕儿流泪呢。
⑧没有找到桑叶,怎么回去向女儿说呢?那四只小蚕,岂不是只好看着它们饿死么?唉,如果是那样,女儿该多么难过!——我这做父亲的,还有什么用昵!连几片桑叶都找不到。
⑨“想想看,还有什么办法,还有什么地方,能够找到桑叶?”我有点可怜巴巴地望着带我来的小男孩。
⑩“坐‘的士’,到郊外的植物园去,那里可以买到桑叶。”小男孩说[ ]我一听,心中大喜。对呀,植物园里,肯定有桑树的。为了拯救那四只小蚕的生命,我拉上小男孩,叫上一辆出租车,又直奔市郊的植物园而去。
⑪我们果然在那里买到了新鲜的、绿色的桑叶,而且买了很多很多。小男孩说,把新鲜的桑叶用食品袋扎好,像放蔬菜一样放在冰箱里,整个夏天,小蚕儿都有新鲜桑叶吃了。我说:“是呀是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⑫更没想到的是,几年之后,我家搬到了东湖路上,我们家竟与一裸高大的桑树为邻了。这就是我为此在好几年间颇为得意的原因。
⑬可是,好景不妊,就在去年,不知什么原因,这棵巨大的桑树,竟然在一衣之间被悄悄地砍伐了,先是只剩下一个粗大的树墩在那里,后来连树墩也没有了。
⑭谁如此粗暴无情,竟然忍心伐倒了这么高大的一棵大桑树?还我桑树!——不,还给大家的桑树!我曾经满怀愤怒地给城建部门、园林部门,给当地的晚报和其他媒体,甚至给市长办公室打过电话,表达了我的惋惜和抗议。最终我得到的解释是:为了道路的扩建。而实际上,这棵大桑树根本就不靠近道路,根本不碍着道路计么事!
⑮“可是它已经在这里活了足有儿十年了吧?它的年龄也许超过了我们居住在这里的许多人,你们有什么权利说要砍倒它就一夜之间砍倒了它?你们[ ]你们还我桑树!还给大家桑树!”我对着电话怒吼着。对方不再说什么,就把电话挂了——
⑯真是欲哭无泪!一棵曾经令我那么得意和自豪、每年都能结出满树满枝紫红色桑摹的大桑树,就这样从我居住的东湖路上永远地消失了。我从它粗壮和高大的样子来判断,它至少已经生长了五十年了。五十年历经风雨、艰辛走过的生命,一夜间就被粗暴地给终结了。愧我无力保护一棵无言的桑树……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沉默的竹笛
          ①16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舍临窗的床铺上。A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停留在我的耳畔。那笛声仿佛是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的花园,一路上集合了蝴蝶和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我陶醉在悦耳的笛声里,忧伤早已悄悄地散去,心情澄澈空明。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滋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
         ②好长一段日子,我为能拥有一枝笛子而心神恍惚。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从一个摆地摊的老人那里买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竹笛。
        ③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一个下午。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乡村田野上的情景:B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 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呜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暮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
       ④从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开始,我就决心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优秀的吹笛手。为了学会吹笛子,我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清晨,我常常拿着竹笛,跑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对着葱郁的群山大声吹着,让笨拙的笛声唤醒崭新的一天。深夜,同学们沉浸在梦乡里,只有我坐在空旷的操场上,如痴如醉地吹着竹笛。笛声一点也不悠扬动听,但我吹得特别认真。竹笛在人家手里是一根音乐的神奇魔术棒,在我的手里却成了一根没有灵感的干枯竹枝。唉,想不到吹笛竟会是这样的艰难。
      ⑤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表演一个节目。几个调皮的同学就恶作剧地起哄,要我为大家表演吹笛子。天哪,我根本吹不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但强烈的自尊心迫使我孤注一掷。面对全班同学,我终于勇敢地拿起了竹笛,涨红了脸,坚持着把最后一个音符吹完,便逃出了教室。在无人的山坡上,我抚摸着被泪水浸润的竹笛,伤心欲绝。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吹笛子了。
       ⑥后来,那枝带给我幸福和耻辱的竹笛一直静静地悬挂在我的窗前。岁月悄然而过,多少年后,当我凝眸竹笛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回想少年时代的往事。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沉默的竹笛啊,我无心再用你吹一曲欢快的歌谣,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便足够了,你的沉默其实高奏着我对少年烂漫心事的凭吊和酸涩的回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 , 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释】①迳:取道,经过。②纡曲:迂回曲折。③形容:形态。④践跻:登临。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早晨从一朵花开始

孙道荣

    ①窗外又传来“唧唧喳喳”的鸟雀声。

    ②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每天一大早,我都是在鸟雀声中醒来的。在城市生活已久,除了公园之外,很少能够听到鸟声。是什么吸引了这些鸟雀,来到我的窗前?

    ③起床,好奇地来到阳台上。树冠和栅栏上,飞跃着一大群麻雀,还有几只画眉、燕雀,以及我叫不出名字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跳着,闹着,围着一楼的院子,似乎在迫不及待地等待什么。

    ④低头,看见一楼的院子里,一大一小,两个身影,正在弯腰忙碌着。我认得她们,她们是楼下搬来不久的邻居,一家印度人,听说男主人就在附近的一家软件公司做工程师。正在忙碌的是母女。小女孩五六岁的样子,还没有上学,英语很好。他们是我们这个小区惟一一个外国人家庭,所以,很快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我虽然就住在他们楼上,却还没有和他们打过什么交道。

    ⑤她们在作画。奇怪的是,并不是在纸上,而是直接在地面上;也不是用笔墨油彩,而是用一种粉末状的东西,均匀地撒在地面上。我好奇地注视着她们,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们在作画。妈妈先用灰色的粉末,勾出边线,女儿端着一个彩色的盒子,跟在后面,往线里面撒着彩色的粉末,一会儿,一片花瓣现出了它优美的形态,一片叶子,伸展出它的经脉。真的太美了。我不由啧啧赞叹。

    ⑥听到楼上的动静,母女两人都直起腰,抬头。言语不通,我冲她们竖起大拇指。“您好,先生,我们没打扰您吧?”没想到,女孩的妈妈竟然会讲普通话,而且说得很好。女人看出了我的惊讶,解释说,她大学学的专业就是汉语。我冲她们笑笑,你们的花,真美,谢谢!树枝上的鸟雀,唧唧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响应我似的。

    ⑦她们继续作画。早晨的空气,清新,凉爽,有隐隐的花香和泥土的气息。五片红色的花瓣,盛开,中间是黄色的花蕊。不认识。我问她们,这叫什么花?女人笑着说,木棉花,是我家乡最常见的一种花。

    ⑧犹豫了一下,我终于忍不住,问出了那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为什么要在地面上作画,画花?女人直起腰,抬头看看西方,那是她家乡的方向吧。她说,这是她家乡的习俗,也是一种宗教仪式。她的家在印度北部比哈尔邦的一个偏僻、贫瘠的小村庄,每天早晨,只要有女孩子的家庭,一大早女孩子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自己家的门口,用彩色的粉末,作画,可以是一朵花,也可以是一棵树,还可以是一座房子。彩色的粉末画,是灰色村庄中惟一的亮色。

    ⑨女人指指手中的盘子说,这个盆子里的粉末,就是用稻米和小麦做的,需要什么颜色,加一点植物的颜料就可以了。女人说,在自己的家乡,直到今天,还很贫穷,粮食并不富余。那为什么还要用粮食的粉末来作画呢?女人指指站在树上的鸟雀说:“因为我们相信,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包括天上的这些飞鸟。用粮食的粉末作画,既美化了自己的家,又可以让路过的鸟吃饱肚子。”

    ⑩我们的一天,就是从一朵花开始的。女人腼腆而自豪地说。我到中国已经六七年了,在几个城市生活过,这个习惯,也至今保存着。

    ⑪原来是这样。我由衷地向她们母女点头致谢。小女孩对着树上飞来飞去的小鸟,叽里咕噜说了些什么,然后,拉着母亲的手,往家里走。她是要把这朵花,这个院子,以及这个早晨,都让给那些迫不及待的鸟儿们吧。

    ⑫我也轻轻地从阳台退回房间。我看到众鸟扑楞楞飞进院子,我听见了它们欢快的歌唱,在这个无比清澈、无比美丽的早晨。

(选自2011年7月3日《杭州日报》,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